教學研討|2.2.1 橢圓及其標準方程(第一波)

2020-12-05 陽光備課

研討素材一

一、教材分析

解析幾何是數學一個重要的分支,它溝通了數學中數與形、代數與幾何等最基本對象之間的聯繫.本節課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選修2—1第二章第一節《橢圓及其標準方程》第一課時.在選修2—1第二章,教材利用三種圓錐曲線進一步深化如何利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問題.由於教材以橢圓為重點說明了求方程、利用方程討論幾何性質的一般方法,然後在雙曲線、拋物線的教學中應用和鞏固,因此「橢圓及其標準方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本節內容蘊含了許多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如:數形結合思想、化歸思想等.因此,教學時應重視體現數學的思想方法及價值.

二、學情分析

這節內容是繼學生學習了直線和圓的方程,對曲線和方程的概念以及用坐標法研究幾何問題的方法有了一些了解和認識,基本能運用求曲線方程的一般方法求曲線方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用坐標法研究曲線的第一課.具有鞏固舊知、熟練方法、拓展新知的承上啟下作用,可為研究雙曲線、拋物線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論基礎,是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創新能力的好素材.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理解橢圓的定義;

②理解橢圓的標準方程的推導,在化簡橢圓方程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③掌握橢圓的標準方程;會根據條件求橢圓的標準方程,會根據橢圓的標準方程求焦點坐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經歷橢圓概念的產生過程,學習從具體實例中提煉數學概念的方法,由形象到抽象,從具體到一般,掌握數學概念的數學本質,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②鞏固用坐標化的方法求動點軌跡方程;

③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培養學生具有利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活動、觀察、思考、合作、探究、歸納、交流、反思,促進形成研究氛圍和合作意識;

②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讓學生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通過學習新知識體會到前人探索的艱辛過程與創新的樂趣;

③通過對橢圓定義的嚴密化,培養學生形成紮實嚴謹的科學作風;

④通過經歷橢圓方程的化簡,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意志品質並體會數學的簡潔美、對稱美;

⑤利用橢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廣泛應用性和知識的力量,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重點與難點

重點:橢圓的定義、橢圓的標準方程、坐標化的基本思想.

難點: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與化簡.

五、教法分析

本節課的設計力圖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想.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本著「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原則,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分析、推理、交流、合作、小結、反思等過程建構新知識,並初步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 .

六、教學過程

研討素材二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橢圓的定義;掌握橢圓的標準方程,理解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會根據條件寫出橢圓的標準方程;能用標準方程判定是否是橢圓;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橢圓的標準方程的推導,引導學生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在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合理表述、科學探究、規範總結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合作探究、相互交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和嚴謹性;通過作圖感受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和自信心,優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讓學生逐步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和科學價值。

二、學情分析

(一)學生已有知識結構分析:

通過必修二的學習,學生能基本達到如下要求:

1. 理解了圓的定義,掌握了圓的標準方程的推導過程;

2. 理解了曲線的方程、方程的曲線的概念,並能用有關知識求解曲線的方程.

(二)學生學習態度與情感現狀:

通過觀察:1.學生對數學學習比較積極,有上進心,但有濃烈興趣者為數不多;2.自主探究意識薄弱;3.計算能力薄弱。

三、重點難點

(1)重點:橢圓的定義,橢圓的標準方程;

(2)難點: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與應用;

四、教學過程

研討素材三

研討素材四

(以上研討素材由網上搜索而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所選素材大多來自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部級優課,或全國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的獲獎作品,由陽光備課整合,僅供各位老師參考。若喜歡該資源請向作者或出版者購買,摘錄、轉載,是想為經濟欠發達地區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做點事,僅此而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免責聲明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僅為方便教師學習研究,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立即聯繫我們更正或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教學研討|2.1.2 求曲線的方程
    研討素材一一、三維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掌握求曲線的軌跡方程的基本步驟;(2)會用直接法求一些簡單曲線的方程。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例題設疑、探究、求解、交流、 展示、修正、完善的系列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數學抽象、數學建模、邏輯推理的數學學科素養。 (2)通過追問、反問、變式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個人品質。
  • 剖析橢圓的標準方程及其幾何性質
    從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來看,橢圓的定義、標準方程、幾何性質等是高考命題的基本元素,也是考查的重點,考查的角度有:對橢圓的定義理解及定義的應用,求橢圓的標準方程,求離心率以及向量、直線、圓的綜合應用。(1)當2a>2c時,表示橢圓;(2)當2a=2c時,表示線段F1F2;(3)當2a<2c時,其軌跡不存在。
  • 高中數學說課稿:《橢圓的標準方程》教案
    橢圓的標準方程(說課稿)江蘇省宿遷中學 陸 威各位專家:您好!我叫陸威,來自江蘇省宿遷中學,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橢圓的標準方程」,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設計、學法設計、學情分析、教學程序、板書設計和評價設計等七個方面向各位闡述我對本節課的構思與設計。
  • 教學研討|圓的極坐標方程
    研討素材一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高中數學4-4《坐標系與參數方程》選講中第一講第三節的內容,是在複習了平面直角坐標系,引入了極坐標系,以及掌握了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互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簡單曲線 的極坐標方程
  • 教學研討|2.2.1對數與對數運算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內容解析本節課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1(必修)》中第二章第二節內容,屬於單元教學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指數的相關內容,對於數的研究思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數是在指數基礎上定義的一種新數,所以這節課既是對指數的概念、運算性質、指數函數的深化與理解,又為學習對數函數打下基礎。
  • 高中數學說課稿:《雙曲線的定義及其標準方程》
    《雙曲線的定義及其標準方程》說課教案一、 教材分析與處理1、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學生初步認識圓錐曲線是從橢圓開始的,雙曲線的學習是對其研究內容的進一步深化和提高。3、 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理解雙曲線的定義並能獨立推導標準方程;(2) 過程與方法:通過定義及標準方程的挖掘與探究 ,使學生進一步體驗類比及數形結合等思想方法的運用,提高學生的觀察與探究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交流探索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用聯繫的觀點認識問題。4.
  • 教學研討|參數方程的概念
    具體到學生的數學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主要表現為兩種活動形式:一是主體基於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情境中存在的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再發現」;二是對已經發現的「問題」進行的文字或言語的表達。「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重要方法為波利亞的提出問題的方法,及否定假設法。
  • 教學研討|1.2.2極坐標系與極坐標的互化
    研討素材一一、教材分析 極坐標和直角坐標的互化是高中數學人教A版選修4-4第一講第二節極坐標系第2課時的內容, 本節課是學生在上節課學習了極坐標系的概念、點的極坐標表示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點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和極坐標系下的坐標的關係,教科書利用「思考」引導學生對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關係進行討論
  • 教學研討|2.2.3向量數乘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通過實例,掌握向量數乘運算,理解其幾何意義。(2)理解向量共線定理,熟練運用定義、運算律進行有關計算,能夠運用定理解決向量共線、三點共線、直線平行等問題。2.過程與方法:理解並掌握向量共線定理,會根據向量共線定理判斷兩個向量是否共線。
  • 教學研討|2.5 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
    研討素材一一、教材分析本節課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數學教科書·數學(必修5)》(北師大版)第一章第三節第一課時。六、教學過程研討素材二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等比數列的前項和》是必修5第二章數列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從知識體系來看,它不僅是《等差數列的前項和》與《等比數列》的順延,也是前面所學《函數》的延續,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函數,而且還為後繼深入學習提供了知識基礎。
  • 教學研討|1.2.1 中心投影與平行投影
    本節課是普通高中新課程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二節第一課時的內容 ,是在學習空間幾何體的結構特徵之後,直觀圖之前,尚未學習點、直線、平面位置關係的情況下教學的。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已經初步接觸了正方體、長方體的幾何特徵以及簡單幾何體的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會從不同的方向看物體得到不同的視圖的方法。
  • 教學研討|2.4 正態分布
    教學研討所選素材大多來自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部級優課,或全國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的獲獎作品,由陽光備課整理,僅供各位老師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來源:網絡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了解正態分布的意義2、掌握正態分布曲線的主要性質及正態分布的簡單應用3、利用正態分布的性質、特點解決高考中關於正態分布的問題
  • 教學研討|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案·課件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必修1》人教A版第三單元第一節第二課,主要是分析函數與方程的關係。教材分三步來進行:第一步,從學生認為較簡單的一元二次方程與相應的二次函數入手,由具體到一般,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相應函數的零點的聯繫。然後推廣為一般方程與相應函數的情形;第二步,在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過程中,通過函數圖像和性質來研究方程的解,體現方程和函數的關係;第三步,在函數模型的應用過程中,通過函數模型以及模型的求解,更全面的體現函數與方程的關係,逐步建立起函數與方程的聯繫。
  • 高中數學選修(2-1)橢圓
    2、掌握橢圓的定義、標準方程、幾何圖形及簡單性質。橢圓方程與焦點三角形重點一:橢圓定義的應用範圍和焦點三角形的應用1、橢圓定義的應用範圍:①確認平面內與兩定點有關的軌跡是否為橢圓.重點二:橢圓的標準方程1、用待定係數法求橢圓標準方程的一般步驟:①作判斷:根據條件判斷焦點的位置;②設方程:焦點不確定時,要注意分類討論,或設方程為mx2+ny2=1(m>0,n>0,m≠n);
  • 教學研討|2.3.1冪函數
    教學媒體: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五、教學過程 :研討素材二一、教材內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選自人教A版教材《數學(必修1)》2.3冪函數。教材將冪函數放在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之後,主要考慮到冪函數在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第一,是冪函數在實際中的應用. 第二,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了 y=x,y=x2 y=1/x三個簡單的冪函數,對它們的圖象和性質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現在明確提出冪函數的概念,有助於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
  • 教學研討|2.2.1 條件概率
    教學研討所選素材大多來自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部級優課,或全國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的獲獎作品,由陽光備課整理,僅供各位老師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來源:網絡 研討素材一2.2.1 條件概率 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景泰二中 胡鈺敏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理解條件概率的概念與表示,理解條件概率的一般計算公式,會正確使用公式分析和解決一些條件概率的具體問題.
  • 教學研討|4.3.2 空間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分析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兩點之間的距離公式是學生已學的知識,不難把平面上的知識推廣到空間,遵循從易到難、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利用類比的思想方法,藉助勾股定理得到空間任意一點到原點的距離;從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方程x2 +y2 =r2 表示以原點為圓心,r為半徑的圓,推廣到空間直角坐標系中的方程x2 +y2 +z2 =r2 表示以原點為球心
  • 教學研討|指數函數及其性質(第1課時)·教案·課件
    學習的第一個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數,是《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1》 一章的重要內容。本節內容分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習指數函數的概念、圖象、性質;第二、三課時為指數函數性質的應用,本課為第一課時。2.本課的地位和作用本節內容既是函數內容的深化,又是今後學習對數函數的基礎,具有非常高的實用價值,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 橢圓的定義及其方程推導
    橢圓是對圓定義的一個擴展,它是平面中到兩個點的距離之和為定值的所有點組成的圖形,這兩個點被稱為焦點、兩個點之間的距離稱為焦距。當兩個焦點重合時,橢圓也就變成了圓。假設有一條繩子,它的兩個端點是固定的,繩子長度超過兩個固定點的距離,拿一枝筆將繩子拉直,用這支筆繞一周畫出來的圖形軌跡就是橢圓,兩個固定端點就是橢圓的焦點。
  • 推導橢圓方程的三種途徑
    推導橢圓方程的三種途徑>近期複習到橢圓內容,自然會涉及到定義、方程和性質,而方程的化簡過程就是體現了運算能力,這也是編者希望通過橢圓方程的推導,強調教師必須要求學生把好運算關,不能因為計算量大而選擇放棄,恰恰相反,善於思考如何提高計算能力與簡化運算是相當重要的.這裡以橢圓方程的推導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