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討|2.2.1 條件概率

2021-01-11 陽光備課

教學研討所選素材大多來自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部級優課,或全國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的獲獎作品,由陽光備課整理,僅供各位老師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網絡

研討素材一

2.2.1 條件概率

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景泰二中 胡鈺敏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初步理解條件概率的概念與表示,理解條件概率的一般計算公式,會正確使用公式分析和解決一些條件概率的具體問題.

過程與方法:

藉助具體情景,嘗試解決簡單的條件概率問題,歸納出古典概型背景下條件概率的計算公式;經歷非古典概型背景下條件概率問題的探究,初步理解條件概率的一般計算公式,會正確使用公式分析和解決一些條件概率的具體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交流和問題探究,感受概率問題的生活化特點,體驗在解決數學應用問題的過程中「數學」地思考所帶來的創造和快樂.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必修三已經學習過古典概型和幾何概型的概念,能夠準確理解隨機試驗、隨機事件的含義,並且能夠靈活運用分類或分步原理求解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個數,這為學習條件概率做好了知識準備.但條件概率對於學生是一個全新並且抽象的概念,學生理解較為困難,對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參與到解決數學問題和發現數學規律的活動中去,經歷條件概率公式產生的過程.另外應多設置一些小組討論合作以及組內糾錯的活動,通過互相幫助來解決問題,同時也能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積極性.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條件概率的概念、計算公式的推導及條件概率的計算.

難點: 條件概率的判斷與計算.

四、教學過程

(以上內容由網上搜索而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向作者致謝!文章部分內容由截圖軟體得到,可能不夠清晰,若喜歡該資源請向作者或出版者購買,摘錄、轉載,是想為經濟欠發達地區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做點事,僅此而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免責聲明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僅為方便教師學習研究,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立即聯繫我們更正或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教學研討|2.1.2 求曲線的方程
    研討素材一一、三維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掌握求曲線的軌跡方程的基本步驟;(2)會用直接法求一些簡單曲線的方程。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例題設疑、探究、求解、交流、 展示、修正、完善的系列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數學抽象、數學建模、邏輯推理的數學學科素養。 (2)通過追問、反問、變式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個人品質。
  • 教學研討|2.2.1 橢圓及其標準方程(第一波)
    研討素材一一、教材分析解析幾何是數學一個重要的分支,它溝通了數學中數與形、代數與幾何等最基本對象之間的聯繫.本節課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選修2—1第二章第一節《橢圓及其標準方程
  • 教學研討|2.2.1對數與對數運算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內容解析本節課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1(必修)》中第二章第二節內容,屬於單元教學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指數的相關內容,對於數的研究思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數是在指數基礎上定義的一種新數,所以這節課既是對指數的概念、運算性質、指數函數的深化與理解,又為學習對數函數打下基礎。
  • 教學研討|2.3.1冪函數
    三、學習內容:1教學重點:常見的冪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2教學難點:畫冪函數的圖象引導學生概括出冪函數性質。教學媒體: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五、教學過程 :研討素材二一、教材內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選自人教A版教材《數學(必修1)》2.3冪函數。
  • 教學研討|1.2.2極坐標系與極坐標的互化
    研討素材一一、教材分析 極坐標和直角坐標的互化是高中數學人教A版選修4-4第一講第二節極坐標系第2課時的內容, 本節課是學生在上節課學習了極坐標系的概念、點的極坐標表示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點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和極坐標系下的坐標的關係,教科書利用「思考」引導學生對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關係進行討論
  • 教學研討|1.3.2 「楊輝三角」與二項式係數
    研討素材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利用二項式定理,結合「楊輝三角」數表,掌握二項式係數的對稱性、增減性與最大值; 2. 用二項式係數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過程與方法1.熟知二項式係數的對稱性,單調性,最大值及所有二項式係數之和等結論;2. 熟練運用賦值法解決一些相關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1. 培養學生觀察、歸納、發現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 通過學習「楊輝三角」有關知識,了解我國悠久數學歷史文化,陶冶學生愛國主義情操, 進一步提升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和決心。3.
  • 教學研討|1.2.1 中心投影與平行投影
    三、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掌握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2、能畫出簡單組合體(長方體、球、圓柱、圓錐、稜柱等的簡易組合)的三視圖。(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提高學生的學習立體幾何的興趣,培養學生大膽創新、 勇於探索、互相合作的精神,並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2、培養學生動手做數學的意識,感受數學與實際生產、生活的聯繫和作用,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從多角度、多側面看待問題的方式。
  • 教學研討|2.2.3向量數乘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通過實例,掌握向量數乘運算,理解其幾何意義。(2)理解向量共線定理,熟練運用定義、運算律進行有關計算,能夠運用定理解決向量共線、三點共線、直線平行等問題。2.過程與方法:理解並掌握向量共線定理,會根據向量共線定理判斷兩個向量是否共線。
  • 教學研討|3.1.2 空間向量的數乘運算
    研討素材一1教學目標本節課要求學生掌握空間向量的數乘運算的定義和運算率,了解共線向量,共面向量的意義,掌握它們的表示法,並能理解共線向量和共面向量的定理及推論,並能應用它們來證明空間向量的共線和共面問題
  • 教學研討|2.4 正態分布
    教學研討所選素材大多來自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部級優課,或全國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的獲獎作品,由陽光備課整理,僅供各位老師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來源:網絡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了解正態分布的意義2、掌握正態分布曲線的主要性質及正態分布的簡單應用3、利用正態分布的性質、特點解決高考中關於正態分布的問題
  • 教學研討|1.4.2 正弦函數、餘弦函數的性質
    研討素材一1.4.2正弦函數、餘弦函數的性質(二)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三中學 孫佳欣一、教材分析對於函數性質的研究,在高一必修中已經研究了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的圖象與質.因此作為高中最後一個基本初等函數的性質的研究學生已經有些經驗了其中
  • 教學研討|1.2.2 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及導數的運算法則
    二、三維目標1、知識與技能(1)理解函數的和、差、積、商的求導法則(2)能綜合運用導數公式和導數運算法則求函數的導數(3)能運用複合函數的求導法則進行複合函數的求導三、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以及學情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教學重點:(1)掌握導數公式和運算法則;(2)利用公式解決切線問題;如何突出:通過應用來記憶公式
  • 教學研討|2.4.2 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模、夾角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掌握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會進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運算。2、能運用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求兩個向量的夾角,會用數量積的坐標判斷兩個平面向量的垂直關係,會用向量的坐標表示向量的模。3、能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綜合問題。
  • 教學研討|1.3.2集合的基本運算 全集、補集(2019版新教材)
    作為集合運算環節中的重要一環,也為邏輯用語、不等式證明、概率等後續內容的學習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儲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將會對集合的含義、集合的關係,以及集合的運算有全面的理解,對集合也會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也將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集合語言,進一步體會集合語言的價值以及它在描述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的作用。
  • 教學研討|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2課時)·教案·課件
    研討素材一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理解分數指數冪和根式的概念;(2)掌握分數指數冪和根式之間的互化;(3)掌握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等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通過與初中所學的知識進行類比,分數指數冪的概念,進而學習指數冪的性質.3.情態與價值(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的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2)通過運算訓練,養成學生嚴謹治學,一絲不苟的學習習慣;(3)讓學生體驗數學的簡潔美和統一美.
  • 教學研討|4.3.2 空間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分析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兩點之間的距離公式是學生已學的知識,不難把平面上的知識推廣到空間,遵循從易到難、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利用類比的思想方法,藉助勾股定理得到空間任意一點到原點的距離;從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方程x2 +y2 =r2 表示以原點為圓心,r為半徑的圓,推廣到空間直角坐標系中的方程x2 +y2 +z2 =r2 表示以原點為球心
  • 教學研討|2.5 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
    六、教學過程研討素材二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等比數列的前項和》是必修5第二章數列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從知識體系來看,它不僅是《等差數列的前項和》與《等比數列》的順延,也是前面所學《函數》的延續,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函數,而且還為後繼深入學習提供了知識基礎。
  • 教學研討|1.1.1 任意角
    1.1.1 任意角一、 內容及其解析 本節內容包括任意角,其核心內容是任意角的相關概念和終邊相同的角,理解它的關鍵是數形結合。二、目標及其解析1、(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學會在平面內建立適當的坐標系討論任意角.(2)能在0到360範圍內,找出一個與已知角終邊相同的角,並判定其為第幾象限角;能寫出與任一已知角終邊相同的角的集合.
  • 教學研討|2.4.2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模、夾角 ·教案·課件
    研討素材教學分析平面向量的數量積,教材將其分為兩部分.在第一部分向量的數量積中,首先研究平面向量所成的角,其次,介紹了向量數量積的定義,最後研究了向量數量積的基本運算法則和基本結論;在第二部分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中,在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的基礎上,利用數量積的坐標表示研討了平面向量所成角的計算方式,得到了兩向量垂直的判定方法,本節是平面向量數量積的第二部分
  • 教學研討|1.7.1 定積分在幾何中的應用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能準確說出定積分的幾何意義和微積分基本定理,進一步體會定積分與圖形面積之間的關係。2.通過畫圖活動總結規律,能歸納抽象出用定積分表示圖形面積的類型,體會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3.通過例題與練習,熟悉用定積分表示圖形面積的方法,並會用微積分基本定理計算,進一步感知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