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討|2.1.2 求曲線的方程

2020-12-03 陽光備課

研討素材一

一、三維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掌握求曲線的軌跡方程的基本步驟;

(2)會用直接法求一些簡單曲線的方程。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兩個例子的探究和講解,加強學生對方程的解和曲線上的點的一一對應關係的認識;

(2)在求曲線方程的過程中,學生經歷探究、求解、交流、討論、展示、修正、完善講解等數學活動過程,得出結論,並能有條理的闡述自己的觀點,並能正確書寫自己的過程;

(3)在講解過程中,強化「數形結合」並相互轉化的數學思想;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例題設疑、探究、求解、交流、 展示、修正、完善的系列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數學抽象、數學建模、邏輯推理的數學學科素養。

(2)通過追問、反問、變式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個人品質。

二、教材分析

求曲線方程是解析幾何兩大基本問題之一,課標要求通過具體實例的研究,掌握求曲線方程的一般步驟和一般方法。在直線與圓的章節裡已經滲透過探求曲線方程的初步知識,這些是本節知識方法的生長點。但是學生對如何探求曲線方程僅限於將動點的幾何關係式「翻譯」為代數關係式,缺乏深刻的認識。「求曲線的方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獲得明確的目標指向,即如何想方設法地探求曲線上任意動點的坐標(x,y)所滿足的關係式和完善關係式,即求軌跡方程的一般步驟,突顯本節課的重點。而「直接法」是求軌跡方程最基本的方法,本節課通過一個例題和兩個練習題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搭建認知的框架,突顯本節課的難點。

三、學情分析

本節課授課的對象是農村普通中學生,他們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自我修正的能力比較薄弱,但是也有上進心和表現欲,希望教師可以給他們提供發現、創造、展示的機會,故在選擇例題的時候,對教材進行了處理,沿用了教材中的例1,作為主講例題,換掉了教材的例2,

作為例題後面的練習題。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大部分學生能在自己的知識基礎上,有機會參與課堂。最後把教材的例2作為課堂鞏固練習2,是一種激發和鼓勵練習,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處理。

四、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求動點軌跡方程的基本步驟和直接法求曲線方程;

2. 難點:用直接法求動點的軌跡方程。

五、教學設計過程

研討素材二

一、教材分析

曲線屬於「形」的範疇,方程則屬於「數」的範疇,它們通過直角坐標系而聯繫在一起,曲線的方程是曲線幾何的一種代數表示,方程的曲線則是代數的一種幾何表示。在直角坐標系中,點可由它的坐標來表示,而曲線是點的軌跡,所以曲線可用含x、y的方程來表示。「曲線和方程」這節教材,揭示了幾何中的「形」與代數中的「數」的統一,為「依形判數」和「就數論形」的相互轉化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對解析幾何教學有著深遠的影響,曲線與方程的相互轉化,是數學方法論上的一次飛躍。

由於曲線和方程的概念是解析幾何中最基本的內容,因而學生用解析法研究幾何圖形的性質時,只有透徹理解曲線和方程的意義,才能算是尋得了解析幾何學習的入門之徑。求曲線與方程的問題,也貫穿了這一章的始終,所以應該認識到,本節內容是解析幾何的重點內容之一。本節中提出的曲線與方程,它既是對以前學過的函數及其圖象、直線的方程、圓的方程等數學知識的深化,又是學習圓錐曲線的理論基礎,它貫穿於研究圓錐曲線的全過程,根據曲線與方程的對應關係,通過研究方程來研究曲線的幾何性質,是幾何的研究實現了代數化。數與形的有機結合,在本章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 技能目標

(1)理解坐標法的作用及意義.

(2)掌握求曲線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驟,能根據所給條件,選擇適當坐標系。

2.過程和 方法目標

(1)通過學生積極參與,親身經歷曲線方程的獲得過程,體驗坐標法在處理幾何問題中的優越性,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2)通過層層深入,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深化對求曲線方程本質的理解.

3.情感和價值目標

通過合作學習,學生間、師生間的相互交流,感受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體會數學的理性與嚴謹,逐步養成質疑的科學精神.

三、教學重點

求曲線方程的方法、步驟

●教學難點 幾何條件的代數化

●說明 求曲線方程是解析幾何研究的重要問題之,是高考解答題取材的源泉.掌握方法和步驟是本課的重點. 求曲線方程是幾何問題得以代數化研究的先決,過程類似數學建模的過程,是課堂上必須突破的難點.

四、學情分析

新課標強調返璞歸真,努力揭示數學概念、結論的發展背景,過程和本質,揭示人們探索真理的道路。本節課在學生學習了集合和直線的方程、圓的方程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理解數學概念、結論產生的背景和逐步形成的過程,體會孕育在其中的思想,把數學的學術形態轉化為學生易於接受的教育形態。為突破曲線的方程與方程的曲線定義的難點,選擇學生

認知結構中與新知最鄰近「直線的方程」,「 圓的方程」入手,以集合相等,輔助理解 「曲線的方程」與「方程的曲線」,進一步強化了概念理解的深刻性。無論是判斷、證明,還是求解曲線的方程,都要緊扣曲線方程的概念,即始終以是否滿足概念中的兩條為準則。

五、教學過程設計(張喜福)

(以上研討素材由網上搜索而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所選素材大多來自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部級優課,或全國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的獲獎作品,由陽光備課整合,僅供各位老師參考。若喜歡該資源請向作者或出版者購買,摘錄、轉載,是想為經濟欠發達地區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做點事,僅此而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免責聲明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僅為方便教師學習研究,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立即聯繫我們更正或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教學研討|2.2.1 橢圓及其標準方程(第一波)
    》第一課時.在選修2—1第二章,教材利用三種圓錐曲線進一步深化如何利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問題.由於教材以橢圓為重點說明了求方程、利用方程討論幾何性質的一般方法,然後在雙曲線、拋物線的教學中應用和鞏固,因此「橢圓及其標準方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本節內容蘊含了許多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如:數形結合思想、化歸思想等.因此,教學時應重視體現數學的思想方法及價值.
  • 教學研討|圓的極坐標方程
    研討素材一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高中數學4-4《坐標系與參數方程》選講中第一講第三節的內容,是在複習了平面直角坐標系,引入了極坐標系,以及掌握了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互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簡單曲線 的極坐標方程
  • 教學研討|參數方程的概念
    三、教材分析:參數方程是曲線的方程的另一種表達形式,當點在平面內運動時,點的軌跡不容易通過點的橫縱坐標直接給出,有必要引入與點的運動相關的參數參與變化,方程的結構從普通方程的一個方程變為了兩個,參數是一個自由變量,溝通點的坐標之間的關係,形成點的坐標的變化。
  • 教學研討|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案·課件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必修1》人教A版第三單元第一節第二課,主要是分析函數與方程的關係。本節課是以上節課的「連續函數的零點存在性定理」為確定方程解所在區間為依據,從求方程近似解這個側面來體現「方程與函數的關係」;而且在「用二分法求函數零點的步驟」中滲透了算法的思想,為學生後續學習算法的內容埋下伏筆。
  • 教學研討|2.4 正態分布
    ▍來源:網絡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了解正態分布的意義2、掌握正態分布曲線的主要性質及正態分布的簡單應用3、利用正態分布的性質、特點解決高考中關於正態分布的問題難點:利用正態分布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過程研討素材二1.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並掌握(標準)正態分布和正態曲線的概念、意義及性質,並 能簡單應用。
  • 教學研討|1.2.2極坐標系與極坐標的互化
    ,既是對上節內容認識上的深化,又為後面學習簡單曲線的極坐標方程奠定基礎.教材在第1課時中提供了大量的實際問題,學生經歷了觀察、類比、探索、交流的教學活動過程,積累了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活動經驗,具備了相應的觀察、抽象、分析、思考和表述的能力.三、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了解極坐標系與直角坐標系的聯繫. 2.認識在極坐標系和直角坐標系下點的坐標的內在聯繫.3.能進行極坐標和直角坐標的互化.
  • 教學研討|2.2.1對數與對數運算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內容解析本節課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1(必修)》中第二章第二節內容,屬於單元教學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指數的相關內容,對於數的研究思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數是在指數基礎上定義的一種新數,所以這節課既是對指數的概念、運算性質、指數函數的深化與理解,又為學習對數函數打下基礎。
  • 教學研討|4.3.2 空間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分析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兩點之間的距離公式是學生已學的知識,不難把平面上的知識推廣到空間,遵循從易到難、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利用類比的思想方法,藉助勾股定理得到空間任意一點到原點的距離;從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方程x2 +y2 =r2 表示以原點為圓心,r為半徑的圓,推廣到空間直角坐標系中的方程x2 +y2 +z2 =r2 表示以原點為球心
  • 教學研討|1.2.2 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及導數的運算法則
    研討素材一一、學情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習了利用定義求導數的基礎上,來學習利用公式求函數的導數。二、三維目標1、知識與技能(1)理解函數的和、差、積、商的求導法則(2)能綜合運用導數公式和導數運算法則求函數的導數(3)能運用複合函數的求導法則進行複合函數的求導
  • 教學研討|1.4.2 正弦函數、餘弦函數的性質
    研討素材一1.4.2正弦函數、餘弦函數的性質(二)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三中學 孫佳欣一、教材分析對於函數性質的研究,在高一必修中已經研究了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的圖象與質.因此作為高中最後一個基本初等函數的性質的研究學生已經有些經驗了其中
  • 高中數學專題——求曲線的軌跡方程
    曲線的軌跡方程在近幾年的高考中考試頻率很高,是高考試題的熱點命題內容,今天我們來看一下求曲線軌跡方程的方法。基礎內容總結:求曲線的軌跡方程的注意事項重點一:直接法求軌跡方程1、利用直接法求解軌跡方程的關鍵是根據條件準確列出方程,然後進行化簡。
  • 教學研討|2.2.1 條件概率
    教學研討所選素材大多來自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部級優課,或全國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的獲獎作品,由陽光備課整理,僅供各位老師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來源:網絡 研討素材一2.2.1 條件概率 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景泰二中 胡鈺敏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理解條件概率的概念與表示,理解條件概率的一般計算公式,會正確使用公式分析和解決一些條件概率的具體問題.
  • 教學研討|1.2.1 中心投影與平行投影
    三、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掌握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2、能畫出簡單組合體(長方體、球、圓柱、圓錐、稜柱等的簡易組合)的三視圖。(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提高學生的學習立體幾何的興趣,培養學生大膽創新、 勇於探索、互相合作的精神,並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2、培養學生動手做數學的意識,感受數學與實際生產、生活的聯繫和作用,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從多角度、多側面看待問題的方式。
  • 教學研討|2.3.1冪函數
    三、學習內容:1教學重點:常見的冪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2教學難點:畫冪函數的圖象引導學生概括出冪函數性質。教學媒體: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五、教學過程 :研討素材二一、教材內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選自人教A版教材《數學(必修1)》2.3冪函數。
  • 高考數學,導數,求曲線切線方程的三種重要題型
    高考數學,導數,求曲線切線方程的三種重要題型;主要內容:已知曲線y=2/3 x^3-7x+2/3;求曲線在x=2處的切線方程;考察知識:1、求曲線在某點處的切線方程的解法;2、求曲線過某點的切線方程的解法;3、求兩條曲線的公切線方程的解法。
  • 教學研討|1.3.2 「楊輝三角」與二項式係數
    研討素材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利用二項式定理,結合「楊輝三角」數表,掌握二項式係數的對稱性、增減性與最大值; 2. 用二項式係數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過程與方法1.熟知二項式係數的對稱性,單調性,最大值及所有二項式係數之和等結論;2. 熟練運用賦值法解決一些相關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1. 培養學生觀察、歸納、發現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 通過學習「楊輝三角」有關知識,了解我國悠久數學歷史文化,陶冶學生愛國主義情操, 進一步提升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和決心。3.
  • 高中數學說課稿:《曲線和方程》
    我說課的內容是「曲線和方程」。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板書設計以及評價六個方面來匯報對教材的鑽研情況和本節課的教學設想。懇請在座的專家、同仁批評指正。一、關於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曲線和方程」是高中數學第二冊(上)第七章《直線和圓的方程》的重點內容之一,是在介紹了「直線的方程」之後,對一般曲線(也包括直線)與二元方程的關係作進一步的研究。
  • 教學研討|1.3.2集合的基本運算 全集、補集(2019版新教材)
    元素與集合的關係仍然是研究集合的「補」運算的基礎,教學中還要向學生明確這一點,以幫助學生理解補集的含義及其符號表示。補集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對於一個集合的補集的確定,是由這個集合所在的全集決定的,而全集因研究問題不同而異,同一個集合相對於不同的全集,其補集也就不同。補集作為集合的一種運算,同時還是集合之間的一種關係,利用定義可直接求出已知集合的補集。
  • 教學研討|2.5 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
    六、教學過程研討素材二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等比數列的前項和》是必修5第二章數列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從知識體系來看,它不僅是《等差數列的前項和》與《等比數列》的順延,也是前面所學《函數》的延續,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函數,而且還為後繼深入學習提供了知識基礎。
  • 教學研討|2.4.2 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模、夾角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掌握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會進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運算。2、能運用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求兩個向量的夾角,會用數量積的坐標判斷兩個平面向量的垂直關係,會用向量的坐標表示向量的模。3、能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綜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