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日本福島再次發現放射性物質超標的海魚,是否和最近福島附近海域地震有關呢?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導,22日,日本福島縣近海捕撈的一種魚被檢測出放射性物質超標。這是時隔約兩年,再次發現福島近海捕撈的魚放射性物質超標。
昨日被發現放射性物質超標的魚種日文名為「クロソイ(kurosoi)」,學名是許氏平鮋,平鮋科、平鮋屬。在中國俗稱黑魚、黑石鱸、黑鮶,肉質鮮美,有「黑石斑魚」的稱號。
在2019年10月,福島縣捕撈到一條放射性物質超標海魚,隨後全面停止了所有魚類產品的出貨上市,並反覆開展試驗性捕魚、檢測工作。2020年2月,福島所有魚種重新恢復上市。
消息稱,此次被檢出放射性物質超標的是一種學名為「許氏平鮋」的黑魚,是22日在距離福島縣新地町海岸約8.8公裡、水深24米的漁場捕獲的。
經過檢測發現,這條魚體內的放射性銫含量為每千克500貝克勒爾。而日本對食品中放射性銫含量的標準,是不超過每千克100貝克勒爾。
而福島漁聯的自主規定更為嚴格:魚體內放射性銫含量不得超過每千克50貝克勒爾。
也就是說,按照日本國標,那條魚超標5倍;按福島漁聯的標準,超標10倍。
許氏平鮋
縣漁聯停止了許氏平鮋的上市,關於該魚種今後的市場流通,將遵守日本原子能災害對策總部的指示。
福島縣已從2020年2月25日起全面解除了捕撈魚類的上市限制。目前尚不清楚此次近海魚放射性物質超標是否受近期福島附近海域地震影響。
2020年10月16日,日本福島大隈,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汙水儲水罐。圖源: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13日晚,福島縣附近海域發生7.3級強震。有報導指出,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核反應堆安全殼在地震後出現壓力下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