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鴕(學名:Casuarius casuarius):為鶴鴕目鶴鴕科的鳥類,共有1屬3種,又稱「食火雞」。體型高大,最大的鶴鴕身高150釐米。3趾,其中內趾具一長而鋒利的爪,用於防禦。
頭頂具保護性角質頭盔。在森林中穿行時可擊打草叢。它們的雙翼比鴕鳥和美洲鴕鳥的更早退化,不能飛。
頭部藍色,喉部有一個或兩個紅色垂肉,羽衣黑色,具腿長,強健有力,有尖銳的爪。
棲息於熱帶雨林地區,成對或獨棲。善奔跑和跳躍,性機警、兇猛,具有較強攻擊性。
鳴聲粗如悶雷。能奔跑,善長跳躍,常用銳利的內趾爪攻擊天敵。以種子和漿果為食。
頭頂上長有一個黃色的角質盔是鶴鴕的聲波接收器。鶴鴕生活在密林裡,為了讓自己的聲音能夠穿透林木,它能夠發出比其他鳥類都要低頻率的叫聲,頭頂上的角質盔就是這種次聲波的接收器。
雛鳥頭頂有骨甲(未來的盔),頭和頸暗棕色,前頸淺黃,有2個三角形小肉垂,體餘部為黃色或淡黃色,上體有黑色寬縱紋。在最初的3-6個月裡,它們的體羽都是棕色而不是黑色,上面有延著體長生長的黑色條紋。直到大約一歲時,才會長出生動的彩色脖子。
這種鳥的奔跑速度雖然不如鴕鳥和鴯鶓,但也能以每小時30千米的速度向前飛奔,披荊斬棘,不可阻擋。如果有人或動物觸犯了它,它會狠狠反擊,甚至將來犯者殺死。此鳥有個禦敵絕招,一旦碰上敵害,它就「呼」的一下躥到空中,然後對準目標,用它強有力的雙腿狠命一擊,腳趾上的長爪子如同利劍一般刺人對方,使之輕者受傷,重者喪命。
一般來說,鶴鴕都是非常害羞的,但當受騷擾時則會以它們強勁的腿猛掃。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及澳軍在紐幾內亞駐守時,就曾被警告遠離它們。它們可以造成致命的傷害。多數的攻擊是因挑撥而起。受傷或陷入絕境的鶴鴕特別危險。鶴鴕能靈巧地利用它們身處的環境,來避開人類的圍捕。由於動物園內員工的受傷率及嚴重性,鶴鴕被認為是動物園中最危險的動物。
繁殖季節在澳洲的冬季,通常在6-9月產卵,此時水果最豐富。交配系統為一雌多雄。 在整個交配季節,雌雞通常會與2-3隻雄性交配,每次築一個新巢,由雄性孵化。在求愛過程中雄性會在他的喉嚨裡發出類似充氣的「噓聲噓聲」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