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空下的牛腩
編輯/星空下的紅布林
排版/星空下的小魚
要想炒好股,功夫在盤外
周末總有大事發生。
上周六下午海裡集體學習,這次的內容是量子科技。
量子科技所依賴的基礎科學是量子力學。在許多二流科幻小說中,作者為了把荒誕的劇情強行合理,往往借著量子力學之名牽強附會,正所謂「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大家更為熟悉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可以視為牛頓的經典力學向無限大尺度的拓展;而量子力學恰恰與之相反,是經典力學向無限小尺度的延伸。
量子力學給人的直觀感受是混沌,對此,聰明如愛因斯坦也頗為不解,直言「上帝不會擲骰子」。金融大鱷索羅斯將自己的基金命名為「量子基金」,就是在用量子力學混沌的意象,來比喻讓人琢磨不透的資本市場。
今天量子科技概念,從盤面上看是混沌的。按理來說,海裡集體學習這樣高規格的題材,應該產生強烈的賺錢效應。但事實卻是,要麼買不到,要麼追高被套。
盛洋科技(603703)藍盾股份(300297)等概念股直接一字板,買不到;行業龍頭國盾量子(688027)高開低走,開盤殺進去反而被套。因此,要想不吃麵,就得精確低吸,但這對於盤感的要求非常高,實際上沒有可操作性。
對這種並不感到意外。因為量子科技的四大應用領域——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模擬、量子傳感和計量——預計大規模商業應用至少需要10~15年。換言之,對於量子科技而言,即便是目前天降題材,目前也只能炒概念,而非炒業績。
以量子計算為例,由於存在著底層原理上的革新,因此,相較於目前商業化的晶片,理論上量子計算晶片在算力上將出現質變。但是這就產生了另一個問題:如此強大的算力,如果沒有海量的大數據讓其發揮威力,那豈不是有了宰牛刀卻只能用來殺雞?
所以,當量子科技的衝鋒號吹響,牛腩反而看好大數據公司潛在的機會。
無論是量子計算,還是自動駕駛,再炫酷的科技,脫離了大數據就會淪為空談。英偉達2018年由於需求不及預期導致庫存增加,股價腰斬,公司股價用了2年時間才得以恢復元氣。
2018年股價腰斬的英偉達,跌到讓投資者懷疑人生
具體到應用層面,要舞量子科技這把屠龍刀,需要大數據的內功打底。
因此,在牛腩看來,數據是21世紀的礦產資源。
這種觀點並非無稽之談,就連對科技股慎之又慎的巴菲特,今年出人意料的參與了數據公司snowflake(SNOW)的IPO。注意的是,這是股神伯克希爾哈撒韋54年來第一次「打新」。
圖片來源:TechWeb
巴菲特作為價值投資的旗手,是從來不屑於炒概念的。大數據最早的風口,大概六七年前。如今炒概念的潮水褪去,裸泳早已死在沙灘上,活下來的現在反而可以在「剩者為王」的海洋裡暢遊。
這種情況,是由大數據特點造成的。就像「風投治市」的合肥市政府那樣,國內大數據的最大買家,往往是政府。信息傳導不暢,是行政效率的大忌,實際上這也契合了大數據互聯互通的本質。例如,疫情過後,各地健康碼的對接,就依賴於底層數據的互聯互通。
由於A股資金認硬體不認軟體,因此大數據公司並沒有引起廣泛關注不過這也意味著這交易通道並不擁擠因此可以提早做功課,密切觀察。為此,牛腩梳理了大數據公司的投資邏輯,供大家參考:
某大數據龍頭公司,四季度歸母淨利利潤在全年中佔比是絕對主力
在今天的盤面上,不少大數據概念股以橫盤甚至是上漲,來對抗指數的下跌。這或許也從側面表明了資金的態度。
從擇時上看,某大數據龍頭的市盈率為64倍左右,基本相當於當前創業板的平均水平,因此不算低估,也不算高估。觀察其股價的長期走勢,除了2015年蠻牛行情之下的大起大落之外,月K線自2017年以來,形成了震蕩上升的通道。如果當前股價回調30%,無論是從估值,還是從技術面上,都會呈現不錯的性價比而且由於交易通道並不擁擠,所以可以從容建倉。
最後來看今天的盤面。原本以為在量子科技重磅題材的刺激之下,指數高開的勢頭會保持下去,結果截止上午收盤,三大股指集體翻綠。這樣一來,創業板指就是四連陰了。但即便是四連陰,目前指數仍然沒有跌破10月12日的跳空缺口再說了,在連續下跌宣洩了做空情緒後,市場大概率會迎來反彈所以這種情況下,該調倉就調倉,不必過於悲觀。
無腦追漲殺跌,是炒股的大忌。在短期內瀰漫著悲觀主義的時候,更應該堅持樂觀的長期主義,就像高瓴資本的張磊所說:
悲觀主義者可能猜對了當下,但樂觀主義者卻能夠贏得未來。
註: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