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山西爭當全國能源革命...

2020-12-06 求是網

  能源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性行業,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山西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能源資源及其開發產業對於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支撐經濟持續增長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新中國成立70年來為保障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能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重要指示精神,給山西指明了進一步發展的方向,奏響了能源轉型的時代強音。同年9月,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持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國務院對山西資源經濟轉型發展和能源革命的深情厚愛、傾力支持和殷切期望。當前全省開展的「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正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再深入,正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重要講話的再深化,正是推動在「兩轉」基礎上開創山西能源行業市場化改革的再行動,正是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產業體系的再加速。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能源工作的重要論述

  (一)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是山西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的內在要求。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強調,能源安全是關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2017年5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全面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二)構建綠色低碳能源體系,是山西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的根本目標。

  2016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上,提出共同構建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動全球綠色發展合作。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三)堅持能源技術創新驅動,是山西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的強大動力。

  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指出,立足我國國情,緊跟國際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以綠色低碳為方向,分類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並同其他領域高新技術緊密結合,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要深刻認識和把握能源技術變革趨勢,高度重視能源技術變革的重大作用。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從四大方面提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具體舉措。

  (四)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是山西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的核心方略。

  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指出,推動能源體製革命,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轉變政府對能源的監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體系。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上指出,保障能源安全,要明確責任、狠抓落實、抓出成效,密切跟蹤當前國際能源市場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趨利避害,加快完善石油戰略儲備制度,推進能源價格、石油天然氣體制等改革,大力發展非常規能源。

  (五)推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是山西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的重大使命。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山西時指出,實現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形成產業多元支撐的結構格局,是山西經濟發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課題。黨中央賦予山西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重大任務,山西要用好這一機遇,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矛盾和問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轉型發展,以創新驅動推動經濟轉型發展,以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推動經濟轉型發展,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真正走出一條產業優、質量高、效益好、可持續的發展新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推動能源革命,關鍵在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是山西省委確立的「三大目標」之一,「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正是黨的領導在能源革命安全新戰略中的生動體現和落地生根。

  二、山西能源革命具體實踐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山西累計開採煤炭190億噸,外調130億噸,支撐中國經濟持續穩定高速發展,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中流砥柱。

  (一)著力優化能源結構,供給改革穩中有進。

  1、煤炭產能進一步提質。

  近年來,山西經濟發展中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得到有效控制,2018年關閉36座煤礦,退出產能2330萬噸。全省煤炭先進產能佔比達57%,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逐步回落,2018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7.1億噸標煤,一次能源中煤炭佔比從2013年以來呈逐年下降趨勢,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煤炭工業增加值增長0.3%,非煤工業增加值增長8.2%,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71.7%)高於第二產業45.1個百分點。

  2、電源結構進一步優化。

  2018年底,山西8757.71萬千瓦發電裝機容量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2170萬千瓦,佔比24.79%。自2013年以來新能源發電裝機及發電量增速明顯高於全省平均增速,光伏領跑者發電規模位居全國第一,電源結構中清潔能源比重逐年提高,新能源消納也得到較好保障,實現了棄電量和棄電率的「雙降」。

  3、煤層氣開發提速升級。

  山西在能源轉型大背景下,再造能源產業新優勢,煤層氣開發逐步實現了產業化,初步構建了上、中、下遊一條完整的煤層氣大產業鏈。2015年底山西省累計探明煤層氣地質儲量5784.01億立方米,約佔全國的88%。2018年底山西省煤層氣產量達到56.3億立方米,利用量約佔全國的90%。出臺《山西省深化煤層氣(天然氣)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全面推進全產業鏈體制機制改革。

  (二)積極促進綠色發展,消費結構持續優化。

  1、煤炭消費比重逐年下降。

  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近年來山西能源消費總量呈增長態勢,但受益於轉型發展,增幅在逐年縮小,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也得以優化。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中,全社會用電量、天然氣消費量增幅明顯,2018年分別達到8.54%、10.3%。煤炭佔比正逐年下降,煤炭佔比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也逐年縮小。人均能源消費與全國及中部省份的差距也逐步縮小。

  2、能源轉化效率不斷提升。

  山西加快推進煤電超低排放改造步伐,30萬千瓦以上機組已全部完成,累計容量5028萬千瓦。能源消費總量雖呈一定的增長,但能源消費強度得到有效控制。2018年山西GDP增長率為6.7%,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率為8.54%,電力消費彈性係數為1.27,單位GDP電耗1285千瓦時/萬元。

  3、節能降耗成效逐年顯現。

  近年來,山西通過實施發電權交易、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及靈活性改造,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大氣汙染防治做出積極貢獻。2018年,全省煤電機組供電煤耗約320克/千瓦時,比2012年降低了29克/千瓦時。據此測算,2018年節約原煤近800萬噸。2012年至2017年五年間,在全省煤電裝機從5027萬千瓦增長至6250萬千瓦,增幅達24.33%的情況下,電力煙塵、SO2、氮氧化物排放量從24.68萬噸、69.74萬噸和66.22萬噸分別下降至8.10萬噸、8.48萬噸和11.31萬噸,降幅達到67.16%、87.84%、82.92%。

  (三)加力推進技術革命,清潔利用比重攀升。

  1、不斷加大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近年來,山西主要煤炭集團聯合科研院所等機構研發的「水煤漿水冷壁氣化爐——晉華爐」解決了「三高」劣質煤的氣化難題,「超低排放循環流化床鍋爐」實現了爐內超低排放,潞安180萬噸/年煤制油項目成功試運行並產出合格煤基高端合成油,以煤制油作為中間體和原料繼續深加工,實現煤化工產品的高端化、精細化。「碳燃料電池關鍵技術與裝備開發」項目實現了煤經氣化再通過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發電的全流程工業示範。

  2、技術引領煤層氣消費升級。

  潞安集團的乏風瓦斯減排技術開發項目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乏風氧化利用發電站,年發電量2.4億千瓦時,相當於減排1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晉煤集團承擔的「煤層氣鑽井關鍵技術」項目開發掌握了煤層氣工廠化鑽井作業、定向對接等一批關鍵技術,提高了煤層氣井鑽井效率與質量。北方通用動力集團有限公司承擔的「低濃度煤層氣發電機組研製及示範」項目,已完成適用於低濃度煤層氣的首臺科研樣機試製及現場選點工作。

  3、創新營造新能源市場。

  2018年底,山西全社會用電量中,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提前達到國家提出「山西到2020年10%」的目標。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突破了石墨烯儲能應用的共性關鍵技術,形成石墨烯基超級電容器應用示範。新立項3個能源領域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爭取國家支持立項2項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領域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啟動了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基地和示範企業建設工作。

  4、儲能撬動能源轉型升級。

  大力推動儲能新技術在山西的落地和發展,為山西電網提供可靠、有效的調節電源。晉能、同煤兩家發電集團已開展獨立儲能試點工作(容量為150兆瓦/600兆瓦時),12家發電企業開展儲能聯合火電試點工作(容量為9-15兆瓦/4.5-7.5兆瓦時),該工作已走在全國前列。

  (四)著力深化體制改革,創造良好政策環境。

  1、推動煤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2018年底全省煤炭先進產能達到6.82億噸/年,佔到生產總能力的68%,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省內煤炭市場化改革也在穩步推進。「煤炭中長期合同」制度和「基礎價+浮動價」定價機制等市場化機制逐步確立。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2018年全省原煤洗選率73%,同比提高2.8個百分點。

  2、深化國有燃氣企業改革。

  重組成立燃氣全產業鏈專業化公司,對燃氣產業上遊資源、中遊業務、下遊市場各類主體分層分類整合重組,發揮中遊管網承上啟下重要作用,擴大管網覆蓋面,提升管網運行效率。山西105個縣(區)城區和部分礦區已建成市政煤層氣(燃氣)管道,惠及人口逾1800萬。

  3、電力體制改革成效逐步顯現。

  制定出臺14項電改規則,積極推動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輸配電價改革,切實釋放改革紅利。輸配電價改革釋放的改革紅利每年可減輕企業用電成本約15.78億元,2018年山西電力直接交易電量644億千瓦時,達到年度目標107%。

  三、推進山西能源革命向縱深發展的幾點建議

  山西能源革命向縱深發展,需要能源、科技、環保、交通、建築、工業等行業充分認識能源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與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間的差距,認真研究分析在發展理念、利用方式、技術創新、體制舉措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堅持能源供給結構綠色轉型,正確處理能源生產、消費和開發與經濟增長、生態建設,以及當前和長遠等重大關係,以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為目標,走出一條資源型經濟省份能源產業優、發展質量高、經濟效益好、可持續發展的新路,打造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的典範。

  (一)以市場理念推動能源消費革命。

  1、科學統籌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費,提升綜合能效。

  根據山西經濟發展規劃和用能預期,制定合理能源消費總量,以總量實現效率提升,整合現有煤電油氣等交易系統信息,建立能源消費與經濟發展的智慧調度,適時微調用能強度目標,有序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強度,建立嚴格的考核評價機制,加大源頭管控力度,嚴格節能審查,實施科學能效和排放標準,推動泛在物聯在能源消費方式、健全技術標準、引入價格機制等方面的變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能源消費模式轉變。

  2、因地制宜力促煤炭資源清潔消費,打造「綠色黑金」。

  針對山西煤種豐富的特點,挖掘不同煤種優勢,轉變煤炭消費觀念,還原煤炭商品屬性,引導優質煤進軍優質用煤市場,推進國家、省有關煤基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落地,延伸煤炭產業鏈,提升煤炭產業附加值和煤電清潔燃燒;借力會展和論壇,利用大數據、雲計算、智能物聯網等,建立綜合能源交易平臺,從市場端打開煤炭消費革命新路徑。

  3、科學有序推動電力消費模式創新,擴大終端比重。

  電能替代將是未來清潔能源發展的大趨勢,同時也將催生新業態。通過實施供熱機組靈活性改造等方式改善系統調峰性能,增強清潔能源消納能力;繼續提升新能源裝機容量佔比,以能源結構的優化帶動產業結構升級;科學推進「煤改電」、「煤改氣」工程,擴大天然氣替代試點範圍;建立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強化能力建設和監督管理,建設重點用能單位監測系統,倒逼形成綠色發展模式清潔利用;探索建立「新能源+儲能+制氫」產業規劃。

  4、創新煤層氣開採項目模式,提升「氣化」水平。

  繼續深化煤層氣勘查開採管理、礦業權改革等,通過實行煤層氣礦業權退出機制,利用掛牌競爭出讓等市場機制有序擴大煤層氣開採和利用總量,解決煤層氣區塊圈而不採、制約開發進度等問題。加大煤層氣清潔供應能力和消費力度,助推能源消費結構轉型升級。

  (二)以全局觀念推動能源供給革命。

  5、科學規劃能源產業的頂層設計,實現「能源合力」。

  結合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規劃,對接山西資源優勢和經濟發展規模,做好全省能源行業整體布局,打破煤、電、油、氣等領域之間板塊化、條塊化分割現象,實現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互補,最大限度地滿足相互之間的替代(如煤改電、煤改氣等),避免浪費和各自為政。

  6、有序推進煤炭產能的「能」「量」配置,推動清潔供給。

  結合煤炭資源的可靠性、經濟性,山西在堅持煤炭總量去產能的同時,做好結構優產能,加大先進產能的有效供給,確保煤炭清潔供給與滿足供應總量之間的平衡關係。積極推進深採技術理論研究,結合不同的用能需求做好煤種煤質的對接,做到有「保」有「壓」,推進智能礦山建設。推進煤炭由燃料向原料和燃料轉變,穩步發展新型煤化工,延伸煤炭產業鏈。

  7、用市場手段調度電力的綠色供給,提高煤電效率。

  以全國兩會「堅持源頭治理,加快火電、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重汙染行業達標排放改造」的要求為指導,對我省的電源存量和增量進行優化調整,發展超(超)臨界、大容量、高效燃煤發電和超低排放燃煤發電,制定不同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上限標準,加大淘汰和改造落後燃煤機組,發展熱電聯產和純背壓的熱電燃煤機組,確保燃煤電廠平均供電煤耗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8、綜合施策實現油氣的高效利用,助力管網互通。

  推動石油天然氣(煤層氣)行業的立法,允許更多市場主體參與油氣勘探開發,破除建設運營企業在儲存運輸環節互設障礙。鼓勵油氣上下遊企業建立長效協議,強化儲運體系建設,統籌推進新建液化天然氣(LNG)和擴大已建LNG接收站儲轉能力,擴大天然氣和煤層氣管網的覆蓋面,建成煤層氣接收與中轉儲備梯級系統。鼓勵企業之間採取合作或調整礦業權範圍等方式,統籌協調煤層氣與煤炭、頁巖氣、鋁土礦等資源的勘查開採布局、時序、規模和結構,鼓勵多氣共採和綜合開發。

  (三)以激勵機制推動能源技術革命。

  9、立足全領域整合能源創新技術,打破行業藩籬。

  結合煤、電、油、氣等資源稟賦特點,以全能源技術角度研究為突破,實現煤電油氣等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促進能源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構建清潔低碳新型能源信息互聯平臺,實現電力流、能源數據流和綜合信息流的實時交互。構建智慧能源數據體系,打造山西能源大數據技術平臺。加快能源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實現能源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在改造提升能源向高端、智能、綠色方向轉型升級的新動能,打造全球先進能源應用技術和產業體系。

  10、立足高質量推動煤炭科技革命,增強創新能力。

  緊跟國際能源技術革命趨勢,推進現代煤化工發展,解決好煤炭科技和產業發展「兩張皮」現象,圍繞煤炭產業鏈部署科技創新鏈,提升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支撐作用;省級產科研單位聯合成立煤炭共性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縮短煤炭科研到產業化的轉化時間,杜絕「殭屍成果」;鼓勵煤炭企業技術骨幹牽頭,攻關煤炭領域重大科技項目和工程任務,推進煤炭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實現煤炭安全和環境友好。

  11、立足調結構加快電力優化升級,打造技術先鋒。

  以科技手段調整電力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獲得電力」技術服務水平,提升電力系統整體效率,持續推進智能電網,火電廠靈活性技術改造,網際網路+風、光、儲互補提效技術,風、光、火電群智能調控等技術研發,搶抓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試點先機,突破關鍵儲能材料批量化製造和高性能電池單體開發等技術。

  12、立足制高點突破關鍵瓶頸技術,佔領發展先機。

  結合山西能源基地優勢和發展需要,突破儲氫氣瓶、氫燃料電池、自主安全計算機等關鍵技術,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打造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現代煤化工、新材料等支柱性產業集群,推進煤—電—鋁(鎂)—材一體化改革試點,推廣應用綠色技術,加快處置能源「殭屍企業」。

  (四)以共贏理念推動能源體製革命。

  13、協同服務,構建清朗的能源體制機制。

  按照中央、地方能源機構改革和管理權限的劃分,著力構建協同配合、集中服務、職責明確、權責對等的能源管理機構,明晰能源行業管理部門與綜合管理部門職責,科學劃分相關管理部門責任,強化行業協調與配合,簡化審批流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14、著眼未來,健全激勵人才資源支撐體系。

  儘快完善能源行業人才激勵機制和政策,解決晉升空間和待遇偏低問題,形成人才對應生產方式的變革需求,加快培育跨學科多領域複合型人才,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教學,強化以實踐能力為基礎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建立職業教育人才支撐計劃,提升高技能人才佔就業人員比重。

  15、發揮合力,建設能源高質量友好監管環境。

  加快構建山西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指標、政策、標準、統計體系、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辦法,簡化或取消一般項目投資審批,清理壟斷和地方保護主義做法,優化環保、消防、稅務、監管等執法方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改革完善金融支持能源發展良好機制,健全豐富多層次資本市場,引導對新興能源產業的融資支持,構建友好監管環境,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與金融資本、現代服務業務的融合機制。

  (五)以創新模式擴大能源開放合作。

  16、放眼全球,積極開展國際能源合作。

  推動能源裝備、技術、服務「引進來」和「走出去」,不斷提升山西能源對外發展的吸引力。利用「一帶一路」建設契機,加大沿線國家能源合作,全面深化合作領域,與國際能源機構開展合作交流。推動與中東歐、獨立國協國家能源合作項目的先期培育,探索與之開展能源市場建設和價格穩定機制等合作。

  17、立足長遠,拓展能源管理國際化視野。

  加快培養支撐山西能源企業走出去的國際化經營管理人才的中長期戰略和相關制度,穩步向以資源為導向,設備製造、工程管理和能源服務等配套的全球大型跨國公司轉變。加大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引進來、走出去」,吸引省內外人才回流。加大力度支持省內能源智庫建設,加強智庫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智庫對決策的服務能力。

  18、著力綠色,利用合作加快優化升級。

  嚴控能源總量擴張,降低高碳能源消費比重,推動能源綠色發展,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對常規化石能源的替代,升級能源供應體系。建立合理的能源消費模式,加強節約型能源體系,推動節能減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構建能源結構生態化、產能用能一體化、資源配置高效化的全新網際網路能源生態系統。

  (執筆人:藺勇 王青山 劉維騰)

相關焦點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以一系列原創性戰略性重大思想觀點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今天我們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就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從中汲取科學智慧和理論力量,用以涵養正氣、淬鍊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
  • 有:1、【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育新機 開...
    【10月28日《新聞聯播》主要內容】今天《新聞聯播》主要內容有:1、【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育新機 開新局】暢通城鄉循環 構建統一大市場;2、慄戰書出席第六屆金磚國家議會論壇視頻會議並講話;3、【「十三五」成就巡禮】「穩」字當頭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4、「十三五」我國全力實施健康中國戰略;5、新華社播發《偉大旗幟引領歷史巨變—
  •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優秀傳統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文物保護全面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文化旅遊業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充分彰顯……」日前,《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
  • 鹿心社: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 開拓創新引領...
    原標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 開拓創新引領綠色崛起擔當實幹興贛富民新境界 10月27日,省委書記鹿心社主持召開省委理論中心組集體學習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他強調,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九大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實十九大提出的各項任務上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一以貫之堅持好、發展好、落實好省委「創新引領、綠色崛起、擔當實幹、興贛富民」工作方針,紮實做好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不斷邁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的新步伐。
  • 劃時代的思想火炬——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一再表明,實踐越是艱苦卓絕、越是波瀾壯闊,越是呼喚科學管用的理論、越是催生博大精深的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這樣誕生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是這樣誕生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是這樣誕生的。
  • 從六大維度全面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內容提要:本文從六個維度著重探討習近平總書記領導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在新時代條件下回答當今的「世界之問」與「中國之問」的。一是從世界變局維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為正在強起來的中國與處於大變局中的世界提供中國經驗、中國方案、中國智慧的思想。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歷史地位和世界意義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新黨章,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是黨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論創新、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最深遠的歷史貢獻,為全黨全國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築牢了共同思想基礎、凝聚了磅礴精神力量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前言
    ,提出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引領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
  • 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在緒論部分,開宗明義地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理論貢獻,強調這一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根本指針,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 甄佔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編寫工作情況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的編寫工作,是在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的關心指導下進行的,是黨的十九大以後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校(院)委會和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長何毅亭同志直接組織、舉全校(院)之力實施的頭號工程,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貫徹工作的實際行動。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方法論體系
    這三方面緊密聯繫,共同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方法論體系。[2]P139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提出了目標任務,也解決「橋或船」的方法問題,蘊含著一系列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是如此,其根本不同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呼喚新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應運而生。這就是: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P18的重大時代課題,在理論和實踐結合上進行了系統性回答。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
    【本課主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  【主講嘉賓】  楊軍,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精彩論述】  生:老師,我最近在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根據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的歷史性變革、世界形勢的變化、根據現實環境條件對中國共產黨執政提出的新要求、根據我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等等,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鮮明的主題,進行了理論和實踐探索,系統回答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部直屬機關黨委舉辦學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經驗...
    8月26日,交通運輸部直屬機關學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經驗交流會在部路網中心舉辦。副部長、部直屬機關黨委書記劉小明出席會議並指出,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來,進一步提升學用水平,努力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更好指導推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好先行。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宣傳部理論教育處處長王葉臣到會指導。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理論創新的三個維度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我們黨推動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這一理論的創新性,我們可以從理論範疇創新、理論板塊創新和方法論創新三個維度來把握。  理論範疇創新  範疇,是反映事物本質和普遍聯繫、學科理論邏輯藉以推演的基本術語。
  • 鄭州大學黨委書記宋爭輝為師生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教育部《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和在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率先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的要求。鄭州大學在全校2018級本科生中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新課程。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研究...
    陳鍊)10月28日,由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黃力之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2020年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研究」及由朱葉楠博士主持的中共中央組織部委託的同名課題開題論證會在中共上海市委黨校舉行。
  • 如何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思想內涵十分豐富,既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各方面的基本問題,也包括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
  • 主心骨 同心圓 向心力——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摘要】堅持網際網路思維,圍繞主心骨、同心圓、向心力三個關鍵詞,論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體會。主心骨是關鍵,同心圓是基礎,向心力是條件。黨的領導就是主心骨,在黨的領導下形成中華民族大團結就是同心圓,從黨內到黨外,從國內到國外,點讚中國面貌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
  • 習近平:我們黨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習近平強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  剛剛,在十九大開幕會上,習近平說,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
  • 加強組織領導 把準方向定位 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廣州市召開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推進會加強組織領導 把準方向定位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州結出豐碩果實張碩輔講話大洋網訊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把準方向定位,總結試點經驗,加強相互交流,促進取長補短,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探索符合廣州實際、特色鮮明、富有成效的路徑模式,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州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