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圖|行星狀星雲Abell 78

2021-02-20 北洋星語

Planetary nebula Abell 78 stands out in this colorful telescopic skyscape. In fact the colors of the spiky Milky Way stars depend on their surface temperatures, both cooler (yellowish) and hotter (bluish) than the Sun. But Abell 78 shines by the characteristic emission of ionized atoms in the tenuous shroud of material shrugged off from an intensely hot central star. 

行星狀星雲Abell 78佔據了這張望遠鏡彩色照片的中心位置。圖中閃耀著光芒的銀河系恆星的顏色取決於它們的表面溫度,黃色的比太陽溫度低。而藍色的則比太陽熱。Abell 78的輝光,出自從熾熱的中心恆星拋出的物質薄層中電離原子的特徵發射。

The atoms are ionized, their electrons stripped away, by the central star's energetic but otherwise invisible ultraviolet light. The visible blue-green glow of loops and filaments in the nebula's central region corresponds to emission from doubly ionized oxygen atoms, surrounded by strong red emission from ionized hydrogen. 

行星狀星雲Abell 78佔據了這張望遠鏡彩色照片的中心位置。圖中閃耀著光芒的銀河系恆星的顏色取決於它們的表面溫度,黃色的比太陽溫度低。而藍色的則比太陽熱。Abell 78的輝光,出自從熾熱的中心恆星拋出的物質薄層中電離原子的特徵發射。在中心恆星高能紫外線的作用下,這些原子被電離,裡面的電子被剝離出去。在星雲中央區域的藍綠色環狀和羽狀輝光是二次電離的氧原子發射出來的;周圍則是電離氫較強的紅色輻射。

Some 5,000 light-years distant toward the constellation Cygnus, Abell 78 is about three light-years across. A planetary nebula like Abell 78 represents a very brief final phase in stellar evolution that our own Sun will experience ... in about 5 billion years.

Abell 78星雲位於天鵝座中,距離5,000光年,大小約3光年。像Abell 78這樣的行星狀星雲代表著恆星演化的一個短暫的終末階段,我們的太陽將在50億年後經歷這樣的過程。  

相關焦點

  • 哈勃望遠鏡拍到銀河系奇特行星狀星雲(圖)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到的行星狀星雲NGC 2818中國網1月19日訊 據美國每日太空網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日前拍攝到銀河系內一個罕見的美麗行星狀星雲NGC2818,它隱藏在一個距離地球1萬光年羅盤星座的恆星團內部
  • -行星狀星雲漫談
    位於天琴座的環狀星雲(ring nebula, M57)是在1779年被Antonie Darquier de Pellepoix 所發現的(參考圖一、二),並在1784年被編入梅西爾星表,稱為M57。它與地球的距離約1,000~2,000光年,直徑約是太陽系的500倍。
  • 美麗而詭異的行星狀星雲
    展示22個行星狀星雲的近似尺寸的藝術拼圖。行星狀星雲其實與行星並沒什麼關係,因為早期天文學家們用望遠鏡觀測時,發現它們看起來像盤狀物體,所以稱呼其為行星狀星雲。行星狀星雲實際上是處於生命晚期成為紅巨星的老年恆星,它們向外膨脹的氣體殼層被電離形成了發射星雲。近年來,哈勃空間天文臺拍攝的大量行星狀星雲表明這些幽靈般詭異的星雲有著極其複雜和多樣的形狀。大約只有五分之一呈現大致的球形,而其他的都不是球對稱。產生各種各樣形狀和功能的原理我們仍然不是十分清楚,但是中央的聯星、恆星風和磁場都可能發揮作用。
  • 白矮星與行星狀星雲
    有很多天文的名詞,經常出現在我們眼前,比如經常會提到白矮星或是行星狀星雲,那白矮星和行星狀星雲星到底是什麼,讀了下文我想你會有一個大致的概念,不至於以後,我們開口閉口一個白矮星一個行星狀星雲,卻不知道到它們到底指的是什麼。
  • 「星雲」是什麼?「行星狀星雲」又是何物?它是太陽的最終宿命!
    在「亮星雲」裡又細分為幾種,分別是「發射星雲」、「反射星雲」、「行星狀星雲」和「超新星遺蹟」。這些千姿百態的星雲頗為玄妙,因為有的可能是誕生新恆星的「產房」,有的是老恆星死亡後的「遺體」或者遺留物。行星狀星雲IC418「螺線圖星雲」在這些分門別類的星雲中,最值得一說的就是「行星狀星雲」,因為它的現在就代表著我們太陽的未來
  • 哈勃望遠鏡拍攝「行星狀星雲」最新影像
    哈勃望遠鏡拍攝「行星狀星雲2/2) "← →"翻頁 圖為行星狀星雲
  • 圖文:哈勃望遠鏡拍到銀河系罕見的行星狀星雲
    據美國每日太空網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日前拍攝到銀河系內一個罕見的美麗行星狀星雲NGC2818,它隱藏在一個距離地球1萬光年羅盤星座的恆星團內部這張精美的圖片是由哈勃太空望遠鏡廣角行星2號相機於2008年11月份拍攝的,其彩色部分分別代表著該星雲的噴射釋放物質,它們共同組成細絲狀漩渦結構,其中紅色部分代表氮氣、綠色部分代表氫氣、藍色部分代表氧氣。行星狀星雲NGC2818包含著類似太陽恆星的外層區域,這樣的恆星在其生命最後階段將分散釋放到宇宙星際之間。
  • 行星狀星雲的指向,揭露銀河系歷史
    圖片來源:NASA/ESA天文學家使用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洲空間局(ESA)的哈勃空間望遠鏡,以及歐洲南方天文臺的新技術望遠鏡(NTT),已經探索了100多個處在銀河系中央核球區中的行星狀星雲。他們發現,形狀類似蝴蝶的一大類行星狀星雲,它們的指向存在著某種神秘的傾向性——考慮到它們的形成歷史各不相同、其他性質也千變萬化,這個結果讓天文學家大吃了一驚。
  • 太陽的未來,行星狀星雲的秘密
    ❝新的研究顯示了為什麼行星狀星雲的形狀,呈現從螺旋狀到蝴蝶狀。
  • 行星狀星雲雷射發射器
    哈勃望遠鏡看到的螞蟻星雲(Menzel 3)。天文學家已經探測到來自這個物體的氫雷射發射——這是第一次在行星狀星雲中令人信服地看到雷射或微波激射器。CfA天文學家Rodolfo Montez是15名天文學家之一,他們利用赫歇爾太空天文臺研究行星狀星雲,意外地在其中一個星雲Menzel 3中發現了12條遠紅外氫雷射線。儘管與星雲中的其他原子線相比,氫譜線較弱,但比任何已知的行星狀星雲都要強得多,而且比預期的要強得多。
  • 哈勃望遠鏡發現行星狀星雲
    從恆星的死亡到其內含物質向宇宙空間的分散,行星狀星雲的存在周期經常是混亂且趨於無序的。而最近由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和ESA(European Space Agency)共同構造的哈勃空間望遠鏡在天蠍星座內部恰好觀測到了一個這樣的行星狀星云:ESO 455-10.
  • 行星狀星雲,恆星一生中最美的瞬間
    然後發生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炸,形成絢麗的行星狀星雲。       其實,行星狀星雲和行星沒有半點關係。在200多年前,天文學家赫歇爾用望遠鏡觀察天空,發現天上有些可以看到圓面的天體,看起來很像行星,於是命名為「行星狀星雲」。       銀河系中大約有3000個行星狀星雲。相對於恆星數十億年的生命歷程,行星狀星雲只持續約一萬年,可以說它是恆星一生中最美的瞬間。
  • 天空中最著名的行星狀星雲之一「貓眼星雲」
    貓眼星雲NGC 6543是天空中最著名的行星狀星雲之一。它是已知的星雲中結構最複雜的之一,哈勃太空望遠鏡的高解析度觀測圖像揭示出其中獨特的扭結、噴柱、氣泡以及纖維狀的弧形結構。它的中心是一顆明亮、熾熱的恆星,約1000年前這顆恆星失去了它的外層結構,從而產生了貓眼星雲。
  • 100個行星狀星雲--中國數字科技館
    100個行星狀星雲2014-12-05 10:29:00 29984
  • 天文學家拍攝到了行星狀星雲:結構如蝴蝶展翅
    天文學家拍攝到了行星狀星雲
  • 在6500光年之外,雙子座天文臺,拍攝到美麗的行星狀星雲!
    來自雙子座天文臺拍攝的最新圖像,顯示出引人注目的行星星雲CVMP 1,行星星雲是一顆巨星爆炸結果,也是一個輝煌但相對短暫的天文奇觀。隨著這個行星狀星雲的前身恆星慢慢冷卻,這個天體沙漏將耗盡時間,並將在數千年後慢慢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 在行星狀星雲中發現超近距離恆星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發現了兩顆雙星中的一顆,雙星在三個多小時內圍繞對方完成了一個軌道運行,位於行星狀星雲M3-1中。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恆星可以驅動新星爆炸,這是一個完全出乎意料的事件,基於我們目前對雙星演化的理解。
  • 圖片中的天文學|變星、行星狀星雲與星暴星系
    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深空天體,一個是位於右上角呈圓形的行星狀星雲M97,亮度約為9.9等,另一個是位於左下角側面朝向我們的棒旋星系M108,亮度約為10等。兩者在照片裡看上去似乎相隔不遠,這是因為它們都位於我們同一個視線方向附近。實際上,M97距離我們只有2600光年,而M108的距離超過4500萬光年。
  • 圖片中的天文學 | 變星、行星狀星雲與星暴星系
    行星狀星雲是中低質量恆星演化至紅巨星末期時形成的,由稀薄電離氣體組成有明晰邊緣的小圓面狀天體。中心恆星最終會成為一顆白矮星,被它拋出的氣體因為受到該恆星的紫外輻射照射而發光。在梅西葉星表中只收錄了四個行星狀星雲,M97是其中赤緯最高的一個。1781年2月16日梅尚發現了這顆天體,1844年威廉·史密斯首次將它歸類為行星狀星雲。
  • 哈勃望遠鏡拍攝「行星狀星雲」的最新影像,蝴蝶星雲好美啊!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兩張行星狀星雲新圖像,展示了哈勃望遠鏡驚人的成像能力。這些圖像描繪了兩個年輕的行星狀星雲,NGC6302(蝴蝶星雲)和NGC7027。這兩個星雲都是已知的塵埃行星狀星雲之一,都含有異常大量的氣體,這使得它們成為一組研究人員平行研究的有趣對象。作為核聚變引擎,大多數恆星都過著數億到數十億年的平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