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印:吳昌碩「春蚓秋蛇」

2020-12-05 談藝錄

吳昌碩生前曾經說過:「人說我善作畫,其實我的書法比畫好,而我的篆刻更勝於書法。」這個自我評價當然是道理的,原因有三條:1、他在篆刻上涉足較早,一說10歲,一說15歲,就算自15歲始,到84歲去世,吳昌碩從事篆刻也整整70年,而且他勤奮到「與印不一日離」,怎能不好。2、他的篆刻對書畫創作起過推動作用,反之,篆刻也得益於書畫;3、吳昌碩的篆刻在繼承秦漢印與歷代印人治印精髓的基礎上,他又創造性地融會權、量、詔版、鏡銘、磚瓦、封泥等印外資料,成為「印外求印」的代表性印家。

(吳昌碩)

另外,他還以石鼓文氣息為依託,創造出了一種體貌厚重、以氣取勢,莽蒼高古的獨特風格。劉江先生在《吳昌碩篆刻藝術研究》裡說,賞讀吳昌碩的篆刻,不管是雄奇闊大,古拙莽蒼,還是婀娜挺秀,靈動多姿的,都能給人精神上的鼓舞,如飲醇酒,後勁特大,回味無窮。

(石鼓文拓本)

人們為什麼喜歡吳昌碩的篆刻,這是較準確的一個比喻!因為讀他的印,如飲醇酒!

在中國文化裡,人們一邊活在儒家的規矩與理性裡,一邊活在道家的浪漫與感性裡(類似西方文化「日神精神」的實事求是、理性和秩序和「酒神精神」的狂熱、感性和不穩定),人們的理智與感性可以通過酒互相轉換,可見中國文化裡酒是極重要的一種文化符號。一件藝術作品能給人帶來飲酒的感受,足見吳昌碩的作品魅力。今天我們來讀吳昌碩的一方印:「春蚓秋蛇」

(吳昌碩和他的「春蚓秋蛇」)

「春蚓秋蛇」這個成語出自《晉書·王羲之傳》:「行之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後來用來比喻字寫得不好,彎彎曲曲,像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跡。關於這個詞語,還有相關的典故,據說蘇軾和黃庭堅相互之間戲謔批評,以蛇為隱喻,極其有名。東坡曰:「魯直近字雖清勁,而筆勢有時太瘦,幾如樹梢掛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輕論,然間覺褊淺,亦甚似石壓蛤蟆。」吳昌碩刻這方印或者是批評書法線條的軟弱無力,或者是對書法線條有了另外的理解,畢竟線條似蛇是兩面性的,或者是靈活遒勁,或者軟疲無力,估且不深究,先放大了看印:

(春蚓秋蛇)

1、細化扭曲的線條意象。春天的蚯蚓和秋天的蛇身體都是又細又軟的,因此,吳昌碩把這一方印的四個字都刻成了細細的彎曲線條,又額外在彎曲之處加上了肉肉的感覺,故意強化了蛇與蚓的意象。這跟吳昌碩後期粗線條朱文印渾厚的風格是不一樣的,之所以這樣處理,完全在於入印文字的特別意蘊。另外,幾處細微看似刀法沒有處理到位的地方(如下圖),恰恰強化了柔弱膩滑的感覺,甚至這方印的邊框也同樣加入了「軟」與「肉」的意象(蚓與蛇兩種生物皆是如此)處理。吳昌碩除了是篆刻大師外,還同時是畫家,當然會把他擅長的繪畫意象造意手法用於篆刻,這一方只是其中的一例。

(線條上刀法的特別處理)

2、字法對章法的影響。這一方印裡的「蛇」字,小篆後期的正體是有蟲字邊的,但因為要服務於章法,吳大師將「蟲」字邊隱去,寫成了它(tuō),這個字的解釋是「蟲也,從蟲而長,象冤曲垂尾形。」王筠《釋例》解釋:「大蛇盤曲昂頭居中似向物,而尾垂於下,它字象之。」也就是說,在大部分場合,蛇字是可以用「它」字替代的。隱去蟲邊有兩大好處,一則避免了與蚓字的重複,二則字形由左右結構改成了縱向的獨體字,在字形上與春字構成對角呼應,而蚓與秋兩字則以左右結構形成另一組對角呼應,試想,如果蛇字是左右結構,這種呼應完全喪失掉了。

(蛇字的變化)

3、章法上的疏密安排。如上圖所示,因為「蛇」字簡化處理,秋字「火」旁的上提,蛇字處形成與「春蚓秋」三字貼邊密實完全不同的疏朗。朱文印的疏密最不易安排,既要保證蛇字與其他字的渾然一體,吳大師將「它」的頭部一筆伸入秋字地界,又將尾處擠入「蚓」字「蟲」部下部,用以保持四字之間的關聯。蚓字虫部下邊的虛空與火部下部的虛空構成了較大的白地,印面左上、右上、右下的密實與左下的疏朗空靈形成了視覺上的衝突從而增加審美元素。

(【布丁讀印】之21,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想見嶔崎歷落人」——吳昌碩的詩文成就
    吳昌碩從三十餘歲正式開始學詩,到八十四歲去世,五十餘年中寫了無數首詩,成就突出。浙江省博物館藏其詩文手稿有二千餘首,晚年他把詩刊成《缶廬詩》十一卷,加《別存》一卷,後又增刪為《缶廬集》。這些詩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吳昌碩的詩文成就和詩風變化。總體上講,吳昌碩的詩文與其書、畫、印學是一體的,絕大多數詩篇也具有蒼勁高古、曠逸縱橫的風格。
  • 吳昌碩:學篆刻其實只有3個難點——說「方圓之互異」
    1918年,嗯,也就是「五四」運動的前一年,吳昌碩的弟子徐新周(這是吳昌碩大師很重要的弟子,吳大師臂病、目病時,大多印作都是由徐代刀完成的)把自己的篆刻作品160方集成了自己的印譜,起了名字叫《耦花庵印譜》,請自己的恩師給他寫了序言,這篇序言很重要,除了對自己弟子的傾心讚賞外,說了一句對於篆刻學習者很重要的話,這句話可以當作學習篆刻者努力的三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