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資訊 發表於 2020-11-30 14:54:46
允許智慧型手機、家電、無人機和自動駕駛車輛實時交換數位化信息的物聯網(IoT)技術需要一個強大的安全解決方案,因為會直接影響到用戶的安全和資產。其中有一種保證物聯網技術安全的解決方案是物理不可克隆功能(PUF),可以成為易受到各種攻擊或物理攻擊的軟體密鑰安全方案的補充方案。
近紅外輻射靈敏度光伏電晶體研發示意圖(圖片來源:韓國科學技術院)
例如,基於硬體的PUF半導體晶片,每一個都有一個獨特的物理代碼,與人類的虹膜和指紋類似。由於生產過程中微結構的變化可充當一個關鍵值,所以通過PUF產生的安全密鑰是隨機且唯一的,因而無法被複製。但是,還是有一些限制,如必須改變硬體結構,以增加密鑰組合的數量,從而提升加密特性。
為此,據外媒報導,韓國科學技術院(the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IST)光電材料和設備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宣布,他們與韓國國立釜山大學(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PNU)高分子科學與工程教授Suk-Kyun Ahn領導的一個小組合作,已經成功研發了一款加密設備,可以極大地增強PUF的加密特性,選擇性地探測圓偏振光,無需改變硬體結構。
光線既可表現為粒子,又可表現為波,可以沿著直線運動,同時也可以以螺旋式旋轉,即成為圓偏振光。
KIST跟PNU研究小組研發的加密設備的核心技術是一個光電電晶體,可以探測到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的圓偏振光。
此種新研發的光電導管採取的策略結合了膽甾液晶和具有優良的近紅外光吸收和電荷運輸性能的低帶隙偶聯聚合物。膽甾液晶薄膜具有較強的傾向,去反射近紅外圓偏振光,因為到達該設備的光量會根據光的旋轉方向進行控制。在本次研究中,該設備在探測圓偏振光時表現出良好的光電流不對稱係數,具有很高的靈敏度。
該研究團隊成功打造了一種PUF設備,可作為對抗入侵、竊聽等攻擊的基本解決方案,而且該解決方案非常簡單,只增加了生成加密密鑰的組合數量,而沒有改變陣列的物理尺寸。
編輯:hfy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