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慶談日本地方環境振興

2021-01-13 人民網

日本面臨世界上最為嚴重的老齡化和人口過疏雙重困境,在農村地區尤為顯著,人力短缺導致產業衰落和生態服務不足,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內在關聯性凸顯。2018年4月出臺的日本第五次《環境基本計劃》提出最大限度發揮環境效益,實現環境與經濟社會問題的同步解決,這種未來生態文明發展理念體現了日本生活環境主義文化原理。日本創建地方循環共生圈的新理念對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啟示。

一、「地方循環共生圈」:內涵、路徑與方法

2018年4月17日,日本內閣通過第五次《環境基本計劃》,該計劃把環境振興的重點放在地方,提出了「地方循環共生圈」的概念,還指出實現這一目標的實施路徑,以此謀求地區綜合治理與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共同提升。

在地區發展現實中,農村不再是與城市相對立的概念,而是逐步為「地方」這一中性概念所取代。1953年8月,日本制定並強力推進《町村合併促進法》,市町村數量從9868個減少到1956年的3975個,這是繼1889年建立市町村制度以來日本地方行政制度劃時代的變革,確立了戰後地方行政體系框架。20世紀6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全國綜合開發計劃》以及確保該計劃實施的《新產業城市建設促進法》,目標是超越市町村行政單位,形成廣域經濟圈。在町村合併的大趨勢下,日本的地方自治體不斷以制度聯動為引領,突破行政區劃限制,進行交通網絡基礎設施的統一規劃和產業空間的合理布局,實現廣域的空間聯動和產業聯動。農村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地域社會,而是發展成為與周邊城市一體的制度聯動、產業聯動、空間聯動的城鄉結合體。

(一)「地方循環共生圈」概念

第五次《環境基本計劃》指出日本環境、經濟與社會面臨以下幾個基本問題:第一,環境領域面臨減少廢氣排放以應對溫室效應、有效利用森林與農田山林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問題。第二,在社會領域,少子老齡化、人口向大城市圈集中、地方人口過疏、工作方式改革、大規模災害應對等問題日趨顯著。2005年日本的老齡化比率達到21%,成為世界上老齡化率最高的國家。2017年該比率進一步上升到27.7%,其中女性老齡人口佔比為30.6%,超過男性約六個百分點。 預測數據顯示,2060年日本人口將減少至9284萬人,3514萬的65歲以上老齡人口將佔總人口的約40%。日本農村地區的老齡化程度遠甚於城市,年輕人持續流入城市,居住在東京、阪神和名古屋三大城市圈的人口超過總人口的50%。第三,經濟領域面臨地方經濟疲軟的問題。地方年輕人口和勞動適齡人口減少對環境保護影響深刻,農業從業人員減少,棄耕農田增加,森林養護人手不足,環境保護力度減小,生物多樣性遭受破壞,豐富的自然資源正在喪失。由此可見,環境、經濟與社會三者相互聯繫,需要進行綜合治理。

第五次《環境基本計劃》將重點鎖定在環境、經濟和社會問題突出的地方社會,提出了充分發揮地域資源優勢、建設自立分散型社會的「地方循環共生圈」概念。其中「循環」指的是物質與生命的循環,即大氣、水、土壤與生物之間通過光合成、食物鏈實現循環,從而最大限度減少地區環境負荷;「共生」是指人與自然的共生以及本地區與周邊地區的共生,基本含義是各個地區發揮各自優勢,充分利用地區資源,形成自立型和分散型社會;在此基礎上,各自根據自身的特點,與鄰近地區形成自然要素和經濟要素的連接與互補,構築範圍更廣的夥伴關係網,形成區域資源更加齊備的「共生圈」。實際上,2017年7月,日本環境省就開發了專門用於分析地方經濟循環結構的「地方經濟循環分析」網上軟體,利用各種經濟指標把握地方經濟的整體結構。

總之,循環共生圈是環境與人類社會相互作用、相互支撐的可持續發展狀態。「地方循環共生圈」的形成需要建立地方環境與經濟、社會的良性循環,以促進地方環境與經濟、社會的綜合提升。

(二)建立地方環境與經濟的循環,實現環境與經濟綜合提升

建立「地方循環共生圈」的出發點是,地方的經濟社會活動建立在地方多樣化的資源基礎上。地方資源主要包括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產業集聚及文化、風土、社區組織等。建立「地方循環共生圈」,關鍵在於充分運用地方的自然資源、物質資源、人才資源與財力資源,開發新能源並實現生產生活資源的自給自足。地方環境資源利用包括地方資源與能源的收支改善、地區自然資源和觀光資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城市與農山漁村的經濟交流三個方面。

1.最大限度利用地方能源和生物資源

首先是開發和利用地方可再生能源。2013年日本90%的地方能源支出均為赤字,購買能源導致地方資金外流,發展地方性能源,可以把投資留在本國特別是地方。地方性能源包括陽光、風力、水力、地熱、生物質和溫泉熱能等。自主生產能源的初衷是減少化石能源消耗從而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經濟方面也會減少地方的能源支出,抑制資金流出,改善地方能源收支狀況,最終對地方產業發展有所貢獻。再生能源屬於地方自主型和地方分散型,無須建設類似規模過大而難以控制的潛在核電風險,有利於降低地方災害風險。

其次是推進農村可再生資源開發,構築地方生態系統。一是開發利用農村可再生資源,包括木質再生資源,例如鋸末、稻草、稻殼等原材料,創造可持續的新能源,推進綠色能源開發。二是以地方公共團體為主體,開發面向農業經營的太陽能發電,研發蓄電池與農業機械相結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途徑。在改善地區能源收支的同時,實現森林保護、振興農林業,保護地方生物多樣性,增強地區活力,實現地方振興。

最後是推進農村地區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實現地方資源循環。廢棄物處理以市町村為主體,同時需要農業、林漁業從業者共同參與,以減少農村的廚餘垃圾、家畜排洩物、木製建材、廢紙等廢棄物排放,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2.發掘利用地方綠色觀光資源

豐富的自然環境是農村發展的寶貴資源,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旅遊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把良好的環境轉變為旅遊資源。

首先,推進生態旅遊等多種旅遊的發展。充分利用地方特有的自然資源,推進地方可持續建設。為此,需要充分挖掘和創新利用當地的自然旅遊資源,培養專業的旅遊人才和中介機構,開發農業、工業和旅遊業相結合的六次產業,把農產品生產的第一產業與農產品加工、流通、餐飲、養生、觀光、文化體驗等第二、第三產業相結合,不斷豐富綠色旅遊、藍色旅遊的時代內涵。

其次,充分利用大自然孕育的多元文化資源。日本農村的風土、文化資源是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通過打造田園、古民居、街區、海濱、沙灘等景觀及傳統祭祀、民俗藝術、傳統美食等特色文化資源,將其與多種旅遊形式結合起來,使地方文化資源得以繼承和發展。日本已經發展到高度城市化階段,農村地區人口日益減少,農村特色產品附加值因此隨之提升。日本充分認識到孕育地方特色風土的自然資源具有產生新附加值的可能性,因而高度重視保護作為地區象徵的生物及農產品的品牌和傳統農林水產品;同時積極挖掘帶有地方文化符號價值的農產品,申請世界農業遺產的認定,培育農業生產的新增長點。例如,岐阜縣自2012年起開始徵收「清流岐阜森林環境稅」,用於環境治理和發展旅遊體驗,2015年該地區的「清流長良川鯰魚」被認定為世界農業遺產,長良川逐漸成為世界知名旅遊景區。

3.加強農山漁村與城市的經濟交流

城市與農村的聯繫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自然的聯繫,即通過包括食物、材料與能源等自然資源建立起來的聯繫;另一類是經濟上的聯繫,即通過資金與人才流動等建立起來的聯繫。農村地區的出路在於,通過田林河海等地方資源與城市聯繫起來,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開發「環境友好型」商品,打造地方品牌,並使之與旅遊結合起來,從而增強農村的經濟活力。加強金融機構對環境金融的理解,促進自治體與金融機構間的合作,幫助農村發展低碳產業項目,也是在經濟上把城市與農村聯繫起來的重點領域。

(三)建立地區環境與社會的循環,以環境振興促進社會發展

生活環境主義理論主張生活要與自然相協調,反過來講,也只有當環境為生活所用時,居民才能發自內心地自覺保護環境。其中蘊含著日本人對自然的感恩文化特性。高度城市化帶來的多種城市病促使人們重新認識環境價值,環境質量成為生活質量的核心內容。而環境振興需要轉變人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因為人的價值觀念、生活和工作方式可以通過消費行為以及對能源、資源的利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生態環境。人們對美好自然環境的需求為農村環境保護提供了新動力,重新認識環境價值,提供多元的優質生態產品,將有助於提升城鄉居民的生活品質。

1.通過推進地方再生資源開發項目創造就業

再生能源與節能項目具有創造就業的巨大潛能。福岡縣三山市創立的「三山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3000戶居民籤署電力零售合同,2017年產值達18億日元,創造了40個就業崗位。此外,再生能源項目與農村老年人關愛項目有機結合,也能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既可充分利用中老年人的人力資本,也可充實中老年人的生活,從而達到增強地方活力的社會目標。

2.推進貼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形成

農村的環境振興將帶動農林漁村生活體驗遊和自然體驗遊等旅遊項目的發展。在高度城市化的日本,城市人群與農村生活直接接觸的機會稀少,推進農村環境振興的目標之一是為在城市中長大的青少年提供體驗森林、農田、河灘、沙灘等農村自然景觀的條件,創造適合城市青少年在農村短期居住的社會環境。日本制定了《環境教育促進法》,對自然體驗活動設施實行認證制度。

另外,推進遠程辦公發展,也是促進地方環境振興的重要手段。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為遠程辦公提供了條件,遠程辦公不僅有利於減輕通勤的交通壓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有利於擴大地方人口就業,對於地方振興意義重大。

3.促進城鄉人口流動與鄉村定居

有適度的生態服務,田林河海等生態環境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在農村地區人口減少的背景下,需要採取相應措施促進城市人口向農村流動,一種方式是促進城市人口在地方定居,另一種方式是鼓勵城市人口在農村購房,形成工作在城市、生活在農村的模式。為此,在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的同時,充實農村醫療護理等生活信息、農業就業信息及體驗信息等也必不可少。山村遊學、海島遊學和農村生活體驗對培養年輕人的農村情感至關重要。人員交流不僅為農村的環境振興提供了新動力,也發揮著促進城鄉交流的社會作用。

在地方環境振興中,城市與地方的交流尤為重要。為此要完善地方的學校教育與社會福利等配套服務,通過發展生態旅遊、綠色旅遊、藍色旅遊,促進城市人口回歸田園。日本正在推進目的地型旅遊,培養城市人「願意居住」的欲望,促使旅遊人口移居地方。許多地方利用空置校舍開展地方大學與東京圈大學的交流,進而吸引城市人口到當地定居。通過促進城鄉交流,使青少年深刻理解環境、經濟與社會的關聯性,培養擔負地方發展重任的人才。另外,地方和城市之間還可以建立夥伴關係,以培養地區交流人才。

總之,「地方循環共生圈」聚焦地方的維繫與發展,實現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共同提升,其關鍵在於以可持續發展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地方資源,依靠環境資源激發地方活力。地方自治體在其中的作用也至關重要,政府需要對示範項目提供資金援助並加以引導,推廣成功案例,全面推進地方創新。

二、日本農村環境振興的經驗與啟示

環境振興是中國農村與日本農村共同面臨的課題。日本農村環境振興起步早,且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升,已經從單純的環境治理上升到環境與經濟社會循環共生的高度,形成了完整的環境振興時間與空間參照體系。日本農村發展的相關經驗值得中國借鑑。

(一)以環境振興帶動經濟發展

廣義的環境概念,除了衛生環境這一基本要素之外,還包括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和人力資源,要重新認識和發現環境資源稟賦。富饒的資源是經濟發展的物質與文化基礎,需要充分認識和發掘當地經濟和文化資源,發揮環境資源優勢,尋找和確立可持續、可參與的經濟發展新出路。

(二)以環境振興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和人口過疏等社會問題

將環境振興與社會發展密切結合起來。中國農村同樣面臨留守人口老齡化和鄉村人口過疏的雙重困境。日本把農村環境振興作為抓手,破解就業創業、工作方式改革、城鄉之間人員交流與青少年教育方式更新、農村地區文化保護與人才振興等社會問題。農村居民是破解錯綜複雜的環境問題的有效主體,環境振興要因地制宜,從當地社會特點出發,創造婦女和老年人參與環境振興的有效途徑。以優質生態環境促進城鄉交流,既能夠保護地方生態環境和文化資源,還有利於創新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促進城市人口到農村工作和定居,實現城市與農村生態、生產和生活問題的連帶解決。

(三)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是加速鄉村環境振興的必要條件

經濟發展水平與環境振興能力之間具有顯著的對應關係,環境振興以鄉村的經濟能力和居民治理意願為基礎,必須提高農村環境治理的動力和能力。加速農村環境治理與開發的一個有效途徑是樹立城鄉統籌的環境振興理念,城鄉協同推進環境振興,經濟實力相對雄厚的城市將輻射範圍向轄區內的農村地區延伸,使農村環境振興進程提前到來。具體需要通過交通、泛在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城鄉結合體,促進城市與農村交流,在促進農村綠色發展的同時,使城市居民能夠享受健康綠色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四)將日常生活與環境治理有機結合起來

生活環境主義理論強調土地共同使用權必須優先於土地私有權,應培育農村的自主治理能力,發揮居民自治團體的主體作用。習近平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調環境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中國農村實行土地集體所有制,村集體依據法律制度在符合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具有決定土地合理使用方式的權利。目前迫切需要樹立農村組織的生活環境主義意識,推廣農工商聯合的創新發展模式,認識和發掘當地環境資源的潛在優勢,使環境真正為農村經濟發展和村民生活改善發揮作用。

總之,從經濟發展優先到環境與經濟社會並重,再到以充分發揮環境效益促進經濟社會問題的同步解決,日本農村從環境治理走到了環境振興的新高度,是日本生活環境主義傳統文化驅動的結果。農村地區要立足於當地的自然資源,創造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在城鄉結合體的視野下促進城鄉交流,把農村的自然環境資源轉變為經濟資源,同時推進城鄉居民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以環境振興促進經濟社會問題同步解決,促進鄉村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實現農村地區的循環共生。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李國慶 本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學刊》供本網特稿)

(責編:賈文婷、楊牧)

相關焦點

  • 李國慶:創業20年,深感噹噹是網際網路的最大恥辱
    年利潤達六七億元,帳面上有10多億元資金,圖書類專業網站日活領先,這就是噹噹如今的牌面,但對此,李國慶搖頭直言,「不成功」。李國慶所說的不成功並不是指外界所知曉的他與妻子俞渝的離婚風波。李國慶說,「創業20年,大小數十戰,我一直在反思噹噹的創業歷程,從更深的層面來看,不客氣地說,我越來越感到,噹噹是網際網路創業的最大恥辱。」
  • 俞渝曝李國慶同性戀梅毒檢測證據,劉春:夫妻一場 別讓人笑話(圖)
    俞渝否認了李國慶在採訪中「是俞渝先開始的媒體攻擊」言論,俞渝強調,近八九年來,自己只做過一次有關航海交易的財新專訪,更沒有對外談過自己的的擇偶標準等信息。最後,俞渝在信中公開了李國慶梅毒的檢測結果和一封李國慶「同性戀友人」的信。
  • 人類圖|李國慶的劇變人生是偶然嗎?|當代名人人類圖解析
    也不難解釋為什麼在李國慶眼中所有的人都是有問題的。有的時候他指出別人的問題,雖然話說的比較難聽,但很多時候多多少少是有些道理的。這是他內在直覺給他帶來的一種能力。但問題是發現別人有需要修正的地方,就一定要說出來嗎?答案當然不是的。但他來說為什麼會說?我看看下面這個閘門。
  • 每日精選丨李國慶談小米屌絲事件;未來iPhone要加入潛望式鏡頭
    集微網12月1日消息,噹噹創始人李國慶近日在錄製節目時,談到小米高管「得屌絲者得天下」的言論時表示,小米和雷軍都知道「得屌絲者得天下」意思沒錯。但屌絲一詞仍是負面的,確實違背小米公司品牌形象,要換句好聽的。
  • 俞渝夫婦被兒子告上法庭,李國慶連發微博:法庭見,祝你...
    李國慶、俞渝夫婦被兒子告了記者:呂倩 編輯:章朋8月9日晚間,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在其個人微博發文稱,自己與俞渝被兒子告上法庭,目的是要求法院確認其與俞渝為兒子所代持的噹噹股份代持協議有效。從行文語氣上看,李國慶對兒子狀告自己及俞渝持一定「情緒」,並對兒子所提供的證據材料來源以及律師等提出質疑。為何此時提出被代持協議的有效性確認?
  • 鄉村振興!鄉村如何根治「鄉村病」!鄉村「地方感」前來搭救!
    這種情況的出現,使得鄉村的「地方感」急劇下降、覆蓋、甚至毀滅。在美麗鄉村和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鄉村的整體發展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其格局也變得開闊起來,各種鄉村設施、鄉村土地再次被重新利用重建,此次振興讓鄉村的實體空間提升了幾個檔次,讓鄉村又看見了希望,又看見了鄉村振興的影子。當然,我們在建設鄉村的時候,一定要保留鄉村的地方感,保留鄉村原有的那份「味道」。
  • 一圖爆料|噹噹創始人李國慶梅毒事件
    前幾天,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俞渝夫婦離婚罵戰,夫妻倆互相爆「猛料」。再度把「梅毒」展示給我們大家,好好看看,學習學習...俞渝發表長篇控訴稱,自己手上有李國慶梅毒病歷的「實錘」。而李國慶隨後發聲,自己的梅毒是8年前在洗浴中心染上,打了6天針後治癒。一時間,梅毒再次成為關注焦點。說到梅毒,大多數人都會把它和生活不檢點聯繫在一起,很多人對梅毒的認知或許主要來自電線桿上的小廣告。梅毒會通過公共浴池傳播嗎?梅毒到底由什麼途徑傳播?哪些人會得梅毒?今天,我們請到了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皮膚科專家,來為我們講一講和梅毒有關的那些事,以及發生在門診的真實故事。
  • 經濟學人全球早報:美國Q1實際GDP下滑4.8%,董明珠談李國慶爭奪公章...
    董明珠談「李國慶爭奪公章」:雙方要用法律武器解決問題4月29日晚間,有網友提問董明珠,如何看待最近李國慶爭奪當當網公章的事?董明珠表示,「雖然媒體說他是搶公章,我覺得只有他們兩個人自己才知道這裡面的情況,我覺得依法辦事很重要,至於他們倆,我感覺是財產分割問題,各自要用自己的法律武器。遵紀守法是每一個人的底線。
  • 李國慶談性取向:「彎的」屬於無稽之談/未來要找傻白甜
    【CNMO新聞】近日,噹噹創始人李國慶出席了2019鳳凰財經高峰論壇。在論壇上,鳳凰網高級副總裁劉春問李國慶,「你和俞渝分手後,她多次跟我說過她的擇偶標準:個子更高、長得更帥、更年輕、更關心她、更不惦記她的錢。那你的擇偶標準呢?」
  • 李國慶反擊俞渝:企業家婚姻就不講感情?該事件的啟示是什麼?
    李國慶發文反擊俞渝:企業家婚婚姻,感情破不破裂就無所謂?李國慶在文中表示俞渝認為:企業家婚姻不同於一般的婚姻,十個有九個都有類似的矛盾甚至更激烈!為了恢復公司經營,同時不排除追究我的刑事責任!但這一切都是「為公」,應當與婚姻關係區分開!李國慶:我實在聽不下去了!
  • 字節跳動否認進軍社區團購;李國慶談小米高管屌絲論:意思沒錯,要換...
    字節跳動否認進軍社區團購;李國慶談小米高管屌絲論:意思沒錯,要換個好聽的;李佳琦店鋪因虛假宣傳被罰;抖音起訴抖管家索賠500萬元 2020-12
  • 當當網內部信:從要求借款到今天闖入,李國慶一直在製造事端
    李國慶的決議所說事項,涉及修改章程,表決權不足2/3,因此「決議」無效。「當當網已經對李國慶的野蠻行為,採取法律行動。李國慶去年起訴離婚,婚姻訴訟還在進行當中,從摔杯到微博,從要求借款到今天闖入,李國慶一直在製造事端。」當當網內部信中這麼寫道。
  • 當當網再發聲明:從摔杯到搶章,李國慶一直在製造事端
    IT之家4月27日消息 4月26日深夜,當當網再發聲明以及內部信回應李國慶搶噹噹公章一事,聲明稱,今天早晨,李國慶帶著4個穿黑衣的人,突入闖入噹噹辦公區,現場保安阻攔不及,李國慶動手搶走幾十枚公章、財務章,留下自己事先寫好的「收據」,在公司前臺張貼了《告當當網全體員工書》。
  • 經濟學人全球早報:李國慶回應搶公章,小米常程道歉,泰禾集團回應失信
    「奪章」傳聞:不是四大漢,是董事董秘等4月26日下午消息,針對引起熱議的李國慶率人赴噹噹搶奪噹噹公章傳聞,李國慶就其中細節做出明確回應:不是四大漢,是董事,董秘,律師,攝像和保安。當當網:李國慶今天十五分鐘的鬧劇,不影響噹噹的經營對於日前李國慶的「搶章」行為,當當網市場部發文予以回應。文章表示,俞渝本人、當當網其他管理層股東,沒人知道李國慶這個「股東會」的召開,李國慶今天在噹噹辦公室的十五分鐘鬧劇,不會影響噹噹的經營、穩定和股權現實。
  • 搶公章過去沒多久,李國慶又到當當網公司「撬鎖」!這次悲劇了
    從今年4月份帶了5名彪形大漢到噹噹公司裡面去搶公章,到7月7日一大早帶著幾十人跑去噹噹公司擰鎖、撬櫃,搶奪公司文件,李國慶「終於」被警方認定為:「糾集他人,在辦公場所內,採取強力開鎖、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等方式擾亂了該公司正常工作秩序」,李國慶等4名違法行為人被依法行政拘留。
  • 李國慶:離開一線城市是年輕人的理性行為
    所以目前沒有必要擔心人口的地方流動對一線城市的顯著負面效應。  但是就業機會和就業條件是由產業結構決定的。當一線城市無法提供適當的就業機會時,年輕人就會回歸理性,離開一線城市,在二線、三線城市尋找對口的就業崗位。  3.大城市給他們帶來的困惑是什麼?  首先是就業空間壓力。
  • 李國慶已成孤家寡人?遭兒子起訴確認代持股份,稱被俞渝當槍使
    趙佔領律師認為,如果法院確認代持協議有效,則李國慶在離婚訴訟中要求平分作為夫妻共同財產的股權,就應當先刨除所代持的兒子的股權。這就導致李國慶最後平分的股權遠達不到二分之一(大概37%)。
  • 大公司要聞速覽|李國慶為摔杯道歉;蘋果又現「信號門」
    今日科技早報必讀李國慶為摔杯道歉:嚇到主持人了;蘋果又現「信號門」:信號跳格不穩定;有道計劃下周正式登陸紐交所;墨跡天氣回應IPO被否:加強自我監察;美團打車運營主體發生工商變更;美團榛果民宿正式更名為「美團民宿」;
  • 經濟學人全球早報:全國車位缺口已達8000萬個,李國慶等4人被行政...
    噹噹:李國慶社保已於去年10月停繳,勞動關係亦解除今日下午,數名當當網員工現身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門口,現場當當網員工所出示材料顯示,當當網已於2019年10月停繳了李國慶的社保,材料中還有疑似「當當網人力資源部確認與李國慶結束勞動關係」的「郵件」。
  • 日本動畫振興協會(SPJA)正式宣布將舉辦Anime Expo Lite
    DoNews互娛6月2日消息(編輯 遲喻)日本動畫振興協會(SPJA)正式宣布將舉辦Anime Expo Lite,讓世界各地的日本流行文化愛好者們有機會全方位體驗真實的動漫文化。Anime Expo Lite是一次免費的直播活動,將於7月3日和4日舉辦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