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南方航空與東海航空在深圳籤署了一項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戰略合作主要聚焦業務層面,雙方將在各自發展戰略和已有合作的基礎上,本著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合法合規的原則,在市場營銷、機務維修、航空配餐、地面服務、信息系統、人員培訓、國際合作等領域開展深入交流和務實合作,更好地服務旅客出行,助力深圳打造面向亞太、輻射全球的國際航空樞紐。
相比框架協議的內容,更引人關注的是此次籤約雙方的規格相當高,南航董事長王昌順和總經理馬須倫悉數到場,顯示了對這次合作的重視和誠意,也讓人不得不聯想,南航和東海牽手後,是否會有更深入的合作,比如股權層面,甚至併購重組。
不過,在目前的深圳市場,南航已經擁有深圳分公司,並且市場份額居前列。
根據航旅圈此前梳理的深圳機場運力佔比份額(時間段:2019年1月1日到12月10日,運力統計口徑為投入座位數),南航在深圳的份額與排名第一的深航非常接近,而東海航空在深圳的市場份額則只有3%左右。
因此,單從航線網絡貢獻方面看,南航與東海更緊密的合作,對深圳市場並不會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對南航在深圳市場的絕對優勢擴大意義也不是很大。
不過相比其他一二線城市,深圳又是競爭更激烈,市場份額更分散的市場。不像北京的國航、上海的東航、廣州的南航,沒有一家基地航司在深圳佔據絕對的份額優勢,但卻一直有虎視眈眈的新競爭者進入。
今年1月9日,東航就與深圳機場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未來東航將在深圳新增洲際或亞洲航線,加密已開通國際航點的航班頻次,同時優化國內、國際航線網絡中轉銜接,構建深圳地區中轉航班波。深圳機場將全力支持東航在深圳地區的發展,在航班時刻、機位資源、營銷推廣、後勤保障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當時東航董事長劉紹勇和總經理李養民也是悉數到深圳,同樣顯示了對深圳市場對重視。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東航2020年度工作會上,董事長劉紹勇就提出要關注人才集聚、資本集聚、創新集聚的地區,關注人口淨增長、人口年輕化的地區,其中提到深圳就是很符合的城市。
可以預見,目前在深圳市場份額只有6%的東航,未來會在深圳進一步發力,而除了自身的運力投入,合縱聯合也是方式之一。
據航旅圈了解,在與南航籤約之前,東海集團、東海航空董事長黃楚標也曾與東航、吉祥等航司洽談合作可能,後者幾家中甚至也有提出股權合作,不過暫沒有達成一致。
從這一點來看,通過與東海航空牽手來增加一個朋友「抱團取暖」,相比增加一個與新進入者密切合作的競爭對手,顯然是南航更好的選擇。
而對東海航空來說,是否會與某家有進一步的股權合作,就要看疫情的影響持續多久,以及東海航空董事長黃楚標的東海集團其他產業(房地產、酒店、商場、物業管理),可以給東海航空持續多久的資金支持了。
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指出,如果疫情持續,或許加速民航業的併購重組,可能會活不下去被重組的航司有這麼幾類:
1. 身體不好的,連年虧損,沒什麼積蓄;
2. 資產負債率高的,每月要還很多錢;
3. 租賃飛機多的,每月要付很多租金;
4. 航線補貼佔比低的,收入主要來自旅客賣票;
5. 民營的,銀行借錢相對難些,所在母公司其他產業也同樣困難的。
你認為,第一個倒下或被重組的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