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將至,又到了明星博主們露膚增加的時間,於是這陣種種熱搜新聞裡頻頻刷到同一個關鍵詞——「冷白皮」。
甭管愛豆演員,甭管疊了幾層冷調濾鏡,大家似乎一致認為,「貌美」跟「冷白」永遠同步出現。
冷白皮,顧名思義是冷調白的一種膚色,一般情況下,在所有的膚色列表裡排在最頂。講來也是蠻好玩的,亞洲人裡很少有正兒八經的冷調膚色,但在我們的歷史文化裡,冷白倒是一直蠻流行的。
《詩經》裡有最古早的中式美人模樣,「白茅純束, 有女如玉」、「有女如荼」、「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看看美人們都是啥膚色——白玉、荼、月亮,一個賽一個的白。
卻又不止於白哦,是太陽的光線從玉石裡透出的光潔白、是三分薄情涼冷月的清透白。「荼」最好玩,實際是茫茫白茅草上的小白花,毛茸茸似初生兒的乳毛,是柔嫩如嬰兒的純淨白……
▲一度幾乎要成為聶小倩最佳候選人的中森明菜的白皙感中就有一種初生兒質感,當然她一開始也並不是冷白皮。
直到《碩人》這一篇,有人給齊國公主莊姜寫了首「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出現了,東方膚白美人標配形容詞——「凝脂」,油脂在常溫下凝成固體,置於光下便會透出綿潤勻淨的白皙。
就算是民國,上海的霞飛路已經尋常可見不同膚色的姑娘,我們的審美裡也還是偏愛冷白。
張愛玲再欣賞母親的健康膚色,《第一爐香》裡浪子喬琪喬動心的葛薇龍,穿的是一件磁青薄綢旗袍,手臂卻像「熱騰騰的牛奶從青色的壺子裡潑出來」。是牛奶的顏色,也是牛奶細滑的質地。
▲青色是個介於綠色和藍色之間的顏色,所以青瓷色一般從藍色到綠色的都有。且都知道這種顏色實則是更襯冷膚色的,《花樣年華》裡張曼玉的這身還是比較像的。
不僅我們自己這樣,隔壁風月同天的友邦也是如此。
川端康成《雪國》裡的藝妓駒子,膚白倒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在男主人公的眼裡,正是因為這種明亮的淨白膚色,才顯得比誰都要潔淨,「甚至讓人聯想到她的腳趾彎裡大概也是乾淨的」。
▲《雪國》1957年被改編成了電影,因為是黑白質感,膚色已不可考,但駒子扮演者,已逝的日本老戲骨八千草薰,倒是非常典型的從年輕到年老都是冷白皮。
最誇張的一次,他望見晨起的駒子在梳妝,鏡中白花花閃爍的雪與她的臉頰映襯在一起,甚至被冷到「突然縮了縮脖子」。
▲這種「雪女式」審美在日本電影裡同樣影響蠻深遠的,白衣白膚女子與雪地融在一起,看的人也很難不被冷到縮脖子吧!
無論比喻多麼天花亂墜,他們追求的白,本質上似乎都是一種透亮的冷調白,並在這麼多年的東亞文化審美裡經久不衰。
從一些描述中我稍微不靠譜地分析出了一點大家愛冷白皮的原因:
☉首先第一個很有可能是因為冷白皮,比較襯各種顏色。
《紅樓夢》裡姑娘們每天穿得跟個調色盤似的,什麼玫瑰紫、蔥黃、豆綠、藕合、月白都往身上招呼;
胭脂裡除了常規的礦物粉磨成的粉紅,還有水調調和的水紅,摻了硃砂金屬感的銀紅......看起來跟當下各種死亡芭比粉差不離多少;
也怪不得這裡最美的皮膚都是「腮凝新荔,鼻膩鵝脂」,不是個冷白皮大概也不會太好看。
▲經典冷白皮美人黛玉妹妹
☉其次可能也是為了素顏也能顯精神,襯衣服。
作為一個自帶打光板的膚色,再素再模糊的衣物能立馬找到一個視覺聚焦點。
白先勇先生的《臺北人》,不愛搽胭抹粉、不愛穿紅戴綠的尹雪豔,只是「渾身銀白」也已經「淨扮得了不得」。只不過這種冷白感,顯然還是需要緊緻勻稱的好膚質做底。
當然冷白也並不見得長久地佔據主流審美的寶座。
像西方,19世紀前的名畫都還是冷白膚色為傳統形象,《包法利夫人》裡,貴族男女們能夠透露出「富貴相」的標配依舊是通透的白皙膚色:
「這種白皙的膚色是靠瓷器的晶瑩、綾羅的閃亮和華貴家具的光澤造就,靠飲食有度、菜餚精美來滋養……上了年歲的,模樣顯得年輕,年輕人的臉上卻透著老成。」
到了20世紀,時尚界就已經開始流行菲茨傑拉德筆下,爵士時代南法蔚藍海岸陽光親吻的顏色:
「泳裝拉下來這種,露出背部和肩部,皮膚曬得發紅,帶著橙棕的色澤,跟那條瑩潤的珍珠形成對比,在豔陽下閃閃發光。」
再回看下咱們自己吧,我們天天念叨的八九十年代知名香港美人,仔細想想其實也沒有幾個是真正的冷白皮,冷白也不再是大家一致嚮往的膚色,我們依舊愛那種從內裡透出皮膚的元氣。
▲哥哥口中「只要站在那裡就贏了」的「鍾記」鍾楚紅,經典港風代表了吧,1989年這張《號外》封面就是渾然天成的緊緻勻亮,理所當然地成為那個時代大家「嚮往的膚色」。
如此看來,無論是是不是冷白皮,都不是一種審美的標準,只能說是一種審美的趨勢。
「欲望並非生物事實,而是文化事實。」趨勢倒是每時都在變的……
可無論是追求哪一種膚色,如果真的會有一種共同的美的標杆,那一定是勻淨緊緻、肌膚由內往外透出光澤的皮膚質感。
所以我們跟大家聊美白也並不是單純地在聊「膚白」這件事,而是一個皮膚全面提升的大功課。
就我自己來說,相對於身邊的朋友偏暖的膚色,我也算是個冷調的白皮了。但冷白皮並不意味著你不會沉積各種色素暗斑,也不等於健康通透,反而就像一面鏡子把你臉上各種瑕疵暴露出來。
再加上年紀的增長帶來的鬆弛和紋路,就真的很容易呈現病怏怏的蒼白狀態,跟美感毫無關聯。
除了堅持防曬之外,我依舊在用各種各樣的美白產品,也嘗試了不少,但我發現,市面上很多美白產品好像都沒有抓住一個重點,就是皮膚的「光感」。
透亮的光感多麼重要!我跟我的朋友小H膚色差了兩個色號,但她的皮膚狀態不要比我好太多,是那種非常健康勻亮的模樣,化妝不打高光也有立體的效果。我觀察她許久,得出這種光感跟皮膚的兩個狀態息息相關:
一個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暗沉少,另外就是皮膚緊緻程度。
簡而言之,一個能拿優等生稱號的美白產品,必須同時兼顧亮白和緊緻。
而我用下來覺得最能擔當得起美白優等生的就是全新 La Prairie 萊珀妮純皙緊緻奢潤面霜。
這個系列面霜我回購過蠻多次了。這次 La Prairie 萊珀妮的科學家在持續探索聚光科藝的過程中,研發出卓效科技配方,凝聚光之力,來解鎖純皙新境界。
一方面重點解決了肌膚黑色素生成的關鍵——絡氨酸酶。
影響絡氨酸酶活性的因素其實比我們想像中多很多,除了紫外線之外還有高溫。即使你不被曬,在悶熱的夏季也有可能隨時默默變暗沉。
而 La Prairie 萊珀妮這次在純皙緊緻奢潤面霜添加了全新升級的科技配方——卓效亮白活性成分,通過抑制絡氨酸酶的活動,減緩色素合成。
除了直擊黑色素合成的源頭,由卓效亮白分子聯袂五種亮白精萃合成的晶璨聚光因子,還是卓效亮白活性成分的高效傳導,其功效功效仰賴於 La Prairie 萊珀妮的精磨科技,優化了活性成分的分子大小,溶解度和純度。
所以每次輕啟使用,卓效亮白活性成分都能精準深層注入皮膚,在潤澤細無聲中,暗沉退散,達到我們理想的光採盡透的效果。
另一方面則是全面地提升肌膚的光滑度和緊緻度。
亮白的膚質需要依託在健康緊緻的基底,才能全面實現聚光透亮。
La Prairie 萊珀妮在緊緻抗老的方向已是口碑俱佳,在全新純皙緊緻奢潤面霜裡, La Prairie 萊珀妮的科學家們慧眼識珠,同樣納入了全新升級科技成分黃金魚子精華,源於珍罕的閃熠魚子的黃金魚子精華,賦予肌膚緊緻提升力。
這兩者搭配各自分工,無論是健康緊緻的基底,還是暗沉褪散、點亮肌膚的光採都被有效解決。
當然除了卓越的功效之外,選擇 La Prairie 萊珀妮的理由還有很多,比如我每次路過他們的專櫃都像在逛小型珠寶店,每件產品的美貌程度都令人非常愉悅。
而這一次全新純皙緊緻奢潤面霜的雅致包裝也體現了 La Prairie 萊珀妮一貫藝術與實用相結合的特性。
銀色的盒身光彩流溢,瓶頸一周環繞的仿若魚子的精雕裝飾,小小的銀白相間的一盒放在梳妝檯上,它本身就是靈動聚光的,開啟盒身,宛如打開屬於自己的小小珠寶盒。
當然它不僅僅是美,實用性的考究也完美體現在包裝上,每次打開銀白盒蓋,輕扶按鈕,觸動創新精巧的真空壓泵,便會精準釋放單次的用量,提升了方便性同時又能完美保持所有成分的活性。
在使用了三個星期左右,最明顯地看到肌膚的整體光感提升效果,就算你不化妝,也有一種「聚光感」,光線也是勻稱得遍布肌膚,每個反光點都非常柔和,有一種自然柔焦的感覺;
並且皮膚的光滑感和緊緻度也大有提升,而一些顯眼的例如鼻翼兩側的色素沉澱、兩頰的小小暗斑還有唇周的暗沉都有退散,肌膚是整體變得乾淨勻亮的。
比起使用前單純的蒼白,皮膚的質感明顯提升。這是一種比單純的白要更加動人的美感。
我同樣會搭配 La Prairie 萊珀妮純皙緊緻系列的其它單品一起使用:
La Prairie 萊珀妮聚光精華液上次有跟大家提及,膚感極佳,並且針對性淡褪暗斑、舒緩泛紅,抵禦環境汙染引發的灰黯,提升整體光採;
與 La Prairie 萊珀妮純純皙緊緻亮膚水,相互配合,每日全方面地給予我細緻的護膚典儀。
這裡也有一個小小的使用心得分享給大家:
每日早晚徹底清潔面部肌膚,先用純皙緊緻亮膚水輕撫按壓,直至吸收,將皮膚調整到最舒適狀態;
取適量純皙緊緻珍珠囊精華液,避開眼周肌膚,塗抹於臉部、頸部和前胸,著重針對於暗斑、泛紅和灰黯這三重膚色不勻問題。
兩者打底之後,取適量的純皙緊緻奢潤面霜為護膚儀典收尾,也是每日治癒自己,煥亮自己的最佳儀式,提升肌膚的緊緻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