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心理學》是一部講人類在進化歷程各種心理如何產生的書,看完後你會發現很多事都可以從進化的角度分析一下,比如:女人為何熱衷買包,大多數人為何會有演講恐懼症,父母為何願意對撫育的子女付出,子女為何到一定年紀會有離家闖蕩的衝動,街頭混混和專家教授在各自地位、聲望和社會支配有何相似和不同之處。這本書還詳細解讀了人類擇偶觀,這個話題比較高深,我表示沒看懂多少,有關注的可以自己看看書研究一下。
既然書名是《進化心理學》,所以要先簡單介紹一下人類的進化史,目前科學上主要認為人類在非洲起源,然後直立人走出非洲,大約在20萬年前進化成我們現在的人類——智人。

不廢話了開始說正題,第一個問題,女人為何愛買包?為什麼要說包,而不是衣服鞋或者手錶或者珠寶呢?因為其它幾樣很多男人也喜歡買,唯獨包這個東西,絕大多數男人,都只當做一個工具,對其關注度不高,而女性對包的關注度卻特別高。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女人愛買包是有歷史原因的,原始社會人類群居在一起,男人一般負責狩獵和保護家園不被敵人以及大型動物攻擊,而女性主要從事植物採集果實和撫育後代,而這兩樣大多數都需要一個承載的工具,可以想像,最開始原始人出去採集果實很可能是用比較大的樹葉包裹著,但是樹葉比較脆弱,後來應該是編織的籃子或者獸皮,於是,每當有採集活動,女人都帶上籃子或者皮包出去,而帶孩子也可以放籃子或者獸皮包裹裡,久而久之,包就成了女性的必備生活用品。一直到近現代,隨著材料和工藝水平的進步,包的種類和樣式越來越多,經濟的發展又有了奢侈品的概念,包也從普通工具,變成集裝飾和工具為一體的用品。

第二個問題,大多數人為何有演講恐懼症?首先先回憶一下演講的場景,一般來說,演講要麼是正面對著觀眾,要麼是被觀眾圍在中間,而這種環境在原始社會恰恰是狩獵時最危險的狀態。原始人組團出去打獵,很不幸被狼群圍住了,或者被老虎盯住了,這時候身體的應激反應就出現了,你的腎上腺素會分泌過多,你的腿部肌肉會緊張而抽搐,大腦空白,這一切都是為逃跑做準備的。當原始人僥倖逃回山洞,一定會和大家講述當時的驚魂一刻,要知道,人的情緒是會傳染的,可想而知,這一恐懼的狀態會傳給在場的所有人,久而久之,直接面對包圍的恐懼心理就會隱藏在人類的大腦裡,到了與之相類似的演講現場這一情緒就被激活了,你仿佛又回到那個遠古被包圍或者山洞裡聽故事的場景,接著也就出現了演講恐懼症了。

第三個問題,父母為何願意對撫育的子女付出?據說盜墓界有個規矩,一般出去盜墓都是父子組合,一人下到墓裡,一人負責在上面接應,最開始很多時候是父親下去,兒子在上面接應,負責把東西用繩子吊上來,結果有很多次,兒子帶著東西跑了,後來規矩就變成兒子下去取東西,父親在上面望風,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有人被扔墓裡的情況,即使被官府抓到,也是一起被抓。這個故事不知真假,卻被大多數人所認可,可見人在潛意識裡也認為父母願意為子女付出更多一些,進化心理學的專家認為,人類的繁衍都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基因,一對夫妻生育孩子,孩子會保留父母各一半的基因,也就是父母50%的基因在子女身上體現,無論他們生育多少子女,子女身上都只保留父母基因的50%,所以一方面人類願意多生育子女,讓自己的基因保留的更多,一方面會照顧好孩子,讓基因得以延續下去。再多提一下,按我國的獨生子女情況,如果你是獨生子女,你身上的基因就是你父母的全部延續,如果你再有子女,父母的基因就只有25%了,現在你應該知道為何我國被催婚的情況要比國外嚴重的多是什麼原因了吧。

第五個問題,街頭混混和教授在各自地位、聲望和社會支配有何相似和不同?估計把這兩類人放一起比較,會有人感覺很奇怪,這應該屬於兩個極端,而且交集並不多的人。但是如果放在原始社會,一個人類族群肯定會有兩類人,一種驍勇善戰,一類足智多謀。大部分的族群發展都是靠這兩類人,靠善戰的出去打獵和對其他族群進攻,靠聰明人去記載食物有沒有毒,傳遞信息,預測天氣。兩類人在族群裡都是起支配地位的人,而到了現代社會,尤其在工業革命之後,熱武器的發展讓個體在戰爭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小,而進入文明社會後,隨著國家對秩序的維護,混混的地位才變得越來越低,但是混混和教授都希望能維護自己支配地位,混混靠武力,教授靠研究成果。而兩者維護支配地位的方式是不同的,如果你侮辱了一個混混,為了維護自己的聲望,你可能迎來的是一頓毆打,你因為某些學術問題侮辱了一個教授,很可能是會有一篇文章對你進行回擊。假如你侮辱一個混混迎來了一個起訴書,或者侮辱一個教授被其痛毆一頓,這對兩人的社會地位都會有很大的打擊。

今天就說到這了,《進化心理學》主要是以進化論為基礎,研究了人在社會中的一些現象,能讓人更加清楚一些現象的產生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