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經看到一個段子說:其實在愛情方面,女性最花心,因為女性在愛情、擇偶方面的選擇會比較多,有喜歡小鮮肉的,有喜歡大叔的,有喜歡木訥少言的,有喜歡喋喋不休的,有喜歡溫文爾雅的,還有喜歡肆意張揚的等等有很多不同類型的男性,而男性則相對單一,大多數隻喜歡年輕、漂亮,有活力的女性。
看到這些,我們或許會說,男人是理性的,所以,他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而女人是感性的,她們更容易讓愛情跟著感覺走。
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進化心理學:心理的新科學》這本書則從人類進化發展的歷程分析了這種擇偶選擇的不同,是為了適應物種的進化和繁衍。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人類祖先的生活:生火取暖,狩獵捕食,還要逃避野獸和敵人的追捕。根據人類胎生的生育特點,擔負生育職責的女性必須要考慮選擇一個能提供豐富的生活資源,又能勇於保護妻兒,還願意為家庭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的男性,這樣就會在生存和繁殖上佔有優勢。
試想一下,如果選擇一個好吃懶惰,暴虐成性,還沒有什麼狩獵技巧的男性,那麼,女性的生存壓力和生存成本都將會變得巨大。
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這是大自然各種物種的進化,也是人類的進化的過程。現代的人類是進化過程中勝利者的後代,所以,人類同樣繼承了這種特殊的擇偶偏好。而這種偏好從人類生存、繁衍的角度來看,不能不說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02
《進化心理學》的作者戴維·巴斯就從人類進化的角度分析女性的擇偶標準為:地位、年齡、身體狀況及個性的可靠穩定。而這種選擇的背後隱藏的就是一種對資源掌控選擇,而這種資源掌控可以給予女性生存的安全感。
十月懷胎的女性,在生育成本上會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分娩後,照顧娃,伺候家,這幾乎有都要持續的小孩上幼兒園。如果是全職媽媽,那就意味著將近有四年的時間沒有收入,需要男性提供足夠的物質保障。
在這種壓力下,女性會傾向於選擇物質條件更好,或者更有責任感和上進心的男人,因為,這樣的男人能給予女性足夠的安全感。
而年長的成熟男性又擁有年輕男性很少擁有的聲望、地位、榮耀和資源,在這種情況下,蘿莉愛大叔,愛的是不僅僅對方的成熟和情緒穩定,還有對方能給予自己的安全感 。
那年《非誠勿擾》這個欄目中的女嘉賓馬諾的那句「我寧願坐在寶馬車上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後笑」,引起眾多人批評,其實,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也不無道理。
從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紅肥綠瘦》裡盛府嫁女就可見一端,無論是無論是嫡女還是庶女,無論是盛家的老太太還是盛家的當家人盛弘在為選擇婚配對象,首先看的就是對方的門楣家世。
而女主明蘭遇到的初戀小公爺齊衡,對明蘭專一痴心,掏心掏肺,的確讓人感動,可是,他過高的身份地位(齊國公的獨子),和僅為官宦之家且是庶女的明蘭並不相配,所以,老祖母會嘆道:枝是個好枝,就是太高了。
最重要的是小公爺根本給不了明蘭想要的安全感,小公爺的母親平寧郡主壓根沒有瞅上明蘭,用各種方式阻止小公爺和明蘭的愛情,而小公爺只有一腔痴情,卻沒有保護明蘭的權勢和方法,倘若不是明蘭自己處處謹慎,怕早就被平寧郡主和盛家給料理了。在這種情況下,明蘭怎麼敢,有怎麼會去選小公爺?
明蘭最終選擇顧廷燁,並願意與其廝守一生,就是因為同為侯門貴子的顧廷燁為娶明蘭不惜布下天羅地網,斬斷明蘭的各種顧慮,並給予明蘭了足夠的安全感。這點就足以讓明蘭生死不渝。
所以,男性在抱怨女性拜金,世俗的時候,先想想,你們是不是給予了女性更多的安全感?
03
在戴維·巴斯的研究裡男性的愛情和擇偶則傾向於:年輕、漂亮,有活力且忠貞不渝。
其背後的原因就在於漂亮年輕,有活力,豐乳肥臀,身材好的女性,其生育能力更強,更利於後代的繁殖。並且,有研究顯示,與男性相比,女性生育期要短很多,而且會受年齡所限,在20歲左右達到生育高峰,到35歲左右就出現滑坡,47、8歲之後,就很難再次懷孕。而男性的生育能力幾乎可以延長到七十歲。
這種生育上的差距,讓男性對年輕的女性更為關注。
而對女性的忠貞的要求,則來源男性對自己主權和資源的掌控,如果自己妻子不忠貞,親子關係的不確定,會讓男性不但無法確定後代是否是自己的,甚至還要承擔起撫育的職責,這對男性而言一種得不償失的事情。
網上曾流傳一句話:女人永遠都敢確定孩子是自己親生的,而男人怎無法判斷這個孩子是否是自己的。
所以,男人更強調女性的忠貞不渝,而自己又偏偏更喜歡年輕女性。
在潘辛知的公號上看到一篇文章《「賭王」原配下場令人唏噓:為什麼糟糠之妻容易被拋棄?》
文中講到賭王何鴻燊當時第一眼見到還不是自己妻子,號稱「澳門街第一美女」的黎婉華時,也是驚為天人,並使出渾身解數,發誓要抱得美人歸。
可是得償所願的賭王,仰仗黎婉華的家世,把自己的事業經營的越來越好,在32歲的黎婉華生病身體不好時,何鴻燊就毫不顧忌在外面彩旗飄飄,甚至不顧黎婉華的反對又先後娶了三房妻子。
我們先不論何賭王是否薄情,但從那篇文中披露出來的大量事實,比如李嘉誠和原配莊月明,富家千金的莊月明在陪李嘉誠打下江山後,李嘉誠就傳出緋聞,身心俱疲的莊月明在年僅58歲時,就離奇去世,而李嘉誠在妻子去世沒多久後就和自己小33歲的緋聞女友出雙入對了,再比如萬科事長王石和80後的女演員田樸珺等等很多跟傳奇故事一樣的事實,都真真切切的告訴我們,男人從天性上是喜歡年輕女性的。
我們甚至也可以說這也是一種進化的選擇。
可是,現在和遠古有一種不同在於,在遠古到現代漫長進化中,是生存和繁殖的需要,讓男女雙方形成各自不同的進化需求。可是,在現代社會,隨著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完全可以不用依賴男性,而依靠自己,就能夠讓自己獲得足夠的安全感,那麼以後擇偶方面的進化是不是會有變化?我們不得而知,而從這幾年姐弟戀,小奶狗這些熱詞的出現,似乎也可以感知一些變化。
但不論怎樣,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男人和女人在愛情、擇偶方面的選擇和方式上一定是不同的。因為,他們對各自的資源需求是不一樣的。
而更好的了解對方、了解自己,才可以讓我們更寬容的看待和接納這個世界,凡事有果必有因,在情感的世界裡,我們不用憤恨或者抱怨誰負了誰,要知道值得愛、值得投資的永遠是我們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很多的自由和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