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空上的飛機越來越多的時候,為什麼不會發生兩機相撞的意外呢?
最近順豐、圓通、京東快遞等快遞企業在航空物流上連續落下多子。僅在6月16日這一天,就有圓通、京東快遞、跨越速運三家傳出新動作。
6月16日凌晨2點30分,京東快遞新增一架全貨機執飛天津無錫航線,距離上一次新增全貨機深圳無錫航線僅過一月有餘。
不約而同的是,當日凌晨,跨越速運的一架波音737一300貨運包機也開通同一條航線,這是集團第13架全貨運包機。更為意外的的是,一個月前,跨越速運的12架全貨機居然也開通了深圳無錫的航線。
難道京東快遞和跨越速運是命中注定的一對?難怪此前市場上會有京東入股跨越速運的傳聞流出。
當然,之所以會同步開通同樣的航線,是因為雙方都在布局「京津冀」和「珠三角-長三角」的航線運力資源。京津冀、長三角與粵港澳大灣區的三地,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核心區域,輻射周邊400個城市。
以上也反映出一個點,快遞公司的飛機要飛之前,要先開通特定方向的航線,就像陸地上車要在公路上行駛。
事實上,飛機的航線不僅確定了飛機飛行具體方向、起訖點和經停點,而且還根據空中交通管制的需要,規定了航線的寬度和飛行高度。這就是為什麼當飛機越來越多的時候,不會出現兩機相撞的意外。
但這也意味著航班資源是有限的,會越來越少,那麼快遞公司買飛機就可以對航路「先下手為強」,搶的是窗口期的發展機遇。
然而,此前,除了順豐航空、圓通和郵政,企業會自購飛機。在現實中,我國航空貨運更依賴腹艙運輸,全貨機運輸量不高。華創證券報告指出,我國全貨機數量佔全球不到10%,與我國貨運世界第二的規模嚴重不匹配。
之所以突然掀起自購全貨機熱潮,與疫情有密切聯繫。在疫情大流行期間,航空物流發揮出獨特優勢,在全球範圍內促進了貨運業務的發展。我國郵政等多部門甚至頻頻出臺多項政策,促進航空物流發展。
例如,推進以貨運為主的機場建設,建設一批輻射國內外的航空快遞貨運樞紐,加強貨運航線、航班時刻等資源保障。這也意味著,包括順豐航空在內的物流公司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
值得關注的一點是,買飛機還是小菜一碟,順豐和圓通還非常土豪地自己建起了飛機場。6月16日下午,圓通蛟龍集團在嘉興舉行投資協議籤約儀式,標誌著圓通的全球航空物流樞紐項目「東方天地港」正式投資落戶。快遞公司自建飛機場,有這個必要嗎?
雖然飛行是一件看起來很自由的事情,但是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卻是非常不自由的一件事。因為除了航線,快遞公司還必須要拿到民航時刻資源,在規定時間內才能起飛、降落。
又加上國內不少機場也一直有「重客輕貨」的慣例,在國內幾百個機場中,很少有專門為貨運打造的機場。這導致貨運不僅經常需要跟著客運走,甚至經常會跟客運爭奪資源,如此就失去了航空件的時效價值。
而順豐、圓通自建機場,就可以很好解決「重客輕貨」的痛點,在時刻資源上更為自由。此外,快遞企業還能打造自身的航空物流樞紐,將運輸的價值放到最大,以及發展航空物流產業園,盤活更多資源。
由大而強,快遞航空是一條必走的路。誰能率先突破?《電商報》將持續保持關注。
作者:電商報 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