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華教授:任何疾病引起的腦出血都應得到高度重視

2020-11-21 騰訊網

專家簡介

馮華教授,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慶西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修復學專業委員會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修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總幹事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常委

主要從事:神經系統創傷的救治與神經功能重建、出血性卒中防治研究、腦腫瘤微創診治與轉化研究。

發表SCI論文145篇(IF>5.0 38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一等獎2項,重慶市一等獎3項。

●  ●  ●

我國神經外科在醫學中是最年輕、最複雜但又發展最快的一門學科,這和老一輩神經外科奠基者們敢為天下先的執著追求,以及當代神經外科專家們懷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銳意進取、不懈努力是分不開的。近日,本刊記者有幸採訪到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慶西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馮華教授,他結合自身經歷與臨床經驗,從神經外科發展史和卒中診療研究等方面展開了分享。

Q1

神經外科現在較過去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我國神經外科發生了哪些變化?又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一代代傳承?

馮華教授:神經外科過去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大體神經外科、顯微神經外科和微創神經外科。第一階段,大體神經外科由Harvey Cushing教授創立,從而誕生了手術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理念。第二階段,是以Yasargil教授為代表的顯微神經外科,將手術顯微鏡應用於神經外科,達到了最大切除病變,最小損害功能的目的。第三階段,微創神經外科時期,出現了顯微神經外科、放射神經外科、內窺鏡神經外科等領域。

而現在的神經外科,已經全面進入到精準神經外科階段。從宏觀角度出發,即1976年,英國工程師Hounsfield發明了CT,使得人們能夠實時看到腦部影像結構;隨著數字顯影、磁共振等技術問世,醫者對於腦部結構相、功能相的了解,都有了革命性的進步。從微觀角度出發,即由於分子生物學不斷進步,對腦腫瘤(例如膠質瘤)已可實施分子診斷。

當我1984年大學畢業後進入神經外科工作時,國內很少單位能夠開展CT,當時診斷主要靠兩方面:臨床表現和腦血管造影。發展至今,目前臨床已能精準掌握實施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定位,我將它形容為「瓷器店裡打老鼠」——既把老鼠抓住,又不損壞店內的珍貴瓷器。

我國神經外科創始人,趙以成教授、塗通今教授、王忠誠教授、史玉泉教授等前輩為我們留下的艱苦創業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我們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比如,史玉泉教授在艱苦的條件下,從事了大量創造性工作,只從國外文獻上看到神經外科止血手段中提到明膠海綿,便和技術人員共同學習和研發,使得國產明膠海綿在我國普及,目前神經外科手術還在使用他當年研發的明膠海綿止血。

在得知神經外科可以實施顯微外科手術後,神經外科同道便和國產醫療器械同道共同設計,在顯微鏡下斷指再植基礎上,發展了可用於顯微神經外科的手術顯微鏡,研發了相關顯微手術器械,使中國顯微神經外科邁向新的高峰,也追趕上國外顯微神經外科的步伐。老一輩神經外科專家這種艱苦創業、敢於創造的精神,值得神經外科同道代代傳承。

Q2

對比國外,我國神經外科的發展現狀如何?

馮華教授:近年來中國神經外科領域的診療水平在與日俱進,更可以說取得了長足進步。《神經外科雜誌》、《神經外科》等國際權威雜誌主編均表示收到過大量來自中國的神經外科論文,包括臨床經驗總結、試驗研究,還有少量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研究。

2019年2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江基堯教授帶領的團隊在《柳葉刀·神經病學》雜誌上發表了題為《中國顱腦創傷》的長篇論文;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張建寧教授組織了慢性硬膜下血腫他汀治療多中心RCT研究,並於2018年7月30日將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神經病學》上。這些研究都為修訂顱腦外傷救治指南提供了有力證據,並引發國際同行高度關注和認可。

Q3

在臨床工作中,如何平衡凝血和止血之間的關係,實現合理使用止血藥物?

馮華教授:合理使用止血藥物,準確把握出血和凝血的平衡,是困惑所有醫生的問題。出血一般分為外傷和手術後早期併發症,因此使用止血藥物時機應控制在外傷、腦出血或手術後72 h內,超過72 h,就有可能發生缺血事件。近年來,以從蛇毒提取的血凝酶類為主要成分的止血藥在臨床應用中最為普及,其中尖吻蝮蛇血凝酶(蘇靈)已被大量研究證明,應用於神經外科手術後,患者凝血功能、肝腎功能均無顯著改變,以較高的安全性,較好的療效用於減少神經外科手術後的出血併發症。

尖吻蝮蛇血凝酶(蘇靈)作為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一類創新藥物於2009年在國內上市,已有大量研究證明,神經外科手術後應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蘇靈),也是我國唯一完成全部胺基酸測序的單一組分蛇毒血凝酶,不含凝血瀑布效應的「放大器」活化凝血因子X(FXa),且僅通過水解纖維蛋白原使其變為纖維蛋白增強機體凝血功能,不影響血液中的凝血酶原數量和血小板數量,不激活凝血因子ⅩⅢ,因此在正常血管內不會誘發血栓形成。對於出血風險比較高的腦外傷、出血性腦血管病以及手術,我們應早期給予患者尖吻蝮蛇血凝酶(蘇靈)。

Q4

作為《神經外科圍手術期出血防治專家共識(2018)》編委之一和《蛇毒血凝酶臨床應用指南》主編之一,以及國家973項目——「出血性腦卒中發生發展機制及其防治的基礎研究」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您對蘇靈等血凝酶用於治療腦出血患者的研究方面有何建議?

馮華教授:出血是神經外科永恆的話題。神經外科的主要疾病包括:腦外傷、腦血管病和腦腫瘤,三者均有出血風險。向出血轉化的救治工作是神經外科醫生經常面臨的難點,也是常見導致患者不良預後的重要原因。以腦血管病為例,與缺血性卒中相比,出血性卒中患者預後更差。因此,任何疾病引起的腦出血都應該得到重視。

在研究過程中,難免會碰到問題。比如高血壓性腦出血,繼續出血、血腫擴大的動力有兩個:血壓升高和凝血障礙,治療策略同樣分兩方面:降壓和止血。但降壓藥和止血藥這兩類藥物相關試驗結果均為陰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約三分之一的腦出血患者在早期就存在血腫擴大的現象,而過去的臨床試驗把血腫擴大和未擴大的情況都包含在內了,因而未能得到陽性結果。

目前已經再次設計了一項預測腦出血早期血腫擴大的指標體系(包括影像、檢驗等指標)。由於尖吻蝮蛇血凝酶(蘇靈)止血作用明確,注射後5-10 min後即可起效,清除半衰期約為2.5 h,作用時間持續24 h,其與腦出血後早期血腫擴大的發生時間恰好吻合。因此,可以利用這些指標篩選出高危患者,在早期使用止血藥物如尖吻蝮蛇血凝酶治療,進行前瞻性多中心RCT,以驗證尖吻蝮蛇血凝酶(蘇靈)對血腫擴大的高風險患者有效。

(作者/姜帥)

編輯:陳紅 劉鑫

排版:劉凱

相關焦點

  • 冬天易發腦出血,年輕人也別放鬆警惕
    專家提醒,入冬後天氣轉涼、早晚溫差大且氣候乾燥,進入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症狀或已確診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應高度警惕。劇烈頭痛切莫大意,謹防出血性腦卒中【典型病例】長沙41歲的劉先生在廣東經商,平時身體健康,今年10月底回長沙辦事。
  • 腦出血怎麼辦?
    腦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佔全部腦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為30%~40%。發生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有關,即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的老化、吸菸等密切相關。
  • 怎樣預防腦出血 6種方法有效預防腦出血
    怎樣預防腦出血1、定期檢查對於有高血壓症的人,平時要做好定期測量血壓和血液粘度的工作,而對於一些可引發腦出血的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症、免疫性疾病等,則要及時治療,控制好病情。2、調整情續情緒不佳也是誘發腦出血的原因之一,所以平時要注意保持樂觀情緒,避免過於激動。 悲喜勿過,以防出現意外。
  • 喜報丨《腦出血》雜誌顧問謝鵬教授榮膺全國創新爭先獎
    日前,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揭曉,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謝鵬教授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狀。、《腦出血》雜誌顧問、全球神經科學高被引學者。基於這些徵象,結合臨床提出了腦出血新的臨床診斷分級體系,被哈佛大學等國內外的39家單位和51527例腦出血患者驗證。同時被哈佛大學著名教授推薦,Lancet雜誌正面引用,其中,2個徵象被F1000作為New Finding推薦。
  • 腦出血發生時,身體會有6個反應,若你有,別視而不見,就是檢查
    人體的大腦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組織器官,負責人體眾多的生理行為,倘若腦部出現病變,輕則喪失某種功能,重則腦死亡,也就是俗話說的植物人,甚至死亡;而腦出血就是腦部疾病中較為嚴重的一種,可由腦外傷、腦血管疾病引發。
  • 腦梗與腦出血有區別!提醒:出現以下異常,別忽視
    大腦被人們稱為身體的總司令官,這個司令官位於人體最高的位置,別看它「位高權重」,若是人們不好好地保護它,仍然會有一系列的疾病對其造成侵犯。比如腦出血和腦梗就屬於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症狀,不過,這兩種疾病在發生的時候由於症狀比較相似,所以患者和醫生都很難直接對其進行分辨。
  • 腦出血吃什麼好 腦出血如何正確治療
    腦出血又或者叫腦溢血,這種疾病大家一定很了解。一般多數是集中在中老年人患者的身上,由於大腦供血量不足,或者阻塞所引起的大腦缺氧疾病,患者會出現昏迷甚至死亡的現象。那麼腦出如何治療?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腦出血吃什麼好1、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維生素C和鉀、鎂等。維生素C可降低膽固醇,增強血管的緻密性,防止出血,鉀、鎂對和因管有保護作用。
  • 腦出血的前兆 6種症狀預示可能是腦出血
    隨著生活條件的好轉,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越來越多。不論是冠心病、還是腦出血都會對老人造成加大的傷害,我們只有及時預防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那麼腦出血的前兆有什麼症狀?腦出血的病因有哪些?腦出血病人吃什麼好?
  • 忽視血壓控制,突發性腦出血盯上年輕人
    沒有出現頭痛頭暈之前,鮮少會被真正重視。可就是這樣一種常見的疾病,卻能在頃刻間讓人生境遇急速反轉。 泰康仙林鼓樓醫院近日收治了一名35歲的男子馬某,其父母均有高血壓病,而他本人患上高血壓病已有五、六年,因為沒有重視,從未規律服藥。結果在勞作時突發腦出血陷入昏迷。
  • 什麼是腦出血?引發腦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在知乎上看見一腦出血患者聽見病友去世了,是因為急性心梗,心存疑慮:他一直都聽說降壓藥損傷血管,自己也吃了11年,期間血壓一直都沒事,也算平穩,於是決定停藥不再吃降壓藥,怕把自己吃出問題,就自己停用降壓藥,一年後因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入院。
  • 高血壓患者要注意,一旦出現這4個症狀,十有八九是腦出血發生了
    高血壓是目前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國至少有3億患者,但對於高血壓的治療,很多人仍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很多人認為高血壓不能「斷根」,不少患者還乾脆不吃藥,擔心吃了藥就沒法停下來,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根據目前的醫學水平,大多數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確實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甚至需要終生服用。
  • 這一疾病突發前,耳垂會提前預警,若表現這種跡象,就要高度警覺了
    腦出血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病,是因為腦血管的突然破裂引起的,大多數是與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有關係,這可以引起腦血管的衝擊力增大,容易出現腦血管的破裂出血,一般在情緒激動的時候發病,可以出現突發的劇烈頭痛和嘔吐症狀,也可以出現肢體偏癱,語言不清,甚至可以引起昏迷和瞳孔散大。
  • 手腳經常發麻,或暗示你被這6種疾病「盯上」了,要引起重視
    手腳發麻的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少見,由於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或手腳長時間受到壓迫,就會出現手麻、腳麻的症狀,這種症狀在稍稍恢復活動之後就會立即得到改善。 但也有一些人即使手腳都沒有受到壓迫,也沒有一直固定在一個姿勢,仍然經常出現手腳發麻的現象,這就要引起重視了,它很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徵兆。
  • 腦出血有何前兆 五個方法預防腦出血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腦出血是常見的一種疾病,它的危害性極大。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預防腦出血呢?不妨試試這幾種方法。腦出血的前兆1.哈欠不斷患缺血性腦出血病者,80%發病前5~10天會出現哈欠連連的現象。2.血壓異常血壓突然持續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時,是發生腦出血的前兆;血壓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時,是形成腦出血的前兆。3.鼻出血腦出血有何前兆呢?鼻出血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種危險信號。
  • 頭被撞多久排除腦出血
    生活使很多人都明白一個道理,健康是最重要的,頭部撞擊所導致的腦出血患者會出現非常嚴重的頭痛,這時候就應該警惕,因為患者的病情發作起來是比較嚴重的,沒有及時的到醫院進行有效的治療,那麼針對頭被撞多久排除腦出血,如何正確預防腦出血的問題,現在就讓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頭被撞多久排除腦出血?
  • 青年腦出血,可能與如下相關
    目前引起青年腦出血的主要幾個病因如下: 1.高血壓腦出血 青年人對自身健康情況的不重視以及情緒波動、劇烈活動等均是引發腦出血的因素。
  • 呼籲應高度重視納米技術的安全性評估問題
    目前,英國政府正在加緊考察納米技術的優點和潛在的危險,目標在於「確定我們在哪裡需要這些技術,我們想從中得到些什麼,以及我們需要何種保護」。  5、加拿大環保組織ETC召開關注納米技術安全性的會議。2003年6月,ETC在布魯塞爾發起一次關注納米技術安全問題的會議,與會者包括各國環保人士和政客,但沒有邀請任何納米科學家前往發言。
  • 關於腦出血的這10個問題,答案都在這裡
    唐洲平教授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副院長,國家衛健委腦防委出血性卒中神經內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唐教授已經在醫學界神經頻道開設腦血管病專欄,希望通過這個專欄能給大家一定啟發和指導。1氨甲環酸能否預防腦出血血腫擴大?
  • 癲癇疾病是什麼所引起的
    癲癇病根據病因狀態有分先天性癲癇、續發性癲癇、隱源性癲癇等等,不過佔據癲癇百分比還是比較小的,就已知癲癇病因就可以分為遺傳因素、腦部疾病因素、全身或系統性疾病因素等,下面詳細說說關於致癲病因分別有哪些呢   癲癇疾病是什麼所引起的?關於致癲癇病灶成因,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