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三年前,中國是「缺芯少屏」的,但現在,晶片和屏幕的國產率都在逐年提高。廣西惠科精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何勇談到國產屏產速度時說:「屏產從立項到投產,業內普遍需要3年時間,惠科只需要9個月。」
11月25日,「美麗北海生態行·網絡媒體看北海」採訪團走進惠科電子(北海)科技產業園,了解北海電子信息發展相關的情況。
何勇談到,惠科CNC項目、300萬臺電視機生產項目、惠科電子北海產業新城一期構成惠科在北海生產線。
其中,惠科CNC項目,利用惠科電子(北海)科技產業園約6.8萬平方米廠房,通過CNC數控工具機為智慧型手機生產高精度的金屬和玻璃配件,年產4000萬套,主要為華為、蘋果、OPPO等知名手機配套。300萬臺電視機生產項目使用5棟廠房,約8萬平方米廠房,建設8條液晶電視生產線(含模組、背光一體生產線),配套塑膠、五金、包材。
在惠科電子北海產業新城一期項目中,移動智能終端項目用地約910畝,新建約66萬平方米廠房及配套建築;購置8000臺CNC設備及配套設施,新建50條屏幕邦定線、100條SMT生產線、80條智慧型手機整機生產線及注塑生產線、3D玻璃蓋板生產線等。
智能電視機項目用地約2772畝,新建約190萬平方米廠房及配套建築,建設整機高速線50條、邦定生產線18條、SMT板卡生產線24條及五金車間、注塑車間、包材車間、線材車間、光學材料車間、模具製造車間各1座。
「打開時它是一臺電視,關閉後它是一塊透明玻璃。」在園區,何勇還特別介紹了一款55英寸的透明電視,他談到,其年產300萬臺智能電視機生產項目已在去年6月投產,即便在今年疫情期間,在北海工業園區的全力護航下,惠科電子復工率也達100%。
據悉,項目的實施將在未來5-6年內為廣西和北海新增兩個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千億元產業集群,形成移動智能終端和智能電視機兩個全鏈條產業樹,超過150家配套企業入駐,可提供就業崗位8萬人。
去年,北海市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完成主管業務收入175.78億元,同比增長157.12%;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完成產值560.21億元,同比增長10.8%。
「美麗北海生態行·網絡媒體看北海」活動由中共北海市委宣傳部、中共北海市委網信辦,北海市政府新聞辦主辦,多家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地方網絡媒體、自媒體等組成的網絡媒體採訪團深入北海市實地走訪,以北海「十三五」期間生態文明建設、項目建設、營商環境、文旅產業發展等為切入點,宣傳報導北海發展進入「快車道」、邁進新的「黃金時期」相關方面所取得的發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