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衛星深度報告(中):爆發點

2020-11-27 騰訊網

高通量衛星的應用和發展成為行業增長的爆發點。

01 通信衛星運營發展趨勢

1. 高清節目對衛星服務的需求增加

隨著廣播電視數位化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電視圖像的質量。由於高清節目製作能力的提升以及高畫質電視的廣泛普及,高清節目已經成為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方向,電視圖像清晰度逐漸從標清向高清、超高清(4K解析度)發展,同時3D電視頻道也已經進入實際運作階段,廣播電視臺對於廣播電視節目衛星傳輸的帶寬需求不斷增加。

根據Euroconsult統計,截至2017年末,全球共有8,996個高清頻道由衛星播出,較2016年末的8,031個高清頻道增長12.02%。同時越來越多的運營商已開始播出超高清/3D節目,截至2017年末,全球共有84個超高清/3D頻道由衛星播出,較2016年末的65個超高清/3D頻道增長29.23%。

根據工信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印發的《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到2020年,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有條件的地方電視臺開辦4K頻道,不少於5個省市的有線電視網絡和IPTV平臺開展4K直播頻道傳輸業務和點播業務,實現超高清節目製作能力超過1萬小時/年;4K超高清視頻用戶數達1億;在文教娛樂、安防監控、醫療健康、智能交通、工業製造等領域開展基於超高清視頻的應用示範。

隨著高清節目商業運作模式的更加成熟以及用戶對於高清節目認可度和使用率的提升,未來將會有更多的高清節目產生上星和備份需求。同時高清特別是超高清節目對於衛星通信容量需求更大,將成為通信衛星運營行業增長的主要動力。

2. 高通量衛星的應用和發展成為行業增長的爆發點

高通量衛星,也稱高吞吐量通信衛星,目前主要使用Ka頻段。相對於傳統的通信衛星而言,高通量衛星主要技術特徵包括多點波束、頻率復用、高波束增益等。

多點波束:使用大量的點波束實現廣域範圍覆蓋,利用天線波束將空間分割出互不重疊的多個邏輯信道,以滿足同頻、同時向多點通信的目的。

頻率復用:將帶寬分為多個子波段,基於多點波束技術,使得大量不相鄰的點波束之間可以使用相同頻率,顯著增加了頻率利用率和衛星通信容量。

高增益波束:採用多波束技術和頻率復用技術增大通信容量,為了提高頻譜資源復用率,希望波束數量儘量多而波束寬度儘量小,因此高增益窄波束成為未來通信衛星的發展趨勢,高增益天線技術可以提高衛星G/T值,並簡化了地面終端設備,使其小型化。

高通量衛星的技術特點使其具有更大的通信容量、更低的單位帶寬成本以及更加靈活的終端設備,不僅可以勝任傳統的通信衛星應用領域,而且將有效推動基於衛星通信的網際網路應用,為包括城鄉結合地區、農村地區、偏遠地區在內的電信基礎設施欠發達地區提供寬帶網絡接入能力。

高通量衛星的自身特點使其收入結構不同於傳統通信衛星,市場應用將更為側重流量數據通信端,寬帶接入、船載、機載、車載通信有望成為主要的應用領域。

衛星寬帶業務這方面,需要綜合考慮各種網絡建設成本;由於偏遠地區地面網絡鋪設成本較高,相比而言,高通量衛星在偏遠地區的網絡建設成本較低,且能提供10Mbps以上的優質網速。由於偏遠地區寬帶覆蓋率仍不能滿足用戶需求,衛星寬帶業務具備較大的市場空間。

同時,對於戶外賽事、大型活動現場等暫時性寬帶需求場景,架設有線寬帶,利用率低,衛星寬帶業務可通過提供短期服務的方式滿足此類場景的寬帶需求。隨著文化體育產業的發展,此類場景需求將不斷增加,為衛星寬帶業務提供了新的業務機會。

對於船載、機載、車載等移動體通信業務,由於部分地區不在通信基站覆蓋範圍內,衛星通信是唯一或最經濟的通信解決方式。

根據Euroconsult數據,截至2016年底,全球海洋衛星通信總帶寬僅有66Gbps,而目前海洋船舶及鑽井平臺共計70萬條,每條船的平均帶寬不足100K。高通量衛星的發展有利於提高海洋通信能力,以更好地服務和助推海洋經濟的發展。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用飛機架數為5,593架,同時,2017年我國民航旅客周轉量為9,513.04億人公裡,同比增長13.55%。而我國機載通信業務仍處於起步階段,普及率遠低於北美、中東及歐洲地區航空公司。高通量衛星的大容量帶寬、抗幹擾性強及終端易於安裝滿足機載通信的要求,兩者的業務發展相互促進,將不斷提升機載通信的普及程度。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末我國高鐵營業裡程25,200公裡,高鐵旅客周轉量達到5,876億人公裡,佔鐵路旅客周轉量達到43.67%,未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由於高鐵途經地區通信基站密度較低,且需在各個基站間進行信號切換,地面通信信號不穩定。高通量衛星更穩定的通信信號和更大的覆蓋範圍能夠為高鐵旅客提供更優質的通信服務,有利於滿足車載通信的特定需求。

馬斯克除了特斯拉的產業以外,還有一個做航空航天的企業叫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spaceX可以將人類送向太空,也可以通過發射低空衛星建立對全球完全覆蓋的網際網路(星鏈計劃),這種網際網路就是天基網際網路。在2020年1月29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用一枚「獵鷹9」火箭將第四批60顆「星鏈」衛星送入太空。

天基網際網路,也被稱為全球移動寬帶衛星網際網路系統,指發射衛星上天組網,通過衛星實現數據的傳輸,以衛星為基站,形成覆蓋全球的通信系統,為地面用戶提供網際網路服務。

在組網完成後,人們將能夠在世界任何角落接入寬帶網際網路,是任何角落、無死角的覆蓋,簡單來說就是衛星網絡、全球WiFi。所以天基網際網路相對於其他的通訊方式來說,最大的區別就是衛星。

據Statista提供的數據,全球75億人口中,大約只有45%可以接入網際網路。世界各地仍有數十億人無法使用網際網路。而天基網際網路在空中布設衛星,覆蓋全球,讓未接入網際網路的人和低密度人口的地區也可以捲入網際網路浪潮,這背後是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將引爆新一輪網際網路機遇。

SpaceX的創始人馬斯克與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早已瞄準了這一機遇,幾年前就開啟了天基網際網路項目。

具體到產業商業化方面,天基網際網路還能與物聯網、5G、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結合,開發極具競爭力的應用場景。天基網際網路可接入各種物聯網終端,不僅能把手機等智能終端直接接入衛星星座,提供高清晰語音服務等即時通信服務,還能服務於低能耗微型化物聯網終端,重點滿足環境監測、遠洋物流、危化品監控、交通管理、智慧海洋等新型產業需求。

隨著產業網際網路發展的迅猛上揚,天基物聯網的市場需求在持續高漲。根據麥肯錫預測,預計在2025年前,天基物聯網產值可達5600億美元至8500億美元,約等於6萬億的產值規模。因此,天基網際網路結合物聯網將是極為巨大的藍海市場。

天基網際網路還能夠為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無人船等提供低延遲衛星網絡基礎連接服務,實現隨時隨地聯網,即使在山路、高速路、國道、鄉路等沒有普通信號的地方。同時還可以增強汽車導航能力,轉發北鬥差分改正信息,為機載、車載定位終端提供更加精準可靠的位置服務。

此外,天基網際網路還將廣泛服務於電力、石油、金融等國家安全領域,以及農業、林業、運輸業等國民經濟領域。充分利用衛星廣域覆蓋的特性,可快速推送熱點信息,實現災害預警、公共安全警告、天氣播報、頭條新聞播發、交通廣播等熱點焦點信息的實時播發推送。

相比全球其他國家,中國的地面通信建設水平在全球遙遙領先,根據工信部的《2019年通信業統計公報》,截至2019年12月底,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固定網際網路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4.49億戶,全年淨增4190萬戶。

其中,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戶數87萬戶,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網際網路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3.84億戶,佔固定寬帶用戶總數的85.4%,佔比較上年末提高15.1個百分點。行動網路覆蓋向縱深延伸,4G用戶總數達到12.8億戶,全年淨增1.17億戶,佔行動電話用戶總數的80.1%。

隨著4G覆蓋盲點不斷被消除、移動通信核心網能力持續提升,也夯實5G網絡建設基礎。2019年,新建光纜線路長度434萬公裡,全國光纜線路總長度達4750萬公裡。

網際網路寬帶接入埠「光進銅退」趨勢更加明顯,截至12月底,網際網路寬帶接入埠數量達到9.16億個,比上年末淨增4826萬個。其中,光纖接入(FTTH/0)埠比上年末淨增6479萬個,達到8.36億個,佔網際網路接入埠的比重由上年末的88.9%提升至91.3%。

隨著中國5G建設大幕的徐徐拉開,以及疫情影響下中國「新基建」領域的加速啟動,預期未來中國會在通信基礎設施領域,繼續和歐洲以及美國拉開差距。

在這種大背景下,馬斯克提出的,發射4萬顆衛星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公裡處的72圈軌道上,為全球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服務的「星鏈」計劃,才備受全世界關注。要知道,目前地球軌道上正常工作的人造衛星加到一起才約2000顆左右。

2019年12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批准了SpaceX將星鏈衛星數量增加三倍的請求。而從2019年5月到2020年1月初,SpaceX已經使用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了3次星鏈衛星,每次發射60顆衛星,目前一共有180顆星鏈衛星在軌道上運行。

雖然星鏈計劃飽受各方「詬病」,但目前由於美國和歐洲土地私有化,一些區域要布放光纜,就面臨著土地的所有者不同意的問題,而這個也導致了即使是美國的運營商願意花錢,也未必可以放光纜過去。

所以,在美國很多的偏僻地區,主要依靠的是微波傳輸。即使是美國的一些別墅區,光纖也無法進入。而且現在在歐洲的光纖覆蓋率也同樣是比較低的,在中國的光纖入戶普及之下,美國及歐洲在未來通信領域發展面臨落後的大背景下,星鏈計劃才備受矚目。

相比之下,美國在衛星發射技術上的領先,使得馬斯克的計劃的可行性有了一定的依據。目前全球移動通信服務的人口覆蓋率約為70%,但受制於經濟成本,技術等因素,僅覆蓋了20%的陸地面積、小於6%的地球表面積。

以我國為例,5G時代仍會有80%以上的陸地面積、95%以上的海洋面積無行動網路信號。這就是未來著力解決海陸空天覆蓋等地域受限的問題,包括整合衛星通信,以便實現全球的無縫覆蓋,傳說中「天地互聯」的6G時代。

事實上,在信息建設領域,中國存在「天弱地強」的情況,天基信息網發展不平衡,各衛星系統獨自建設,因此,要形成天地一體的信息服務能力,需要解決從天上到地下的問題。

所以馬斯剋星鏈計劃的發展方向,也引起了國內諸多企業的關注,就連小米雷軍也投資了銀河航天,在2020年1月發射了首顆低軌寬帶衛星;吉利也投資了浙江時空道宇,台州星空智聯科技兩家公司,並在台州打造的國內首個脈動式模塊化衛星智能AIT中心。

02 當前行業競爭格局

從國內市場來看,由於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發射臺、轉播臺、廣播電視衛星、衛星上行站、衛星收轉站、微波站、監測臺、有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在我國屬於外商禁止類行業,通信廣播衛星系統具有空間基礎設施的特性且資本投入巨大,在我國境內需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中的轉發器出租、出售業務經營資質才能開展衛星空間段運營業務。

根據工信部公開信息,目前僅有中國衛通、中國電信和中信數字媒體網絡有限公司取得相關資質,而中國電信、中信數字媒體網絡有限公司自身沒有通信廣播衛星空間段資源;中信網絡有限公司可通過亞洲衛星的衛星資源開展業務,在國內市場佔有率較低。中國衛通及其子公司亞太衛星憑藉豐富的運營經驗和良好的客戶口碑在國內市場中佔據著絕對的競爭優勢,其市場佔有率達到80%。

從國際市場來看,通信衛星運營行業由於需要巨額資金投入且規模經濟效應明顯,因此存在產業集聚情況。根據Euroconsult《2018–SATELLITECOMMUNICATIONS&BROADCASTINGMARKETSSURVEY》報告,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有40餘家主要固定通信衛星運營商。

其中按業務收入規模進行排名的前三位分別是SES、Intelsat、Eutelsat,三者業務收入合計達到行業收入總規模的52.53%;中國衛通及其子公司亞太衛星按照業務收入排名第六位,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衛星通信運營行業國際市場競爭激烈,但發展空間大,國內競爭格局較為穩定。近年來由於衛星建設技術水平的進步,衛星的發射成本逐漸降低,轉發器容量不斷增加,全球固定通信衛星轉發器供給量逐漸提升,同時由於通信衛星運營商數量較多,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導致國際市場競爭較為激烈,衛星空間段運營服務單價逐漸下降。

根據歐洲諮詢公司發布的數據,未來十年通信衛星運營行業市場規模處於持續增長的態勢,全球衛星通信行業供需同步增長。中國境內市場由於資質許可等原因,通信衛星運營商較少,競爭格局相對較為穩定。

隨著衛星通信成本的降低,市場容量和應用範圍得到擴展,尤其是高通量衛星的應用,使得通信衛星在服務能力、使用成本、系統容量等方面具備了為大眾提供普遍服務的能力,在寬帶接入、船載、機載、車載通信等領域進一步增加市場需求。

行業內的主要企業及資產營收狀況如下:

1. SES

SES是一家總部位於盧森堡的衛星運營商。根據SES2017年年報,截至2017年12月31日,該公司運營超過60顆通信衛星,總資產146.22億美元;2017年度營業收入23.00億美元。

3. Intelsat

Intelsat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衛星運營商,佔有全球最多的C頻段和Ku頻段頻率資源。根據Intelsat2017年年報,截至2017年12月31日,該公司運營約50顆通信衛星,總資產126.10億美元;2017年度營業收入21.49億美元。

4. Eutelsat

Eutelsat是一家總部位於法國的衛星運營商。根據Eutelsat2017年年報,截至2018年6月30日,該公司運營38顆通信衛星,總資產90.69億美元;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營業收入16.80億美元。

5. Telesat

Telesat是一家總部位於加拿大的衛星運營商。根據Telesat2017年年報,截至2017年12月31日,該公司運營15顆通信衛星,總資產45.28億美元;2017年度營業收入7.14億美元。

6. SPJsat

SPJsat是一家從事多頻道付費電視直播業務和衛星通信業務的日本公司。根據SPJsat公告,截至2018年3月31日,該公司運營17顆通信衛星,總資產33.81億美元,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營業收入13.13億美元。根據Euroconsult《2018–SATELLITECOMMUNICATIONS&BROADCASTINGMARKETSSURVEY》報告,該公司2017年通信衛星運營業務收入為7.78億美元。

03 發展的主要壁壘

1. 經營資質壁壘

在我國境內,通信衛星運營業務屬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基礎電信業務需取得《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根據工信部《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經營基礎電信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經營者為依法設立的專門從事基礎電信業務的公司,並且公司的國有股權或者股份不少於51%;

(2)有業務發展研究報告和組網技術方案;

(3)有與從事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資金和專業人員;

(4)有從事經營活動的場地、設施及相應的資源;

(5)有為用戶提供長期服務的信譽或者能力;

(6)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內經營的,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億元人民幣;在全國或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經營的,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億元人民幣;

(7)公司及其主要投資者和主要經營管理人員未被列入電信業務經營失信名單;

(8)國家規定的其他條件。

從上述條件可看出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對經營者的企業性質、技術水平、生產經營場所、資金規模等條件要求較高,經營資質的限制為新進入者設立了較高的準入門檻。根據工信部公開信息,目前僅有中國衛通及其亞太衛星等幾家子公司、中國電信和中信數字媒體網絡有限公司取得相關資質。

7. 客戶壁壘

通信衛星運營行業的下遊在涵蓋政府部門(包括民用和軍用)、廣播電視部門、大型遠洋勘探企業、大型通信運營商,客戶壁壘較高。

8. 資金投入壁壘

通信衛星運營行業屬於重資產行業,單顆衛星的造價動輒數億美元,同時,建立覆蓋一定區域的衛星通信網絡至少需要數顆衛星才能實現,因此需要衛星運營商投入大量資金構建衛星通信網絡和地面配套設施。

另外,隨著衛星製造水平的提升和衛星應用範圍的拓展,衛星運營商需對衛星進行更新換代或發射新的衛星以滿足市場需求,也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

9. 技術和人才壁壘

通信衛星運營行業系通信、航空航天、物理、電子信息等諸多學科的綜合性領域,業務涉及空間網絡資料申報和協調、衛星及地面配套設施建造、衛星測控、業務運營管理等方面,工作流程複雜、專業性強、技術水平高,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

該行業對人員素質、行業經驗、設備配置及技術水平等具有較高的要求,主要體現為通信衛星運營商不僅要根據自身戰略規劃和現有資源狀況向國際電聯申報衛星網絡資料,也要全面了解通信衛星建造的各項性能參數,同時還必須掌握下遊用戶的衛星傳輸系統和技術平臺,並能通過合理、有效的工作流程來實施制定的工作方案。

這些構成了新進企業短期內難以解決的技術障礙。同時隨著高通量衛星、靈活載荷技術等新技術的出現,使得潛在進入者學習成本增加,進一步提高了進入本行業的技術壁壘。

通信衛星運營需要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不僅包括相關領域的技術專家,也包括負責企業管理的管理人才和熟悉市場的業務人員。一方面,由於通信衛星運營高度專業化,人力資源的積累和培養周期耗時較長,需要企業和人員隊伍不斷磨合,相互調整適應;另一方面,衛星領域技術創新較快,技術難度較高,需要從業人員不斷學習,密切關注行業發展趨勢。

因此,是否具備相關人力資源,以及從業人員是否能夠緊跟行業發展動態,是該行業的又一進入壁壘。

相關焦點

  • 衛星商戰:中國亞太7號衛星把生意做到美國防部
    衛星都是「高端定製」  我是一顆中國衛星,是亞太通信旗下亞太系列衛星的一分子,亞太通信是亞太衛星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亞太控股」,1045.HK)的全資子公司,而亞太控股的大股東則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佔股比例為62.09%。
  • ...成功將亞太6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亞太6D衛星...
    2020-07-10 00:31:14來源:FX168 【亞太6D衛星發射成功】2020年7月9日2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6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高通量衛星技術助力亞太6D通信衛星成功發射
    2020年7月9日20點11分,我國目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輸出功率最大、設計程度最複雜的民商用通信衛星亞太6D衛星成功發射。該衛星是我國首個Ku頻段「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的首發星。它的成功發射表明了我國高通量通信衛星研製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人保財險主承保「亞太7號」衛星成功發射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5日訊 2012年3月31日18時27分,亞太7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人保財險作為首席承保人承保了亞太7號衛星發射加一年在軌保險,保額2.55億美元,承保比例88.24%。
  • 亞太6D通信衛星成功發射!將提供衛星寬帶通信服務!
    2020年7月9日20時11分,亞太6D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該衛星主要面向亞太區域用戶提供優質、高效、經濟的全地域、全天候的衛星寬帶通信服務,用以滿足其海事通信、航空機載通信、陸地車載通信以及固定衛星寬帶網際網路接入等多種應用需求,將在商業通信、應急通信和公共通信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有力促進和推動服務地區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 亞太6D衛星——我國首個全球寬帶衛星通信系統首發星!
    2020年7月9日20時 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三號工位,用長徵三號乙遙六十四運載火箭,將「亞太6D衛星」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首發星,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亞太6D衛星是亞太星通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的首發星,預計將定點於東經134°,衛星可視範圍全覆蓋。
  • 長三乙火箭成功發射亞太6D衛星 ——面對超重50公斤的衛星,火箭...
    今天(7月9日)2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6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9次飛行。 跟以往發射任務不同,為了將亞太6D衛星順利送到預定軌道,長三乙火箭專門減了肥。長三乙火箭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是5500公斤,而這次的乘客卻有5550公斤。
  • 亞太6D通信衛星成「閃亮名片」 全面驗證東四增強衛星平臺
    中新社北京7月9日電 題:亞太6D通信衛星成「閃亮名片」 全面驗證東四增強衛星平臺作者 郭超凱 於長海中國首個Ku頻段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的首發星——亞太6D通信衛星9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 我國成功將亞太6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月9日2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6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亞太6D衛星成功發射,在載荷重量、通信容量、設計複雜程度等方面,刷新了國內同類通信衛星的紀錄。亞太6D通信衛星是一顆地球靜止軌道高通量寬帶通信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抓總研製,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東方紅四號增強型衛星公用平臺建造,發射重量約5550公斤,在軌服務壽命15年。
  • 金信諾:針對亞太6D衛星定製的智能可攜式Ku衛星上網設備 預計8月上市
    e公司訊,記者從金信諾獲悉,隨著亞太6D衛星的成功發射,金信諾和天海世界聯合研發,針對亞太6D衛星定製的金信諾智能可攜式Ku衛星上網設備,正在做入網測試預估將於8月正式上市,能夠極大的滿足偏遠區域日益旺盛的衛星網際網路需求。
  • 【亞太6D衛星發射成功】2020年7月9日2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
    【亞太6D衛星發射成功】2020年7月9日2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6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亞太6D衛星是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採購的一顆商業通信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通信衛星事業部抓總研製,將在軌為機載、船載、車載等移動通信應用提供優質、高效、經濟的衛星寬帶通信服務。
  • 遠望7號船精準測控亞太6C通信衛星
    新華網南京5月5日電(魏龍、楊林海)我國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亞太6C通信衛星後,遠望7號船在南太平洋某海域圓滿完成海上測控任務,為衛星準確入軌運行提供了重要測控支撐。    據介紹,火箭升空飛離祖國陸基測控視線後,天鏈中繼衛星和遠望7號船在太平洋上空搭接海上測控弧段,遠望7號船及時捕獲跟蹤,並利用測控數據計算相關飛行參數,同時完成了各類信息交換傳輸,圓滿完成入軌段火箭測量和星箭分離後衛星測控任務。
  • 「天外來客」亞太九號通信衛星整流罩飄落江西遂川深山
    亞太九號通信衛星整流罩飄落江西遂川深山。 人民網南昌10月17日電 10月17日00時1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亞太九號」通信衛星成功送入順利預定軌道後不久,「天外來客」亞太九號通信衛星整流罩部分殘骸飄落在江西省遂川縣深山,在墜落時打斷民用電線,未造成人員傷亡,中午12點供電部門搶強收民用電。
  • 中國成功發射「亞太7號」衛星:火箭專家介紹火箭情況
    中國成功發射「亞太7號」衛星:火箭專家介紹火箭情況 (7/14)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 ...01045):亞太6D號衛星由長徵3B/E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進入預定軌道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亞太衛星(01045)發布公告,亞太6D衛星已於2020年7月9日由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並進入預定同步轉移軌道。亞太6D衛星由集團在中國內地的聯營公司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亞太星通)投資,衛星基於東方紅四號增強型平臺。衛星發射後,將繼續進行升軌操作以進入地球同步軌道,隨後將開展在軌測試以驗證衛星各項性能符合預期。
  • 亞太6D衛星成功發射,獻禮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
    2020年7月9日2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6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亞太6D衛星也被深圳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深圳星」,該星是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採購的一顆商業通信衛星
  • 中國亞太6D通信衛星成功定點 將為亞太區域提供全天候服務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7月18日電 (郭超凱)7月17日晚,經過飛控試驗隊8天緊張有序的飛行控制,中國發射的亞太6D通信衛星成功定點於地球靜止軌道東經134.5°在軌測試軌位,為後續衛星交付運營打下堅實基礎。
  • 亞太衛星(01045)的最終控股公司乃國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公告 亞太衛星(01045)的最終控股公司乃國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智通財經網 智通財經APP訊,亞太衛星(01045)公布,公司已獲中國衛通集團通知
  • 【LEO】亞太衛星運營商對LEO大型星座的疑問
    馬來西亞運營商Measat、日本運營商Sky Perfect JSAT和印度尼西亞運營商Pacific Satellite Nusantara的高管表示,鑑於在低軌寬帶網絡的部署、運營和盈利方面仍存在大量問題,他們仍然堅信,地球靜止軌道的衛星仍是滿足該地區需求的最佳方式。
  • 空天信息產業深度報告:低軌衛星通信網絡呼之欲出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截至 2019 年 12 月底,全球在軌衛星數量為 2218 顆。在未來的 10 年內,預計數量將擴大 10 倍,增量部分主要來自於低軌通信衛星。低軌通信衛星有許多特有優勢:它比基站覆蓋面積更廣,且沒有地理因素的限制;與同步軌道衛星等中高軌道衛星相比,低軌通信小衛星延遲較短,且成本較低, 發射難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