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 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新動能

2020-12-04 人民網

11月30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中國銀行研究院同期發布的《2021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稱,我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實現恢復性增長,前三季度GDP增長由負轉正,增速為0.7%,預計全年增長2.1%左右。大部分國際機構與國際媒體也認為,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將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新動能。

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明年有望達8.2%;世界銀行的預測顯示,中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1.6%,在2021年增速將達7.9%。

路透社11月30日評論說,隨著產需兩端的協同發力與進出口形勢的穩步向好,中國11月官方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指數分別創下逾3年和近8年半的高位,顯示中國國內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加快,經濟恢復態勢明確,有望在預期中穩定上行。

美國摩根史坦利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認為,個人消費將取代出口和基礎設施投資,成為明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催化劑,並預測中國GDP明年將增長9%。

《經濟學人》雜誌評論說,中國在2021年的增長將達到8%,這不會讓人感到驚訝,一些經濟學家還認為這個數據可能會超過9%。

《財富》雜誌舉例說:「當迪士尼表示將在美國解僱3.2萬名員工時,香港或上海迪士尼樂園並沒有任何解僱員工的消息。」這印證了西方世界為危機做準備的時候,中國經濟正在加速發展。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11月30日報導稱,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繼續超出市場預期,同時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本月升至56.4%,達到年內高點。

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中國經濟為何能在疫情中恢復?」中國的疫情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美國《紐約時報》報導說:「當世界大部分地區仍在艱難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卻幾乎沒有本地新增病例。這也再次向世界表明,只要有效遏制病毒傳播,經濟就可能快速反彈。未來幾個月,中國的領先優勢可能進一步擴大。」

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活力。IMF亞太部助理主任、中國事務主管黑爾格·貝格爾表示,儘管面臨疫情衝擊,中國政府仍推出一系列深化改革開放的舉措,包括進一步開放金融部門、完善資本市場發展、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等,這有助於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有助於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他還期待中國繼續在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多邊努力中發揮引領作用。

IMF第一副總裁傑弗裡·岡本表示,中國經濟正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快速復甦,進一步推進結構性改革有助於提升中國經濟韌性,促進更為綠色、更加包容的經濟增長。

消費作為內需的核心引擎作用正不斷凸顯。今年的「雙11」當天,天貓、京東成交額均創下新紀錄。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說,「雙11」是一年一度的消費節,反映出中國的財富在增長,並正迅速轉向在線消費。

英國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高級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裡查德指出,最近中國「最顯著的發展」是家庭消費的回升,鑑於消費者信心改善,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下去。

中國創新發展充滿活力,創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美國《外交官亞太時事》雜誌刊文稱,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和社會活動恢復,創新和數位化正在釋放中國的經濟增長動力。同時,中國政府在增加研發投入和管理創新市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期責編:孟祥麟、鄭瑜涵)

相關焦點

  •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側記: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信心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信心」11月20日至22日,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在廣州舉行。600餘名全球知名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等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圍繞「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徵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深入交流研討。與會人士積極評價中國抗疫成就和經濟復甦步伐,呼籲各國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挑戰,表示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中國將為世界經濟復甦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
  • 數位化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能
    從第一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至今,數位技術悄然改變著中國乃至世界。尤其今年以來,在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新興信息技術大放異彩,中國科技抗疫的實踐和取得的成果讓世人刮目相看。由於數位技術的廣泛運用,無數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整個社會也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在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上,與會人士熱議數字經濟發展。
  • 越南經濟呈現 J型復甦態勢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可以說越南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成為世界上實現經濟正增長並保持相對較快增速的國家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越南高度重視,及時採取有效防控措施,最大程度限制與各國人員交流。同時,動用整個社會體系,部門與地方聯動,及時採取全方位防控措施。通過早發現、早隔離,及時追蹤病人軌跡、加強檢測、擴大隔離範圍等諸多手段,取得了較好的防控效果。
  •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中國為全球經濟復甦開出「藥方」
    從聚焦共同應對疫情到助推全球經濟復甦,再到攜手同行重構世界多邊合作體系,中國向世界充分展示積極參與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堅強決心和堅定信心。「中國最有能力實現獨立自主地發展,最有底氣不依靠外力發展。但中國依然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是中國人的戰略心胸和遠見。」他說。應對全球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中國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
  • 多家機構預測2021年世界經濟走向復甦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 世界銀行5日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說,由於新冠疫情持續蔓延,2021年上半年世界經濟仍將處於低迷狀態,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中國經濟將增長7.9%。其他多家金融機構近期也陸續發布經濟展望報告,對2021年世界經濟走勢作出預測。
  • 十八大以來經濟發展三大特徵凸顯
    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能轉化十八大以來經濟發展三大特徵凸顯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穩健風險可控10月10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領域進展成就。
  • 外媒看兩會:中國經濟無疑為世界經濟復甦打下強心針
    在世界經濟整體低迷、國際金融危機陰霾未散、多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今年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這無疑為世界經濟復甦打下強心針。此外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7日報導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重點觸及國內和國際經濟形勢。報告確認中國把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於6.5%左右,而在當前反全球化思潮衝擊下,李克強指出,今年國內外形勢「更加複雜嚴峻」。
  • 「新引擎」跑出「加速度」——從世界智能大會看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華社天津6月24日電 題:「新引擎」跑出「加速度」——從世界智能大會看中國經濟新動能  當今世界,智能科技風起雲湧,智能產業方興未艾,智能應用日趨廣泛。中國經濟謀求高質量發展,智能科技扮演什麼角色?新華社記者近距離觀察智能科技、智能產業、智能經濟的新亮點、新信號、新趨勢,深度觸摸中國經濟「新引擎」的澎湃動力。
  • 用電量持續攀升 折射經濟新動能
    2020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勾勒出了一條總體上揚的曲線,從側面印證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疫情期間「宅」在家的日子,百姓生活用電量實現較快增長,一季度增速為3.5%。1月至10月,城鄉居民生活用電持續較快增長,用電量同比增長5.9%,增速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 網絡直播快速崛起 經濟復甦注入新動能
    在1月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經濟參考報、抖音聯合召開的「抖音助力經濟發展年度報告」發布會上,業內專家紛紛表示,以抖音為代表的各類平臺,通過短視頻、直播帶貨,在推動經濟新潮流、促進經濟復甦、拓展就業形式、豐富社會生活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迅速崛起的新經濟業態,直播經濟正迎來黃金髮展時期。
  • 崑山全社會用電量整體轉正 為外貿復甦和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2020-11-26 17:40:06 來源: 中國江蘇網 舉報
  • 中國發布丨聚焦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金磚國家將成世界經濟復甦主要...
    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表示,新冠疫情打亂了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但讓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共享平臺、協同辦公等數位技術得到廣泛發展和應用。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要把眼光更多地放到人類發展的共同利益上,圍繞人類共同面臨的生態環境、氣候變化、生物安全等重大問題,不斷開闢新的合作領域,努力提供品類豐富的全球公共產品。
  • 習近平如何為世界經濟「把脈開方」
    G20的「中國時刻」,歷史與現實交匯於此。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齊聚杭州,圍繞「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峰會主題,共商世界經濟發展大計。這是習近平連續第4次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從2013年到2016年,4屆峰會,10多次演講和致辭,對準全球經濟的疑難病症,習近平「望、聞、問、切」,把脈開方,彰顯了中國對世界的責任與擔當。
  • 中國經濟復甦經驗有重要借鑑意義
    當地時間1月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對中國的第四條款磋商報告結論,肯定中國採取有力措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出臺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為經濟持續復甦提供支撐,同時在結構性改革方面取得進展。第四條款磋商是IMF每年對成員國經濟表現和宏觀政策的例行判斷與評估。此次對中國的第四條款磋商於去年11月到12月間進行,被認為是對中國經濟的一次「年檢報告」。
  • 我國GDP2020年將破百萬億 經濟復甦深化
    2020年中國經濟在疫情阻擊戰的基礎上實現了V形反彈,二季度以來的逐季回暖保證了中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裡率先步入穩定復甦道路,為開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和戰略契機,也為2021年持續復甦打下堅實基礎。去年四季度以來,供需兩旺,出口給力,亮點頻現,經濟增長動能正由政策驅動向內生動能轉換。
  • 專訪:協調和持續的國際行動對世界經濟復甦至關重要——訪IMF副...
    新華社華盛頓4月18日電 專訪:協調和持續的國際行動對世界經濟復甦至關重要——訪IMF副總裁張濤新華社記者高攀 熊茂伶 許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張濤日前表示,新冠疫情已嚴重衝擊世界經濟和金融體系
  • 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帶來新機遇
    打開APP 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帶來新機遇 通信視界 發表於 2020-12-03 09:58:19 11月26日,以「5G賦能  共享共贏」為主題的2020世界5G大會在廣州舉行。
  • 綠色轉型將成日本經濟新動能
    日本政府希望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以低碳轉型為契機,帶動經濟持續復甦。  推出綠色增長戰略,日本有著雙重考量。從國際來看,應對全球變暖已成為國際社會共識,主要國家都在積極行動。日本由於行動緩慢,在風力發電、光伏發電、電動汽車等領域已不具領先優勢。從國內來看,疫情肆虐,日本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衰退。內需低迷成為經濟疲軟的主要拖累因素,日本需要新動能拉動經濟可持續復甦。
  • 機構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以上
    機構預期,新興市場的估值頗具吸引力,新興國家應對疫情的能力更強,這種反彈會在2021年持續。(中國基金報)   2020年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MSCI)新興市場指數全年回報率達到了15%。機構預期,新興市場的估值頗具吸引力,新興國家應對疫情的能力更強,這種反彈會在2021年持續。
  • 臺研究機構下調臺灣經濟增長預測
    原標題:臺研究機構下調臺灣經濟增長預測   新華社臺北7月15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臺灣「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5日發布最新的臺灣經濟發展情況預測,將2020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從去年12月發布的2.58%下調為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