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老牌科技雜誌的封面太潮騷了

2021-02-24 利維坦

利維坦按:其實還有一本超屌的雜誌這裡沒有介紹——《科學美國人》。這本科普雜誌創刊於1845年8月28日,起先是每周出版,後改為每月出版;它為美國歷史最長的、一直連續出版的雜誌,也是著名的《科學》(Science)的姊妹刊。我選了三張封面,你能明顯感到科技主題發生的快速變化:



走馬燈的科學:1878年。愛德沃德·邁布裡奇使用一個自動電動的照相機成功的拍攝到了一匹運動中的馬的連續靜止相片。

1893年世界哥倫布紀念博覽會上最大的摩天輪。

1934年40米高的範德格拉夫起電機發出的咆哮。尼古拉·特斯拉,一名突破傳統的工程師,發明家,因為他在電磁場理論作出的重大突破而聞名於世。這張圖片是他關於範德格拉夫起電機限制的文章的插圖。

1948年,大腦的映射。一篇關於定位大腦功能的文章解釋了科學家們通過神經網絡的方法解開了腦各個部分不同功能之謎。他們使用了一個立體探針設備來記錄顱內的電流活動。

文/Bogdan

譯/AshleyShan

原文/www.topdesignmag.com/45-superb-examples-of-old-science-and-technology-magazine-covers/

回望過去常常使我們意識到技術的發展有多驚人。除此之外,瞧瞧當年的人們對如今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新事物的反應,亦不失為一件樂事。


BYTE

BYTE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風靡一時的微型計算機雜誌,因其文章所涉及的廣泛領域而聞名。與當時那些過分著墨於MS-DOS平臺或者Mac的同類雜誌相比,Byte從一個商務使用者的角度來報導「小型計算機和軟體」的科技進步,有時也會對其他計算機領域的發展(如超級計算機和高可靠計算)進行深度報導。Byte在1975年開始發行,那個時候,個人計算機剛剛開始在科技雜誌背面登廣告。Byte每月發行,每年10美金。

Compute!

Compute! 是一個發行於1979至1994的美國計算機雜誌,不過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78年的Len Lindsay’s PET Gazette(第一批介紹Commodore PET computer的雜誌之一)。八十年代是Compute!的黃金時期,它最成功的特刊是專門迎合Commodore用戶的Compute!’s Gazette。Compute!的最初目標是報導所有適用於MOS 6502 CPU的程序,包括Commodore PET, Commodore VIC-20, Atari 8-bit系列, Apple II, 以及一些基於6502的計算機,如Rockwell AIM 65, 使用MOS的KIM-1,Ohio Scientific的產品等。不過裝備計算機和Commodore PET的風頭很快就過去了,Compute!的主力轉向Commodore VIC-20, Commodore 64, Atari 8-bit series, TI-99/4A, 以及Apple II系列. 不久之後,6502平臺也不再風行,IBM PC, Atari ST系列,以及Commodore Amiga系列計算機在Compute!中嶄露頭角。

《電氣實驗者》


《電氣實驗者》(Electrical Experimenter)是一個每月發行的計算機科學雜誌。它最初是作為《Modern Electrics》(1908年起由雨果·根斯巴克發行的雜誌和郵寄目錄)的後繼者在1913年五月開始發行的。《電氣實驗者》發行於1913年5月到1920年7月,主要關注與無線電有關的科技文章。1920年7月之後,它開始涉及更多的領域並改名為《Science and Invention》,但最終於1931年8月停刊。

《大眾機械》

《大眾機械》(Popular Mechanics)是由H. H. Windsor最初發行於1902年1月11日的美國科技雜誌,1958年起由Hearst Corporation所有。《大眾機械》有九個國際版本,包括一個已經停刊的、辦了十多年的拉丁美洲版本和一個南非版本。《大眾機械》致力於汽車,家具,室外,科技等傳統領域。值得一提的是,一個名叫Jay Leno的車庫專欄,提供當時著名的夜間節目主持人和機械狂人——Jay Leno——的觀點。

《大眾科學》


《大眾科學》(Popular Science)是一個創辦於1872年的美國月刊,面向大眾讀者,刊登科技文章。《大眾科學》榮獲58個獎項,包括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授予的年度最佳(General Excellence,2003)和最佳雜誌(Best Magazine Section,2004)。《大眾科學》已經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發行於至少45個國家。

《實用電子》Practical Electrics



《實用電子》是一份創刊於1964的英國雜誌,這本刊是專門為電子產品發燒友設計的。它的前身是一本名叫《實用無線》的雜誌,那是一本專門介紹無線電設備的刊物。

然而這本用腦洞贏人的雜誌經並沒能活下來:在1971年,出版商創辦了一本更實用、更初級的刊物,你從刊名就能看出來,它叫《天天電子學》。直到1977年,這三本刊物都會印發同樣的數量,並出自於同一個編輯團隊之手。然而在1986年,這些刊物都被出版商賣掉了,這家公司名叫IPC雜誌公司,這些雜誌都被賣給了獨立書商或者獨立編輯團隊。


關於昨日靈魂和 AI的討論

另外,昨天有關靈魂和人工智慧的討論,實在是驚著我了。由於微信反人類地設置了只能篩選出50條精選評論,導致後續有太多太多太多利維坦用戶的精彩評論無法讓更多的人看到……我看了整整一下午,腦子基本已經不轉了。容我沉澱一下,那些精彩絕倫的評語——截至到現在(8月23日晚9點10分),評論已經超過600條,且基本每條評論都堪稱是小論文級別的,高人真的是在民間,只不過一般情況下都是沉默的大多數而已。

8月27日,我會最後公布10位用戶的精彩評論(我的篩選標準相對簡單,就是論述清晰,基本代表了某種主流或非主流的觀點),然後屆時勞煩各位從後臺把您的姓名、地址和聯繫方式以私信的方式給到我,多謝了。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詩歌、小說、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聯繫QQ157571102

相關焦點

  • 過去一年最值得分享的30個雜誌封面
    一年過去,《舊金山雜誌》拍下了灣區的 LGBTQ 群體作為其2016年六月刊的封面,以此來回顧過去的一年這個群體發生的變化以及其所面臨的處境。在雜誌的封面上寫著——「鬥爭遠沒有結束,新的平權之戰已經開始。」這句話並不難理解,就在這期雜誌發行的當月,美國經歷了911事件後最嚴重的一起恐怖襲擊事件——奧蘭多同性戀夜店槍擊案。
  • 美國雜誌歷史上最經典的12個封面
    【搜狐IT消息】北京時間8月16日消息,如果說新聞是歷史的初稿,那麼雜誌封面就是它的第一印象。  當用戶看到報攤上的雜誌封面時,會決定要不要購買。科技博客Mashable最近精選了一些經典的雜誌封面,讓我們重溫過去。
  • 明星英語詞彙:時尚雜誌的封面女郎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明星英語詞彙:時尚雜誌的封面女郎 2012-03-27 09:57 來源:前程網 作者:
  • 這些國際藝術雜誌封面,講了和COVID-19有關的那些事兒
    本文選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6份雜誌新刊,這些新刊的封面作品,便透露著該雜誌編輯部面對疫情的態度和思考:有的呼喚快樂與希望,有的提醒我們重新審視歷史。2020年5/6月ARTFORUM雜誌封面,圖片來源:ARTFORUM官網知名當代藝術雜誌ARTFORUM的總部位於此次美國的疫情中心——紐約。
  • 不能錯過的老牌雜誌——這個期刊人手發一篇
    幸福來得太突然。。。整個過程中都沒考慮那些「垃圾雜誌」,寧願沒5分也不投那些。接收以後許多生化領域朋友表示熱烈祝賀,都說這雜誌絕對值了 絕對適合做人生第一篇sci。審稿快,有些難發生物化學方面的專業老牌期刊
  • 文章頻道 - 2016 年 30 張最佳雜誌封面,30 個天馬行空的平面創意!
    》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紐約時報雜誌周末版封面以此為靈感,模擬了斯諾登出現在衛星電視中的畫面。TAPAS 的封面一直都在描述人物和食物相處的某種狀態,每一張都充滿著絕佳的戲劇性。這本十二月封面首次選用了一位來自星球大戰的虛擬人物,原因是在十二月的尾聲,星球大戰中萊雅公主的扮演者辭世。演員凱麗·費雪在生活中是一個非常具有幽默感的人,由於某一段時間深陷抑鬱症的困擾,以致她最喜歡的東西就變成了一個巨大型的百憂解藥丸模型,因為她實在太喜歡了,這個模型在她去世後成為了她的骨灰盒。
  • 免費還沒有廣告的《花椿》雜誌,為什麼被有品位的人追捧?
    記得把我設為星標哦,不然就看不到我了 資生堂的老牌雜誌《花椿》出了中文版 它是好品味的時髦閱讀選擇 也是時尚、文化、設計不可缺少的養料
  • 2020封面科技榜·創投資本榜揭曉:藍馳創投、經緯創投、紅杉資本上榜
    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伴隨著金錢的快速湧動,近年來中國創投機構不斷調整、裂變。在2020年的大變局中,創投市場仍然是血雨腥風、競爭激烈,從疫情發生後慌亂看不到方向,到二季度創投行業開始恢復信心,投融資市場迅速復甦。
  • 成毅再獲好消息,首個雜誌封面剛開售就被搶空,但是雜誌名才是亮眼
    現在成毅再次贏得好消息,他的封面雜誌邀約也要排長隊了,因為成毅的首個雜誌封面的大賣,一分鐘的時間就讓該雜誌賺得金銀滿缽不過這一本值40的雜誌,能讓粉絲們瘋狂搶購,就足以說明成毅的粉絲太爭氣了,飯圈女孩真給力。
  • LIFE雜誌最偉大的11張封面
    這個前身是在大蕭條時期就存在的幽默周刊,以攝影紀實的定位發行了其第一期雜誌。出版商亨利·盧斯(也是時代雜誌的總編輯)希望創建一本不只是談論時事新聞的雜誌,他更希望人們通過這些令人驚嘆的照片看見生活。在Life雜誌的創刊詞上,他與詩人...
  • 劉詩詩最新雜誌大片,這確定不是女企業家上財經刊封面?
    12月1日,一組女星劉詩詩最新拍攝的雜誌封面以及大片曝光,劉詩詩刊登費加羅Figaro十二月刊封面,身穿Ming Ma馬明2021春夏系列黑色大方領短上衣出鏡,直接近距離的懟臉拍攝,不得不說劉詩詩這臉真的是很精緻了,五官太能打。
  • AlphaZero 榮登《科學》雜誌封面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一年前,Alphabet 旗下人工智慧部門 DeepMind 發布 AlphaZero,稱它可以自學西洋棋、日本將棋和中國圍棋,並且項項都能擊敗世界冠軍。而今天,經過同行評議,AlphaZero 一舉登上《科學》雜誌封面。
  • NBA歷史上諷刺的雜誌封面:前面4人成笑談,20年後科比被預言中?
    但是過了十年,甚至二十年,這些當年的預言就成為一份回憶,更是對一個球員生涯的評定。前面4人也被稱作NBA歷史上諷刺的雜誌封面: OJ梅奧:下一個勒布朗 梅奧是2008年首輪的探花秀。當時出道後全面的技術,強壯的身體,一度被人們看好,甚至被視作新時代帶領森林狼重返聯盟強隊的「狼王」。而當時一個雜誌的封面給了梅奧特寫,而且在上面寫上了這樣一句話:「下一個勒布朗」。
  • 王源登時尚雜誌封面 破五大刊銷量記錄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王源單人版海報&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王源單人版封面
  • 3D列印再度回歸「經濟學人」雜誌封面
    3D列印再次回歸「經濟學人」雜誌的封面。從7月份開始的第一個問題,有幾篇文章和關於增材製造的領導者。這次這本雜誌是以3D列印與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共享封面。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7/361468.htm   目前有一個問題,3D列印的更廣泛的市場觀點在2014年的過度激情和過度炒作之後為何突然降溫?
  • 同樣是偶練出道,蔡徐坤登創刊封面,範丞丞卻登上另一本國際雜誌
    而實力強大的他在最近又給粉絲們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驚喜——登上了《Wonderland》中文版創刊封面。《wonderland》在時尚界非常的有名氣,是一本獨立的國際發行雜誌。此前黴黴、戳爺、賽琳娜……等國際頂級音樂巨星和眾多國際一線影星都曾經登過這個雜誌的封面。而它的存在正是對明星人氣和時尚實力的肯定。
  • 王一博超酷的雜誌封面合集!成為五大刊開季封面唯一男藝人
    風淡雲輕,細水長流遇見小九九點擊關注,帶你追劇聽歌追綜藝近日,王一博首登《時尚COSMO》開季封面引發了熱議。2月10日,《時尚COSMO》官宣王一博登錄三月刊正面封面,要知道,開季封面是特別重要的,王一博登上開季封面也證明了時尚界對王一博的認可。在目前官宣的五大刊開季封面的人選中,《VOGUE》是劉雯,《時尚芭莎》是劉詩詩,《嘉人》是章子怡,《ELLE》是楊冪,《時尚COSMO》是王一博,所以王一博也是五大刊開季封面的唯一男星。
  • 李沁新雜誌封面照曝光,一米長發飄逸輕靈引人注目
    近日李沁工作室曝光了一組李沁與《時裝LOFFICIEL》合作的十二月雜誌封面的照片,照片中的李沁俏皮的丸子頭髮型簡單慵懶,一米長發造型精緻迷人,什麼造型都能很好地駕馭,時尚表現力太棒了,今天也是被李沁美到的一天呢!這次她挑戰了黑長直發,配齊劉海,最新大片登上了熱搜,「李沁一米長發」瞬間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 硬糖少女拍雜誌封面,趙粵女王範兒,劉些寧冷豔,nene終於不是萌妹子了
    硬糖少女出道有一段時間了,出道後她們的工作也變得越來越多,除了參加活動錄製綜藝節目以外,還經常會拍些雜誌封面。而且她們拍雜誌封面時候的造型一般也蠻大膽的,普通人都hold不住。 希林娜依高別看長得是比較可愛的,但其實她的風格大部分都很暗黑很酷,包括圖中她在雜誌封面裡的造型,穿著連體短褲,還在腰上繫著黑色棉服,這樣的穿搭非常有衝擊感,不過她依然完美的駕馭了。尤其搭配上她這高冷臉和捲髮後,更是顯得挺霸氣的。
  • 我國科學家在《細胞》雜誌發表封面文章
    我國科學家在《細胞》雜誌發表封面文章 揭示人類原始生殖細胞早期發育基因表達特徵 2015-06-11 中國科學報 彭科峰 日前,北京大學喬傑、湯富酬課題組合作,在人類原始生殖細胞的基因表達和DNA甲基化模式上獲得重要發現,相關成果作為封面文章發表於《細胞》雜誌。  原始生殖細胞產生於胚胎發育早期,是發育為成熟的精子和卵母細胞的前體細胞。通過深入研究,科學家發現,人類原始生殖細胞在發育過程中會經歷大規模的DNA甲基化擦除,在胚胎發育到第10~11周時,DNA甲基化水平降至最低點,僅有7%左右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