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國際藝術雜誌封面,講了和COVID-19有關的那些事兒

2020-12-06 藝術中國

文/齊嶼

COVID-19疫情的發生對藝術圈的影響無疑是深刻的:全球13%的博物館或因疫情影響永久關閉,大大小小的雲展覽、雲活動不斷湧現,宅在家的藝術家們頻出奇招,隨時可能震驚大家的社交網絡……

身處新形勢之中,全世界的知名藝術期刊也紛紛發聲。本文選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6份雜誌新刊,這些新刊的封面作品,便透露著該雜誌編輯部面對疫情的態度和思考:有的呼喚快樂與希望,有的提醒我們重新審視歷史。

ARTFORUM(《藝術論壇》)

2020年5/6月刊,VOL.58,NO.9

封面:託什·巴斯科, 《無題》(Untitled), 2020,數碼相片

2020年5/6月ARTFORUM雜誌封面,圖片來源:ARTFORUM官網

知名當代藝術雜誌ARTFORUM的總部位於此次美國的疫情中心——紐約。據主編大衛·維拉斯科(David Velasco)在寄語中所寫,本期雜誌是編輯們在自家廚房、臨時辦公室中完成的。寄語的標題則叫作Wish You Were Here——願你在此,不知靈感是否來自英國搖滾樂隊平克·弗洛伊德那張同為此名的傳奇專輯,既關乎逝去與創傷,也關於告慰與希望。

雜誌封面的鬱金香看上去正合主題。疫情初期,美國表演藝術家、舞者、攝影師託什·巴斯科(Tosh Basco)就與搭檔吳曾(Wu Tsang)購買了這些花,並在居家期間用iPhone 8拍下了花朵逐漸凋殘的過程。藝術家將這種腐爛看作是重建的序曲——其中蘊含著重生的希冀。

此外,在巴黎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的哲學家、策展人保羅·B·普雷西亞多(Paul B. Preciado)在本期中談了她「向病毒學習到的事」,藝術史學家卡洛琳·A·瓊斯(Caroline A.Jones)則發表了《病毒體:在聚合的層面上進行思考》的精彩文章,均可在ARTFORUM網站閱讀電子版(www.artforum.com.cn/print)。

Flash Art International

2020年4-5月刊, NO.330, VOL.53 封面(共2版):

塔拉·邁達尼,《通道》(Passage), 2019,油彩於亞麻布上;

塔拉·邁達尼,《數字褐膚》(Digital Tan), 2020,油彩於亞麻布上

2020年4-5月Flash Art International雜誌封面,圖片來源:Flash Art International官網

義大利當代藝術期刊Flash Art International最新一期的兩版封面,均來自國外藝術圈一度話題度超高的美籍伊朗裔藝術家塔拉·邁達尼(Tala Madani)。雜誌內文亦刊登了塔拉與她的伴侶、藝術家納撒尼爾·梅洛斯(Nathaniel Mellors)的對談,有關藝術家本人在居家「幽禁」期間的恐懼、孤獨、不適以及由此產生的創作。

塔拉最近的創作呈現出一種比往常畫作更為強烈的「肉體的脆弱感」,而這也呼應了本期雜誌編輯部自我叩問、同時向讀者拋出的一個主要問題:在這個脆弱的特殊時期,你會如何開始描繪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本期330號刊也是這家老牌雜誌53年來第一次額外推出電子版,可以說是送給讀者的一份特別福利了。(可通過官網申請免費下載:flash---art.com)

Beaux Arts

2020年5月刊, NO. 431

封面:薩納姆·哈提比,《毒藥影響》(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ison), 2018,布面油畫

2020年5月Beaux Arts雜誌封面,圖片來源:Beaux Arts官網

儘管疫情的陰雲仍未散去,歐洲頂尖法語藝術雜誌Beaux Arts卻在5月刊的封面印出醒目大字——「快樂的季節」! 

這齣自本期雜誌中的一篇特別策劃:大腕級法國策展人伯納德·布裡斯特恩(Bernard Blistène)應邀為雜誌策劃了一場虛構的展覽,而伯納德想到要提出快樂的詞彙,希望人們在不幸的日子中能夠找到愉悅的感覺。

雜誌封圖便是這場「想像中的展覽」呈現的作品之一。其創作者薩納姆·哈提比(Sanam Khatibi)生於伊朗,曾經歷過一段流浪生活。在這幅頗具浪漫主義與魔幻色彩的畫作中,綠意蔥蘢的原始森林顯得神秘而蓬勃,而迷人風光之下,則蘊藏著薩納姆一貫考慮的問題——人類與環境的境遇。

frieze

May/June 2020, NO.211

封面:辛迪·雪曼,《無題 #611(Untitled #611)》(細節圖), 2019,染料升華金屬列印

2020年5/6月frieze雜誌封面,圖片來源:frieze

frieze的5/6月刊是新主編安德魯·德賓(Andrew Durbin)走馬上任以來刊發的首期雜誌,設計和版式都煥然一新。而仿佛和上文中的Beaux Arts雜誌心有靈犀,本期frieze的主題是喜劇(comedy)。

儘管你可能會納悶,在這個乍一眼看去愁雲慘澹的2020年,究竟有什麼值得一樂的,不過frieze還是呈上了一道「喜劇大餐」:從基於meme文化(多指網際網路上快速病毒式傳播爆發的文化現象,比如暴走漫畫)的幽默諷刺,到對參與抖音瘋狂挑戰以尋求快樂的年輕人的反思。

本期封面專題人物則是美國知名藝術家辛迪·雪曼(Cindy Sherman)。她帶來了又一個極具個人藝術風格的扮演式形象——梳溜光背頭,戴金絲邊眼鏡,似是女扮男裝,目光嚴肅又犀利。細細品來,似乎也透著一種喜劇的戲謔與諷刺。

而正如主編安德魯·德賓所述,幽默有力量將人與世界聯繫起來。藝術與喜劇能讓人產生一種認同感:即便身處困境,我們也幾乎從未真正孤獨。面對疫情,我們所能做的可能便是大笑,宅家,閱讀。但這或許也不賴,不是嗎?

Artreview Asia

2020年春季刊, VOL.8, NO.1 

封面由ArtReview Asia委託藝術家範加(Jes Fan)創作,2020

2020年春季刊Artreview Asia雜誌封面,圖片來源:Artreview Asia

一張亞洲女性柔和面孔的特寫,引人注目的是這張臉被口罩遮去了大半——臉頰被鬆緊帶勒得微微發紅,口罩上方露出的眼神不知投向何處。這是亞洲藝術評論雜誌Artreview Asia春季刊在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下,特別委託藝術家範加(Jes Fan)創作的一幅圖像。

範加生於加拿大,在香港長大。他的作品通常關注生物學和身份的交匯,以及差異性、親屬關係、流散政治、跨性別身份、自決權等話題。在其2018年的作品《母親是女的(Mother Is A Woman)》中,他製作了一種從母親尿液中生成的純白色雌激素霜,並在錄像作品中展示了手指塗抹這種霜體的場景。而此次針對新冠疫情,範加則試圖探索:面罩讓人們重新思考如何定義自身。

ArtAsiaPacific Magazine (《亞太藝術》)

2020年5/6月刊, ISSUE 118

封面:薩望翁·雍維,《緬甸和平工業複合體》(細節圖),2017,油彩於亞麻布上

2020年5/6月ArtAsiaPacific Magazine雜誌封面,圖片來源:ArtAsiaPacific Magazine官網

聚焦中東與亞太地區的著名當代藝術文化期刊《亞太藝術》,在其新刊封面上呈現了流亡的撣族藝術家薩望翁·雍維(Sawangwongse Yawnghwe)的作品。

薩望翁·雍維長久以來將家族檔案作為根基,致力於呈現被緬甸政府試圖抹去的撣族歷史記憶。而本期封面中的畫作以錯綜複雜的的線條與文字框,勾勒出緬甸境內政府、公司、組織等之間的關係網絡,表達了藝術家對政府設下複雜管理方案、卻對實現和平的基本道理置之不理的莫大嘲諷。

以薩望翁·雍維為代表的藝術家的行動,回應了本期雜誌提出的思考。名為《面對現實,重新出發》的主編寄語中如是寫道:「瘟疫逼使我們重新審視各地社會、經濟、科學及文化領域中現存的體制問題……我們都希望以一個更理想化的方式令破鏡能夠重圓,而當我們試圖重新建立破碎的經濟和社會體系時,我們應該問:過去,我們疏忽了什麼?」(可通過官網閱讀部分文章artasiapacific.com/Magazine/Zh)

相關焦點

  • 出版界互相指責圖書封面抄襲 封面設計誰之恥?
    七八年前上海譯文出版社「米蘭·昆德拉系列」火爆之後,那種大片留白、小字體的簡約風格的封面,就曾引來爭相仿效,一時間書店內盡刮「簡約之風」,讓人乍一看根本分不清究竟誰是昆德拉。《明朝那些事兒》火了之後,立刻來了一本《唐朝那些事兒》,如果將「唐」字換成「明」字,那基本就是同一張封面。《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成為暢銷書後,便有大量有關「玩意兒」的書出來,封面自然也向前者靠攏。
  •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23:04:52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Reed AC Siemieniuk團隊對covid-19的藥物治療進行了生活系統回顧和網絡薈萃分析
  • LIFE雜誌最偉大的11張封面
    這個前身是在大蕭條時期就存在的幽默周刊,以攝影紀實的定位發行了其第一期雜誌。出版商亨利·盧斯(也是時代雜誌的總編輯)希望創建一本不只是談論時事新聞的雜誌,他更希望人們通過這些令人驚嘆的照片看見生活。在Life雜誌的創刊詞上,他與詩人...
  • 【Economist】Covid-19 in 2020: The plague year
    但疫情也促進了社會創新,醫療、能源等產業因技術進步而革新,同時中國無私地分享病毒結果和抗疫經驗,這也證明了科學不分國界。此外,疫情也催生了更加創新的政府。這一年值得被銘記。Another reason to expect change—or, at least, to wish for it—is that covid-19 has served as a warning.
  • Covid-19血清學檢測診斷準確性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Covid-19血清學檢測診斷準確性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 10:20:12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健康中心研究所Faiz Ahmad Khan團隊對Covid-19血清學檢測的診斷準確性進行了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 任冶湘,健康美麗的湖南妹子,12張雜誌封面照,見證80年代好時光
    任冶湘,她不僅天生麗質,而且因為從小就接受專業的藝術訓練,所以身材也非常好,整個人顯得特別有氣質。她美麗的臉龐像熟透的紅蘋果一樣,大大的眼睛又像秋水那麼清澈透明,所以給人的感覺是健康又純真。今天,就讓我們通過一幅幅雜誌封面照,去見證一下任冶湘在80年代的好時光吧。
  • 哈佛大學權威專家:COVID-19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引發不同程度的...
    但近日,哈佛大學神經病學權威專家表示,COVID-19不僅會損傷人體的呼吸系統,還會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大腦功能損傷。近日,《阿爾茨海默症雜誌》(The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研究人員對COVID-19對神經系統的影響進行了全面綜述,將COVID-19導致的腦損傷分為了三個階段。
  • 重溫經典 liFE雜誌最偉大的11張封面
    這個前身是在大蕭條時期就存在的幽默周刊,以攝影紀實的定位發行了其第一期雜誌。出版商亨利-盧斯(也是時代雜誌的總編輯)希望創建一本不只是談論時事新聞的雜誌,他更希望人們通過這些令人驚嘆的照片看見生活。在life雜誌的創刊詞上,他與詩人阿奇博爾德-麥克利什一起以最完美的方式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這本畫報。
  • 過去一年最值得分享的30個雜誌封面
    不止紐約時報雜誌,也不止斯諾登,從美國大選到敘利亞難民,從奧斯卡到裡約奧運,甚至從日常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食物、自然世界中最普通的植物,那些深埋地下的遠古歷史和金銀寶藏……通過對這一切的精美展示,雜誌和從前一樣悄無聲息地記錄這個浩瀚繁複的世界。儘管它們已經不再是你獲取信息的首要選擇。
  • 美國雜誌歷史上最經典的12個封面
    6、2012年11月12日《New York》雜誌  美國雜誌編輯學會將《New York》的這張封面選為2012年紐約年度封面,封面的內容與颶風有關,拍攝地點是曼哈頓。  在報攤上,雜誌銷售了16000份,它只佔總銷量的很少一部分,估計不到5%。
  • 這本雜誌封面設計,畫出了一年四季,有種說不出的質感!
    是的,沒錯,我們今天要欣賞一個插畫藝術家的製作的雜誌封面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來自日本插畫藝術家、設計師Tatsuro Kiuchi的插畫作品。他的作品有著別致的色調、特殊的紋理,有點水粉感覺,又有點蠟筆的感覺,很平面。就好像他是用畫筆在隨性的節奏裡講述一個非常美好的故事!
  • 同樣是偶練出道,蔡徐坤登創刊封面,範丞丞卻登上另一本國際雜誌
    而實力強大的他在最近又給粉絲們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驚喜——登上了《Wonderland》中文版創刊封面。《wonderland》在時尚界非常的有名氣,是一本獨立的國際發行雜誌。此前黴黴、戳爺、賽琳娜……等國際頂級音樂巨星和眾多國際一線影星都曾經登過這個雜誌的封面。而它的存在正是對明星人氣和時尚實力的肯定。
  • 封面故事 | 鍾楚曦 :講好我的故事
    封面故事 | 鍾楚曦 :講好我的故事 2021-01-10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當年老牌科技雜誌的封面太潮騷了
    與當時那些過分著墨於MS-DOS平臺或者Mac的同類雜誌相比,Byte從一個商務使用者的角度來報導「小型計算機和軟體」的科技進步,有時也會對其他計算機領域的發展(如超級計算機和高可靠計算)進行深度報導。Byte在1975年開始發行,那個時候,個人計算機剛剛開始在科技雜誌背面登廣告。Byte每月發行,每年10美金。Compute!
  • 觀展|這些民國期刊封面簡直太傾心了!看看哪個封面打動了你
    從期刊名稱和封面設計可以看出雜誌雅俗共賞。本期封面三要素呈三行式橫向排列,期刊名稱、插圖和出版發行公司。封面主要圖形元素為當時非常流行的水彩手繪仕女圖,仕女著裝代表著當時的審美潮流,她手捧玫瑰正欣賞著。期刊名稱為西神所書寫的隸書,方扁,但撇捺生動俏麗有動感,同時選擇了紅色,紅色為中國人喜歡的喜慶吉祥之色,彰顯可愛之意。字體排列仍然是從右到左的形式,說明當時的閱讀習慣還未完全改變。
  • 多項研究表明神秘的血凝塊是COVID-19的最新致命驚喜
    其中的一名患者的雙腳和雙手都缺乏血流,她預測這名患者可能需要截肢,否則血管可能會受到嚴重損害以至於肢體可能會自行脫落。血凝塊不僅對我們的四肢有害,而且還可能進入肺部,心臟或大腦,在這些地方可能導致致命的肺栓塞、心臟病和中風。
  • 有關COVID-19的巨量文獻:如何挖掘,如何利用?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競爭情報雜誌 ;作者:上海圖書館金暘;隨著時間推移,新冠病毒(COVID-19)對人類的影響與日俱增,有關COVID-19的新科學論文也在不斷增長。據統計,自2020年1月以來發表的COVID-19文獻已超過2.3萬篇,而且每20天就翻一番。
  • NASA超級計算機助力COVID-19研究
    這些很大的難題中的每一個,在與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和關係中,都會遵循某些特定的物理和化學法則。將冠狀病毒放大到原子水平來進行研究也不例外。每個分子和細胞的移動及反應都基於物理和化學原理,這使模擬成為了解冠狀病毒強有力的工具。
  • 歐陽娜娜《瑞麗》雜誌封面,藝術感十足,嘴上的「生物」惹爭議
    歐陽娜娜《瑞麗》雜誌封面,藝術感十足,嘴上的「生物」惹爭議 都說「少女感」對於女明星來說是個可遇不可求的標籤,但是娛樂圈裡面也不乏真少女,很多人都對天才大提琴少女歐陽娜娜非常熟悉,在娛樂圈遊歷了一圈,仍然以非常漂亮的姿態回歸學業,國外求學期間也經常在網絡上分享她的日常
  • 文章頻道 - 2016 年 30 張最佳雜誌封面,30 個天馬行空的平面創意!
    這是過去一年這份雜誌奉獻的眾多經典封面中,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藉助多媒體手段,印刷媒體的設計師們正希望展現更多的創意和設計上的可能。不止紐約時報雜誌,也不止斯諾登,從美國大選到敘利亞難民,從奧斯卡到裡約奧運,甚至從日常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食物、自然世界中最普通的植物,那些深埋地下的遠古歷史和金銀寶藏……通過對這一切的精美展示,雜誌和從前一樣悄無聲息地記錄這個浩瀚繁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