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人生:訪我國著名的燃燒學家秦裕琨院士(圖)

2021-01-19 搜狐網
  秦裕琨院士在指導學生。

  不久前,我們來到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在校園一角有一幢看上去很普通的教學樓,但走進去,看著精密的實驗儀器,卻又讓這裡顯得不同尋常。我國著名的燃燒學家秦裕琨院士就工作在這裡。

  十二年前,記者曾經造訪過這位燃燒學的大家,那時他剛剛從哈工大副校長的位置退下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是記者對秦裕琨院士的感受。今天,再次走進秦裕琨,採訪中「你好像沒有『自我』」是所有記者對秦裕琨院士發出的感慨。

  就是幾年前,如果有人想去秦裕琨家,向熟悉住址的人詢問時,你常常可以得到一個這樣的答案:「從某某地到某某地然後上樓,當你看到一個小偷也不忍心偷的房門時,那就到了。」聽起來有些可笑,但這位燃燒大家卻在那裡住了20年,當時秦裕琨是哈工大副校長,完全可以換一個更好的房子,但他沒有。

  1979年,秦裕琨終於可以告別一家四口住了20年的18平方米筒子樓,但當時系裡有一位老師分數差一點,身體不太好,想要先住秦裕琨新分的家屬房,秦裕琨二話沒說就同意了。事後,有人問他怎麼想的,秦裕琨說:「我住筒子樓都住了20年,再住兩年又算什麼呢!」

  對秦裕琨的感慨遠不止淡泊名利,他的一句話使記者印象特別深刻:「我沒有專業,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如今已經是73歲老人的秦裕琨,以堅強的毅力迎接著人生的一次又一次高峰。

  秦裕琨有個綽號:「秦總統」。因為他膽子大「總捅咕」。這種勇於探索、不怕風險、不顧個人得失的科學精神,在他的科研路上放大

  1966年,秦裕琨為當時的省革委會鍋爐房改造,在國內首次提出熱水鍋爐可採用自然循環方式的學術思想,據此設計製造了我國第一臺自然循環熱水鍋爐,掀開了我國工業鍋爐製造史上新的一頁。

  「要解決的就是科學難題」,憑藉這種精神,他完成了新技術研究。這種勇於探索、不怕風險、不顧個人得失的科學精神,為後來的科研大豐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上世紀90年代初,動力領域發展迅猛,如何在鍋爐專業新方向創造更大的效益成了學科難題,一批傳統鍋爐專業的專家開始改換門庭。而秦裕琨卻在這一行業播下了一粒全新的種子———「水平濃淡煤粉燃燒技術」。

  那一年他60歲,選擇引來了同行質疑的目光:「搞新東西是年輕人的事,老秦都這把年紀了,在這塊硬地上還能有多大收穫?」鍋爐專業是個傳統領域,很多老師認為搞這個新方向,沒有基礎、沒有經驗,肯定不會有前途,很少有老師願意參加到這個課題組來。「當時秦先生的課題組只有4人,一位是比秦先生小20歲的吳老師,另兩位比吳老師還要小10歲。」秦裕琨的學生高繼慧回憶說。

  儘管如此,秦裕琨卻成竹在胸。幾十年從事鍋爐研究的經驗和實踐告訴他,中國的燃煤質量比較差,中國很長一段時間要依靠火電,這些對煤粉燃燒提出了新要求。他敏銳地感覺到,提高煤粉燃燒質量,既可以節約能源,又是解決鍋爐廢氣汙染的關鍵,這兩個主題都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

  1991年,煤粉燃燒的第一個實驗臺建成;1992年,煤粉燃燒技術的實驗結論基本完成……課題組有條不紊地工作著,從實驗方案設計,到實驗數據收集,再到重新設計和驗證。一次次從技術的迷宮中爬出來,又一頭扎進新的技術迷宮裡。

  到1993年,煤粉燃燒技術的基本問題得到了解決,宣告這項技術正式誕生,可以從實驗室走出來了。可新的問題出來了,在課題組廣泛聯繫電廠後,得到的卻是不容樂觀的消息:幾乎沒有電廠願意冒險,哪怕是白給別人做技改,電廠出於當時保證生產安全的考慮,誰也不願意冒這個風險。

  面對困境,秦裕琨果斷作出決定:「大廠子幹不了,咱們找小廠子幹。新鍋爐不讓改,咱們去改報廢的鍋爐。」

  秦裕琨勇毅的態度感染了課題組,大家幾經周折終於聯繫到遠在北大荒的紅興隆電廠。這是個小廠子,有一臺幾乎可以報廢的35t/h鍋爐。由於無法燃燒當地產的劣質煤,而外地煤又燒不起,就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同意他們做實驗。

  沒想到「死馬」就這樣被他們醫「活」了!地產煤可以燃燒起來了,也宣告煤粉燃燒技術正式成型。這項新技術給紅興隆電廠帶來了直接的效益,又救活了一個小煤礦。

  時代沒有辜負這位執著追求的老人。水平濃淡煤粉燃燒技術的技改效果讓廠家眼前一亮,成為大部分廠家願意嘗試的項目。從紅興隆電廠走出來時,秦裕琨他們正站在時代的前沿。

  美國的鍋爐到中國不一定好用,有些是國外沒有遇到的情況,我們搞成了,就是國際領先

  「幹燃燒工程這個行業,理論先進還遠遠不夠。每個電廠的鍋爐都有差異,必須到實踐中去進行針對性的研究。」秦裕琨說,搞新技術,光有思路是不夠的,還得有願意為之努力的技術團隊。秦裕琨說,他是幸運的。

  當時條件非常艱苦,秦裕琨白天參加繁忙的行政工作,晚上有時還要和學生熬夜做實驗。孫紹增教授回憶起那段工作經歷時說:「秦先生那麼大年紀,煤粉燃燒實驗現場的環境非常惡劣,先生那種勤奮、嚴謹的治學態度始終激勵著我。」

  經過10年的拼搏,秦裕琨的水平濃淡煤粉燃燒技術已經形成一系列的煤粉燃燒技術,覆蓋了電站鍋爐的主要燃燒方式和煤種。到今日,每年創造的經濟效益達到4億元。

  2001年2月19日,在莊嚴的北京人民大會堂裡,隆重舉行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會上,秦裕琨教授鄭重地從當時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手裡接過了200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榮譽證書。「風包粉系列煤粉燃燒技術的推廣與應用」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有人曾經說:「秦老師是一面旗幟,是凝聚團結人、教育培養人、鼓舞帶動人的一面旗幟。」正是在秦裕琨身體力行的影響下,收穫了一個團結奮鬥的燃燒技術課題組。從最出的4個人發展到現在擁有8名教授(其中7名博導)、4名副教授的強有力的團隊,秦裕琨院士感言:「每個人都在為這個團隊盡心盡力地工作著,每個人都在主動地去工作。這是我們研究所成長起來和持續發展的基石。」

  秦裕琨常說:「我們搞科研要做到『吃著碗裡的,看著盤裡的,想著鍋裡的』。我幹不了幾年了,但團隊的路還很長。」他提出,不僅要在應用上取得重要進展,還要不斷開創新的課題方向,要發揮每個課題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穩步推進水平濃淡煤粉燃燒技術的發展和完善。

  在不斷探索技術創新時,秦裕琨更多地著眼於年輕人的發展。課題組幾乎所有的工作秦裕琨都要親自指導參與,參與比較重大課題的技術把關。伴隨著課題組的發展壯大,科研經費也越來越多,按照有關規定,是可以提成發獎金的。秦裕琨卻把錢更多地投入到科研和教學工作上了,每年為培養學生花費的調研、考察、實驗臺等費用都要幾十萬。

  正是這支不斷壯大的隊伍,在潔淨煤燃燒技術、燃燒過程診斷及控制技術、大氣汙染物控制及淨化技術、能源與化工原料聯產的煤炭綜合利用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已經建立起以水平濃淡煤粉燃燒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群,成為國內外能源企業和研究機構關注的焦點。剛剛中標北京迎接奧運會項目「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改造北京電廠2臺鍋爐的團隊領頭人秦裕琨欣慰地說:「現在集體起來了,課題組第二梯隊比我小20歲,我是越活越輕鬆。」

  在這個技術創新的春天,秦裕琨忘記了自己的年齡,用壯士般的滿腔熱情,依然精神抖擻地站在科研第一線,在煤粉燃燒技術研製中不斷前行。

  (黑龍江日報)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秦裕琨:熱能工程、燃燒學專家
    秦裕琨(1933.05.30--)熱能工程、燃燒學專家。江蘇省揚州市人。1956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獲研究生學位。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燃燒工程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中國動力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發明了用於火力發電廠的風控濃淡煤粉燃燒技術,使煤粉相對集中在火焰中部,而爐壁四周則空氣相對過剩的思想,並研製了高效、低阻的煤粉濃縮器,強化了濃淡燃燒的作用。將「風包粉」和「濃淡燃燒」的思想相結合,達到高效、穩燃、低汙染、防結渣和防高溫腐蝕的綜合效果。
  • 秦裕琨院士將來哈出席智慧能源與動力論壇 看他是如何徵服燃煤的
    秦裕琨在工作中。網絡供圖 燒得好更環保 他把燃煤「徵服」了 ——記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秦裕琨院士 他是我國著名熱能工程、燃燒學專家,長期從事煤的高效清潔利用和燃煤汙染物減排方面的研究工作
  • 我校承辦2018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年會
    哈工大報訊(趙義軍 文/圖)9月13日至16日,由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分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工程科學三處主辦,我校能源學院等單位承辦的2018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年會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燃燒項目進展交流會在哈爾濱召開。
  • 史紹熙院士:我國第一位燃燒學博士
    史紹熙院士:我國第一位燃燒學博士 2018年05月10日 10:14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史紹熙院士
  • ...傳承、創新與發展——訪我國著名地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
    記者從2020年中國測繪學會年會上獲悉,我國地圖的起源與5000年中華文明史可謂一脈相承,「地圖文化」既不全等於「地圖」,又不全等於「文化」。用著名地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的話說,「地圖是表達複雜地理世界的人類最偉大的創新思維」。地圖起源於上古時代,至今已有4500多年歷史,且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社會的地圖特點是不一樣的。那麼,什麼是地圖文化?
  • 範維澄院士榮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傑出貢獻獎」
    11月13日,2020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年會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燃燒項目進展交流會在廈門開幕,在會議開幕式上,我校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建者和現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教授榮獲2020年度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傑出貢獻獎」。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紅光研究員為範維澄教授頒發榮譽證書。
  • ...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教授—— 榮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
    【安徽科技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建者、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教授—— 榮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傑出貢獻獎」 本報合肥訊11
  • 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2019年學術年會成功舉辦
    本站訊(通訊員 潘家營)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2019年學術年會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燃燒項目進展交流會於10月24日至27日在天津社會山國際會議中心酒店隆重召開。會議由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分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工程與材料學部三處主辦,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
  • ——清華-普林斯頓燃燒學暑期學校紀實
    探尋火之智——清華-普林斯頓燃燒學暑期學校紀實記者 王冰冰  2013年7月7-12日,由清華大學燃燒能源中心主辦的清華-普林斯頓2013燃燒學暑期學校在京郊順義舉行。來自海內外的310餘名研究生、本科生和燃燒領域的教師、學者、研發人員等參加了此次暑期學校課程。
  • 2016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會議在安徽工業大學召開
    人民網訊 10月21日—23日,2016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會議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燃燒項目進展交流會在安徽工業大學召開。 本次會議由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辦,安徽工業大學承辦。
  • 2010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會議在廣州召開
    12月4日至6日,2010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會議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燃燒項目進展交流會在廣州召開,會議由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承辦。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徐建中院士,中科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院長陳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程與材料三處處長劉濤,廣州能源所所長吳創之在開幕式上致辭。來自全國近60個高校和研究機構的550多位代表參會,參會人數為歷年之最。
  • 第33屆國際燃燒會議在京隆重開幕
    組委會主席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主任姚強、清華大學副校長邱勇、國際燃燒協會主席查爾斯·韋斯特布魯克(Charles K. Westbrook),大會主席菲利普·達戈(Philippe Dagaut)和保羅·魯尼(Paul D. Ronney)等出席並發言致辭。國際燃燒會議由國際燃燒協會主辦,每兩年舉辦一次。
  • 天大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黨支部:老中青三代黨員接力奮進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7周年  天津開展「維護核心、鑄就忠誠、擔當作為、抓實支部」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天津北方網訊:「一年冬天,發動機實驗臺架出了問題,蘇萬華院士不顧70多歲高齡,冒著寒風趕到實驗室,實驗室裡風機噪音很大,氣溫低至零度,他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站著指導學生,一站就是近
  • 燃燒化學研究前沿國際研討會在我校舉辦
    本次會議主要針對燃燒化學研究領域,討論國際燃燒化學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和前沿研究方向,包括先進燃燒診斷技術的新穎應用,精確而普適的燃燒化學模型的構建和全面實驗驗證,理論計算方法和誤差分析方法的發展,以及在燃燒數值模擬研究中的深入應用等。我校齊飛教授擔任擔任本次會議主席。
  • 兩位國際著名燃燒學者受聘中國科大客座教授
    Philippe Dagaut教授現為CNRS-INSIS實驗室研究主任,研究工作涵蓋碳氫燃料、生物質燃料、商用和合成燃料的氧化、發動機中氮氧化物(NOx)與碳氫化合物作用、燃燒汙染物形成機理與排放控制等方向,已發表了200餘篇國際期刊論文。
  • 2020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年會在廈召開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應潔 通訊員 羅旻敏)日前,我國燃燒領域最高級別的會議——2020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年會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燃燒項目進展交流會在廈門舉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157所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界的1700餘名專業人士參與。會議由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分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工程科學三處主辦,集美大學和廈門大學聯合承辦。
  • 《正在燃燒的蠟燭》插翅虎-協助拍攝
    正在燃燒的蠟燭【第1幅圖】此作品由寧波攝影愛好者俞先生在著名的邢臺地區拍攝正在燃燒的蠟燭【第2幅圖】此作品由上海攝影愛好者昌先生在著名的廈門地區拍攝正在燃燒的蠟燭【第4幅圖】此作品由威海攝影愛好者危先生在著名的河北地區拍攝正在燃燒的蠟燭
  • 《火焰特效熊熊燃燒》插翅虎-協助拍攝
    火焰特效熊熊燃燒【第4幅圖】此作品由黑龍江攝影愛好者都先生在著名的海口地區拍攝火焰特效熊熊燃燒【第5幅圖】此作品由長沙攝影愛好者樊先生在著名的金華地區拍攝火焰特效熊熊燃燒【第6幅圖】此作品由廊坊攝影愛好者湯先生在著名的臨沂地區拍攝
  • 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黨支部激發組織活力促進事業...
    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黨支部激發組織活力促進事業發展 2012-05-17 來源: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我國內燃機學科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多年來不斷加強黨支部建設
  • 國際燃燒學會主席科瑟-赫英郝斯教授訪問中國科大
    12月15日下午,中國科大特聘教授、國際燃燒學會主席、德國科學院院士凱薩琳娜·科瑟-赫英郝斯(Katharina Kohse-Höinghaus)教授訪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瑟-赫英郝斯教授轉交了比勒菲爾德大學校長Gerhard Sagerer給中國科大侯建國校長的親筆信,並代表比勒菲爾德大學表達了與中國科大開展深入合作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