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金星探測器「曉」觀測太陽風獲重大突破(圖)

2020-11-22 人民網

原標題:日本金星探測器「曉」觀測太陽風獲重大突破(圖)

金星探測器「曉」的概念圖。(JAXA提供)

  中新網12月19日電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與東京大學研究小組18日宣布,金星探測器「曉」觀測到的數據顯示,從太陽吹出的「太陽風」在距相當於太陽半徑(約70萬千米)5倍之處開始急劇加速。

  所謂太陽風,是指從太陽吹出的高速帶電粒子流。於2010年發射的「曉」號探測器,分別在2011年6月與7月與太陽、地球大致運行在一條直線上。研究人員根據「曉」向地球傳回的電波信號,先後進行了16次觀測。

  結果顯示,在接近太陽的地方,太陽風的風速正從每秒30千米提升至60千米,即在距太陽350萬千米(相當於太陽半徑的5倍)之處急劇加速。通過觀測還發現,電粒子流的加速是由太陽發出的磁力線振動而引起的。

  此前,探測器「曉」雖然接近了金星,但因未能成功入軌,目前一直環行在太陽周圍。JAXA表示,在2015年內將再次讓「曉」進入金星軌道。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日本探測器發現金星大氣層神秘弓型結構
    未來的載人金星探測:雲端飛艇資料圖:金星
  • 探測器看到金星了
    美國當地時間周日,美歐聯合發射的太陽軌道探測器(Solar Orbiter)掠過金星,以調整其飛往太陽的軌道方向。太陽軌道探測器在飛行途中需要飛掠多顆行星,而金星只是其飛越的首顆行星。太陽軌道探測器掠過金星的藝術渲染圖太陽軌道探測器在美國東部時間周日上午7點39分到達距離金星最近的位置,當時其距離金星雲頂約7500公裡。該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的合作項目,於今年2月發射升空,預計將花費7年時間探索太陽。但為了儘可能接近這顆恆星,太陽軌道探測器需要多次飛掠行星,首先要飛越的就是金星。
  • 2010發射的金星探測器,在金星有了重大發現,讓科學家高興不已
    而真正讓科學家有興趣的還是各個行星,尤其是和地球同處宜居帶的金星和火星。可能很多人經常在網上可以看到有關人類對火星探測器的一些重大發現,卻很少聽到有關人類對金星的探測,所以不少人認為,人類走出地球之後第一個探測的行星的火星。
  • 帕克號探測器觀測到太陽風暴衝擊地球,首次看到如此震撼的場面!
    自從2018年帕克號太陽探測器發射以來,人類才真正了解到太陽對於地球的影響程度,探測器正在距離太陽600萬公裡的地方環繞飛行,近日傳回了在紅外線下觀測太陽風衝擊地球的震撼場景,這種由太陽表面刮出的帶電粒子風對於地球影響巨大,自人類進入到太空時代以後發現太陽風不僅嚴重幹擾衛星的信號,
  • 日本探測器第二次飛向金星—新聞—科學網
  • 金星上有閃電?神秘閃光或將解開謎題
    日本的「曉」號探測器以紫外線拍攝的金星偽色彩圖像,可以看出金星上的雲層。圖源:JAXA/PLANET-C PROJECT TEAM撰文:ROBIN GEORGE ANDREWS2020年3月1日,人類唯一一個繞金星飛行的太空飛行器——日本的「曉」號探測器看到金星的天空中發出一束神秘的閃光。
  • 天文知識__金星探測器
    4觀察到一些以風條紋形式出現的表面修飾,平均表面年齡估計約為500 My。 5金星重力場與地表地形高度相關,表明地形支撐機制與地球不同,可能受行星深部的控制。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再獲重大突破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再獲重大突破 蔡敏/新華網 2016-11-03 08:12 來源:澎湃新聞
  • 日探測器偏離軌道繞太陽轉 6年後將再戰金星
    環球網記者王歡報導   與金星「擦身而過」、未能進入預定軌道的日本探測器「拂曉」號將在6年後再戰金星,借再次接近金星之機挑戰進入環繞金星的軌道。然而在宇宙極其惡劣的環境中,電池消耗及強烈的輻射等都是「拂曉」號面臨的一道道難關。
  • 帕克太陽探測器靠近太陽,發現快速翻轉的磁場和異常的等離子波
    一項史無前例的探索太陽的任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空間區域,那裡充滿了快速翻轉的磁場和異常的等離子波。 這些驚喜只是美國宇航局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首次觀測到的其中一部分,帕克太陽探測器於去年發射升空,是為了與我們最近的恆星近距離接觸和探測。
  • 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
    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時間:2020-12-05 23: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 【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 沒有自己的太陽觀測衛星,中國錯失前沿性原創發現
    造成這種爭議現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無法獲取太陽風源區的實測數據。上世紀七十年代發射的太陽神A、太陽神B探測器曾經獲取到了距離太陽中心約65 Rs(Rs為太陽半徑)的太陽風實測數據,而目前大部分太陽風觀測數據都獲取於1AU(AU為天文單位,即日地平均距離,1AU=215Rs)甚至更遠的位置。
  • 歐洲航天局將發射太陽軌道探測器:或揭開太陽神秘面紗
    2月7日,據外媒報導,歐洲航天局將於本周日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太陽軌道探測器。 報導中指出,該飛行器是與美國宇航局聯合開發的,預計將為科學家帶前所未有的來有關太陽大氣、風以及磁場的信息。同時,它還將首次獲得一些恆星的未知極地的圖像。
  • 李會超:沒有自己的太陽觀測衛星,中國錯失前沿性原創發現
    造成這種爭議現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無法獲取太陽風源區的實測數據。 上世紀七十年代發射的太陽神A、太陽神B探測器曾經獲取到了距離太陽中心約65 Rs(Rs為太陽半徑)的太陽風實測數據,而目前大部分太陽風觀測數據都獲取於1AU(AU為天文單位,即日地平均距離,1AU=215Rs)甚至更遠的位置。
  • 低調的航天大國:鮮為人知的日本航天成就
    短短4年之後的1958年,糸川教授的K-6火箭就成功發射,並達到了60km高空,圓滿完成了對地球高層大氣風、溫度、壓力、宇宙射線以及太陽輻射光譜的觀測任務。這一成就不僅使日本成為了國際宇宙航行聯合會的成員,更讓日本成為了世界上第4個、亞洲第1個獨立發射探空火箭的國家。   隨後,日本的航天事業全面開花。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終篇)
    氣球在緯向風中向西漂移,平均速度約為66米/秒,緯度幾乎不變。探測器在穿越7400公裡後,於6月16日9時10分從早到晚穿過晨昏線。探測器繼續在白天工作,直到6月17日00:38在總橫移距離11100 km後,在南緯7.5°,東經76.3°失聯。人們不知道在最後一次通訊之後氣球還飛了多遠。氣球總共工作了50個小時左右。
  • 日本「拂曉」號探測器發現金星雲中巨大條紋結構
    [摘要]「拂曉」號首次觀測到金星北半球從西北至東南方向
  • 人類又一太陽探測器出發,帶我們換個角度看太陽
    因此SDO、SOHO等已經在太空中工作的太陽探測器,只能提供地球公轉面附近的觀測視角,無法特別準確得看到太陽極區的情況。對於設置在地面上的太陽望遠鏡,情況更是如此。圖中的太陽圖像並非由Ulysses本身獲取,而是由同時期的其他太陽觀測衛星獲得(圖片來源:ESA)遺憾的是,Ulysses只裝備了進行局地探測的儀器,只能感受到她附近的太陽風情況,卻無法用遙感成像觀測的望遠鏡看到太陽表面的圖像。
  • 金星上會有生命嗎?金星D探測器告訴你
    未來探測器會發現什麼?然而,金星上既可能有微生物,也可以成為地球化改造和人類定居的最終目標。而且,正如我在視頻《金星的殖民和地球化》中指出的,它有火星所沒有的優勢。幸好,如果新的金星探測器獲得了批准,這種被遺忘的狀況可能很快就會改變。新探測器的名字叫金星D,以蘇聯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探測器和著陸器命名,它們曾為我們帶來了第一批從金星表面拍攝的照片。
  • 金星早就被太陽烤乾了,水星離太陽更近,為何會有1000億噸的冰?
    金星曾經被人們認為是與地球非常相似的「姊妹行星」,然而在人類的探測器抵達金星之後,我們才失望地發現,原來金星上的環境根本就不是想像中的那樣,事實上,現在的金星是一顆表面溫度接近500攝氏度的「地獄行星」,在這顆星球上甚至連一滴水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