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探測器偏離軌道繞太陽轉 6年後將再戰金星

2020-12-05 環球網

環球網記者王歡報導   與金星「擦身而過」、未能進入預定軌道的日本探測器「拂曉」號將在6年後再戰金星,借再次接近金星之機挑戰進入環繞金星的軌道。然而在宇宙極其惡劣的環境中,電池消耗及強烈的輻射等都是「拂曉」號面臨的一道道難關。

日本共同社12月8日報導說,根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說明,「拂曉」號已經越過金星,進入了圍繞太陽運轉的軌道。金星的公轉周期為224天,「拂曉」號的周期較之略短,越過了金星後的「拂曉」號需要不斷縮小兩者間的距離,直至整整超出一周。下一次遇上金星的時間約為6年之後。

決定探測器壽命的一大因素是搭載電池的壽命。「拂曉」號的電池設計壽命是在最惡劣的環境下可使用2年。如果反覆大量充電和放電,電池將不斷損耗。

因此,日本宇航機構項目研究小組正在尋求通過最大限度使用太陽能電池板來隨時提供所需電力的方法。不過,項目負責人中村正人稱,幸而目前還無需使用電池。蓄電容量將被控制在一成左右,以備6年後使用。

另一大難題則是宇宙中強烈的輻射。太陽耀斑發出的巨大輻射會對電子設備產生不良影響。此外即使在地球附近,在有無太陽光照的地方,溫度差達200度。金星距離太陽更近,搭探測器就更容易變熱。

不過中村表示期待稱:「此前小行星探測器『隼鳥』號也在宇宙中航行了7年,沒有聽說零部件發生劣化的情況。」

責任編輯:烏元春

相關焦點

  • 太陽軌道探測器經歷了灼熱的飛越後,拍攝了最接近太陽的照片
    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照片,是上個月由太陽軌道探測器在距離太陽4700萬英裡(約為地球和我們的恆星距離的一半)範圍內拍攝的。該太空飛行器於今年2月發射,最終將俯衝到距離太陽表面2600萬英裡的範圍內,比之前的任何探測器都要近。執行這一任務的歐洲和美國科學家表示,軌道飛行器的第一批圖像讓人們對太陽神秘的外層有了新的了解。
  • NASA發射「太陽軌道飛行器」 將揭示太陽磁場奧秘
    中新網2月10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當地時間9日,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歐洲航天局與美國航天局聯合進行了「太陽軌道飛行器」的發射,它被安裝在美國聯合發射聯盟公司Atlas V411型運載火箭上。
  • 新探測器將給太陽兩極「拍照」
    美國航天局近日宣布,將與歐洲航天局合作發射一個太陽探測器,首次給太陽的南北兩極拍「正面照」。該探測器名為「太陽軌道飛行器」,將由美國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的「宇宙神5」型運載火箭發射。該探測器將藉助金星和地球引力「蕩出」地球等行星繞太陽公轉的黃道面,首次鳥瞰太陽兩極。
  • 歐美探測器發射成功 將為太陽的兩極區域拍照!
    太陽軌道飛行器主要的科學目標是研究太陽「日球層」的內部區域、太陽風以及太陽的兩極區域。太陽軌道飛行器將成為第一枚對太陽兩極進行近距離直接拍照的探測器。兩極區域對於研究日球層的起源和演化非常重要。 這枚探測器與2018年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在科學任務上有所交集,但側重點不同。
  • 歐洲航天局將發射太陽軌道探測器:或揭開太陽神秘面紗
    2月7日,據外媒報導,歐洲航天局將於本周日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太陽軌道探測器。 報導中指出,該飛行器是與美國宇航局聯合開發的,預計將為科學家帶前所未有的來有關太陽大氣、風以及磁場的信息。同時,它還將首次獲得一些恆星的未知極地的圖像。
  • NASA將在7月發射人類首個太陽探測器
    有外媒報導稱,NASA正在為「帕克太陽探測器」做最後的修正準備,七月它將升空飛向太陽,這將是人類首次真正實現「和太陽肩並肩」。這款特殊的空間探測器將於7月31日從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啟航,升空後,它將直接穿過太陽大氣層——日冕,比以往任何一個太空飛行器都更靠近太陽。
  • 歐美「太陽軌道探測器」順利升空,將首次近距離拍攝太陽兩極圖像
    美國東部時間2月9日深夜,歐洲宇航局(ESA)和美國宇航局(NASA)聯合打造的「太陽軌道探測器」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基地成功發射升空,展開前所未有的太陽極地探測之旅。
  • 天文知識__金星探測器
    5金星重力場與地表地形高度相關,表明地形支撐機制與地球不同,可能受行星深部的控制。 發射過程: 1989年5月5日太空梭飛越太平洋上空時,麥哲倫號從太空梭貨艙施放出來,助推器將其部署到自己的軌道上。在繞地球轉了三分之二後,麥哲倫號與助推器分離,並駛向金星。
  • 嫦娥5號的軌道器將先飛向金星,再去木星!
    嫦5的成功月球取樣堪稱完美,而和返回器一起從月球軌道返回地球附近的軌道器並沒有進入地球大氣層燒毀。進入大氣層打水漂返回的其實只有返回器。軌道器本身還在一個狹長的環繞地球的軌道上繞轉,其近地點距離地面只有幾百公裡,但是速度極快,接近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差不多能飛行11公裡。其遠地點距離地球30萬公裡以上,仍然靠近地月引力平衡點。
  • 地球繞太陽轉月亮繞地球轉,為啥沒有星球繞月亮轉?衛星還有衛星...
    地球繞太陽轉,月亮繞地球轉,為啥沒有星球繞月亮轉,衛星還會有衛星環繞運行嗎?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其實這問題不難解答,基本可以肯定地回答,這個可以有,衛星的衛星叫「護星」。但奇怪的是,我們怎麼沒有發現過「護星」這種衛星的衛星呢?
  • NASA 帕克太陽探測器發射成功,四十年後人類終向太陽又邁進一步 |...
    北京時間 8 月 12 日下午 3 點 31 分,NASA 耗資 15 億美元研發的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飛行 43 分鐘後順利進入前往太陽的軌道,就此開始了為期 7 年的太陽外層大氣探索之旅。
  • 日本金星探測器「曉」觀測太陽風獲重大突破(圖)
    原標題:日本金星探測器「曉」觀測太陽風獲重大突破(圖) 金星探測器「曉」的概念圖。(JAXA提供)   中新網12月19日電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與東京大學研究小組18日宣布,金星探測器「曉」觀測到的數據顯示,從太陽吹出的「太陽風」在距相當於太陽半徑(約70萬千米)5倍之處開始急劇加速。   所謂太陽風,是指從太陽吹出的高速帶電粒子流。
  • 進入未知世界:蘇聯「金星7號」探測器
    在1965年11月12日和5日發射的「金星2號」和「金星3號」均告失敗。由於沿途進行了幾次路線調整,「金星7號」在四個月後的成功到達了目標行星。 1970年12月15日,「金星7號」進入金星大氣層,在60公裡的高度上展開2.5平方米的降落傘,目的是安全降落到地面。六分鐘後,降落傘破了。
  • 地球繞太陽轉,太陽繞銀河系中心轉,銀河系繞著什麼轉?
    太陽的東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除了自轉之外,地球還會繞著太陽公轉,繞行一圈的時間為一年。不過,從更大的宇宙尺度來看,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並不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樣是閉合的。太陽離銀河系中心約為2.6萬光年,繞行速度為每秒230公裡,每2.3億年繞行銀心一圈,這意味著太陽誕生至今轉了大約20圈。
  • 歐空局的太陽軌道探測器將與ATLAS彗星意外「相遇」
    太陽軌道探測器的設計目的是為了與我們的恆星的多次近距離接觸,在這期間,它將使用一套由10臺科學儀器組成的科學儀器來描述太陽和日光層的特徵。在太陽軌道探測器於2月10日05:03分發射時,任務操作人員並不知道該太空飛行器正在與C/2019 Y4彗星(ATLAS)的尾部「交會」。
  • 地球繞太陽轉一圈需要1年,那太陽系繞銀河系轉一圈需要幾年?
    地球繞太陽旋轉產生的季節變化人類根據細緻的觀測和計算,最終算出地球繞太陽一周所需要的時間為365天,為了方便記憶,人類又發明了另一個時間單位「年」,地球繞太陽轉一周就是1年,而1年就擁有365天。地球繞太陽一周需要1年已經成為常識,就連小學生都知道這樣的知識,不過地球在圍繞太陽旋轉的時候,太陽攜帶著八大行星在也圍繞它的上一級天體銀河系旋轉,地球繞太陽轉一圈需要1年,那太陽系繞銀河系轉一圈需要幾年呢?
  • 帕克號太陽探測器剛剛第二次飛過金星!
    據消息稱,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剛剛第二次飛過金星。帕克太陽探測器於2018年8月發射,計劃花7年時間繞著太陽飛行,希望能解開關於太陽千古未解的謎團。但要做到這一點,真的很難!帕克號飛船已經預先計劃執行一個精心設計的軌道,其中包括七次飛越地球的孿生兄弟金星。
  • 那些年人類發射過的行星探測器
    美國於1960年3月11日率先向金星發射了行星探測器&34;,然而卻因為電池故障造成無線電通信中斷,以失敗告終。1962年7月22日,美國發射&34;。不幸的是在升空僅僅數分鐘之後火箭便偏離航線,朝著卡納維拉爾角附近人口稠密的港口碼頭和居民區上空飛去,地面控制中心為了安全起見,不得不按下了火箭自毀按鈕。&34;和&34;是互為備份的&34;探測器。
  • 帕克號探測器升空:人類第一次近距離擁抱太陽
    北京時間8月12日15點31分,值得載入歷史的一刻: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人類第一顆近距離觀察太陽的探測器「帕克號」(Parker Solar Probe)搭乘德爾塔4重型火箭發射升空,飛行43分鐘後順利進入前往太陽的軌道。
  • ESA-NASA太陽軌道飛行器首次飛躍金星!逐日而去
    【CNMO新聞】據外媒消息,ESA和NASA的聯合探測器——「太陽軌道飛行器」首次完成了金星飛越,目前正在向太陽前進。 太陽軌道飛行器 太陽軌道飛行器於12月27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7:39左右完成了首次飛越金星的飛行,但是該探測器上的望遠鏡主要集中在研究太陽的主要任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