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空局的太陽軌道探測器將與ATLAS彗星意外「相遇」

2020-11-23 騰訊網

歐空局的太陽軌道探測器(Solar Orbiter)將在未來幾天內與正在解體的ATLAS彗星的「兩條尾巴偶然相遇」。 該太空飛行器目前正在前往內太陽系的途中,歐空局科學家已對四臺關鍵科學儀器進行了緊急調試,以便為這次意外的「邂逅」做好準備。

太陽軌道探測器的設計目的是為了與我們的恆星的多次近距離接觸,在這期間,它將使用一套由10臺科學儀器組成的科學儀器來描述太陽和日光層的特徵。在太陽軌道探測器於2月10日05:03分發射時,任務操作人員並不知道該太空飛行器正在與C/2019 Y4彗星(ATLAS)的尾部「交會」。

這個幸運的巧合直到本月初才被發現,當時倫敦大學學院拉德太空科學實驗室的Geraint Jones發現,該探測器將在距離ATLAS彗星4400萬公裡處經過,實際上最早在5月31日就可能遇到它的彌散尾巴。Jones通知了歐空局,並與其他作者一起寫了一篇短文,詳細介紹了這次經過的情況及其可能產生的科學影響,該研究於5月5日發表在《 Research Notes of the AAS》雜誌上。

彗星ATLAS在2019年12月28日被發現後被觀測到明顯變亮,導致一些人認為,其甚至可能成為肉眼可見的天體。然而,這顆彗星隨後變得越來越暗淡,4月初,人們觀察到彗核在4月上旬分裂成幾個小塊。5月中旬,它又碎成了更小的塊狀物,凸顯出冰冷的太陽系天體的脆弱性。

ATLAS仍有可能「倖存下來」在5月31日與太陽擦肩而過,屆時它將距離3700萬公裡。然而,它很可能會比一些科學家所希望的那樣拋出的塵埃和氣體更少。值得慶幸的是,在ATLAS完全解體之前,太陽軌道探測器將獲得最後一次了解ATLAS的機會。

將用於檢查ATLAS彗星尾部的四臺儀器要到6月15日才會完全投入使用,不過,由於歐空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的特別努力,它們將在與彗星相遇期間全部開啟並收穫數據。彗星是內太陽系粒子碎片的重要貢獻者。通過在軌道器經過時的讀數,科學家們可以獲得重要的信息,這將有助於他們了解恆星周圍的塵埃環境。

太陽軌道探測器將於5月31日經過ATLAS的離子尾部。然後,探測器將在幾天後的6月6日遇到由塵埃和氣體粒子組成的彗星的物理軌跡。這項工作的成功與否,將主要取決於彗星尾部的密度。在「相遇」過程中,探測器的太陽風分析儀將試圖探測行星間磁場的變化,這些變化是由於與彗星上流淌出來的離子相互作用而產生的。

如果有足夠的粒子存在,一些粒子也有可能撞擊到探測器本身。高速撞擊將瞬間汽化這些粒子,並產生帶電氣體雲,然後由太空飛行器的無線電和等離子體波儀器進行分析。最後,太陽風分析儀儀器將嘗試實際捕捉到一些屬於 "孤獨流浪者 "尾部的粒子。

一旦彗星探查工作完成後,太陽軌道探測器將繼續向內,向著與太陽「交會」的方向前進。最接近的一次恆星「交會」將於6月15日發生,屆時太空飛行器將經過距離太陽 "表面 "4200萬公裡的地方。

「隨著每一次與彗星的相遇,我們就會對這些有趣的天體有更多的了解。如果太陽軌道探測器探測到了ATLAS彗星的存在,那麼我們就會了解到更多關於彗星如何與太陽風相互作用的信息,我們可以檢查,例如,我們對塵埃尾行為的預期是否與我們的模型一致,」 Jones解釋道。"所有遇到彗星的任務都會提供拼圖中的碎片。"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彗星變色?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帶你探究其中的奧秘!
    簡介:羅塞塔太空船發現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在靠近太陽的過程中顏色會發生變化,那到底是因為什麼呢?原來是因為溫度等原因導致該彗星越過一個邊界時,其表面的呈微紅色的冰會上升為氣體,露出藍色的較純淨的冰。而當彗星遠離太陽上,上升的微紅色氣體又會落回表面,使彗星呈現紅色。經過太陽時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會變得更藍!
  • 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空局(ESA)的望遠鏡拍到Neowise彗星的精彩特寫照
    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空局(ESA)的望遠鏡拍到Neowise彗星的精彩特寫照(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CNET報導,彗星Neowise可能已經離開了地球人的視線,但它並沒有逃過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眼睛」。
  • [圖]歐洲科學家繪製彗星地形:為著陸做準備
    現在,根據最近一段時間羅塞塔號發回的數據,歐空局的研究人員製作了一張展示這可彗星地形的彩色地圖。8月23日-24日期間彗星表面預先選定的5處候選著陸地點。這幾處地點被標註在8月16日由羅塞塔號探測器OSIRIS窄角相機拍攝的圖像中,拍攝距離約100公裡。這張地圖預計將幫助科學家們選出合適的地點降落他們的著陸器。今年11月份,人們就將首次嘗試將一顆著陸器固定到一顆彗星的表面。
  • NEOWISE彗星靠近太陽時被探測器相機抓拍到
    [PConline 資訊]據外媒Slashgear報導稱,在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將這顆快速移動的近地彗星捕獲在相機上之後,機緣巧合下,幫助產生新發現了NEOWISE彗星的驚人圖像。
  • 歐美探測器發射成功 將為太陽的兩極區域拍照!
    騰訊太空訊(喬輝)北京時間2月10日12點03分左右,美國宇航局和歐空局聯合研製的「太陽軌道飛行器」(Solar Orbiter)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是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的宇宙神V火箭(V411)。
  • 零距離接觸彗星,羅塞塔號探測器太空發現之旅
    燃料即將用盡,動力越來越弱,有些儀器幾乎停止工作......按計劃羅塞塔號將墜落在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表面,擁抱它追隨十二年的目標,飛向廣袤的宇宙。彗星,藏著太陽系起源的秘密1986年哈雷彗星飛掠地球,蘇聯、日本、歐洲空間局紛紛發射探測器追蹤。其中歐空局發射的喬託號(Giotto)探測器收穫最豐富,大量資料顯示彗星中藏著太陽系的秘密。
  • 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將於9月底撞向彗星完成使命:已探測2年
    自進入「67P」彗星軌道以來,「羅塞塔」號已經對這顆直徑約4千米的冰冷的天體開展了長達2年的探測任務。到「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正式隕落墜毀時,飛行控制器將啟動相機拍攝它墜毀時的情景並傳回地球,同時所有傳感器都將被打開,用於嗅探彗星的化學環境;其它所有的設備都將可能被關閉。
  • 羅塞塔號:可以成為偶像的探測器,它的偶像是彗星
    十年之後,格林威治時間 8 月 6 日 9 時 29 分(北京時間 17 時 29 分),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成功進入環繞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的軌道。雖然其他太空飛行器也曾短暫接近過彗星,但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是首次進入彗星的近距離軌道,更令人鼓舞的是,該太空飛行器還計劃最大限度地接近彗星,並對其進行數月的仔細研究。
  • 馭星觀察 | 歐空局地面站網絡現狀及演變發展
    在八十年代,該局在澳大利亞Carnarvon建設了一套地面站,以支持歐空局首次深空任務——彗星觀測任務(Giotto)。該天線於1986年移至Perth。九十年代,隨著以機器人彗星探測器計劃(Rosetta)為首的深空探索計劃的發展,歐空局決定在澳大利亞New-Norcia安裝另一個深空天線。該天線的落成儀式於2003年3月5日舉行。
  • 耗時三年半,奔赴1億公裡,歐空局ESA-345太陽探測器搶先印度發射
    然而,「火星年」話題還沒開炒,太陽老大哥搶佔熱度先迎來一批訪客。2月10日,歐空局太陽軌道器ESA-345,聯合NASA於當地晚間11時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升空。其後,它將花費三年半時間調整軌道接近太陽,以近距離觀測日光層的產生和控制機制,並從高緯度拍攝到太陽兩極的第一張照片。
  • 67P彗星在繞太陽軌道運行時改變了顏色
    67P彗星在環繞我們的太陽系時改變了顏色,就像一條宇宙變色龍。得益於對「羅塞塔」號太空探測器發回的最新數據的分析,一組歐洲科學家詳細描述了這顆彗星的彗核是如何從紅色變為藍色的,當時它與太陽的軌道很近,但在進入外層空間時又重新變成了紅色。
  • 帕克探測器拍攝到引人注目的彗星NEOWISE的圖像
    本文轉自【cnBeta.COM】;據外媒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的帕克太陽探測器近日拍攝到快速移動的彗星NEOWISE的圖像。本月早些時候,NEOWISE首次在水星軌道內擦肩而過,在足夠高的溫度下倖存下來,在長長的碎片尾巴上燒掉了它的最外層。在它的旅行過程中,NEOWISE以多種方式可見。然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必須是帕克太陽探測器的捕捉,該探測器的定位是收集太陽的數據。在這個過程中,6月28日--在探測器第五次飛掠太陽時,它也拍到了一些彗星的照片。
  • 彗星也有極光?
    "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 2020年9月21日,《自然-天文子刊(Nature Astronomy)》一篇論文提出:歐空局(ESA)羅塞塔號探測器(Rosetta)上搭載著一臺美國宇航局(NASA)的儀器
  • 歐美「太陽軌道探測器」順利升空,將首次近距離拍攝太陽兩極圖像
    美國東部時間2月9日深夜,歐洲宇航局(ESA)和美國宇航局(NASA)聯合打造的「太陽軌道探測器」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基地成功發射升空,展開前所未有的太陽極地探測之旅。
  • 那顆「會比太陽還亮」的彗星可能分裂了
    天文學家此前在其他彗星彗核解體前發現過這種徵兆。所以C/2019 Y4也要步後塵嗎?Quanzhi Ye / Qicheng Zhang / NEXT正在向內太陽系行進的彗星「阿特拉斯」,也就是那顆曾被預言亮度會超過太陽的彗星C/2019 Y4,最近被發現可能解體了……C/2019 Y4在穿越火星軌道時曾經一度增加到8等,但是隨後它的亮度便開始下跌,跌到了8.8至9.2(數字越大表示天體越暗)。
  • 史詩般的奇遇: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的8大發現
    兩年多以來,羅塞塔號探測器及菲萊號著陸器執行任務情況良好,幫助科學家們破解了彗星的成分構成:由冰和塵埃構成的彗星保存著太陽系早期的原始物質。俗話說,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羅塞塔號的探測任務也終將走向尾聲。2015年8月13日,彗星67P與太陽的距離達到最近,約為1.87億公裡,羅塞塔號探測器就在那裡全程目睹。
  • 歐空局開啟新網站:專門公布羅塞塔號最新照片
    歐空局近日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站點,由羅塞塔號飛船「光譜與紅外遙感系統」(OSIRIS)窄角相機團隊負責運營,專門用於公布最新的來自羅塞塔號
  • 當哈雷彗星再次回歸,我們可以發射探測器進行著陸嗎?
    哈雷彗星是人類了解最多的彗星,是一顆巨大的「髒雪球」,每次來到近日點在太陽的照射下都會留下一些微顆粒 彗星是太陽系內很重要的一類天體,根據它們的軌道可以分為三種:橢圓、雙曲線、拋物線,只有橢圓軌道的彗星是周期性衛星
  • 木星會和地球相遇嗎?只有一種情況下可能
    木星直徑14.3萬千米,距離太陽約7.8億千米(平均),它的質量大約是其它行星總質量的2.5倍。地球直徑則只有1.27萬千米,距離太陽1.5億千米,兩者到底有沒有機會相遇,下文來818。一直以來人類都以為天上的星星繞著地球轉,通過長期的觀測後還總結出了其中的規律,而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天文學家託勒密將其整理成了地心說之大成,其複雜而又精確的計算指導了人類生產與航海將近1500多年,儘管也有很多人懷疑過這個規律,比如行星的軌跡會逆行,太陽在天空中一年的軌跡是個8字形,但一直到哥白尼時代,才真正被推翻。
  • 彗星也有極光?
    「2020年9月21日,《自然-天文子刊(Nature Astronomy)》一篇論文提出:歐空局(ESA)羅塞塔號探測器(Rosetta)上搭載著一臺美國宇航局(NASA)的儀器,它的數據表明,著名彗星67P/邱留莫夫-格拉西緬科(Churyumov-Gerasimenko,俄文Комета Чурюмова-Герасименко)在遠紫外波段上發生了極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