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般的奇遇: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的8大發現

2020-11-27 驅動之家

9月30日,首個進入彗星軌道的探測器羅塞塔號傳奇謝幕。從發射至今的12年間,它創造了許多第一次,也為人類揭開彗星、地球和宇宙的奧秘提供了許多寶貴的信息。

那麼,宇宙深處的它,究竟創造了那些激動人心的成就呢?  


羅塞塔號謝幕之前不到一個月時,其高清攝像機發現「失蹤的」菲萊號著陸器卡在彗星67P上的一個黑暗裂縫裡

9月30日19:19,一個機器人先鋒終於「塵歸塵,土歸土」了:歐洲航天局有計劃地安排羅塞塔號這顆首次探索彗星的探測器撞入彗星。

羅塞塔號探測器於2004年3月發射升空,在太陽系中穿梭了10年之後,於2014年8月6日抵達彗星67P。兩年多以來,羅塞塔號探測器及菲萊號著陸器執行任務情況良好,幫助科學家們破解了彗星的成分構成:由冰和塵埃構成的彗星保存著太陽系早期的原始物質。

俗話說,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羅塞塔號的探測任務也終將走向尾聲。2015年8月13日,彗星67P與太陽的距離達到最近,約為1.87億公裡,羅塞塔號探測器就在那裡全程目睹。

現在,這顆彗星又將飛向環繞木星的軌道,並將越飛越遠,羅塞塔號的太陽能板產生的電力難以產生足夠的熱量讓探測計劃繼續下去。

除此之外,羅塞塔號探測器也漸感大限已到,畢竟,它已經在太空嚴酷的環境下飛行了12載,其中2年還是與一顆滿是塵埃和冰塊的彗星相伴而行。

但是,羅塞塔號並不能安然入眠。科學家們故意安排它撞入彗星表面,是希望能在探測器落入彗星67P的過程中,得到儘量多的特寫圖像和化學樣本。

在羅塞塔號的最後時刻,它仍然往地球發回儘可能多的數據。它的撞擊地點位於兩球狀彗星的「頭部」,這個地點有若干活躍的坑洞,會噴射出塵埃噴流;還有一些被稱作「雞皮疙瘩」的隆起結構,科學家們認為這種結構可能是聚成大彗星的小型彗星遺蹟。

為了紀念羅塞塔號歷史性的探測任務,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次探測任務帶給人類的那些最激動人心的成就吧:

首次繞彗星飛行

在羅塞塔號探測器之前,曾有探測器飛掠過彗星:1986年,歐洲航天局首個深空探測計劃曾送出一個探測器飛向哈雷彗星。

但是,2014年8月,羅塞塔號成為首個繞彗星本身飛行的探測器,並於當年9月底抵達距離彗星67P表面約20公裡的地方,進入它的引力範圍。

首次在彗星上著陸

2014年11月12日,羅塞塔號釋放出菲萊號著陸器,成為首個在彗星上實現軟著陸的探測器。但是,遺憾的是,事態並未按完全按計劃發展:菲萊號的魚叉系統在首次觸地的時候並未起效,使其翻滾了兩個小時才最終安定在一個昏暗的裂縫裡。  


在羅塞塔號抵達彗星67P之前,沒有人知道這顆彗星原來是由兩個球體組成的

剛開始,菲萊號還能正常運轉,發回了彗星表面的數據,不過,科學家們卻難以找到它的確切位置。3天後,菲萊號的電池耗盡,開始休眠;2016年2月,科學家宣布菲萊號進入永寂。

本月初,科學家終於在羅塞塔號發回的圖像中找到了菲萊號。

嗅探彗星,並將其惡臭傳回地球

菲萊號著陸之後,科學家們發現彗星表面有氨氣、氰化氫和硫化氫,聞起來像是刺激性的尿液、杏仁和臭雞蛋。

有家英國公司受其啟發,甚至研發出了一種有著類似「芳香」的限量版香水(不是很能理解腐國人)。

在彗星上檢測出若干生命成分

2014年至2015年,羅塞塔號在彗星67P周圍的霧霾中發現了磷和甘氨酸等有機化合物。這一發現表明,彗星可能將某些原材料帶進地球,從而幫助地球產生了生命。

觀察彗星靠近太陽時產生的變化

當彗星67P靠近太陽時,羅塞塔號近距離目睹了其顏色和亮度的變化。

2014年八九月份,太陽的熱量剝離了彗星表面的物質,暴露出了下面新鮮的冰層。彗星的亮度增加了三分之一,並逐漸變藍。

2015年8月13日,羅塞塔號坐在前排親眼目睹了彗星67P飛過與太陽的最近點:太陽的熱量使彗星內核噴射、爆發出了塵埃噴流。  


彗星67P上的坑窪地帶,很可能是集聚的氣體削弱了彗星的內部結構,引起地表物質坍塌造成的

再次引發關於地球水源的討論

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討論早期的地球太熱,無法在其形成過程中留住水分,其中有一個熱門的理論稱,我們的海洋和含水層都是在地球冷卻之後由彗星帶來的。

但是,羅塞塔號對彗星67P檢測之後發現,其水冰中的氘含量要比地球海水中的含量多得多。這一發現似乎將海王星軌道之外的彗星排除出了地球水源之列,不過,小行星仍有可能是地球早期水的來源。

揭示彗星67P的形狀為何像一個橡皮鴨

彗星67P由兩個明顯的球狀物組成,看起來酷似橡皮鴨。羅塞塔號發回的數據表明,兩個球狀物最開始是單獨形成的,但在數十億年前,兩個天體相撞,並融合成為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

發現了彗星和地球的相同之處:沉洞

羅塞塔號通過對彗星67P表面的測繪,發現有許多邊緣陡峭的坑,其中有些寬約180米、深約180米。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坑是彗星內部的氣體聚集,削弱其內部結構之後,導致地表坍塌而形成的。

相關焦點

  • 零距離接觸彗星,羅塞塔號探測器太空發現之旅
    燃料即將用盡,動力越來越弱,有些儀器幾乎停止工作......按計劃羅塞塔號將墜落在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表面,擁抱它追隨十二年的目標,飛向廣袤的宇宙。彗星,藏著太陽系起源的秘密1986年哈雷彗星飛掠地球,蘇聯、日本、歐洲空間局紛紛發射探測器追蹤。其中歐空局發射的喬託號(Giotto)探測器收穫最豐富,大量資料顯示彗星中藏著太陽系的秘密。
  • 羅塞塔號:可以成為偶像的探測器,它的偶像是彗星
    我的偶像是一顆探測器科學家從上世紀 70 年代開始討論彗星探測項目。在 1986 年哈雷彗星來臨時,曾有一群國際太空探測器被送去探測彗星系統,其中最重要的是歐洲航天局非常成功的喬託號。在探測器傳回大量豐富有價值的科學資料後,明顯地需要增加更多探測器以了解複雜的彗星成份以及解決新增加的問題。
  • 12年太空奇遇,羅塞塔號有哪些神奇的過往?
    太空史詩般的冒險:羅塞塔號的歷程與發現我想帶你們進入羅塞塔號(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是歐洲空間局組織的無人太空船計劃,主要任務是探索46億年前太陽系的起源之謎,以及彗星是否為地球「提供」生命誕生時所必需的水分和有機物質。)史詩般的探險中去。護送這個探測器在一顆彗星上著陸,是我過去兩年以來的熱情所在。
  • 追了10年,羅塞塔號終於抵達彗星,傳回的照片或藏有秘密!
    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70年,在這期間人類去過月球火星,傳回不少數據信息,對它們頗有了解,不過與宇宙中的所有天體相比,這一切只是九牛一毛,仿佛是一個無底洞般,沒有盡頭。各個國家不留餘力的打造探測器、望遠鏡,主要目的就是對宇宙了解透徹。其中有一顆彗星探測器為人類做出卓越的貢獻,它就是羅塞塔號,於2004年發射太空,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它的主要目標是67P彗星,這顆彗星位處於柯伊伯帶。
  • 羅塞塔號伴隨彗星67P到達近日點 彗星突發「噴射流」
    ),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經歷了充滿新發現和驚喜的一年。8月13日格林威治標準時間02點03分羅塞塔號到達彗星近日點。在最近點彗星和羅塞塔號與太陽的距離只有1.86億千米。彗星現在已到達近日點羅塞塔號是第一艘環繞彗星並伴隨它到達近日點的探測器。這個項目將在這段時間,也就是它能夠接收到最多太陽能量的時期,對彗星進行前所未有的近距離觀測。我們期待觀測到彗星活動的顯著增加,正如歐洲航天局羅塞塔號項目科學家馬特·泰勒(Matt Taylor)所說的:「期待著意外的出現。」
  • 67P彗星隱藏什麼秘密?探測器傳回照片,發現神秘光線和人形物體
    在宇宙中存在三類對人類生存威脅比較大的天體,一是隕石、二是小行星,還有一種就是彗星,目前人類對小行星、隕石的了解已經比較深入,但是對彗星知之甚少,對彗星的認識只保留在它是拖著一條長長尾巴的天體,彗星上面到底是什麼樣子,彗星性質是什麼一無所知,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彗星光臨地球的機會很少,像著名的哈雷彗星軌道周期長達76年,也就是說需要76年人類才能觀測它一次,人類上次觀測到哈雷彗星的時間還是1986
  • 科學家確認探測器在彗星67P失聯的原因,在彗星上發生了什麼?
    歐洲航天局在2004年曾向彗星67P發射了羅塞塔號探測器,科學家認為這顆距離地球4億公裡的彗星上能找到太陽系的原始物質,直到2016年探測器才終於到達彗星67P,羅塞塔號向彗星表面投放登陸器「菲萊」不知什麼原因失聯,遺憾的是運行了20多天後羅塞塔號也墜毀在彗星表面,雖然探測器傳回許多彗星近距離的圖像
  • 探測彗星上的極光!羅塞塔號的最新發現多虧了這種遠紫外光譜儀
    近日,歐洲航天局的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給科學界帶來了一個驚喜:太空飛行器上儀器的數據首次向人們揭示了一顆彗星周圍遠紫外線中的極光輻射。在地球上,當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沿著地球磁場線到達南極和北極時,就會形成極光。
  • 探測彗星上的極光!羅塞塔號的最新發現多虧了這種遠紫外光譜儀
    近日,歐洲航天局的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給科學界帶來了一個驚喜:太空飛行器上儀器的數據首次向人們揭示了一顆彗星周圍遠紫外線中的極光輻射。在地球上,當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沿著地球磁場線到達南極和北極時,就會形成極光。
  • 歐洲探測器在4億公裡外對彗星進行拍照,拍到神秘光線和人形物體
    在宇宙中存在三類對人類生存威脅比較大的天體,一是隕石、二是小行星,還有一種就是彗星,目前人類對小行星、隕石的了解已經比較深入,但是對彗星知之甚少,對彗星的認識只保留在它是拖著一條長長尾巴的天體,彗星上面到底是什麼樣子,彗星性質是什麼一無所知,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彗星光臨地球的機會很少,像著名的哈雷彗星軌道周期長達76年,也就是說需要
  • 彗星也有極光?
    在此之前,人類已經觀察到太陽系中各大行星(除了水星)甚至一些天然衛星(月球、木衛二、木衛三)上各種各樣的極光現象,但彗星上的極光還是首次發現。這一不同尋常的遠紫外電磁輻射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
  • 彗星也有極光?
    在此之前,人類已經觀察到太陽系中各大行星(除了水星)甚至一些天然衛星(月球、木衛二、木衛三)上各種各樣的極光現象,但彗星上的極光還是首次發現。這一不同尋常的遠紫外電磁輻射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最初,我們認為67P彗星的紫外輻射是一種被稱為『氣輝(dayglow)』的現象,這是太陽光子與彗星氣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喬爾·帕克(Joel Parker)博士負責羅塞塔探測器搭載的「愛麗絲遠紫外光譜儀(Alice FUV)」,他說:「我們驚奇地發現,這些紫外輻射是極光,不是由光子驅動的,而是由太陽風中的帶電粒子驅動的
  • 彗星變色?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帶你探究其中的奧秘!
    簡介:羅塞塔太空船發現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在靠近太陽的過程中顏色會發生變化,那到底是因為什麼呢?原來是因為溫度等原因導致該彗星越過一個邊界時,其表面的呈微紅色的冰會上升為氣體,露出藍色的較純淨的冰。而當彗星遠離太陽上,上升的微紅色氣體又會落回表面,使彗星呈現紅色。經過太陽時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會變得更藍!
  • 該探測器終於追上了一顆彗星,或解開生命之謎
    不過關於太陽系的生命是如何誕生的,這也科學家至今都在努力探索的,為了解開太陽系生命的誕生之謎,歐洲空間局在2004年發射了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 67p彗星最早於1969年被蘇聯天文學家克利姆·伊萬諾維奇·丘留莫夫和斯維特拉娜·伊萬諾夫娜·格拉西緬科發現。
  • 67P彗星暗藏什麼秘密?歐洲探測器對其探測,竟發現神秘人形物體
    宇宙的環境是非常複雜的,在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天體,其中彗星、隕石以及小行星都是非常危險的物體,因為它們在宇宙中總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常常橫衝直撞,撞向其他的行星,不過對於宇宙來說,行星撞擊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 6年前,這個探測器在彗星上葬身,科學家終於知道它是怎麼死的了
    2004年,歐洲宇航局發射了著名的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它的目的地,是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以下簡稱67P/C-G彗星)。經過10年的飛行,羅塞塔號終於準備實施醞釀已久的壯舉——將菲萊登陸器投放到67P/C-G彗星上。這是人類第一次嘗試在彗星表面登陸、穿過彗發的迷霧直接對彗核進行探索的偉大行動。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 歐空局最新發布:羅塞塔號任務,終於揭示「變色龍彗星」的機制!
    羅塞塔號數據綜合顯示了目標彗星在觀測的兩年內,是如何反覆改變顏色的。這顆變色龍彗星的核心在繞太陽近距離飛行時逐漸變得不那麼紅,然後在返回深空時又變紅了。就像變色龍根據環境改變顏色一樣,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也是如此。與變色龍不同,顏色變化反映了暴露在彗星表面和周圍水冰的數量。
  • 探測器眼中的太陽系:木星沒有那麼鮮豔,金星如同煉獄
    如今我們的探測器已經能夠訪問冥王星,並能夠獲得他的清晰圖像。這個遙遠的冰凍星球早已不再是望遠鏡中那個模糊的光點。雖然航天技術發展迅速,但是截至到目前也是只有少數人類航天員能夠有機會層太空回望地球,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地球上的人類就無法看到地球的全貌。超過70年的航史,我們已經能夠通過衛星空間站、探空氣球等獲取了成千上萬不可思議的地球照片。
  • 追了40億公裡,飛船終於抵達彗星,傳回數萬照片並有重大發現
    但就在這70年裡,人類已經可以登陸月球,探索火星,探測器已經抵達太陽系的邊緣地帶。雖然太空探索是一項燒錢的無底洞,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為此不遺餘力。為了一顆彗星發射探測器,這也是常有的事情。今天我們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第一顆彗星探測器——羅塞塔號。
  • 羅塞塔探測結果出爐:地球水並非來自彗星
    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地球水的起源之謎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羅塞塔號」探測器最新勘測結果顯示,地球水資源並非來自於彗星,很可能來自於小行星。今年11月,羅塞塔號探測器著陸在67P彗星表面,勘測數據表明該彗星上的冰塊不同於地球冰水。歐洲航天局發射羅塞塔號探測器細距離探索67P彗星,之前科學家曾認為地球40億年前水資源來自於彗星。目前在這顆彗星上發現了水資源,但是彗星水比地球水「更重」。羅塞塔號探測器勘測結果顯示,該彗星的水中包含較多的重氫。瑞士伯恩大學凱薩琳-阿爾特威格說:「地球水究竟來自於彗星,還是其它來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