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首個進入彗星軌道的探測器羅塞塔號傳奇謝幕。從發射至今的12年間,它創造了許多第一次,也為人類揭開彗星、地球和宇宙的奧秘提供了許多寶貴的信息。
那麼,宇宙深處的它,究竟創造了那些激動人心的成就呢?
羅塞塔號謝幕之前不到一個月時,其高清攝像機發現「失蹤的」菲萊號著陸器卡在彗星67P上的一個黑暗裂縫裡
9月30日19:19,一個機器人先鋒終於「塵歸塵,土歸土」了:歐洲航天局有計劃地安排羅塞塔號這顆首次探索彗星的探測器撞入彗星。
羅塞塔號探測器於2004年3月發射升空,在太陽系中穿梭了10年之後,於2014年8月6日抵達彗星67P。兩年多以來,羅塞塔號探測器及菲萊號著陸器執行任務情況良好,幫助科學家們破解了彗星的成分構成:由冰和塵埃構成的彗星保存著太陽系早期的原始物質。
俗話說,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羅塞塔號的探測任務也終將走向尾聲。2015年8月13日,彗星67P與太陽的距離達到最近,約為1.87億公裡,羅塞塔號探測器就在那裡全程目睹。
現在,這顆彗星又將飛向環繞木星的軌道,並將越飛越遠,羅塞塔號的太陽能板產生的電力難以產生足夠的熱量讓探測計劃繼續下去。
除此之外,羅塞塔號探測器也漸感大限已到,畢竟,它已經在太空嚴酷的環境下飛行了12載,其中2年還是與一顆滿是塵埃和冰塊的彗星相伴而行。
但是,羅塞塔號並不能安然入眠。科學家們故意安排它撞入彗星表面,是希望能在探測器落入彗星67P的過程中,得到儘量多的特寫圖像和化學樣本。
在羅塞塔號的最後時刻,它仍然往地球發回儘可能多的數據。它的撞擊地點位於兩球狀彗星的「頭部」,這個地點有若干活躍的坑洞,會噴射出塵埃噴流;還有一些被稱作「雞皮疙瘩」的隆起結構,科學家們認為這種結構可能是聚成大彗星的小型彗星遺蹟。
為了紀念羅塞塔號歷史性的探測任務,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次探測任務帶給人類的那些最激動人心的成就吧:
首次繞彗星飛行
在羅塞塔號探測器之前,曾有探測器飛掠過彗星:1986年,歐洲航天局首個深空探測計劃曾送出一個探測器飛向哈雷彗星。
但是,2014年8月,羅塞塔號成為首個繞彗星本身飛行的探測器,並於當年9月底抵達距離彗星67P表面約20公裡的地方,進入它的引力範圍。
首次在彗星上著陸
2014年11月12日,羅塞塔號釋放出菲萊號著陸器,成為首個在彗星上實現軟著陸的探測器。但是,遺憾的是,事態並未按完全按計劃發展:菲萊號的魚叉系統在首次觸地的時候並未起效,使其翻滾了兩個小時才最終安定在一個昏暗的裂縫裡。
在羅塞塔號抵達彗星67P之前,沒有人知道這顆彗星原來是由兩個球體組成的
剛開始,菲萊號還能正常運轉,發回了彗星表面的數據,不過,科學家們卻難以找到它的確切位置。3天後,菲萊號的電池耗盡,開始休眠;2016年2月,科學家宣布菲萊號進入永寂。
本月初,科學家終於在羅塞塔號發回的圖像中找到了菲萊號。
嗅探彗星,並將其惡臭傳回地球
菲萊號著陸之後,科學家們發現彗星表面有氨氣、氰化氫和硫化氫,聞起來像是刺激性的尿液、杏仁和臭雞蛋。
有家英國公司受其啟發,甚至研發出了一種有著類似「芳香」的限量版香水(不是很能理解腐國人)。
在彗星上檢測出若干生命成分
2014年至2015年,羅塞塔號在彗星67P周圍的霧霾中發現了磷和甘氨酸等有機化合物。這一發現表明,彗星可能將某些原材料帶進地球,從而幫助地球產生了生命。
觀察彗星靠近太陽時產生的變化
當彗星67P靠近太陽時,羅塞塔號近距離目睹了其顏色和亮度的變化。
2014年八九月份,太陽的熱量剝離了彗星表面的物質,暴露出了下面新鮮的冰層。彗星的亮度增加了三分之一,並逐漸變藍。
2015年8月13日,羅塞塔號坐在前排親眼目睹了彗星67P飛過與太陽的最近點:太陽的熱量使彗星內核噴射、爆發出了塵埃噴流。
彗星67P上的坑窪地帶,很可能是集聚的氣體削弱了彗星的內部結構,引起地表物質坍塌造成的
再次引發關於地球水源的討論
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討論早期的地球太熱,無法在其形成過程中留住水分,其中有一個熱門的理論稱,我們的海洋和含水層都是在地球冷卻之後由彗星帶來的。
但是,羅塞塔號對彗星67P檢測之後發現,其水冰中的氘含量要比地球海水中的含量多得多。這一發現似乎將海王星軌道之外的彗星排除出了地球水源之列,不過,小行星仍有可能是地球早期水的來源。
揭示彗星67P的形狀為何像一個橡皮鴨
彗星67P由兩個明顯的球狀物組成,看起來酷似橡皮鴨。羅塞塔號發回的數據表明,兩個球狀物最開始是單獨形成的,但在數十億年前,兩個天體相撞,並融合成為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
發現了彗星和地球的相同之處:沉洞
羅塞塔號通過對彗星67P表面的測繪,發現有許多邊緣陡峭的坑,其中有些寬約180米、深約180米。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坑是彗星內部的氣體聚集,削弱其內部結構之後,導致地表坍塌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