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歐洲宇航局發射了著名的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它的目的地,是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以下簡稱67P/C-G彗星)。
經過10年的飛行,羅塞塔號終於準備實施醞釀已久的壯舉——將菲萊登陸器投放到67P/C-G彗星上。這是人類第一次嘗試在彗星表面登陸、穿過彗發的迷霧直接對彗核進行探索的偉大行動。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從登陸行動的一開始,事情就朝著科學家沒有預料到的方向發展。
2014年11月12日,菲萊號從羅塞塔號飛船上分離。在當時,科學家已經發現它有一個推進器沒有正常工作了。
根據計劃,菲萊號將會降落在彗星的阿吉基亞著陸點。可是,當它著陸後,原本用於固定在表面的錨定設備沒有正常工作,結果菲萊號工作了一陣子後又被彈了起來。由於彗星引力小,加上其表面結構十分獨特,菲萊號一度彈跳到1公裡高空,並且在落地後又反覆彈跳了多次。雪上加霜的是,它停留的位置幾乎是科學家最不願看到的地方,那就是阿拜多斯山谷。
要知道,菲萊號上攜帶著太陽能電池板,這是它的動力源。而它最終的著陸點偏偏是懸崖下面,伸手不見五指。絕望,這是負責這個項目的每一個工作人員的第一感受。
(圖片說明:菲萊號失聯前最後傳回的彗星圖像)
2015年7月,菲萊號曾經借著彗星靠近太陽的時機獲取了一點點能量,並向地球發回了「你好,地球!能聽見我嗎?」的消息,從此杳無音信,在67P/C-G彗星陰暗的峽谷中,孤獨地等候著。
經過了22個月的時間,他們才利用羅塞塔號飛船確定了菲萊號的具體位置。但是,它最初的著陸點到底在哪裡,卻始終懸而未決。
歐洲航天局的天文學家Laurence O'Rourke指出:「菲萊號在最後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謎題,等著我解開。找到它的著陸點非常重要,因為菲萊號上的傳感器表明,它已經挖開了地表,極有可能已經挖到了隱藏在地下的原始冰層,這能讓我們獲得看到數十億年前的原始冰的寶貴機會。」
唯一能夠幫助科學家找到著陸點的,就是羅塞塔號飛船。研究人員藉助它的光譜儀等設備,在67P/C-G彗星上反覆尋找,寄希望於能夠發現它表面的明顯亮斑,這是他們推測的原始冰層可能具備的特徵。但是,彗星表面的亮度變化並不明顯,因此這樣的尋找過程無異於大海撈針。
不過,他們注意到了著陸器本身的一些數據。在菲萊號上,有一個名叫羅塞塔磁力計/等離子體監測器(ROMAP)的設備,提供了一些數據。它原本是為了檢測彗星附近磁場變化的設備,但是在菲萊號墜落在彗星表面時,48釐米長的磁力計吊杆發生了彎曲。而這,就是研究人員的突破口。
由於在墜落時吊杆在著陸器內部的位置發生了偏移,這就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推測菲萊號破冰的時長。同時,研究人員還藉此推測出了菲萊號運動過程中的加速狀況。
最終,研究人員終於破解了這個困擾了我們6年的難題,還原了菲萊號降落在67P/C-G彗星上之後發生的事。
研究人員指出,在短短2分鐘的時間內,菲萊號著陸器就至少4次與彗星表面接觸。其中一次,菲萊號花了大約3秒鐘,在彗星表面下沉了大約25釐米。研究人員指出,根據彗星表面的重力,這個緩慢的下沉速度並不算慢。
O'Rourke指出:「從上面俯視的話,菲萊號撞擊的巨石形狀就像是一個頭骨,因此我覺得給它起個綽號叫做『頭骨山脊』。『骷髏臉部「的』右眼『是由菲萊號從上方對塵埃的壓縮造成的,而巨石之間的裂縫就是頭骨的裂縫,是菲萊號像風車一樣從中穿越的痕跡。」
接下來,他們回去從羅塞塔號拍攝的菲萊號登陸照片,終於找到了「頭骨山脊」的痕跡。那是一塊面積大約3.5平方米的裸露冰塊,菲萊號就是在和它有了一面之緣後又被甩開。這裡的冰塊反射的太陽光比周圍要多一些,因此的確更亮一點,但由於它一直處於陰影中,所以長時間來並沒有被發現。
通過這一系列的研究,研究人員不僅在很大程度上還原了菲萊號登陸和工作的過程,還對67P/C-G彗星有了全新的認識。
O'Rourke介紹說:「僅僅憑藉菲萊號踏上裂縫側的一個簡單動作,就讓我們能夠計算出:這顆擁有著幾十億年壽命的古老冰-塵混合物其實極其柔軟,甚至比卡布奇諾上的浮沫還要柔軟,或者說是比海邊的浪花上的泡沫還要蓬鬆。」
(圖片說明:67P/C-G彗星)
通過這些數據,研究人員進一步計算了彗星的孔隙度。結果表明,67P/C-G彗星內大約有75%的部分都是中空的,這和當初的推測是比較一致的,和火山形成的浮巖差不多。研究人員形容說,這顆彗星上的巖石甚至看起來都不像是一塊沉甸甸的巨石,而是像泡沫塑料。
對此,科學家也表示有點不可思議:這麼一塊看起來幾乎只比一盤散沙稍微密實一點的石塊,竟然在太陽系中已經穿行了45億年,卻依然能夠保持為一個整體,不得不感慨宇宙的手筆的確讓我們驚嘆。
德國DLR行星研究所的天文學家Jean-Baptiste Vincent指出:「在這個塵埃團中,將彗星的冰塊固定在一起的機械張力只有12帕,這基本上比沒有也多不到哪裡去了。」
(圖片說明:67P/C-G彗星尺寸示意圖)
雖然菲萊號探測器幾乎沒有進行任何探索,就報廢在了67P/C-G彗星上,但它依然給科學家們提供了寶貴的信息。科學探索的路上,失敗是在所難免的,重要的是如何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通過菲萊號著陸器僅有的一些信息,我們可以確定未來的彗星探測器該如何設計,注意哪些問題,因此它也不算是徹底的浪費。
下一次的彗星探測任務,將是一次成功的探測,科學家們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