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的9月2日,在彗星67P上神秘失蹤的菲萊著陸器被找到

2020-12-05 ALENG

【ALENG 自媒體】#科技新鮮事#9月2日晚間自媒體專稿,現代科技的發展,不僅可以將人類送往月球著陸,而且也能夠將一艘太空飛行器遠程著陸在一個彗星上,這個彗星就是被稱為67P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而這艘太空飛行器就是菲萊(Philae),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韭菜」,4年前的9月2日,菲萊的母船羅塞塔號終於找到了神秘失蹤的菲萊,20多天之後,由於電力耗盡,羅塞塔號也受控墜毀在彗星67P上。

彗星67P

關於羅塞塔號任務

羅塞塔號任務是歐洲航天局的一項旗艦探測任務,任務耗資15億美元,目標是對一個被稱為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的彗星進行著陸調查。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67P)是由兩名烏克蘭天文學家Klim Churyumov和Svetlana Gerasimenko於1969年首次發現。67P彗星本來不是歐洲航天局的探測目標,由於在發射前出現了火箭故障,導致太空飛行器將無法按時進入目標彗星46P / Wirtanen的軌道,於是,歐洲航天局臨時調整了探測目標,將羅塞塔號任務目標改為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

羅塞塔號任務包括一艘著陸器菲萊和它的母船羅塞塔號。任務於2004年3月2日發射升空,在經過了長達10年的漫長飛行之後,羅塞塔號於2014年8月安全抵達彗星67P軌道,並於當年11月釋放了著陸器菲萊。

羅塞塔號和著陸器菲萊

由於羅塞塔號在降落前的安全檢查中已經發現一個冷氣推進裝置發生了故障(這個裝置可以防止菲萊在彗星表面著陸之後發生彈跳),因此,當菲萊在67P著陸後,發生了長達2個多小時的彈跳,而著陸器自帶的一個類似於魚叉的固定裝置也沒有起作用,所以,菲萊的著陸非常不理想,由於沒有充足的電力,導致菲萊自打著陸開始,就一直處在休眠狀態,並與地面控制失去了聯繫。

羅塞塔號投放菲萊著陸器

發現神秘失蹤的菲萊

菲萊著陸後,曾經向地面發送了安全著陸的確認指令,一度讓歐空局的任務團隊興奮異常。但是菲萊隨後與地面控制失去聯繫,這表明雖然成功著陸了,但是由於彈跳嚴重,導致著陸位置不理想,無法為太陽能電池充電,探測器不得不一直處在休眠保護狀態。

菲萊失蹤後,任務團隊曾經指示母船羅塞塔號進行尋找,試圖發現菲萊的著陸狀態,但是一直沒有結果。期間,菲萊曾經幾次偶爾向地面發回一些不完整的信息,表明其位置似乎一直不穩定,直到2016年9月2日,羅塞塔號傳回的照片中,科學家終於找到了神秘失蹤的菲萊:它像一個孤獨無助的孩子一樣,蜷縮在彗星表面一處巨大的懸崖下面,只露出了它的一條「腿」。

失蹤的菲萊被發現

羅塞塔號的照片顯示,菲萊在著陸後一直不斷地跳躍,直到被那個懸崖阻擋才最終停了下來,導致任務遺憾失敗,而造成失敗的原因,恰恰就是那個冷氣推進裝置,如果它能夠正常工作的話,那麼,這個任務簡直就是完美至極。

彗星67Pbiaom

雖敗猶榮

雖然菲萊著陸器基本上沒有怎麼工作,不過,整個羅塞塔號任務還是取得了一些極其寶貴而且非常重要的成果。在2010年之前,羅塞塔號在飛赴67P的途中對兩個小行星進行了研究;在抵達67P軌道之後,羅塞塔號母船對該彗星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表面特徵和組成物質的化學分析,並且拍攝了超過80000張珍貴的照片。

羅塞塔號任務迄今為止獲得的最大成果是宣布了一個猜想是無效的。此前,科學家曾經認為地球上的水,可能主要是來自於彗星撞擊地球,但是對彗星67P的分析則得出了令人吃驚的結論:彗星上的水與地球上的水明顯不同。因此,地球上的水不可能來自於彗星。

2014年9月30日,由於電力耗盡,羅塞塔號母船也受控墜毀在彗星67P表面,整個任務宣告結束。

相關焦點

  • 4年前的9月2日,在彗星67P上神秘失蹤的菲萊著陸器被找到
    important}【ALENG 自媒體】9月2日晚間自媒體專稿,現代科技的發展,不僅可以將人類送往月球著陸,而且也能夠將一艘太空飛行器遠程著陸在一個彗星上,這個彗星就是被稱為67P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而這艘太空飛行器就是菲萊(Philae),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韭菜」,4年前的9月2日,菲萊的母船羅塞塔號終於找到了神秘失蹤的菲萊
  • 「菲萊」號第二次登陸時在67P彗星上撞擊出類似骷髏頭的形狀
    軌道上的「羅塞塔」號探測器吸引了全世界科學愛好者的想像力,因為它成功地成為第一個進入彗星軌道的太空飛行器,並繼續收集大量數據,改變了我們對這些流浪遺蹟的認識。然而,如果「菲萊」號著陸器與「羅塞塔」號一起穿越行星際空間的暗淡環境,成功地在67P上著陸,那麼科學成果可能會更大。可惜事與願違。
  • 「菲萊」著陸器降落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 為了解彗核的性質提供線索
    」著陸器降落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 為了解彗核的性質提供線索(Credit: ESA/Rosetta/MPS for OSIRIS Team MPS/UPD/LAM/IAA/SSO/INTA/UPM/DASP/IDA / ESA/Rosetta/MPS for OSIRIS Team MPS/UPD/LAM/IAA/SSO/INTA/UPM/DASP/IDA; O』Rourke
  • 彗星著陸器「菲萊」第二落點確認
    2020-10-29 07:37:22 來源:科技日報彗星著陸器「菲萊」第二落點確認發現石塊中冰強度比雪還軟科技日報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8日發表的一項行星科學研究,歐洲空間局(ESA)科學家首次識別出了「菲萊」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彈起時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此次分析「菲萊」在該著陸點的含冰石塊上留下的印記,讓科學家們深入了解著陸時新暴露的冰層的強度
  • 菲萊,終於找到你!——羅塞塔
    拍攝於2016年9月2日,當時羅塞塔距離彗星67P表面2.7公裡,可清晰看到菲萊著陸器,以及三條腿中的兩條。
  • 67P彗星隱藏什麼秘密?探測器傳回照片,發現神秘光線和人形物體
    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是歐洲宇航局花費了10年時間建造,耗資超過13億歐元(99億元人民幣)的一個彗星探測器,它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對67P彗星進行全方位探測,幫助人類了解彗星的真實面目。2004年3月2日15時17分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啟了對67P彗星的探測,在飛行了超過4億公裡之後,羅塞塔號探測器飛到了67P彗星附近軌道,開始了對67P彗星長達一年多的科學探測。
  • 首次識別出菲萊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
    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8日發表的一項行星科學研究,歐洲空間局(ESA)科學家首次識別出了「菲萊」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彈起時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此次分析「菲萊」在該著陸點的含冰石塊上留下的印記,讓科學家們深入了解著陸時新暴露的冰層的強度。
  • 羅塞塔號伴隨彗星67P到達近日點 彗星突發「噴射流」
    北京時間8月14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報導,自2014年8月首次到達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
  • 「菲萊」發布科學成果:彗星上找到構成生命基石的有機化合物!
    「菲萊」落向67P彗星表面名為Agilkia的預定地點時拍攝的一組圖片。圖片來源:ESA去年11月,歐洲空間局的「羅塞塔」(Rosetta)探測器釋放「菲萊」(Philae)著陸器,成功登陸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而且還不止一次。
  • 歐洲探測器在4億公裡外對彗星進行拍照,拍到神秘光線和人形物體
    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是歐洲宇航局花費了10年時間建造,耗資超過13億歐元(99億元人民幣)的一個彗星探測器,它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對67P彗星進行全方位探測,幫助人類了解彗星的真實面目。2004年3月2日15時17分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發射深空,開啟了對67P彗星的探測,在飛行了超過4億公裡之後,羅塞塔號探測器飛到了67P彗星附近軌道,開始了對67P彗星長達一年多的科學探測。
  • 彗星67P表面下的古代冰比棉花糖軟
    67P / 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也稱為67P彗星)時,它反彈了兩次,直到到達最終的靜止位置。現在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第二次反彈的位置,第二次反彈暴露了彗星表面下的奇怪冰。菲萊著陸器在2004年發射並於2014年到達彗星的羅塞塔(Rosetta)軌道飛行器上被運載到67P。當菲萊墜落到水面時,用於將其固定在適當位置的魚叉沒有開火,因此著陸器反彈了。都找到了第一次彈跳的位置和著陸器的最終休息地點,但直到現在我們還不知道第二次彈跳發生在哪裡。
  • "菲萊"在彗星上發現有機分子 有助人類了解地球史
    據BBC報導,科學家們已經證實,Philae著陸器在「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的表面上檢測到有機分子。含碳有機分子是地球生命基礎,這個發現可以為人類了解地球形成早期的化學成分提供線索。
  • 國際最新研究:「菲萊」顛簸著陸「顱頂脊」揭示彗星奧秘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行星科學的研究論文,識別出「菲萊」(Philae)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67P/Churyumov-Gerasimenko)表面彈起時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skull-top ridge),並分析「菲萊」
  • 歐洲將登陸彗星!「菲萊」的降落點已確認,科學家:上面的冰很軟
    據報導,近日,歐洲空間局的科學家,首次識別出了著陸器「菲萊」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上的第二個著陸點,同時,發現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上的冰,竟然比雪還要柔軟。這次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上著陸的「菲萊」,並不是第一次登陸彗星,早在2004年,「菲萊」就搭乘著羅塞塔號探測器 ,前往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了。
  • 與羅塞塔和菲萊一起,探索彗星變色的背後原因
    這段時間正是羅塞塔在彗星的中點。歐洲航天局的軌道飛行器在2014年8月6日到達,然後在2016年9月30日墜入彗星本身。羅塞塔(太空船) 羅塞塔是航天局在2004年3月2日建立然後發射的航天探測器。與羅塞塔一起的,還有著陸器「菲萊」,它們一起開始了對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的詳細研究。在它們飛向彗星的旅程中,經過了火星和小行星21號盧泰亞和2867號斯坦因斯。這是繼SOHO/集群和XMM-牛頓衛星以後。
  • 「羅塞塔」關閉通訊器:永別了,「菲萊」
    即使是在去年夏天距離太陽最近的時候,它都僅僅斷斷續續地傳送了幾個短暫的信號;隨著67P逐漸遠離,研究者已經知道它不會再甦醒了。菲萊登陸67P彗星,是在2014年11月12日。2014年11月12日,「菲萊」在67P彗星上著陸並發生彈跳,「羅塞塔」拍攝的一系列照片記錄了這個過程。
  • 今日科技話題:高性能伺服器、「天問一號」探測器、冰川、冰表面水分子、著陸器「菲萊」、珊瑚礁
    日發布高性能伺服器「蓮花哪吒」。今年8月,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給位於青藏高原東緣的達古冰川蓋上了一層500平方米的「被子」,試驗用人工手段減緩冰川消融。在原子水平上明確冰的表面構造,將有助於理解在冰表面上發生的各種物理和化學現象,通過利用AFM,有望以單個分子水平直接觀察冰表面上的化學反應。
  • 探測器「菲萊」終於選好降落點,直達彗星內部
    所以,多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對彗星展開各種研究,希望可以在彗星的身上,找到有關生命的答案,這樣一來,很多問題也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在2004年,歐洲航空局發射了羅塞塔彗星探測器,去往一顆名叫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的彗星,這顆彗星的體積較大,運行軌道也是相對穩定的,如今,16年過去了,在這顆彗星上,科學家們都發現了什麼呢?
  • 6年前,這個探測器在彗星上葬身,科學家終於知道它是怎麼死的了
    2004年,歐洲宇航局發射了著名的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它的目的地,是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以下簡稱67P/C-G彗星)。經過10年的飛行,羅塞塔號終於準備實施醞釀已久的壯舉——將菲萊登陸器投放到67P/C-G彗星上。這是人類第一次嘗試在彗星表面登陸、穿過彗發的迷霧直接對彗核進行探索的偉大行動。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 "羅塞塔"計劃:有史以來第一個降落在彗核上的人造探測器行動
    這僅僅是冒險的開始,由於距離太陽越來越遠,「羅塞塔」很累了,需要休息,她和「菲萊」再次陷入了深沉的夢鄉中,一覺睡了2年7個月12天。2013年12月10日,歐空局宣布,將在2014年1月把處於休眠狀態的"羅塞塔"探測器喚醒,讓其朝著名為67P的彗星進發,並於2014年11月11日釋放一個著陸器,登上這顆彗星冰封的表面進行取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