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最新研究:「菲萊」顛簸著陸「顱頂脊」揭示彗星奧秘

2020-10-30 中國小康網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行星科學的研究論文,識別出「菲萊」(Philae)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67P/Churyumov-Gerasimenko)表面彈起時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skull-top ridge),並分析「菲萊」在該著陸點的含冰石塊上留下的印記,可以了解著陸時新暴露的冰層的強度。

據介紹,2014年11月12日,菲萊著陸器向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降落,並在著陸時彈跳了兩次,最後停在阿拜多斯(Abydos)區域的一個懸壁下。雖然之前已經確定第一個和第三個著陸點,但第二個著陸點的位置一直不為人知。

根據一項新的著陸軌跡分析,論文通訊作者、西班牙馬德裡歐洲航天局勞倫斯·奧魯克(Laurence O』Rourke)及其同事著手確定菲萊著陸器的第二個著陸點。他們通過比較分析「羅塞塔號」(Rosetta)太空飛行器——當時位於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周圍的軌道上拍攝的著陸前和著陸後的圖像,觀察到一個山脊表面有兩塊相鄰的巨石的特徵發生了變化,那只能用「菲萊」的存在來解釋。他們確定「菲萊」著陸器在這個地點停留了近兩分鐘,進行了4次不同的表面接觸。在這個過程中,它使石塊內部的水冰暴露了出來。

在第三個接觸點,研究人員在冰面上觀察到「菲萊」留下的一個約0.25米的印記。由此,論文作者計算出石塊中的冰的強度非常低——不到12帕斯卡,比剛落下的小雪還要軟。他們總結說,這些發現使人們對未來彗星任務中收集冰樣本所需的機械過程有了深入了解。(完)

相關焦點

  • 首次識別出菲萊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
    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8日發表的一項行星科學研究,歐洲空間局(ESA)科學家首次識別出了「菲萊」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彈起時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此次分析「菲萊」在該著陸點的含冰石塊上留下的印記,讓科學家們深入了解著陸時新暴露的冰層的強度。
  • 彗星著陸器「菲萊」第二落點確認
    ,歐洲空間局(ESA)科學家首次識別出了「菲萊」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彈起時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此次分析「菲萊」在該著陸點的含冰石塊上留下的印記,讓科學家們深入了解著陸時新暴露的冰層的強度
  • 「菲萊」發布科學成果:彗星上找到構成生命基石的有機化合物!
    科學家對「菲萊」發回的數據進行了初步科學分析,這些結果昨天(7月31日)公布在專門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誌特刊上。科學家在彗星表面發現了可能構成生命基礎的複雜分子,測量了彗星表面溫度的晝夜變化,還評估了彗星的表面性質及內部結構。那些數據是「菲萊」在長達7個小時的下落期間,以及在預定著陸地點Agilkia首次觸地時採集的,後者觸發了一系列預先設定好的科學實驗。
  • 今日科技話題:高性能伺服器、「天問一號」探測器、冰川、冰表面水分子、著陸器「菲萊」、珊瑚礁
    今年8月,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給位於青藏高原東緣的達古冰川蓋上了一層500平方米的「被子」,試驗用人工手段減緩冰川消融。研究團隊前往達古冰川評估試驗成效。現場考察發現,「蓋被子」區域的冰體消融速度明顯減少。與未覆蓋區域的冰體相比,「蓋被子」能夠減緩冰川消融厚度達1米,初步估計能夠減緩70%左右的冰川消融。
  • 歐洲將登陸彗星!「菲萊」的降落點已確認,科學家:上面的冰很軟
    這次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上著陸的「菲萊」,並不是第一次登陸彗星,早在2004年,「菲萊」就搭乘著羅塞塔號探測器 ,前往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了。2004年8月,伴隨著探測器抵達彗星,由於彗星表面非常的不平整,想要尋找到一個合適的降落點非常難,所以,一直到2014年,「菲萊」才第一次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上著陸,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彗星著陸之旅。不過,在這次重新在第二著陸點著陸之前,「菲萊」在過去的4年裡,日子並不好過,它還曾經一度被地面上的科學家,認為它已經徹底「失靈」了。
  • 「菲萊」登陸彗星 傳回數據圖像資料
    「菲萊」登陸彗星 傳回數據圖像資料 (1/3) "← →"翻頁
  • 4年前的9月2日,在彗星67P上神秘失蹤的菲萊著陸器被找到
    ,而且也能夠將一艘太空飛行器遠程著陸在一個彗星上,這個彗星就是被稱為67P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而這艘太空飛行器就是菲萊(Philae),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韭菜」,4年前的9月2日,菲萊的母船羅塞塔號終於找到了神秘失蹤的菲萊,20多天之後,由於電力耗盡,羅塞塔號也受控墜毀在彗星67P上。
  • 4年前的9月2日,在彗星67P上神秘失蹤的菲萊著陸器被找到
    important}【ALENG 自媒體】9月2日晚間自媒體專稿,現代科技的發展,不僅可以將人類送往月球著陸,而且也能夠將一艘太空飛行器遠程著陸在一個彗星上,這個彗星就是被稱為67P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而這艘太空飛行器就是菲萊(Philae),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韭菜」,4年前的9月2日,菲萊的母船羅塞塔號終於找到了神秘失蹤的菲萊
  • 「菲萊」號第二次登陸時在67P彗星上撞擊出類似骷髏頭的形狀
    )彗星上著陸的第二個地點,並由此發現隱藏在彗星表面下的古冰比卡布奇諾的泡沫還要柔軟。軌道上的「羅塞塔」號探測器吸引了全世界科學愛好者的想像力,因為它成功地成為第一個進入彗星軌道的太空飛行器,並繼續收集大量數據,改變了我們對這些流浪遺蹟的認識。然而,如果「菲萊」號著陸器與「羅塞塔」號一起穿越行星際空間的暗淡環境,成功地在67P上著陸,那麼科學成果可能會更大。可惜事與願違。
  • 與羅塞塔和菲萊一起,探索彗星變色的背後原因
    當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羅塞塔彗星的全名)越過繞太陽運行的軌道邊界雪線時,在它表面的冰會變成氣體,然後升華到太空中。當這一過程發生之後,彗星的表面會留下一層布滿紅色塵埃的骯髒的冰,當塵埃被吹進真空後,會露出下面更藍更乾淨的冰。研究人員寫到,好像彗星也有自己的季節。
  • "菲萊"在彗星上發現有機分子 有助人類了解地球史
    科學家還表示,菲萊號的傳感器穿過十至二十釐米厚的灰塵之後,觸碰一層像冰一樣堅硬的物質,顯示彗星表面並沒有人們原先認為的那樣柔軟。目前菲萊號的電池電量已經耗盡,如果日光充足,還可以重啟電池。    菲萊號上周六將彗星表面照片的數據和圖像傳回地球。本次任務的目的便是研究構成生命的碳基化合物是否由彗星帶至地球。
  • 外媒:太空飛行器著陸彗星表面 有望揭開地球之謎(2)
    【延伸閱讀】歐洲彗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是人類航天史上第一次原標題:歐洲彗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  系人類航天史上第一次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鄭安):北京時間12日下午16點35分,在太空旅行了十多年的歐洲「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投放了著陸器「菲萊」,在當晚十一點半左右
  • 菲萊,終於找到你!——羅塞塔
    還有不到一個月,繞彗星67P運行的羅塞塔探測器就要結束其使命。9月2日,羅塞塔的高分辨相機拍攝的照片顯示,菲萊著陸器出現在彗星67P(67P/Churyumov–Gerasimenko)一個黑暗的裂縫中。
  • 彗星變色?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帶你探究其中的奧秘!
    當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羅塞塔彗星的全名)越過繞太陽運行的軌道邊界雪線時,在它表面的冰會變成氣體,然後升華到太空中。當這一過程發生之後,彗星的表面會留下一層布滿紅色塵埃的骯髒的冰,當塵埃被吹進真空後,會露出下面更藍更乾淨的冰。研究人員寫到,好像彗星也有自己的季節。
  • [圖]歐洲科學家繪製彗星地形:為著陸做準備
    現在,根據最近一段時間羅塞塔號發回的數據,歐空局的研究人員製作了一張展示這可彗星地形的彩色地圖。 用不同顏色標註的彗星地形單元圖,這張地圖將幫助科學家們選定在今年11月份著陸彗星的具體位置,這將是人類首次著陸一顆彗星的表面。
  • 「羅塞塔」將嘗試與「菲萊」建立聯繫
    新華網巴黎3月11日電(記者張雪飛)參與歐洲航天局「羅塞塔」彗星探測項目的法國國家航天研究中心11日說,「羅塞塔」將在未來9天內嘗試與登陸彗星後因電力不足而進入休眠狀態的著陸器「菲萊」建立聯繫,以驗證「菲萊」是否已順利醒來。「菲萊」2004年隨母船「羅塞塔」升空。2014年11月12日,「菲萊」脫離「羅塞塔」並成功登陸目標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
  • 「菲萊」著陸器降落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 為了解彗核的性質提供線索
    「菲萊」著陸器降落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 為了解彗核的性質提供線索(Credit: ESA/Rosetta/MPS for OSIRIS Team MPS/UPD/LAM/IAA/SSO/INTA/UPM/DASP/IDA / ESA/Rosetta/MPS for OSIRIS Team MPS/UPD/LAM/IAA/SSO/INTA/UPM/DASP/IDA; O』Rourke
  • 羅塞塔彗星表面傳來首批測量數據
    自著陸器「菲萊」於2014年11月在彗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Churyumov-Gerasimenko)表面著陸後,迄今馬普太陽系研究所的專家們藉助COSAC儀器共檢測出16
  • 「羅塞塔」關閉通訊器:永別了,「菲萊」
    在登陸彗星721天之後的今天,北京時間17:00,「羅塞塔」探測器關閉了和「菲萊」著陸器的唯一通訊方式。菲萊登陸67P彗星,是在2014年11月12日。這是人類第一次嘗試在太空中使用魚叉式固定裝置,然而這一嘗試沒能成功:菲萊沒有固定在預定著陸地,而是發生了四次彈跳,落入了一千米之外懸崖的陰影中,太陽能電池板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
  • 彗星也有極光?
    羅塞塔探測器是太空探索中成就最豐富的「彗星獵人」,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艘與彗星會合,並圍繞它運行的太空飛行器。它於2004年發射升空,從2014年8月開始圍繞67P運行,直到2016年9月它著陸在彗星表面,結束了它的任務。但是時至今日,科學家們依然在整理它返回給我們的數據,並不斷得出驚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