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萊」號第二次登陸時在67P彗星上撞擊出類似骷髏頭的形狀

2020-11-22 cnBeta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科學家發現了歐空局命運多舛的「菲萊」號(Philae)著陸器在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上著陸的第二個地點,並由此發現隱藏在彗星表面下的古冰比卡布奇諾的泡沫還要柔軟。在第二個撞擊點,著陸器在荒蕪的地貌上撞擊出了類似人臉的形狀,因此該地區被暱稱為「顱骨頂」山脊。

歐空局偉大的彗星追逐任務無疑是其迄今為止最偉大的太空成就之一。軌道上的「羅塞塔」號探測器吸引了全世界科學愛好者的想像力,因為它成功地成為第一個進入彗星軌道的太空飛行器,並繼續收集大量數據,改變了我們對這些流浪遺蹟的認識。

然而,如果「菲萊」號著陸器與「羅塞塔」號一起穿越行星際空間的暗淡環境,成功地在67P上著陸,那麼科學成果可能會更大。可惜事與願違。2014年11月12日,"菲萊 "號著陸器被指示下降到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的表面,並在接觸後發射魚叉,將「小探險家」固定在塵土飛揚的表面。

但當真正要將著陸器固定在彗星上時,「菲萊」號著陸器的錨定系統卻未能發射,導致探測器在兩個小時的飛行旅程中從67P上彈起,最後再次觸及彗星,並跳彈到最終的停靠地點。

值得慶幸的是,探測器能夠在電池耗盡之前收集和傳輸足夠的數據,完成其主要任務。然而,科學界的成員一直熱衷於發現「菲萊」號第二次登陸的具體地點,以及發生了什麼。

「菲萊」號傳感器傳輸的數據表明,著陸器深入彗星表面,有可能發現隱藏了數十億年的古冰層。一組科學家開始結合「羅塞塔」號太空飛行器和「菲萊」號著陸器的信息,試圖發現該探測器的第二個撞擊點。

科學家們在「羅塞塔」號的OSIRIS相機拍攝的高清圖像中,準確地找到了約3.5米(11.5英尺)的明亮、裸露的水冰,這標誌著第二個撞擊點。然而,真正幫助團隊拼湊出著陸點之後到底發生了什麼的是「菲萊」號的磁力計吊杆。

「菲萊」號的羅塞塔登陸器磁力計和等離子體監測儀(ROMAP)儀器是為了研究67P的局部磁場,以及它如何與太陽風相互作用。該儀器的一部分採取了從著陸器外殼突出48釐米(18.9英寸)的吊杆形式。

研究人員能夠檢查數據,這些數據詳細說明了吊杆在撞擊地表時的移動情況,以便弄清著陸器被壓入地表的時間,以及它與周圍地形接觸時的移動速度。這些數據與 「羅塞塔」號自身的磁力計進行對比,以辨別「菲萊」號在第二次「登陸」時的姿態。

根據數據偵查,「菲萊」號在撞擊地面後,在第二次著陸地點停留了兩分鐘,期間它四次撞擊地形。其中一次特別猛烈的撞擊,探測器嵌入地表25釐米(9.8英寸),在其身後留下了印記。

「從上面看,菲萊撞擊的巨石形狀讓我想起了一個頭骨,所以我決定給這個區域起個綽號叫『顱骨頂脊』,並將這個主題延續到其他被觀測到的特徵上。」羅塞塔/菲萊科學團隊成員Laurence O』Rourke評論道。「『顱面』的右『眼』是由菲萊的頂面壓縮塵埃而成,而巨石之間的縫隙則是『顱頂裂縫』,菲萊像風車一樣在它們之間穿行。」

從實際情況來看,撞擊數據還顯示,隱藏在彗星表面下的古老物質的孔隙率約為75%,柔軟得令人難以置信。

Laurence稱:「菲萊踩入裂縫側面的簡單動作,讓我們可以計算出這種古老的、有數十億年歷史的冰塵混合物異常柔軟--比卡布奇諾咖啡上的泡沫,或者是泡泡浴中的泡沫,或者是海邊海浪之上的泡沫還要蓬鬆。」

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自然》雜誌上,下面的視頻突出了「菲萊」號在第二次攻擊67P彗星時「雕刻出」的顱骨形狀。

相關焦點

  • 4年前的9月2日,在彗星67P上神秘失蹤的菲萊著陸器被找到
    ,這個彗星就是被稱為67P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而這艘太空飛行器就是菲萊(Philae),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韭菜」,4年前的9月2日,菲萊的母船羅塞塔號終於找到了神秘失蹤的菲萊,20多天之後,由於電力耗盡,羅塞塔號也受控墜毀在彗星67P上。
  • 歐洲將登陸彗星!「菲萊」的降落點已確認,科學家:上面的冰很軟
    據報導,近日,歐洲空間局的科學家,首次識別出了著陸器「菲萊」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上的第二個著陸點,同時,發現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上的冰,竟然比雪還要柔軟。這次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上著陸的「菲萊」,並不是第一次登陸彗星,早在2004年,「菲萊」就搭乘著羅塞塔號探測器 ,前往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了。
  • 彗星67P表面下的古代冰比棉花糖軟
    / 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也稱為67P彗星)時,它反彈了兩次,直到到達最終的靜止位置。現在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第二次反彈的位置,第二次反彈暴露了彗星表面下的奇怪冰。菲萊著陸器在2004年發射並於2014年到達彗星的羅塞塔(Rosetta)軌道飛行器上被運載到67P。當菲萊墜落到水面時,用於將其固定在適當位置的魚叉沒有開火,因此著陸器反彈了。都找到了第一次彈跳的位置和著陸器的最終休息地點,但直到現在我們還不知道第二次彈跳發生在哪裡。
  • 4年前的9月2日,在彗星67P上神秘失蹤的菲萊著陸器被找到
    important}【ALENG 自媒體】9月2日晚間自媒體專稿,現代科技的發展,不僅可以將人類送往月球著陸,而且也能夠將一艘太空飛行器遠程著陸在一個彗星上,這個彗星就是被稱為67P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而這艘太空飛行器就是菲萊(Philae),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韭菜」,4年前的9月2日,菲萊的母船羅塞塔號終於找到了神秘失蹤的菲萊
  • 彗星著陸器「菲萊」第二落點確認
    ,歐洲空間局(ESA)科學家首次識別出了「菲萊」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彈起時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此次分析「菲萊」在該著陸點的含冰石塊上留下的印記,讓科學家們深入了解著陸時新暴露的冰層的強度
  • "菲萊"在彗星上發現有機分子 有助人類了解地球史
    據BBC報導,科學家們已經證實,Philae著陸器在「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的表面上檢測到有機分子。含碳有機分子是地球生命基礎,這個發現可以為人類了解地球形成早期的化學成分提供線索。
  • 「菲萊」著陸器降落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 為了解彗核的性質提供線索
    「菲萊」著陸器降落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 為了解彗核的性質提供線索(Credit: ESA/Rosetta/MPS for OSIRIS Team MPS/UPD/LAM/IAA/SSO/INTA/UPM/DASP/IDA / ESA/Rosetta/MPS for OSIRIS Team MPS/UPD/LAM/IAA/SSO/INTA/UPM/DASP/IDA; O』Rourke
  • 67P彗星隱藏什麼秘密?探測器傳回照片,發現神秘光線和人形物體
    「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2014年,一顆名為67P的彗星闖入太陽系,人類沒有錯過這次機會,在67P彗星飛入太陽系之前,人類已經整整等待了10年,並且提前建好了用來探測這顆彗星的探測器--「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
  • 「菲萊」發布科學成果:彗星上找到構成生命基石的有機化合物!
    「菲萊」落向67P彗星表面名為Agilkia的預定地點時拍攝的一組圖片。圖片來源:ESA去年11月,歐洲空間局的「羅塞塔」(Rosetta)探測器釋放「菲萊」(Philae)著陸器,成功登陸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而且還不止一次。
  • 目前人類唯一「登陸」過的彗星:楚留莫夫-格拉西門克彗星
    由於彗星在靠近太陽時,形成比其本身巨大的多的彗尾,所以往往能夠被地球上的人類肉眼發現和觀察到,人們根據彗尾的形狀像掃帚,所以俗稱掃帚星。那麼到底哪一顆彗星是人類「登陸」過的呢?當然這裡的「登陸」,不是指人親自上到彗星,而是利用探測器來實現「登陸」的。
  • 67P彗星在繞太陽軌道運行時改變了顏色
    67P彗星在環繞我們的太陽系時改變了顏色,就像一條宇宙變色龍。得益於對「羅塞塔」號太空探測器發回的最新數據的分析,一組歐洲科學家詳細描述了這顆彗星的彗核是如何從紅色變為藍色的,當時它與太陽的軌道很近,但在進入外層空間時又重新變成了紅色。
  • 「菲萊」登陸彗星 傳回數據圖像資料
    「菲萊」登陸彗星 傳回數據圖像資料 (1/3) "← →"翻頁
  • 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將於9月底撞向彗星完成使命:已探測2年
    自進入「67P」彗星軌道以來,「羅塞塔」號已經對這顆直徑約4千米的冰冷的天體開展了長達2年的探測任務。到「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正式隕落墜毀時,飛行控制器將啟動相機拍攝它墜毀時的情景並傳回地球,同時所有傳感器都將被打開,用於嗅探彗星的化學環境;其它所有的設備都將可能被關閉。
  • 首次識別出菲萊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
    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8日發表的一項行星科學研究,歐洲空間局(ESA)科學家首次識別出了「菲萊」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彈起時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此次分析「菲萊」在該著陸點的含冰石塊上留下的印記,讓科學家們深入了解著陸時新暴露的冰層的強度。
  • 羅塞塔號伴隨彗星67P到達近日點 彗星突發「噴射流」
    北京時間8月14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報導,自2014年8月首次到達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
  • 「羅塞塔」關閉通訊器:永別了,「菲萊」
    在登陸彗星721天之後的今天,北京時間17:00,「羅塞塔」探測器關閉了和「菲萊」著陸器的唯一通訊方式。即使是在去年夏天距離太陽最近的時候,它都僅僅斷斷續續地傳送了幾個短暫的信號;隨著67P逐漸遠離,研究者已經知道它不會再甦醒了。菲萊登陸67P彗星,是在2014年11月12日。
  • 原創丨紀念逝去的「羅塞塔」號探測器
    2014年11月12日,「羅塞塔」號探測器釋放出命名為「菲萊」的著陸器,經歷7個小時的著陸過程,成功登陸了彗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正是「羅塞塔」最終消亡之處)。「羅塞塔」號探測器在多年的飛行任務期間,進行了許多的科學探測,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這枚探測器。
  • 科學家確認探測器在彗星67P失聯的原因,在彗星上發生了什麼?
    歐洲航天局在2004年曾向彗星67P發射了羅塞塔號探測器,科學家認為這顆距離地球4億公裡的彗星上能找到太陽系的原始物質,直到2016年探測器才終於到達彗星67P,羅塞塔號向彗星表面投放登陸器「菲萊」不知什麼原因失聯,遺憾的是運行了20多天後羅塞塔號也墜毀在彗星表面,雖然探測器傳回許多彗星近距離的圖像
  • 彗星上究竟有什麼?或許只有人造衛星「羅塞塔」知道了
    [「羅塞塔」釋放出的「菲萊」著陸器在67P彗星上著陸的想像圖] 在繞彗星飛行過程中,「羅塞塔」要不斷調整姿態,一方面要保證科學儀器瞄準彗星,另一方面要保證天線對準地球,還要儘量保證太陽翼正對太陽
  • 「羅塞塔」:告訴你彗星的模樣? - 手機百度
    根據天體撞擊起源假說,在地球早期,大量彗星撞擊地球表面,不僅帶來了豐富的水源,形成了原始海洋,而且與彗星攜帶的各類烷烴、胺基酸、脂肪酸、多環芳烴和卟啉等有機化合物一起,在適宜的地球溫度、大氣層等環境條件下誕生了最初級的生命。而對彗星物質成分的分析有望回答地球上的水是否來自彗星、為什麼地球上的胺基酸都是左旋形式、彗星是否為地球開啟了生命之門等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