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識別出菲萊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

2020-10-29 科普百分百

首次識別出菲萊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8日發表的一項行星科學研究,歐洲空間局(ESA)科學家首次識別出了「菲萊」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彈起時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此次分析「菲萊」在該著陸點的含冰石塊上留下的印記,讓科學家們深入了解著陸時新暴露的冰層的強度。

「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是歐洲空間局組織的無人太空飛船計劃,2004年就已發射升空。2014年11月12日,「菲萊」著陸器成功向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降落,這是人類探測器第一次登陸彗星。不過科學家們發現,它在著陸時還彈跳了兩次,最後停在名為阿拜多斯的區域的一個懸壁下。雖然此前已經確定了第一個和第三個著陸點,但第二個著陸點的位置一直以來都不為人知。

根據一項新的著陸軌跡分析,歐空局科學家勞倫斯·奧洛克及其同事此次著手確定「菲萊」著陸器的第二個著陸點。通過比較分析「羅塞塔」號太空飛行器(當時位於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周圍的軌道上)拍攝的著陸前和著陸後的圖像,研究團隊觀察到一個山脊表面有兩塊相鄰巨石的特徵發生了變化,那只能用「菲萊」著陸器的存在來解釋。

他們進而確定,「菲萊」著陸器在這個地點停留了近兩分鐘,進行了4次不同的表面接觸。在這個過程中,它使石塊內部的水冰暴露了出來。在第三個接觸點,研究人員在冰面上觀察到「菲萊」留下的一個約0.25米的印記。

由此,科學家們計算出石塊中冰的強度非常低,還不到12帕斯卡,比地球上剛落下的小雪還要軟。他們總結稱,這項新發現使人們對未來彗星任務中收集冰樣本所需的機械過程有了深入了解。同時,這顆彗星可能誕生於約46億年前的太陽系形成初期,對其冰層的研究,亦有助於了解太陽系的原始化學組成與狀態。

相關報導:國際最新研究:「菲萊」顛簸著陸「顱頂脊」揭示彗星奧秘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新網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行星科學的研究論文,識別出「菲萊」(Philae)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67P/Churyumov-Gerasimenko)表面彈起時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skull-top ridge),並分析「菲萊」在該著陸點的含冰石塊上留下的印記,可以了解著陸時新暴露的冰層的強度。

據介紹,2014年11月12日,菲萊著陸器向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降落,並在著陸時彈跳了兩次,最後停在阿拜多斯(Abydos)區域的一個懸壁下。雖然之前已經確定第一個和第三個著陸點,但第二個著陸點的位置一直不為人知。

根據一項新的著陸軌跡分析,論文通訊作者、西班牙馬德裡歐洲航天局勞倫斯·奧魯克(Laurence O』Rourke)及其同事著手確定菲萊著陸器的第二個著陸點。他們通過比較分析「羅塞塔號」(Rosetta)太空飛行器——當時位於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周圍的軌道上拍攝的著陸前和著陸後的圖像,觀察到一個山脊表面有兩塊相鄰的巨石的特徵發生了變化,那只能用「菲萊」的存在來解釋。他們確定「菲萊」著陸器在這個地點停留了近兩分鐘,進行了4次不同的表面接觸。在這個過程中,它使石塊內部的水冰暴露了出來。

在第三個接觸點,研究人員在冰面上觀察到「菲萊」留下的一個約0.25米的印記。由此,論文作者計算出石塊中的冰的強度非常低——不到12帕斯卡,比剛落下的小雪還要軟。他們總結說,這些發現使人們對未來彗星任務中收集冰樣本所需的機械過程有了深入了解。

相關焦點

  • 彗星著陸器「菲萊」第二落點確認
    2020-10-29 07:37:22 來源:科技日報彗星著陸器「菲萊」第二落點確認發現石塊中冰強度比雪還軟科技日報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8日發表的一項行星科學研究,歐洲空間局(ESA)科學家首次識別出了「菲萊」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彈起時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此次分析「菲萊」在該著陸點的含冰石塊上留下的印記,讓科學家們深入了解著陸時新暴露的冰層的強度
  • 國際最新研究:「菲萊」顛簸著陸「顱頂脊」揭示彗星奧秘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行星科學的研究論文,識別出「菲萊」(Philae)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67P/Churyumov-Gerasimenko)表面彈起時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skull-top ridge),並分析「菲萊」
  • 「菲萊」著陸器降落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 為了解彗核的性質提供線索
    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 為了解彗核的性質提供線索(Credit: ESA/Rosetta/MPS for OSIRIS Team MPS/UPD/LAM/IAA/SSO/INTA/UPM/DASP/IDA / ESA/Rosetta/MPS for OSIRIS Team MPS/UPD/LAM/IAA/SSO/INTA/UPM/DASP/IDA; O』Rourke et al (2020
  • 今日科技話題:高性能伺服器、「天問一號」探測器、冰川、冰表面水分子、著陸器「菲萊」、珊瑚礁
    (AFM),在原子水平捕捉到了冰表面的凹凸。由此發現,冰的表面並不像預測的那樣——晶體內部構造呈規則有序的結構,而是呈水分子位置發生移動的無序結構。實驗發現在多種條件下製作的冰的表面全部呈無序結構,因此確認這種無序結構才是冰表面的真正構造。在原子水平上明確冰的表面構造,將有助於理解在冰表面上發生的各種物理和化學現象,通過利用AFM,有望以單個分子水平直接觀察冰表面上的化學反應。
  • 歐洲將登陸彗星!「菲萊」的降落點已確認,科學家:上面的冰很軟
    據報導,近日,歐洲空間局的科學家,首次識別出了著陸器「菲萊」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上的第二個著陸點,同時,發現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上的冰,竟然比雪還要柔軟。這次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上著陸的「菲萊」,並不是第一次登陸彗星,早在2004年,「菲萊」就搭乘著羅塞塔號探測器 ,前往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了。
  • 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上檢測到磷 加強了生命成分是由彗星運送到地球的觀點
    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上檢測到磷 加強了生命成分是由彗星運送到地球的觀點(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New Atlas報導,研究人員在一顆彗星上檢測到了磷這一發現是幾年前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從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上獲得的數據,加強了生命成分是由彗星運送到地球的觀點。六種化學元素幾乎構成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分子:碳、氫、氮、氧、磷和硫(CHNOPS)。長期以來,我們的母星是如何在這些元素中變得如此豐富的,一直是個謎,但其中一個主要的假設是,這些元素是在很久以前由彗星、小行星和原行星的撞擊帶到這裡的。
  • 從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內部收集的固體塵埃顆粒中發現磷和氟
    從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內部收集的固體塵埃顆粒中發現磷和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芬蘭圖爾庫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在從一顆彗星上收集的固體塵埃顆粒中發現了磷和氟該項目的科學家表示,他們的發現表明,生命最重要的元素可能都是由彗星運送到地球的。科學家是從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內部收集的固體塵埃顆粒中發現了磷和氟。該彗星每6.5年繞太陽運行一次。這些樣品是由歐空局 "羅塞塔 "太空飛行器上的COSIMA儀器收集的。該太空飛行器在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間以幾公裡的距離跟蹤了那顆彗星。在靠近彗星附近時,該儀器收集了塵埃顆粒。
  • 「菲萊」號第二次登陸時在67P彗星上撞擊出類似骷髏頭的形狀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科學家發現了歐空局命運多舛的「菲萊」號(Philae)著陸器在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67P/Churyumov-Gerasimenko
  • 4年前的9月2日,在彗星67P上神秘失蹤的菲萊著陸器被找到
    ,這個彗星就是被稱為67P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而這艘太空飛行器就是菲萊(Philae),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韭菜」,4年前的9月2日,菲萊的母船羅塞塔號終於找到了神秘失蹤的菲萊,20多天之後,由於電力耗盡,羅塞塔號也受控墜毀在彗星67P上。
  • 4年前的9月2日,在彗星67P上神秘失蹤的菲萊著陸器被找到
    important}【ALENG 自媒體】9月2日晚間自媒體專稿,現代科技的發展,不僅可以將人類送往月球著陸,而且也能夠將一艘太空飛行器遠程著陸在一個彗星上,這個彗星就是被稱為67P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而這艘太空飛行器就是菲萊(Philae),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韭菜」,4年前的9月2日,菲萊的母船羅塞塔號終於找到了神秘失蹤的菲萊
  • 羅塞塔號伴隨彗星67P到達近日點 彗星突發「噴射流」
    北京時間8月14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報導,自2014年8月首次到達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
  • 目前人類唯一「登陸」過的彗星:楚留莫夫-格拉西門克彗星
    目前人類唯一「登陸」過的彗星名叫:67P/楚留莫夫-格拉西門克彗星,歐洲航天局在2004年發射了名為「羅塞塔」的彗星探測器,經過了近10年的太空飛行,總長度達64億公裡的太空飛行,最終於2014年8月成功靠近67P/楚留莫夫-格拉西門克彗星,並且釋放著陸器「菲萊」到達該彗星表面。
  • 科學家從67P彗星的塵埃顆粒中檢測到了磷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 研究人員在一顆彗星上檢測到了磷——從而完成了生命所必需的元素的清單。這一發現是幾年前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從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上獲得的數據, 加強了生命成分是由彗星運送到地球的觀點 。
  • 羅塞塔探測器發回照片,67P彗星表面細節曝光,曾有物體伴飛
    其實,在宇宙中,彗星的數量非常多,除了哈雷彗星以外,還有其他各種彗星,目前我們人類也發射了探測器對一顆名為「67P」的彗星進行了抵近觀測。「67P」彗星和哈雷彗星相比,「67P」彗星的知名度低得多。根據科學報告的資料,「67P」彗星是在1969年被發現的,其全稱是「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簡稱「67P」。
  • 6800年一遇的彗星來了,今天傍晚就能看到!具體位置就在…
    彗星會帶來厄運?彗星有個尾巴,形狀象掃把,故得名為掃帚星。我國民間把彗星貶稱為「掃帚星」、「掃把佬」、「孛星」、「災星」、「蚩尤旗」、「蓬星」等。我國最早的彗星記載可追溯到商周時期,距離現在有3000多年了。古代無論是我國還是外國,都有人把彗星跟災難聯繫起來,認為彗星會帶來厄運。當然這只是一種迷信的說法而已。
  • 彗星變色?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帶你探究其中的奧秘!
    簡介:羅塞塔太空船發現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在靠近太陽的過程中顏色會發生變化,那到底是因為什麼呢?原來是因為溫度等原因導致該彗星越過一個邊界時,其表面的呈微紅色的冰會上升為氣體,露出藍色的較純淨的冰。而當彗星遠離太陽上,上升的微紅色氣體又會落回表面,使彗星呈現紅色。經過太陽時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會變得更藍!
  • 在羅塞塔任務期間,彗星67P反覆改變顏色
    簡介:彗星會根據其軌道位置改變顏色。接近太陽時,彗星的巖石核變得更藍,但隨著其離開而變紅。這項新研究者將這種光譜變異性與彗星表面及其附近區域的水冰量相關聯。這是羅塞塔探測器於2015年7月7日觀測到的彗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影像,其彗發明亮且清晰。
  • 科學家從67P彗星的塵埃顆粒中檢測到了磷 被認為是生命所必需的元素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研究人員在一顆彗星上檢測到了磷----從而完成了生命所必需的元素的清單。這一發現是幾年前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從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上獲得的數據,加強了生命成分是由彗星運送到地球的觀點。
  • 與羅塞塔和菲萊一起,探索彗星變色的背後原因
    簡介:羅塞塔太空船發現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在靠近太陽的過程中顏色會發生變化,那到底是因為什麼呢?原來是因為溫度等原因導致該彗星越過一個邊界時,其表面的呈微紅色的冰會上升為氣體,露出藍色的較純淨的冰。而當彗星遠離太陽上,上升的微紅色氣體又會落回表面,使彗星呈現紅色。
  • "菲萊"在彗星上發現有機分子 有助人類了解地球史
    據BBC報導,科學家們已經證實,Philae著陸器在「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的表面上檢測到有機分子。含碳有機分子是地球生命基礎,這個發現可以為人類了解地球形成早期的化學成分提供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