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塞塔」關閉通訊器:永別了,「菲萊」
菲萊登陸67P彗星,是在2014年11月12日。這是人類第一次嘗試在太空中使用魚叉式固定裝置,然而這一嘗試沒能成功:菲萊沒有固定在預定著陸地,而是發生了四次彈跳,落入了一千米之外懸崖的陰影中,太陽能電池板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
-
菲萊,終於找到你!——羅塞塔
菲萊著陸器特寫這張菲萊著陸器的特寫照片,我們可以看出,菲萊的一條腿卡在彗星67P的縫隙中,這意味著菲萊的天線指向巖石,這也就不難理解,自2014年12月菲萊著陸彗星67P後,羅塞塔探測器難與菲萊建立通信
-
與羅塞塔和菲萊一起,探索彗星變色的背後原因
(圖源自wjbk)一旦彗星再一次遠離太陽,它的固體核心將再一次變紅 研究人員寫道,儘管羅塞塔的使命已經結束,但仍留下了大量數據需要梳理,並且更多的這類發現可能會被揭示出來。羅塞塔(太空船) 羅塞塔是航天局在2004年3月2日建立然後發射的航天探測器。
-
ESA可視化解讀「羅塞塔號」過去兩年在彗星軌道的運動軌跡
這段動畫視頻展示了2014年7月31日-2016年8月期間「羅塞塔號」的運動軌跡。過去兩年「羅塞塔號」一直圍繞這顆不規則彗星展開探測 。 這段動畫還特別指出,在2014年11月12日「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向彗星表面投放了著陸器「菲萊(Philae)」。
-
原創丨紀念逝去的「羅塞塔」號探測器
由於錯過了這一發射實機,新的計劃將目標改為彗星67P,探測器計劃在2004年2月26日發射,並在2014年會面。然而隨著計劃的改變,由於彗星更大的質量及隨之增加的撞擊速度,登陸器設備必須修改。「羅塞塔」號探測器在兩次嘗試發射取消後,終於在2004年3月2日的英國格林威治時間7:17(所謂世界時)於庫魯航天發射中心(位於南美洲北部法屬蓋亞那中部的庫魯地區,緊靠赤道)發射。
-
"羅塞塔"計劃:有史以來第一個降落在彗核上的人造探測器行動
到了11月13日,經過10年之久的旅行,馬不停蹄地跨過3.1億英裡(約5億公裡)後,"羅塞塔"與「菲萊」終於進入67P彗星軌道。一面進行預定任務,一面為著陸器"菲萊"找一個合適的登陸地點——從沒有宇宙飛船嘗試過,在彗星上實現軟著陸。而且從某種角度看,它的形狀真的很奇怪。
-
"菲萊"在彗星上發現有機分子 有助人類了解地球史
菲萊號上周六將彗星表面照片的數據和圖像傳回地球。本次任務的目的便是研究構成生命的碳基化合物是否由彗星帶至地球。 早前報導:歐洲探測器太空旅行10年後將首次登陸彗星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經歷長達10年的太空之旅後,歐洲太空總署彗星探測器「羅塞塔」號12日將迎來最關鍵時刻,「菲萊」號登陸器會嘗試降落在「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表面。若取得成功,將是人類探測器首次登陸彗星。
-
或許只有人造衛星「羅塞塔」知道了
「羅塞塔」探測器的主體為鋁方盒結構。科學儀器安裝在方盒頂部的「有效載荷支持艙」內,公共平臺在下方。方形盒子的底部面向地球。這裡安裝了一個直徑2.2米的碟形天線。天線的方向是可控的,用來將探測數據傳回地球。「菲萊」則掛在正對著彗星的一面。 「羅塞塔」配有兩個巨大的太陽能翼,每個翼面積為32平方米,翼展32米。
-
「菲萊」號第二次登陸時在67P彗星上撞擊出類似骷髏頭的形狀
2014年11月12日,"菲萊 "號著陸器被指示下降到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的表面,並在接觸後發射魚叉,將「小探險家」固定在塵土飛揚的表面。然而,科學界的成員一直熱衷於發現「菲萊」號第二次登陸的具體地點,以及發生了什麼。「菲萊」號傳感器傳輸的數據表明,著陸器深入彗星表面,有可能發現隱藏了數十億年的古冰層。一組科學家開始結合「羅塞塔」號太空飛行器和「菲萊」號著陸器的信息,試圖發現該探測器的第二個撞擊點。
-
「羅塞塔」:告訴你彗星的模樣? - 手機百度
三次變軌加速後,「羅塞塔」於2008年9月飛掠了小行星Steins。2009年11月,「羅塞塔」進行了最後一次繞地球加速變軌。2010年10月飛掠小行星Lutetia。隨後,「羅塞塔」在2011年6月進入休眠狀態,直到2014年1月復甦,同年8月「羅塞塔」與彗星成功對接,11月12日向彗星發射了登陸器菲萊。
-
羅塞塔彗星表面傳來首批測量數據
自著陸器「菲萊」於2014年11月在彗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Churyumov-Gerasimenko)表面著陸後,迄今馬普太陽系研究所的專家們藉助COSAC儀器共檢測出16
-
彗星著陸器「菲萊」第二落點確認
,歐洲空間局(ESA)科學家首次識別出了「菲萊」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彈起時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此次分析「菲萊」在該著陸點的含冰石塊上留下的印記,讓科學家們深入了解著陸時新暴露的冰層的強度
-
「羅塞塔」為什麼要去探彗星?
圖片來源:ESA北京時間2014年8月6日17時06分,歐洲空間局的「羅塞塔」探測器進入了環繞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以下簡稱「楚-格」彗星)的軌道,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枚環繞彗星運行的探測器,「羅塞塔」在twitter上甚至躍升熱門話題榜首位。耗資10億歐元的「羅塞塔」為什麼這麼火爆?因為它有可能幫助我們回答老祖先們一直在念叨的一個基本問題:「我們從哪裡來?」
-
「菲萊」發布科學成果:彗星上找到構成生命基石的有機化合物!
「菲萊」落向67P彗星表面名為Agilkia的預定地點時拍攝的一組圖片。圖片來源:ESA去年11月,歐洲空間局的「羅塞塔」(Rosetta)探測器釋放「菲萊」(Philae)著陸器,成功登陸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而且還不止一次。
-
「羅塞塔,我們到了!」
羅塞塔探測器於北京時間2014年8月6日下午5時左右到達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
-
終究曲終人散,這12年「羅塞塔」有什麼收穫
作為人類發射的第一個彗星探測器,「羅塞塔」取得了哪些探測成果?未來歐空局是否還將繼續發射小行星探測器?羅塞塔探測器的名字取自古埃及著名的羅塞塔石碑,石碑上面使用了埃及象形文字、埃及通俗文字和古希臘文字記錄的同一段詔書,它的發現為破譯古埃及文字立下了汗馬功勞。
-
4年前的9月2日,在彗星67P上神秘失蹤的菲萊著陸器被找到
,而且也能夠將一艘太空飛行器遠程著陸在一個彗星上,這個彗星就是被稱為67P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而這艘太空飛行器就是菲萊(Philae),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韭菜」,4年前的9月2日,菲萊的母船羅塞塔號終於找到了神秘失蹤的菲萊,20多天之後,由於電力耗盡,羅塞塔號也受控墜毀在彗星67P上。
-
我,叫羅塞塔. 恩,那個今天栽在掃把星上的羅塞塔..
回顧羅塞塔的一生.... 【我,叫羅塞塔】我叫羅斯塔,我還有個小兄弟,叫菲萊...2004年,我們被發射升空。 目的,就是要成為人類歷史上環繞彗星運行的第一個探測器~升空之後,我就帶著我的小菲萊開啟了我們的旅程...
-
「羅塞塔」任務組詳解充滿驚奇的發現之旅—新聞—科學網
位於這顆形似鴨子的彗星「翅膀」上的一個令人費解的Aten區域,是一片很奇怪的沒有塵埃的窪地。Thomas介紹說,至少它不可能是原始形成的。據Thomas推測,該凹陷處是在彗星最近掠過太陽時形成的。溫度上的劇烈變化可能使彗星表面破裂,並使其變得脆弱,上升的地下氣壓在一次或多次災難性的脫落事件中吹走了大塊的彗星巖石。
-
羅塞塔一頭扎向掃把星,臨別前向地球傳回了這組照片
追隨好基友菲萊探測器的腳步,共同長眠於此。這也意味著羅塞塔長達12年的太空傳奇之旅宣告結束。如果你想了解羅塞塔的傳奇一生,下面這段精彩的動畫短片不容錯過:羅塞塔這次與人類的告別可以說是永別,落到67P彗星表面後將與地球失去聯繫。因此,在臨別前,羅塞塔抓住了難得的靠近67P彗星的機會,使出洪荒之力拍攝照片和搜集資料,並傳回地球。這毋庸置疑是羅塞塔留給我們的最好的離別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