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12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歐洲空間局(ESA)的羅塞塔號探測器正在開展考察活動的目標彗星是一個充滿各種複雜地形的世界,那裡有巨大的懸崖,深邃的撞擊坑,還有房子大小的巨型石塊。現在,根據最近一段時間羅塞塔號發回的數據,歐空局的研究人員製作了一張展示這可彗星地形的彩色地圖。
用不同顏色標註的彗星地形單元圖,這張地圖將幫助科學家們選定在今年11月份著陸彗星的具體位置,這將是人類首次著陸一顆彗星的表面。
這張照片拍攝於9月5日,距離彗星表面約62公裡。左側圖像顯示彗核的側面,而右邊則是彗星的「頭部」。圖像解析度約為每像素1.1米。可以看到崎嶇的崖壁和散落的巨石。
示意圖:正在對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進行考察的羅塞塔飛船。與原先預料的明亮地表不同,探測器所看到的是一個在某些光學波段比焦炭還要黑的彗星表面。
8月23日-24日期間彗星表面預先選定的5處候選著陸地點。這幾處地點被標註在8月16日由羅塞塔號探測器OSIRIS窄角相機拍攝的圖像中,拍攝距離約100公裡。
這張地圖預計將幫助科學家們選出合適的地點降落他們的著陸器。今年11月份,人們就將首次嘗試將一顆著陸器固定到一顆彗星的表面。這顆彗星就是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最新的地形圖展示了其表面不同的「大陸區塊」。
地圖上顯示出不同的地形區,包括懸崖,隕坑,巨石區域,甚至還有平行分布的溝壑區,其中有些區域正在發生活動。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隨著羅塞塔飛船跟隨彗星一同越來越接近太陽,地面任務控制中心將會密切監視彗星活動性的變化。
儘管科學家們並不指望彗星地表會存在截然的地區間界限,然而這種漸變式的區域變化將幫助研究組追溯彗星的起源。就在下周,也就是9月的13號或14號,這張地形圖將會迎來其首次發揮關鍵作用的事件——歐洲空間局羅塞塔著陸器項目組,以及羅塞塔軌道器項目組的科學家們將會最終決定著陸器「菲萊」(Philae)的最終降落地點。隨後,歐空局將在9月15日公布選擇結果。
一旦菲萊著陸器離開羅塞塔號飛船並飛向彗星67P/C-G,那就沒有機會再去更改其飛行路徑了。菲萊從離開母船到抵達彗星表面大約需要飛行5~8個小時,此後彗星微弱的引力將會吸引菲萊。
就在本周早些時候,羅塞塔已經宣布在67P彗星的表面發現了一些出人意料的地形特徵。與原先人們預料的明亮,「冰雪覆蓋」的彗星表面景象不同,探測器所看到的是一個在某些光學波段比焦炭還要黑的彗星地表。並且羅塞塔號上搭載的儀器設備目前還尚未能探測到任何一點彗星地表存在水冰的跡象。
來自美國宇航局西南研究所的羅塞塔項目科學家阿蘭·斯特恩(Alan Stern)表示:「這顆彗星的地表反照率竟然如此之低,其地表暴露水冰的含量竟然如此之少,這些讓我們感到非常意外。」科學家們此前認為彗星地表應當存在暴露的水冰成分,原因是彗星一般存在於遠離太陽的寒冷區域,在那裡水冰可以安全的存在而不會被融化和蒸發。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地表缺乏水冰的事實可能是因為這顆彗星在過去的某一時期曾經一度非常接近太陽或是其他恆星,從而導致水分的損失殆盡。
羅塞塔飛船被描述為是「史上最性感,最激動人心」的探測項目之一,它將花費超過一年的時間伴隨一顆彗星並對其開展考察,幫助解開彗星的謎團。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的彗核本身長約4公裡,大約每6.5年圍繞太陽一周。羅塞塔飛船的大小則與一輛小汽車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