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彗星的畫家不是一個合格的科學家

2021-01-13 中科院物理所

如果你有夜觀天象的習慣,那麼你會發現夜空中繁星閃閃發光,隨著時間和季節轉動,但相互之間的位置卻幾乎不會發生變化。偶有幾顆特別明亮的星(行星)雖不像其它星那麼聽話,但也不難發現,它們的運行軌跡亦是有據可循的。

不過,平靜的夜空中也會有意外發生,比如那些偶爾出現的、帶著尾巴的、稀奇古怪的星。

時代的印記 | 這本名為《時代的印記》 的古書藏於法國巴黎阿瑟納爾圖書館 ,記載了耶穌的誕生、生活以及復活等內容, 由賈安 · 曼塞爾編著。

毫無疑問,古人早就注意到了這樣的現象。無論是在兩千多年前的馬王堆漢墓帛書上,還是在西方的巖畫上,都能見到這樣忠實的描繪。

漢墓帛書 | 湖南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帛書上有關於彗星的原始描繪。這些圖是基於古人仔細的觀察與長期的積累而形成的,也被賦予了各種內涵豐富的意義,用來和人間發生的事情相比對。

但在前科學時代,古人卻沒有任何途徑去了解它們究竟是什麼,它的出現似乎不像任何已知的天體那麼有規律,無論是軌跡還是周期,都飄忽不定。

/ 上帝的詛咒

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大部分關於彗星的描繪,都出自歐洲中世紀以後。隨著基督教的興起,彗星的形象在許多與宗教有關的藝術作品中頻繁出現。

中世紀人們對於宇宙的認識,主要沿襲了古希臘亞里斯多德和託勒密的地心說模型。作為教會接受的「正統理論」,地心說的地位毋庸置疑。在宗教至上的時代,彗星也常常被當做是來自上帝的信使,它代表著神秘的預言與未來——尤其是不詳的預兆,例如戰爭或國王之死。

地心說宇宙模型 | 這幅出版於1660年的掛圖, 展示了自古希臘開始亞里斯多德和託勒密提出並完善的地心說宇宙模型,這個模型在歐洲長達上千年的時間裡一直佔據「正統地位」。

一個著名案例就是享有西方「清明上河圖「之稱的貝葉掛毯。1066年1月,英格蘭國王愛德華駕崩,由於膝下無子,王位繼承權出現了爭端。哈羅德二世與諾曼第公爵威廉都認為自己擁有王位繼承權,因此就在哈羅德二世登基後不久,威廉發動了對英格蘭的戰爭,戰爭中哈羅德二世陣亡。

貝葉掛毯局部 | 這幅長70米的掛毯製造於11世紀,詳細描繪了黑斯廷斯戰爭的場景。1066年4月的哈雷彗星回歸,也成為了黑斯廷斯戰爭的重要一幕,人們認為它帶來了上帝的警示。

這次史稱為「諾曼入侵」的徵服對英格蘭而言意義重大。戰爭結束之後,為了展示新國王威廉的豐功偉績,威廉的異父兄弟、巴約大主教厄德命人以黑斯廷斯之戰和哈羅德之死為主題,為巴約聖母大教堂織造了一幅長70米,寬0.5米的掛毯,含623個人物的大型掛毯。

其中的一幅場景裡:一顆彗星划過天際,人們紛紛舉起雙手指向彗星,議論紛紛或面露恐懼。根據現在的推斷,這顆彗星就是1066年4月出現在地球上空的,著名的哈雷彗星。彗星左側繡著一行拉丁文,意思是「人們為彗星而感到驚奇」(Isti Mirant Stella)。

/ 聖子的徵兆

自十三世紀,一場新的思想運動從文化藝術領域開始席捲歐洲,這就是文藝復興運動。人文主義和世俗文化興起,藝術作品中的上帝不再僅僅是高高在上的神,彗星的形象也時常被藝術家所表現,融入到宗教的血液當中去。

博士來拜 | 描繪了耶穌基督降生之時,來自東方的三位賢者追隨星的軌跡前來朝拜的景象。這個故事曾繪製於很多畫作之中,不過喬託於1305年作品上的彗星最為出名,人們認為他可能是受到了哈雷彗星的啟發。

文藝復興早期藝術家喬託·迪·邦多納於1305年創作的壁畫《博士來拜》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根據《聖經》記載,耶穌基督剛剛出生之時,有三位來自東方的智者跟隨者天上的星星一路找來,虔誠朝拜。藝術史家常常會沉迷於喬託對人物的繪製技法,不過天空中那顆燃燒著的彗星也同樣值得關注。不同於貝葉掛毯中死亡的寓意,這裡的彗星代表了神界的顯靈,是真正意義上的上帝的信使。

畫中的彗星究竟是哪一顆目前尚無定論,但有些學者認為應是哈雷彗星。1301年9月和10月,喬託創作這幅壁畫前四年,哈雷彗星回歸:巨大的彗尾擴散於天際,在人們的視野內形成了一幅壯觀景象,這也許給時年35歲的喬託留下了過於深刻的印象,才造就了這樣一幅千古名畫。

耶穌在客西馬尼 | 由荷蘭的林堡兄弟於1415年 前後繪製,描寫了耶穌在客西馬尼蒙難日當天的景象。

無獨有偶,一百多年後荷蘭的著名手抄本畫家林堡兄弟的作品《耶穌在客西馬尼》中,天空中同時出現了三顆彗星。客西馬尼是耶穌的蒙難地,此時的耶穌身處背叛之夜,即將不久於人世。這些藝術作品中,從出生到死亡,耶穌的一生總有彗星相伴,再次說明,此時的人們將彗星看做是上帝的顯靈。

/「魔鬼」肆虐人間

整個中世紀,彗星始終被當作是一種神秘的、與上帝相關的超自然現象。然而十四世紀開始,一場或許是人類歷史最嚴重的瘟疫肆虐全球,帶走了至少7500萬人的生命,由於患者染病後皮膚會變黑,歐洲人又將之稱作「黑死病」。

黑死病與彗星 | 作於1456年的瑞士編年史中,描繪了天空中兩顆彗星同時出現,以及地面上黑死病肆虐人間的可怕場景。

1456年,在一本瑞士繪圖編年史的書中,畫家迪堡·席林描繪了這樣一副景象:兩顆彗星同時出現在天空中,血雨從天而降,染病的人們痛苦地掙扎和呻吟著,旁邊還站著一隻兩個頭的牛。

這幅作品被認為是關於黑死病肆虐下歐洲人恐懼與悲哀的真實寫照,而彗星再次扮演了關鍵角色。雖然如今我們很難去臆斷作者是否將彗星看做死亡的徵兆,不過毫無疑問的是,與當時人們完全無法去解釋的瘟疫一樣,彗星也是被當作一種超自然現象而存在。

/ 從理性到真實

1609年,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遠鏡指向天空的時候,他所改變的不僅僅是人們對於月球和木星的想像,也不限於為哥白尼的日心說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而是讓歐洲人開始用更加理性的方式來看待自然界的萬事萬物。

在這樣的思想指引下,人們對於彗星的看法有了本質上的不同。彗星不再被當做上帝的代表,而是被看作一種廣泛存在的自然現象。

量天尺 | 這幅位於義大利利古裡亞的壁畫,描繪了1652年天文學家 讓 · 多米尼克·卡西尼用儀器測量天體距離的場景,背景上一顆彗星划過天空。

1652年,後來當選為巴黎天文臺首任臺長的天文學家讓·多米尼克·卡西尼,用自製的天文儀器在龐扎諾天文臺觀測天體之間的距離。此時,一顆彗星划過夜空。這一場景被忠實地描繪在義大利利古裡亞的一幅壁畫上。這幅畫中的彗星的大小比例與形態已經和我們如今看到的十分類似,人們開始認識到彗星是某種天體,並且是完全可以被我們所理解的。

就在此後五十年,天文學家哈雷發表了《天文學對彗星的簡介》,並且首次預言了哈雷彗星是一顆具有周期回歸特性的天體。

鹿特丹上空的1680大彗星 | 荷蘭畫家利弗 · 弗斯舒爾繪製。

荷蘭畫家利弗·弗斯舒爾繪製的著名油畫《鹿特丹上空的1680大彗星》中,彗星的彗尾不可思議地一直延伸到天頂。暗紅色的天光告訴我們,這次彗星大約出現在傍晚。前景中的人們井然有序,沒有恐慌或者驚訝,有的甚至拿起了手中的望遠鏡來仔細觀察。

這幅畫創作於啟蒙運動早期,彗星是整幅畫作的焦點。除了作為一種自然現象外,彗星不再帶來其它暗示——它不再是上帝的信使,也不再是未來的預兆,無論吉抑或是兇。

在這次彗星觀測六年之後,牛頓爵士發表了劃時代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書中,牛頓試圖用數學公式來描述人們所觀測到的自然現象,包括彗星的運行軌跡。

1577大彗星 | 在這幅木版畫中,記載了1577 年布拉格觀測大彗星的場景,其中彗星運行軌跡上的黃道星座標誌尤其值得玩味。

/ 和諧宇宙

科學革命之後,望遠鏡技術迅速發展,彗星慢慢成為了各種書籍和藝術作品中的常客。許多肉眼看不到的天體與細節,都成為了天文學研究的前沿。

為了區分哪些天體是 「宇宙島」(1755年哲學家康德對星雲和星系的稱呼),哪些是彗星,十八到十九世紀的彗星獵手們開始編制實用觀測表格。這些表中最著名的就要數法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耶的工作。直到今天,天文學家們仍然習慣用梅西耶編號來作為天體的名稱。

伯裡特星圖 | 美國人伯裡特在十九世紀所繪製的精美星圖,不僅包括天上常見的星座,還包括常見的天體,尤其注重告訴那些天文觀測者們,如何在望遠鏡裡區分彗星以及其它未知天體。

但梅西耶並不是唯一做這樣事情的人,十九世紀美國天文學家埃利佳·伯裡特的星表更加全面和細緻,尤其是包含了如何辨別彗星以及其它模糊天體的方法。

關於彗星還有一件軼事。即使進入了科學時代,天文學家在望遠鏡中看到難以確認的天體時,仍然喜歡用「彗星」來作為自己新發現的「擋箭牌」。

例如1781年,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發現天王星時就聲稱自己發現了一顆彗星;無獨有偶,1801年義大利人皮亞齊觀測到穀神星時同樣聲稱自己看到一顆彗星。為何這些功勳卓著的觀測大師們還會把彗星和其它星傻傻分不清楚呢?大概因為彗星對於人們來說,始終是一個謎一樣的存在吧!

經歷了上千年的思想與技術變革之後,我們終於慢慢認識了彗星。這樣一種常見而不尋常的天象,曾經被作為一種超自然的存在長達千年之久,是人們心目中「上帝的信使」,為人間帶來了戰爭、死亡與瘟疫,也預示著未來、救贖與希望。

然而,當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為人們的思想打開了全新的大門,人類才意識到這些所謂的超自然現象,其實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彗星的類型、軌跡、回歸周期,甚至它的物理性質,都已逐步匯入了人類文明的百科全書之中。

夜空 | 這幅1888年出版的插圖,描繪了1858年10月5日彗星划過城市夜空的景象,旁邊的北鬥七星、大角星等清晰可見。

隨著對宇宙的深入理解,彗星帶給人們的不再是恐懼,而是與古希臘先哲們所暢想的一樣,那麼的浪漫與和諧。

來源:中國國家天文

原文標題:名畫中走出神秘的彗星

編輯:fengyao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套娃嗎?你先看這個島中湖中島中湖中島

2. 都靠這位天才科學家20歲時的論文,你才能用手機拍照發朋友圈

3. 朝天空開槍,子彈掉下來還有殺傷力嗎?| No.206

4. 樂高還能懸浮在半空中?上百萬人已看懵!

5. 古裝片的射箭動作把物理學家看笑了,導演咱能不能專業點?

6. 即使被它淹沒也不會窒息,這是什麼神奇液體?

7. 數學課上撿了個橡皮,勾股定理就看不懂了

8. 物理學寫給你的情書

9. 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物理學獎的人,你卻不一定認識他

10. 媽媽問我的桌子為什麼這麼亂!

相關焦點

  • 「奧陌陌」不是彗星?美國科學家猜測:很大可能是一艘外星探測器
    人類科技不斷發展,科學家們也開始的宇宙天體產生了很大的興趣,這也是得益於世界科技的發展,所以科學家們對於天體的研究才能夠更得心應手。奧陌陌據說是第一個穿過太陽系的已知星際天體,到2020年截止,奧陌陌也已成為了十大研究天體之一。「奧陌陌」不是彗星?
  • 不是彗星、外星飛船,科學家:或是塵埃星
    奧陌陌不是彗星,而是其他的物體,而在9月,美國科學家家又發表出了新的結論,再次對奧陌陌添加了一個「新身份」,所以算是又變了。根據天文學家盧珍妮(音譯)新研究指出,「奧陌陌」(基本上)可能是一個加大版的「塵兔」。它由位於太陽系外的一顆彗星核上吹出的塵埃形成,被太陽輻射推向太空,最終「流落」到太陽系,並短暫停留。
  • 不是彗星、外星飛船,科學家:或是塵埃星
    至今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並且在2020年的時候,不同的科學團隊已經多次進行結論的公布。只不過這些結論都不一致,主要可能就是推翻大多數科學家所說的這個「星際飛船」奧陌陌不是彗星,而是其他的物體,而在9月,美國科學家家又發表出了新的結論,再次對奧陌陌添加了一個「新身份」,所以算是又變了。
  • 令人驚嘆的彗星大小震驚科學家
    據科學家稱,麥克諾特彗星 ,即所謂的2007年大彗星,已被確定為迄今為止測量的最大彗星,其計算基於彗星在太空中的整體影響。天文學家使用來自ESA / NASA 尤利西斯號太空船的數據來確定彗星存在所擾亂的空間區域的大小,而不是使用彗尾的長度來測量彗星的尺度?穿越太陽系的宇宙喚醒。通過對磁力計數據的分析,科學家們發現彗星周圍有一個腐朽的衝擊波,這是在彗星核發出的電離氣體加入太陽風的快速流動粒子時產生的。
  • 科學家確認探測器在彗星67P失聯的原因,在彗星上發生了什麼?
    歐洲航天局在2004年曾向彗星67P發射了羅塞塔號探測器,科學家認為這顆距離地球4億公裡的彗星上能找到太陽系的原始物質,直到2016年探測器才終於到達彗星67P,羅塞塔號向彗星表面投放登陸器「菲萊」不知什麼原因失聯,遺憾的是運行了20多天後羅塞塔號也墜毀在彗星表面,雖然探測器傳回許多彗星近距離的圖像
  • 變了,奧陌陌或不是彗星,科學家:未知動力驅動它翻轉、突然加速
    如今它的一個新研究結果來了,科學家稱奧陌陌並非彗星(也就是不是彗星),或是外星人宇宙飛船。這又讓不少人熱議它的存在到底是什麼,難道真的存在外星人或者地外生命嗎?並且還有能力製造出超人類科學技術的「宇宙飛船」?
  • 奧陌陌或不是彗星?科學家:未知動力驅動它翻轉,加速離開太陽系
    當時經科學家研究發現,奧陌陌並非外星飛行器,而是一顆造型奇特的彗星,不過事到如今,我們又迎來了關於它的另一個研究成果,奧陌陌或許並不是彗星。這讓不少人都感到遺憾,難道真的有外星文明嗎?而且他們有能力製造出超人類科學技術的宇宙飛行器?
  • 畫家石虎創新式書法被嘲諷,網友卻說比不過小學生,專家:你不懂
    著名畫家石虎,相信不少人應該是知道的,其實石虎絕對是屬於老一輩的畫家了,在業內是極其享有名氣的,不過如今的石虎確實是存在著許多的爭議,許多人對他創新的畫作何書法作品有非常大的爭議,甚至說是嘲諷,網友說石虎的書法作品甚至比不過小學生。
  • 彗星是怎樣起源的,科學家給出了怎樣的解釋?
    天文學家們長期爭論的問題,比如這兩類彗星的非常不同的軌道特徵,特別是彗星起源,現已趨於致,1950年荷蘭天文學家奧爾特簡清地闡述了長周期彗星的母體是個包容大約數萬億顆彗星、距太陽10000文單位的巨大的球狀雲。
  • 反正不是彗星
    有關地球誕生的模型暗示,大約46億年前地球在剛剛形成的時候相當熾熱,因此科學家認為,地球表面現有的水不太可能回溯到地球創生之時。然而,此前的研究已經暗示,地球在形成大約8億年之後,經歷過一段被稱為後期重轟炸期(Late Heavy Bombardment)的動蕩歲月,當時發生的天體碰撞能夠輕易將水帶到地球上來。
  • 百年來最亮彗星將登場 回顧人類認識彗星曆程
    佛羅倫斯大畫家喬託大約在1303至1304年間完成的壁畫《麥基的禮物》。他認為,所有天體在天空中都按一定的軌道運動,而彗星的移動不規則,所以彗星肯定不是天體。他以為彗星是一團燃燒的空氣,這種燃燒著的氣團會在空氣中慢慢移動,直到最後燒完,彗星就會消失。因為亞里斯多德被認為是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人們非常認真地對待他的見解。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歐洲天文學家們都同意亞里斯多德的見解,認為彗星不是天體而是燃燒著的氣團。
  • 科學家首次在一顆彗星周圍探測到極光
    據外媒BGR報導,科學家有史以來第一次發現了來自一顆彗星的極光。科學家稱,彗星 67P/Churyumov-Gerasimenko具有肉眼無法看到的遠紫外線極光。極光是由2004年發射的「羅塞塔」號探測器發現的,該探測器花了數年時間在太空中「追趕」這顆彗星。
  • 外媒:科學家首次在彗星周圍探測到極光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9月23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稱,科學家首次發現來自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的極光。據介紹,該彗星具有肉眼無法看到的遠紫外線極光,此次極光發現是由2004年發射的「羅塞塔」號探測器實現的,該探測器花了數年時間在太空中「追蹤」這顆彗星。
  • 俄羅斯科學家稱UFO撞擊彗星引發西伯利亞大爆炸
    科學家最近進行的研究結果再次掀起了人們對1908年俄羅斯西伯利亞大爆炸之謎的爭論。  一名俄羅斯科學家宣稱,他在現場找到了來自外星球的UFO(不明飛行物)或是飛碟與彗星相撞後留下的殘骸。  本報綜合報導 俄羅斯科學家尤裡·拉夫賓花了整整10年時間研究「通古斯卡隕星」爆炸之謎。拉夫賓是當地「通古斯卡空間現象」基金會的會長,他召集了15名熱心此事的地質學者、化學家、物理學者和礦物學者組成一個科學家小組,從1994年開始就定期在爆炸發生地區進行探險考察。現在,拉夫賓認為自己已經接近解開上個世紀最大的科學謎團了。
  • 彗星、哈雷、牛頓和萬有引力,一顆彗星成就了兩個人和一個定律
    對於中世紀的居民來說,地球如同是一個靜態的大舞臺。在地球的周圍,包括太陽在內的所有天體以完美的圓弧神秘地、周而復始地划過地球的天空。彗星的出現是突兀的,它被看做預示著皇帝或國王的生死、國運的興衰和軍隊的勝敗。
  • 科學家在從一顆彗星收集的塵埃顆粒中發現了磷
    芬蘭圖爾庫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在從一顆彗星上收集的固體塵埃顆粒中發現了磷和氟。該項目的科學家表示,他們的發現表明,生命最重要的元素可能都是由彗星運送到地球的。科學家是從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內部收集的固體塵埃顆粒中發現了磷和氟。
  • 神秘訪客Oumuamua是一顆彗星?科學家稱:可能是外星飛船
    今年早些時候,科學家提出,Oumuamua的分子構成表明,這顆彗星是由凍結的氫構成的。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Oumuamua能夠推進自己,因為從該物體噴出的氫氣會推動它穿過太空。他和韓國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所(KASI)的科學家Thiem Hoang博士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撰文,在流行的彗星理論中挑出了幾個漏洞。
  • 彗星和小行星合體後,會擁有怎樣的特性?科學家找到答案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11月1號的科學報告,科學家表示,小行星如果與彗星合體的話,將會出現以下特徵,它將擁有著小行星的巖石特性,以及其周邊會出現類似於彗星的塵埃和氣體雲。而科學家則是將這一研究發表在了《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
  • 地球生命是如何起源的,是來自於彗星撞擊嗎?科學家給出猜想
    科學家給出猜想引言:地球是一顆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而且在地球上有很多生命存在,除了人類之外還有很多普通的生命,不過人類是地球上的智慧生命,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人類誕生數百萬年前,不過到現在我們也不知道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這對於人類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有的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生命並不是來自於地球本身,而是從其它的星球上誕生的,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百年來最亮彗星將登場 最早被預言回歸的哈雷彗星
    彗星歷史上被認為是「災星」  晴朗的夜晚仰望天空,繁星點點,景色動人。有時,在暗藍色的星空天幕上,人們會看到一種拖著一條尾巴的星,這就是彗星。彗星也就是我國一般人形象地稱為「掃帚星」的一種天體。因為有些彗星的尾部看起來好像是一把倒掛著的掃帚,所以人們就給它起了這樣一個形象化的名字。實際上,漢字「彗」字就是「掃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