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科學家首次在彗星周圍探測到極光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9月23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稱,科學家首次發現來自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的極光。據介紹,該彗星具有肉眼無法看到的遠紫外線極光,此次極光發現是由2004年發射的「羅塞塔」號探測器實現的,該探測器花了數年時間在太空中「追蹤」這顆彗星。
-
最新觀測:彗星周圍竟然出現怪異的紫外線極光
「羅塞塔」探測器最新觀測數據分析表明,67P彗星周圍釋放出遠紫外線極光輻射。 然而,在此之前科學家從未探測到彗星極光,但近期「羅塞塔」探測器最新觀測數據分析表明,67P彗星周圍釋放出遠紫外線極光輻射。 美國西南研究所物理學家吉姆·伯奇說:「我已研究地球極光50年時間了,在沒有磁場的67P彗星附近發現極光是令人驚訝和著迷的。」
-
科學家有史以來第一次發現來自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的極光
(67P/Churyumov-Gerasimenko)的極光(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BGR報導,科學家有史以來第一次發現了來自一顆彗星的極光。極光並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只有使用遠紫外線探測技術才能看到,但它確實存在,這也是第一次在行星或月球以外的天體周圍看到極光。科學家解釋稱,極光是由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和來自彗星本身的物質流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粒子與分子發生反應,從而產生這種遠紫外光。「圍繞67P/C-G的光芒是獨一無二的,」該研究的主要作者Marina Galand在一份聲明中說。
-
彗星也有極光?
在此之前,人類已經觀察到太陽系中各大行星(除了水星)甚至一些天然衛星(月球、木衛二、木衛三)上各種各樣的極光現象,但彗星上的極光還是首次發現。這一不同尋常的遠紫外電磁輻射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近距離觀測彗星將有助於科學家們了解太陽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彗星在行星形成過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羅塞塔號模型圖。
-
彗星也有極光?
在此之前,人類已經觀察到太陽系中各大行星(除了水星)甚至一些天然衛星(月球、木衛二、木衛三)上各種各樣的極光現象,但彗星上的極光還是首次發現。這一不同尋常的遠紫外電磁輻射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
-
探測彗星上的極光!羅塞塔號的最新發現多虧了這種遠紫外光譜儀
近日,歐洲航天局的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給科學界帶來了一個驚喜:太空飛行器上儀器的數據首次向人們揭示了一顆彗星周圍遠紫外線中的極光輻射。在地球上,當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沿著地球磁場線到達南極和北極時,就會形成極光。
-
探測彗星上的極光!羅塞塔號的最新發現多虧了這種遠紫外光譜儀
近日,歐洲航天局的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給科學界帶來了一個驚喜:太空飛行器上儀器的數據首次向人們揭示了一顆彗星周圍遠紫外線中的極光輻射。在地球上,當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沿著地球磁場線到達南極和北極時,就會形成極光。
-
百武彗星,人類首次探測到彗星發射X射線
百武彗星(Comet Hyakutake,C/1996 B2),這是一顆非周期性彗星,也是迄今為止擁有最長彗尾的彗星,1996年時近距離掠過地球。通常人們所說的百武彗星是特指百武二號彗星,該慧星是1996年1月30日,日本鹿兒島業餘天文學家百武裕司於在日本鹿兒島縣所發現的彗星。
-
天文| 百武彗星,人類首次探測到彗星發射X射線
百武彗星(Comet Hyakutake,C/1996 B2),這是一顆非周期性彗星,也是迄今為止擁有最長彗尾的彗星,1996年時近距離掠過地球。通常人們所說的百武彗星是特指百武二號彗星,該慧星是1996年1月30日,日本鹿兒島業餘天文學家百武裕司於在日本鹿兒島縣所發現的彗星。
-
科學家首次在一顆系外行星上探測到了水
儘管可能還不太夠,但科學家們剛在尋找地球以外的宜居星球上取得重大突破,一個天文組在一顆超級地球的大氣中探測到了水蒸氣。在《自然天文學》上刊登的一篇研究指出,這是首次成功在系外行星上探測到水。2013年,克卜勒任務的天文學家推算整個銀河系可能包藝含多達4,000億顆系外行星,幾乎星系內每顆恆星都有一顆行星。該篇研究的主作者安吉洛斯·希亞拉斯博士,倫敦大學學院物理學與天文學系的一名研究助理,在周二的電話採訪中強調了這一探測結果的重要性。
-
日本「雞尾」,是極光乍現?還是彗星露臉?
當代科學家回顧這段記錄時,設想這種景觀是由極光或彗星引起的,但這兩種解釋都並不十分合理。相關圖片:冰島上空的亮綠色極光是一幅鳥飛兔躍圖片岡裡穗任職於日本國立極地研究所,研究空間氣候。他和同事發表聲明,打算弄清楚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種緋紅色現象。
-
人類首次發現彗星環繞一顆類太陽恆星運行
目前,一支國際天文學家研究小組首次發現冰晶彗星環繞一顆類似太陽的鄰近恆星運行,通過研究環繞該恆星的殘骸物質,有助於揭曉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研究人員使用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列(ALMA)的觀測數據研究宇宙中最寒冷天體釋放的光線,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採集到環繞HD 181327恆星周圍存在著少量一氧化碳氣體,該氣體數量等級類似於太陽系的彗星。據悉,HD 181327恆星距離地球160光年。
-
擁有兩個「頭」的彗星釋放幽暗輝光:肉眼不可見,又是太陽風作祟
編者按:67P格拉西緬科彗星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該彗星有著非常明顯的雙頭特徵,沒有磁場的彗星也能形成極光,這是非常罕見的現象。67P彗星上的極光肉眼不可見,處於遠紫外線波段上,需要通過探測器的科學儀器才能檢測到,其形成機制涉及到太陽風,而不是之前認為的太陽光子。
-
今日科技話題:嫦娥四號、質子治療裝備、大科學裝置、「慧眼」衛星、抗生素、彗星
基於第21月晝全景相機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數據情況,「玉兔二號」月球車在第22月晝期間主要以行駛為主,先後在距離著陸點西北方向約1.3km的撞擊坑和反射率較高的區域進行了探測。——《科技日報》6外媒:科學家首次在彗星周圍探測到極光
-
科學家發現類似哈雷的新彗星 2011年回歸
哈雷彗星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最近新發現了一顆與哈雷慧星極為類似的新慧星,這顆慧星的直徑約為100到200米,預計將於2011年9月「掃」過地球這顆被科學家取名為P/2007 R5 (SOHO)的彗星屬於罕見的周期彗星,目前已知的上千顆彗星中只有190顆是周期彗星。最著名的周期彗星是哈雷彗星,它每76年回歸地球一次,最近一次回歸是在1986年。儘管科學家們懷疑SOHO探測到的1350顆彗星中多數為周期彗星,但是次此觀測到的彗星是首次被科學家確證為周期彗星,並被公布於眾。
-
小行星「變」彗星過程首次捕獲
科技日報北京8月19日電(記者劉霞)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18日報導,天文學家首次捕捉到一顆小行星正在「變身」為一顆彗星的過程,這可能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可以在未來幾十年內實時觀察彗星的各種形態。
-
外媒:科學家首次探測到黑洞吞噬中子星
參考消息網8月21日報導外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表示,他們在引力波的幫助下首次探測到了吞噬中子星的黑洞。據埃菲社8月19日報導,作為該發現參與方之一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19日發布公告說,中子星和黑洞都是死亡恆星的超高密度殘骸。
-
太空最新發現:彗星67P也發出紫外極光,化身太陽風最美晴雨表
當此之前,人們是沒在彗星上,有觀測到極光的!可就在最近,天文專家們通過對羅斯塔太空望遠鏡的天文數據整理、分析的過程中,卻發現了彗星67P/C- G身上,也有微弱的紫外線輻射的極光!但相比之下,這顆67P/C-G 彗星的極光,就顯得難能可貴多了!
-
[圖]歐洲科學家繪製彗星地形:為著陸做準備
用不同顏色標註的彗星地形單元圖,這張地圖將幫助科學家們選定在今年11月份著陸彗星的具體位置,這將是人類首次著陸一顆彗星的表面。
-
科學家在從一顆彗星收集的塵埃顆粒中發現了磷
芬蘭圖爾庫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在從一顆彗星上收集的固體塵埃顆粒中發現了磷和氟。該項目的科學家表示,他們的發現表明,生命最重要的元素可能都是由彗星運送到地球的。科學家是從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內部收集的固體塵埃顆粒中發現了磷和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