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百武彗星,人類首次探測到彗星發射X射線

2020-11-22 騰訊網

百武彗星(Comet Hyakutake,C/1996 B2),這是一顆非周期性彗星,也是迄今為止擁有最長彗尾的彗星,1996年時近距離掠過地球。

通常人們所說的百武彗星是特指百武二號彗星,該慧星是1996年1月30日,日本鹿兒島業餘天文學家百武裕司於在日本鹿兒島縣所發現的彗星。百武彗星1996年3月25日最接近地球時,距離地球約135萬公裡,1996年5月1日過近日點。

1996年3月25日,哈勃望遠鏡拍攝到百武彗星彗核物質的分裂,3月26日至28日,美國和德國的天文學家使用倫琴X射線天文衛星(ROSAT)發現百武彗星的X射線輻射,這是人類首次探測到彗星發射X射線。

百武彗星的公轉周期極長,上一次回歸的時間也許是在17000年前,由於此次的回歸受行星引力的影響,導致了軌道有所改變,因此十萬年內回歸的機會佷少。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百武彗星,人類首次探測到彗星發射X射線
    百武彗星(Comet Hyakutake,C/1996 B2),這是一顆非周期性彗星,也是迄今為止擁有最長彗尾的彗星,1996年時近距離掠過地球。通常人們所說的百武彗星是特指百武二號彗星,該慧星是1996年1月30日,日本鹿兒島業餘天文學家百武裕司於在日本鹿兒島縣所發現的彗星。
  • 圖片看彗星;百武彗星、蘇梅克-列維 9號彗星及哈雷彗星等
    天上划過流星雨,總有一顆屬於你一,百武彗星-發出神秘X射線輻射。百武彗星是一顆非周期性彗星,1996年的回歸,就是人類首次觀測到這顆彗星;百武彗星的回歸周期是15000年,上一次她回歸時,人類尚在茹毛飲血;下一次再臨時,世界早已滄海桑田。
  • 盤點歷史上出現的著名彗星
    威斯特彗星20世紀最漂亮的彗星之一威斯特彗星為一顆非周期彗星。歐洲南天天文臺的丹麥天文學家李察·M·威斯特(Richard M. West)於1975年11月5日在經過曝光後的底片上首度發現威斯特彗星,後來又於1975年8月所攝得的底片上發現了它的蹤跡。威斯特彗星有時也被稱為大彗星。
  • 外媒:科學家首次在彗星周圍探測到極光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9月23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稱,科學家首次發現來自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的極光。據介紹,該彗星具有肉眼無法看到的遠紫外線極光,此次極光發現是由2004年發射的「羅塞塔」號探測器實現的,該探測器花了數年時間在太空中「追蹤」這顆彗星。
  • 科學家首次在一顆彗星周圍探測到極光
    據外媒BGR報導,科學家有史以來第一次發現了來自一顆彗星的極光。科學家稱,彗星 67P/Churyumov-Gerasimenko具有肉眼無法看到的遠紫外線極光。極光是由2004年發射的「羅塞塔」號探測器發現的,該探測器花了數年時間在太空中「追趕」這顆彗星。
  • 西媒盤點五大彗星:曾有邪教徒為彗星集體自殺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導 西班牙《阿貝賽報》11月12日稱,「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成為歷史上首次被登陸的彗星,但還有其他彗星也在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哈雷彗星讓人們知道,彗星是按照一定軌道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哈雷彗星的另一個特點是從地球上用肉眼就能看到它,它最近一次被看到回歸是在1986年,預計2061年它將再次回歸。2.休梅克-利維9號彗星 1994年7月該彗星撞擊木星,在木星表面留下巨大黑色疤痕。此前一年休梅克-利維9號彗星圍繞木星運行時被美國天文學家尤金·休梅克和卡羅琳夫婦及天文愛好者戴維·利維共同發現。
  • 哈勃天文望遠鏡捕捉到阿特拉斯彗星破碎軌跡及殘餘部分的景象
    簡介:阿特拉斯彗星破碎的壯觀畫面,被哈勃抓住了。阿特拉斯是哈勃望遠鏡30年來觀測到的第二顆明亮的奧爾特雲彗星。 天文觀測者們都十分期望能在暮春看到阿特拉斯彗星點亮夜空的壯麗盛景。有預測稱,屆時阿特拉斯彗星碎片划過天穹時發出的光亮足以能夠裸眼可見。
  • 哈勃天文望遠鏡捕捉到阿特拉斯彗星破碎軌跡及殘餘部分的景象
    簡介:阿特拉斯彗星破碎的壯觀畫面,被哈勃抓住了。阿特拉斯是哈勃望遠鏡30年來觀測到的第二顆明亮的奧爾特雲彗星。天文觀測者們都十分期望能在暮春看到阿特拉斯彗星點亮夜空的壯麗盛景。有預測稱,屆時阿特拉斯彗星碎片划過天穹時發出的光亮足以能夠裸眼可見。
  • 目前人類唯一「登陸」過的彗星:楚留莫夫-格拉西門克彗星
    人類對彗星的觀測,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由於人類認識的局限,在現代科學發展之前,人們一直視彗星的出現為災難的象徵。隨著現代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人類對於彗星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目前人們已發現繞太陽運行的彗星有 1700 多顆,其中最著名的哈雷彗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 76 年。
  • 從「背鍋俠」到生命信使,彗星美麗依舊
    來源:科技日報近日,新智彗星(NEOWISE)現身多國夜空,為人們奉上難得一見的天文盛宴。 作為星光璀璨的「天外來客」,彗星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熱門話題。上世紀末,百武彗星(1996)、海爾—波普彗星(1997)給許多人留下了美好記憶。 世界上公認對彗星觀測的確切記錄是在春秋時期。《春秋》有云:「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鬥。」
  • 彗星來自於哪裡?最亮的彗星比滿月還亮100倍!
    現在主流學說認為,長周期彗星主要起源於一光年處的奧爾特雲,短周期彗星主要起源於30個天文單位處的柯伊伯帶,這都屬於太陽系範圍,但是也不排除太陽系外的小行星,偶爾闖入太陽系內部。彗星軌道帶有很大的隨機性,比如:(1)哈雷彗星,短周期彗星,回歸周期為75.3年,近日點0.586個天文單位,遠日點35.1個天文單位;(2)麥克諾特彗星,長周期彗星,回歸周期未知,近日點只有0.17個天文單位;
  • 從「背鍋俠」到生命信使,彗星美麗依舊
    從「背鍋俠」到生命信使,彗星美麗依舊 2020-07-28 02:22:12 ,彗星美麗依舊  光譜志  近日,新智彗星(NEOWISE)現身多國夜空,為人們奉上難得一見的天文盛宴。
  • 2020年第一顆彗星來到地球了!
    好消息,在經歷了一段許久未見的彗星乾涸期之後,我們終於迎來了2020年第一顆彗星!專家表示,這可能是我們在2020年看到第一顆肉眼可見的彗星,它叫做C/2019年Y4彗星阿特拉斯。Y4彗星是2019年12月28日晚由阿特拉斯(ATLAS)(小行星陸基碰撞最後預警系統)探測發現的最後一顆彗星,發現的時候它的星等是+19.6,但Y4的軌道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在2020年5月下旬它距離太陽只有0.262天文單位(3920萬公裡),幾乎相當於水星近日點的內部,那個距離太陽0.307天文單位。
  • 人類首次在彗星上發現氧氣分子,已「沉睡」幾億年
    人類首次在彗星上發現氧氣分子,已「沉睡」幾億年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2015-10-29 21:11 來源:澎湃新聞
  • 我們為什麼要探索彗星?
    追問早報見習記者 徐明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臺前天文館講師、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員Usama Husan在探測器成功著陸彗星後,解釋投入巨資研究彗星的原因。
  • 「羅塞塔」首次在彗星上發現氧分子
    圖片來源:ESA/Rosetta本報訊 科學家日前在彗星67P/Churyumov Gerasimenko彗核周圍的氣體中探測到氧分子——這一意想不到的發現或許將挑戰太陽系形成理論。10月28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刊登了由歐洲空間局(ESA)「羅塞塔」彗星探測器獲得的這一發現。
  • 彗星也有極光?
    在此之前,人類已經觀察到太陽系中各大行星(除了水星)甚至一些天然衛星(月球、木衛二、木衛三)上各種各樣的極光現象,但彗星上的極光還是首次發現。這一不同尋常的遠紫外電磁輻射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這樣,我們能夠毫不含糊地確定67P彗星的紫外原子發射是如何形成的,並揭示它們的極光性質。67P的極光是獨一無二的。」
  • 預報稱今年最亮彗星到訪!
    ▼對於天文觀測者而言,2020年給他們帶來了不少期待,獵戶座參宿四曾一度被爆料即將發生超新星爆發,當然最後的結果卻是正常的亮度波動。另一個好消息則來自於一顆超級大彗星,經歷一段彗星觀測淡季之後,人們終於迎來了2020年第一顆大彗星!
  • 科學(普)有道:X射線天文學
    在離地球較近的地方,我們的太陽會發出x射線,彗星遇到太陽風時也會發出x射線。x射線天文學幫助天文學家了解宇宙的其他地方正在發生什麼。由於x射線在很大程度上被地球的大氣層所吸收,直到科學家們能夠將探空火箭和載滿儀器的氣球送入大氣層,他們才能夠對x射線進行詳細的測量。第一批探測器在1949年搭載V-2火箭升空,該火箭是二戰結束時從德國繳獲的。它探測到了來自太陽的x射線。
  • 歐洲強大x射線望遠鏡:XMM-牛頓太空望遠鏡
    近二十年來x射線多鏡任務(XMM)牛頓望遠鏡一直在探測熱的x射線宇宙,尋找丟失的物質,監測黑洞和它們的「飲食"習慣,檢查星系的明亮中心,甚至觀察太陽系中的行星,讓我們來看看歐空局的「歐洲x射線天文學旗艦」。XMM-Newton(XMM-牛頓)攜帶了三架先進的x射線望遠鏡。每一個都包含58塊高精度嵌套鏡,XMM的x光採集面積幾乎和網球場一樣大,儘管每個都只有30釐米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