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NASA下屬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官網上的信息,9月26日,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正式對一款三棲變形機器人進行測試。這款三棲變形機器人由多個較小的機器人組合而成,通過改變形狀,可以變換成滾動球體、飛行無人機和遊泳潛水器。官方透露,這款三棲變形機器人的未來使命,是登陸土星的衛星土衛六——太陽系中唯一已知表面有液態湖泊、河流或海洋的異星世界。

變形機器人是美國宇航局創新先進概念(NIAC)早期研究項目的一部分,該計劃為一些富有遠見的概念提供分階段的資助,幫助那些聽起來像科幻小說的想法轉化為科學事實。幾年前,來自史丹福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自組裝機器人的概念,這種機器人由幾個較小的機器人組成,彼此可以分開並獨立地移動,對不同地貌環境中具有科學探測價值的目標進行探測。它們可以自主飛行,或者可以轉換成一個球體,在土衛六地表上滾動行進,還可以潛入液態湖泊之中。

在這之前,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任務從1997年發射到2017年完成使命墜落土星,進行了長達19年的工作。在這期間,卡西尼飛過土衛六超過一百次,詳細探測、繪製了土衛六的表面地形,以便為未來的探測任務做準備。卡西尼號發現,土衛六的世界既與地球驚人地相似,但也存在主要的差異:土衛六冰冷的河流、湖泊和雨水是由液態甲烷和液氨構成的。由卡西尼得到的信息顯示,在土衛六朦朧的大氣層下也可能隱藏著洞穴,甚至可能還有能噴發出氨或水而不是巖漿的冰火山。

由於對土衛六的表面的信息非常有限,科學家僅知道它有巖石地形,甲烷湖和低溫火山,除此之外,什麼都不肯定。因此,創建一個多功能的、能穿越不同類型地形、而且足夠緊湊的機器人系統,登上土衛六進行實地考察,是十分必要的。下一次對土衛六的飛行任務將是美國宇航局的第一個旋翼飛行著陸器"龍飛"號,該著陸器計劃於2026年發射。如果三棲變形機器人測試一切順利,它的任務將排在「龍飛」號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