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0年美國宇航局太空探測的重大項目

2020-08-28 評彈小劉

過去一年,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了一系列太空探索計劃,包括讓人類重返月球和利用核動力直升機在土衛六搜尋生命跡象。除了這兩項任務,未來10年宇航局還將實施其它一系列任務,其中包括探測一顆死亡行星的金屬核心,搜尋木衛二地下海洋的生命和拍攝大爆炸。這些任務將耗資數十億美元,橫跨數百萬英裡。就像宇宙不斷膨脹一樣,宇航局的探索觸角也在不斷延伸。

火星基地藝術概念圖,表皮土建造的外殼充當基地的保護傘。未來的火星殖民地不僅可以容納太空人,同時還能容納數十個機器人和自動車輛

2018年,美國宇航局宣布將讓太空人重返月球並最終在月球上建造一座基地。在此之後,宇航局將奔赴火星。6月,宇航局公布了一項任務,利用核動力直升機勘測土衛六「泰坦」地表,搜尋生命證據。此外,宇航局還希望在其它星球搜尋生命跡象,例如木衛二「歐羅巴」的地下海洋。除了這些任務,宇航局的未來任務還包括描繪完整的宇宙歷史,測繪暗物質和暗能量。

帕克探測器將進一步靠近太陽,與太陽的親密度超過以往的任何探測器

1.帕克探測器將24次飛掠太陽

發射時間:2018年8月12日

抵達時間:2018年11月5日

帕克探測器將進一步靠近太陽,與太陽的親密度超過以往的任何探測器。這項任務旨在研究太陽風背後的因素,以提高太陽風的預測能力。帕克探測器裝有一個強大的「防護盾」,能夠為儀器降溫。

柯伊伯帶的雪人形太空巖石「天涯海角」,由「新地平線」號飛船拍攝

2.「新地平線」號繼續勘測柯伊伯帶

發射時間:2006年1月19日

抵達時間:2019年1月1日

1月,「新地平線」號飛船抵達「天涯海角」,這是迄今為止人造飛船造訪過的最遠天體。「新地平線」號已經將「天涯海角」的視頻傳回地球,但科學家要等到2020年末才能接收到「新地平線」號飛掠時獲取的觀測數據。

「洞察」號著陸器藝術概念圖

3.「洞察」號監聽火星地震

發射時間:2018年5月5日

抵達時間:2018年11月26日

登陸火星以來,「洞察」號已經探測到幾十次「火震」。相關數據將幫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火星的內部構造。

「火星2020」項目組成員玩自拍

4.噴氣推進實驗室正在製造新一代火星車「火星2020」

預計發射時間:2020年7月

預計抵達時間:2021年2月

「火星2020」將搜尋火星古微生物的跡象,收集和分析巖石樣本,測試能夠為載人探火任務鋪路的技術。「火星2020」任務共投入21億美元。

火星採樣-返回任務藝術概念圖

5.火星樣本返回任務

預計發射時間:未知

預計抵達時間:未知

登陸後,宇航局的「2020火星」探測車將採集樣本而後裝入容器,將容器留在地表,等待樣本返回著陸器取走樣本。

地月合照

6.重返月球並建造基地

預計發射時間:未知

預計抵達時間:2024年

宇航局希望在2024年讓太空人重返月球。這將是45年前阿波羅計劃結束以來人類第一次造訪月球。這一次,宇航局將建造一座裝有可重複使用登月系統的月軌空間站。此外,宇航局還計劃在月球上建造基地,幫助科學家深入研究月球和開採月球資源。

藝術概念圖,太空人登陸火星並建造棲息地

7.以月球為跳板,奔赴火星

預計發射時間:本世紀30年代

預計抵達時間:本世紀30年代

載人火星探索任務將歷時三年左右。為了勘測這顆紅色星球,人類冒險家必須善加利用月球和火星上的材料。宇航局正在設計未來的太空人裝備。製作火星航天服的材料也將搭乘「火星2020」探測車登上火星,測試它們能否經受住嚴酷的火星環境考驗。

宇航局的「露西」號飛船掠過特洛伊天體「歐律巴忒斯」

8.勘測木星周圍的小行星帶,研究太陽系的過去

預計發射時間:2021年10月

預計抵達時間:2027年

特洛伊小行星群與木星共用軌道,一起繞著太陽運行。宇航局的「露西」號飛船將造訪6顆特洛伊天體。科學家對它們知之甚少,只知道它們的歷史和太陽一樣久遠,堪稱太陽系的化石記錄。

木衛二「歐羅巴」,由宇航局的「伽利略」號飛船拍攝

9.搜尋木衛二地下海洋的生命

預計發射時間:本世紀20年代

預計抵達時間:未知

宇航局計劃派遣「歐羅巴快船」號飛船勘測木衛二的地下海洋。這艘飛船將45次掠過木衛二,最近時距木衛二隻有16英裡(約合25公裡)。「歐羅巴快船」號將穿過木衛二地表噴出的水蒸汽羽流。雷達將測量木衛二的冰殼厚度並掃描地下水。

藝術概念圖,探測器登陸木衛二「歐羅巴」

10.登陸木衛二,鑽入冰殼下方

預計發射和抵達時間: 未知

宇航局將向木衛二派遣著陸器,搜尋地下海洋生命跡象。這顆著陸器將向地下挖掘4英寸(約合10釐米),採集樣本並在一個移動迷你實驗室對樣本進行分析。

核動力直升機造訪土衛六

11.派遣核動力直升機搜尋土衛六生命跡象

預計發射時間:2026年

預計抵達時間:2034年

土衛六「泰坦」在某些方面與地球類似。科學家懷疑這顆衛星的冰層下方60英裡(約合95公裡)處隱藏著一個液態水海洋。這讓「泰坦」成為搜尋外星生命的理想之選。不過,前往這個遙遠的冰冷世界並非易事。土星的光照量只有地球的1%左右。因此,土星探測器不能依賴太陽能。宇航局決定派遣核動力直升機「蜻蜓」展開勘測。

藝術概念圖,飛船勘測靈神星

12.發射飛船,勘測靈神星的金屬核心

預計發射時間:2022年

預計抵達時間:2026年

太陽系的絕大多數小行星都主要由巖石或者冰構成,但靈神星是個例外。這顆小行星主要由鐵和鎳構成,與地球的核心類似。科學家認為靈神星可能是一顆早期行星的殘餘。在數十億年前的猛烈撞擊中,這顆小行星死於非命。靈神星是否就是一顆死亡行星的屍體?宇航局將發射飛船,尋找答案。

尼泊爾、斯裡蘭卡和日本的三顆立方體衛星飛出「希望」號實驗艙

13.176項使用立方體衛星的任務

宇航局與美國的93個機構合作,利用立方體衛星執行各種任務。2020年11月,宇航局將實施一項任務,利用立方體衛星搜尋月球南極水冰。另一項任務也預計於2020年發射,任務中立方體衛星將飛掠地球附近的一顆小行星並傳回數據。這些數據將幫助科學家規劃未來的載人小行星探索任務。

「歐幾裡得」望遠鏡藝術概念圖

14.「歐幾裡得」望遠鏡將研究暗物質和暗能量

預計發射和抵達時間:2022年

環繞地球運行時,「歐幾裡得」望遠鏡將觀測宇宙的膨脹,嘗試測繪神秘莫測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美國宇航局正與歐航局合作研製「歐幾裡得」望遠鏡的成像和紅外觀測儀器。

詹姆斯·韋伯望遠鏡的主反射鏡

15.放飛詹姆斯·韋伯望遠鏡,拍攝大爆炸

預計發射和抵達時間:2021年

詹姆斯·韋伯望遠鏡是哈勃望遠鏡的繼任者,採用新型紅外技術探測人類肉眼無法看到的光線。這架望遠鏡的目標是研究宇宙演化史的每一個階段,以進一步了解第一批恆星和星系如何形成,行星如何誕生以及宇宙的哪些角落可能存在生命。

不斷膨脹的宇宙

16.藉助韋伯望遠鏡捕捉大爆炸的第一縷光線

韋伯望遠鏡將對遙遠年輕星系進行細緻觀測。

哈勃與WFIRST望遠鏡的視場對比

17.WFIRST望遠鏡有望探測到數千顆行星,同時測試廣義相對論和暗能量理論

預計發射和抵達時間:本世紀20年代中期

WFIRST望遠鏡的視場是哈勃望遠鏡的100倍。在5年的服役生涯中,這架望遠鏡將觀測10億星系發出的光線並勘測銀河系內側。WFIRST望遠鏡有望發現2600顆系外行星。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給個關注,因為我們的徵途都是星辰大海,與你們同在。

相關焦點

  • 美國宇航局的太空機器人
    美國宇航局的機器人加油任務3(RRM3)已經成功地完成了在國際空間站上的第二組機器人工具操作,展示了傳輸低溫流體的關鍵技術,這些流體被用作冷卻劑、推進劑或在軌道上的生命支持系統。這些技術在延長太空飛行器壽命和促進月球和火星探測方面具有應用。
  • 通過這些插畫,看美國宇航局如何用對未來的幻想,來推銷太空計劃
    >在科學家和工程師把太空人送上太空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作為美國宇航局來說,必須說服公眾和資助這些首次嘗試的官員相信——這樣一項瘋狂的事業是可能的。皮爾斯·比佐尼,他是一名英國記者,也是本月出版的《美國宇航局的藝術》(The Art of NASA)一書的作者。
  • 太空服迎來重大更新!NASA將會在國際空間站測試新型太空服
    太空服迎來重大更新!美國宇航局內部的高級太空衣項目是該機構近年來開發的幾項太空衣項目之一,目的是開發探索深空的新方式。根據2017年NASA監察長辦公室的一份報告,在2016年11月,該項目已經將焦點集中在新一代EVA太空衣上(現在被稱為xEMU)。到目前為止,該機構仍在遵守2023年進行xEMU軌道測試的時間安排。
  • 美國宇航局付錢給私人月球探測公司
    作為在2024年之前將第一位女性和第二位男性送上月球的計劃的一部分,NASA計劃獲取一些塵土。NASA打了個電話,要求公司提交提案,並表示願意與美國以外的公司合作。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要求他們提供收集的圖像以及收集的材料以及位置數據。收集的材料將成為NASA的唯一財產,該機構希望在2024年之前獲得樣品。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Jim Bridenstine)在博客中寫道:「我們正在實施政策,以推動造福全人類的探索和發現新時代。
  • 美國宇航局正嘗試在地球軌道上製造未來的太空望遠鏡
    太空望遠鏡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通過將天文臺部署到軌道,天文學家可以在不受大氣幹擾的情況下為宇宙拍照。但是,它們的建造、維護和發射都非常昂貴。正如哈勃望遠鏡有缺陷的鏡子所證明的那樣,太空望遠鏡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查,因為它在發射後會變得很難維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宇航局正在研究在太空建造未來太空望遠鏡的可能性。
  • 太空咆哮:美國宇航局探測到宇宙中最大的聲音,但它是什麼?
    在太空中,沒有人能聽到你的尖叫,但有了合適的設備,就有可能察覺到轟鳴聲。科學家就是這麼想的早在2006年就發現了當他們開始用一個固定在一個巨大氣球上的複雜儀器在宇宙中尋找遙遠的信號時。這臺儀器能夠從遙遠恆星的熱量中接收到無線電波,但那一年所發生的一切簡直令人震驚。
  • VOA英語:美國宇航局再次推遲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發射
    NASA Delays Launch of Newest Space Telescope美國宇航局再次推遲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發射By Bryan Lynn20 July 2020美國宇航局表示,其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現在計劃於2021年10月31日發射。該太空望遠鏡的發射已經推遲了很多次。在最近這次推遲之前,它原定於2021年3月發射。The Webb is supposed to replace NASA's Hubble Space Telescope, which has been in operation for 30 years.
  • 美國宇航局授予14家美國公司3.7億美元用於太空改造
    隨著美國宇航局(NASA)將於2024年重返月球,並於數年後前往火星,航天局授予了一些美國公司價值3.7億美元的合同,以幫助實現這些計劃。這些合同於周三授予,涉及多種不同的項目,包括低溫流體管理和「太空首個LTE/4G通信系統」。
  • 美國宇航局籤署《阿爾忒彌斯協議》
    當地時間周二,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包括美國在內的八個國家已經籤署了名為《阿爾忒彌斯協議》的國際協議,組成了該機構所說的致力於標準化月球探測的國家聯盟。在與美國國務院和國家空間委員會合作提出了一套探索月球的規則草案後,NASA於今年5月宣布了創建《阿爾忒彌斯協議》的意圖,其中包括月球採礦等標準,以及如何處理月球表面的衝突。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Jim Bridenstine)說,主要目標是讓每個人在月球探測問題上達成一致,並防止未來出現任何國際誤解或衝突。他稱:「我們試圖做的是建立每個國家都能同意的行為規範。」
  • 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的10張最令人驚嘆的太空科學插圖
    美國宇航局(NASA)10張最令人驚嘆的太空科學插圖藝術家的思維總是習慣性的跳出現實世界具有一定地超前性,當你進入NASA的時候自然的也會擁有這些超前的思維,在過去的60多年裡,除了史無前例的太空科學發現之外,美國宇航局還出版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藝術作品,描繪了從50年代和60年代的科幻小說所描繪的未來
  • 美國宇航局擬制定太空採礦法
    據悉,PWM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擁有三處礦產地,分別為 Case 湖項目、Paterson 湖項目和Gullwing-Tot湖項目,三處礦產地均為與高度分異形成的LCT型(鋰銫型)偉晶巖成礦有關的銫鋰礦產,且均只進行過初步的勘查工作,三處礦產地均具有良好的偉晶巖型銫榴石與鋰輝石礦產的成礦遠景。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下一個大型項目將是探測海王星和天王星
    美國宇航局發起的一項關於潛在探測任務的研究,對太陽系的「冰巨行星」的探測提出了一些重要問題,即:我們如何將探測器送達至探測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軌道上?我們的研究又何時開始動工?海王星和天王星只被「旅行者2號」探測到過一次。
  • 川普當選 對美國未來幾年太空探索活動會有怎樣影響?
    來源:NASA地球科學研究將受影響早在九月,有關商業、科學和運輸的參議院委員會通過了NASA2016年的過渡授權法案,該法案使得NASA在2017財年獲得了195億美元的資助,確保NASA的運作不受換屆的影響,而這筆資金大部分用於美國宇航局「火星之旅」(Journey to Mars)項目的運營
  • 美國宇航局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通過了關鍵測試
    美國宇航局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在通過環境測試後,明年仍按計劃進行部署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韋伯項目經理比爾·奧克斯(Bill Ochs)在一份聲明中說: 「成功完成我們的天文臺環境測試代表了發射的裡程碑式的裡程碑。」 「環境測試表明韋伯有能力承受火箭飛行升空,這是它離地球大約一百萬英裡的軌道旅行中最猛烈的部分。」
  • 美國宇航局計劃在2024年實現首位女性登月
    月宮仙子嫦娥只是中國神話,但在不久的未來,月球上將會迎來第一名人類女性。美國宇航局宣布,計劃在2024年將包括女性在內的一批太空人送往月球,這將是人類自1972年以來首次回到月球表面。NASA's Apollo 11 mission succeeded in landing the first humans on the moon on July 20, 1969.阿耳特彌斯的任務代號得名於古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她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姐。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11號任務於1969年7月20日成功讓人類首次登陸月球。
  • 諾基亞將聯合美國宇航局在月球上部署首個4G網絡
    【TechWeb】11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為了維持人類在月球上生存的目標,諾基亞將聯合美國宇航局(NASA),在月球上部署首個4G網絡。據悉,諾基亞將於2022年底在月球表面上部署首個LTE/4G網絡。
  • 美國宇航局用於探索地球與太空之間邊界的圖標
    2018年11月7日清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啟動了電離層連接探測器,即ICON,這是一種探測地球與空間相遇的動態區域的電離層:電離層。 電離層在地球大氣層的最遠處和空間的最開始處重疊,在地表上方延伸約50至400英裡。
  • 人類已經在太空中生活了整整20年
    作為技術和外交勝利的象徵,從2000年11月2日至今,國際空間站已經連續20年每天都有人在上面生活和工作。過去20年,全世界共有241名男女太空人曾暫時稱之為家,有些人甚至一次在上面待過將近一年。圖源:NASA   「這太瘋狂了,我很驚訝我們居然沒有嚴重傷害任何人,」美國宇航局太空人Scott Kelly曾在國際空間站上待過將近一年,他說:「這確實證明了地面工作人員對待這份工作的認真態度,以及對細節的關注。」   David Nixon曾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美國宇航局參與過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工作。
  • 耗資100億美元 美國韋伯太空望遠鏡完成關鍵測試:2021年發射
    提到太空望遠鏡,很多人能想到哈勃,它確實是之前最強大的太空望遠鏡,不過它的時代結束了,明年美國要發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這將是人類最野心勃勃的太空探測計劃,耗資將近100億美元。與哈勃望遠鏡的2.4米口徑相比,韋伯望遠鏡達到了6.5米,幾乎是前者的三倍,結構要複雜得多,光學玻璃的精度要達到10nm級別,製造難度極大。
  • 雙語:美國宇航局計劃在2024年實現首位女性登月
    美國宇航局在新聞稿中稱,該項目在截至2025年的第一階段需耗資2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98億元)。Artemis is named after the Greek goddess of the moon and twin sister of Apo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