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26年,美國「蜻蜓」航天無人機將前往土衛六尋找生命跡象

2020-12-01 騰訊網

夢想成真!今年!美國宇航局正式向土衛六發射航天無人機

圖解:土衛六表面蜻蜓號無人機效果圖,圖片來源:Johns Hopkinns APL(應用物理實驗室)

土星衛星之一泰坦(土衛六)擁有由油填成的黑海、朦朧的金色大氣層和帶電的沙子,是太陽系中最引人入勝的天體之一。2019年,美國宇航局批准了一項激動人心的新任務,未來將發射一架微型航空無人機遨翔在土衛六外星表面。

這個叫做「蜻蜓」的雙四旋翼無人機是Johns Hopkins應用物理實驗室(APL)的創意。在2019年的新聞發布會上美國宇航局宣布了另一項任務CAESAR(Comet Astrobiology Exploration Sample Return),它將發射一艘太空飛行器從67P/Churyumov-Gerasimenko(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上取回地表面樣本。這兩個項目都屬於美國宇航局的新前沿項目,這兩個項目的投入可能為10億美元或更少,但與此同時,它們都將以高度的科學優先級來解決問題。這兩個項目是從最初的12個提案中挑選出來的。

圖解:蜻蜓號任務概覽圖顯示進入、下降、著陸、地面操作以及在泰坦(土衛六)上飛行的設想,圖片來源:Johns Hopkinns APL(應用物理實驗室)

感謝CAESAR項目和與它相關的康奈爾大學團隊,但蜻蜓號任務明顯是更好的選擇。因為歐空局的Rosetta號太空飛行器2019年造訪了67P/Churyumov-Gerasimenko(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所以它在我們的腦海中仍然很新鮮。更重要的是,2006年的星塵任務成功地將彗星樣本帶回了地球。儘管充滿了吸引力,CAESAR任務有一種特別的已經完成的感覺。同樣值得懷疑的是,返回彗星的任務是否會像探測土星衛星一樣引起公眾和科學的關注。

圖解:蜻蜓號在泰坦(土衛六)表面效果圖,圖片來源:Johns Hopkinns APL(應用物理實驗室)

的確,這次前往泰坦的任務是場真正的享受之旅。雙四旋翼微型航空無人機將會從一個地方飛到另一個地方,通過鳥瞰的角度對這個不可思議的世界進行測量和觀測。探測器將穿過含高濃度氮大氣層,其幾天內的探測範圍將比六個輪子的流浪者號數年內所覆蓋的區域還要多。同地球上娛樂性無人機一樣,這種飛行器能夠進行垂直起降。

泰坦(土衛六)的直徑是月球的二倍,與地球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它特殊在擁有厚厚的大氣層(實際上它是太陽系中唯一擁有大氣層的衛星,而且比地球的還厚)、以甲烷形式存在的穩定液體、處於同一個全球海平面上的海洋、湖泊和河流、峽谷以及可能存在的液態水。它的地表受到強烈的沙塵暴和有液態甲烷組成的暴雨影響。在任務的眾多目標中,蜻蜓號將會研究土衛六曾經是否有孕育生命的能力。

圖解:麗姬婭海(Ligeia Mare)是已知土星衛星—土衛六表面第二大液態海洋,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ASI/Cornell

泰坦(土衛六)包含厚厚的富含碳的物質,一旦與液態水相互作用就會產生一種原始的粘狀物(即前生命化學),與最終在地球上孕育生命的物質沒有什麼不同。為此,蜻蜓號將配備質譜儀、伽馬射線光譜儀、攝像機(可拍攝顯微和全景圖像)以及其他儀器。

之後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們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補充說到,任務規劃人員嘗試將讓探測器在一群沙堆旁著陸,並朝著一個大隕石坑跳躍,探測器將不得不忍受零下300華氏度的低溫。具體來說,探測器將探索Selk隕石坑,因為那裡可能曾經有液態水和複雜的有機物。

據美國宇航局稱,一旦登上泰坦(土衛六),任務預計將持續約2.5年,在此期間,探測器將進行約25次跳躍,飛行總距離約180公裡(110英裡)。

美國宇航局預計將於2026年開展這一任務。遺憾的是,我們需要等到2034年左右蜻蜓號才會降落在泰坦(土衛六)上。但等待是值得的,這個探測器傳回地球的圖像和數據將與我們以前所見過的任何東西都不一樣。沒錯,歐空局2005年的惠更斯(Huygens mission)任務前往泰坦(土衛六)任務是很棒的,並且它讓我們得到了很棒的科學研究和圖像,但它根本無法與蜻蜓號的相比。

參與NASA新前沿計劃的前幾次任務包括:訪問冥王星和終極之地(Ultima Thule 2014年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的新視野(New Horizons)任務、正在環繞木星的Juno任務以及正圍繞小行星本努(Bennu)運行的OSIRIS-Rex。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George Dvorsky- HIDER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美國將發射無人機「蜻蜓」探測土衛六
    新華社華盛頓6月27日電(記者周舟)美國航天局27日宣布,將於2026年發射名為「蜻蜓」的無人機探測器,探索太陽系第二大衛星土衛六,目的包括尋找生命跡象等。  美航天局在一份聲明中說,「蜻蜓」預計於2034年抵達土衛六,它是一架有8個旋翼的無人機,將在土衛六複雜多樣的地表上實現多點取樣。
  • 美宇航局將往土衛六「泰坦」派無人機,還是核動力的
    Carroll 人類將向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泰坦,派遣一架核動力四軸旋翼無人機。NASA已經決定,將發射一架無人機前往土衛六,去探索那顆星球上像雨一樣落下來的有機分子,以及匯聚成江河湖海的液態甲烷。 蜻蜓號無人機,目標土衛六泰坦 這項任務名為「蜻蜓」,是NASA新前線系列任務的一部分。
  • 土衛六上有沒有生命?「蜻蜓」將去看看
    這是美國航天局公布的由卡西尼探測器在2008年1月29日拍攝到的土衛六照片。(新華社發)新華社華盛頓6月27日電(記者周舟)美國航天局27日宣布,將於2026年發射名為「蜻蜓」的無人機探測器,探索太陽系第二大衛星土衛六,目的包括尋找生命跡象等。
  • 蜻蜓旋翼機將在土衛六上探求地球上的「前生命化學」
    「蜻蜓」號無人機探測器將在土衛六上空進行多次飛行,並在著陸期間探索衛星表面。到土衛六的八年旅程將始於2026年。土星的衛星土衛六略小於地球大小的一半,並具有朦朧的、稠密的大氣層。 非常適合蜻蜓號。美國宇航局本周宣布,將把一架代號為蜻蜓的旋翼機著陸器送往土衛六,歷時八年,將於2026年發射並於2034年著陸。
  • 美國航天局NASA發布最新太空探索計劃,尋找土衛六的生命跡象
    最近美國航天局NASA發布最新探索計劃,將探索土星最大衛星。NASA今日發布了一項最新的太空探索計劃,計劃將於2026年向土星的最大衛星土衛六發射飛行探測器「蜻蜓號」。「蜻蜓號」無人飛行探測器,將是首個能夠飛行超過100英裡的無人探測器,它在2026年發射八年後,於2034年到達土衛六,穿過土衛六厚重的大氣層,進行飛行任務2.7年。它是繼2004年的惠更斯探測器後第二次到土衛六的訪問者。
  • 若土衛六存在生命:細胞膜將與地球生命完全不同
    許多科學家據此提出,與地球相比,土衛六上如果存在細胞生命,那麼其細胞膜極性與地球生命是相反的,即外側呈非極性,可以與作為溶劑的甲烷相互作用,而內側則恰恰相反。在一篇引人關注的論文中,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詹姆斯·史蒂文森(James Stevenson)及合著者提出,「azotosome」可能是土衛六生命的細胞膜。這是一種假想的膜結構,不像地球生命的細胞膜那樣含有磷和氧,卻含有氮。
  • 美國將太空探索目標鎖定土衛六,尋找生命和宜居星球迫不及待!
    在今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宣布2020年中國將正式開啟火星探索「天問」計劃,發射的第一枚火星軌道探測器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對於火星,美國已經開展了長達60年的探索,顯然不那麼陌生了。各種火星軌道探測器和火星車層出不窮,火星儼然已經成了美國人的第二家園。未來十年內,美國將第一批居民送上這顆紅色星球已經毋庸置疑。對於美國接下來的太空探索計劃,NASA宣布要在2026年實現在土衛六上的軟著陸探測。土衛六是土星的第六顆衛星,也是土星最大的衛星,個頭僅次於木星的衛星木衛三。
  • 未來20年美國宇航局太空探測的重大項目
    過去一年,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了一系列太空探索計劃,包括讓人類重返月球和利用核動力直升機在土衛六搜尋生命跡象。除了這兩項任務,未來10年宇航局還將實施其它一系列任務,其中包括探測一顆死亡行星的金屬核心,搜尋木衛二地下海洋的生命和拍攝大爆炸。這些任務將耗資數十億美元,橫跨數百萬英裡。就像宇宙不斷膨脹一樣,宇航局的探索觸角也在不斷延伸。
  • 尋找外星生命有望?土衛六泰坦大氣層中發現罕見的亞環丙烯基自由基分子C3H2
    尋找外星生命有望?然而,在土衛六上,它似乎是自然存在的,這可能意味著在尋找外星生命這件事情上可能有了令人興奮的發現。我們知道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以陽光或熱的形式存在的能量和水是最大的先決條件。但在其他完全不同於我們地球的星球上的生命又需要怎樣的先決條件呢?無疑,C3H2分子的發現令人興奮,因為它可能構成土衛六上的生命形式的基礎,而這是我們從未見過的。
  • 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成功發射!目標是尋找「古代生命」的跡象
    據美國ABC電視臺7月30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於7月30日北京時間19點50分成功發射「毅力號」火星車,以探索火星上的生命跡象。火星車預計於2021年2月著陸於火星表面。 「毅力號」火星車於美國東部時間星期四上午7:50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星期二,「毅力」號成功登上發射臺,美國空軍第45氣象中隊預測,星期四的發射有80%的機會出現有利的天氣條件。
  • 土衛六上有沒有生命,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生命到底是什麼?
    美國航天局6月27日宣布,將於2026年發射名為「蜻蜓」的無人機探測器,探索太陽系第二大衛星土衛六,目的包括尋找生命跡象等。這樣議題自然引發了一波熱議,要知道土衛六其實就是一顆冰球,在其厚厚的冰蓋之下生命存在嗎?
  • 科學家在土星衛星土衛六大氣層中發現奇怪的氣體分子
    "這種簡單的碳基分子可能是更複雜的化合物的前體,這些化合物可能在土衛六上形成或餵養可能的生命,"NASA周二在一份聲明中說。   土衛六是一顆帶有甲烷湖的冰冷衛星,是美國宇航局即將進行的 "蜻蜓"任務的目標,它將尋找過去或現在生命的跡象。
  • NASA科學家在土衛六大氣層中發現奇怪的氣體分子
    "這種簡單的碳基分子可能是更複雜的化合物的前體,這些化合物可能在土衛六上形成或餵養可能的生命,"NASA周二在一份聲明中說。土衛六是一顆帶有甲烷湖的冰冷衛星,是美國宇航局即將進行的 "蜻蜓"任務的目標,它將尋找過去或現在生命的跡象
  • 美國航天局稱土衛六存在生命跡象
    本報專電 據英國媒體6月5日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表示,他們已經在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提坦上發現生命存在的跡象——某種未知生物正呼吸著提坦的大氣,並以地表的燃料為食。  NASA的研究結果主要建立在由美方和歐洲航天局主持進行的針對土星的「卡西尼-惠更斯」 號科學考察任務。
  • 木衛六被撞擊後,大量冰水噴射而出,6年後那裡將出現「蜻蜓」
    在過去幾十年的探索中,火星和月球都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對象,現階段也是如此,其中主要原因是它們距離地球最近。但未來隨著人類航天技術不斷發展,火星和月球可能就會「失寵」了,而土衛六則可能會成為「新寵」。
  • 多年來,行星探測器結構形式毫無進步,核動力無人機可以幫助我們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土衛六衛星。土衛六是一顆很特殊的衛星,它比水星還大,是我們太陽系中的第二大衛星。土衛六的大氣層主要由氮組成,這和地球的大氣一樣。土衛六表面有河流,湖泊和液態烴(如甲烷和乙烷)等液體存在。根據惠更斯號的數據,土衛六表面下還可能擁有地下海洋,這就說明未來土衛六的生命將來自於兩個不同的區域,從而產生完全不同的生命形式。
  • 探尋地外生命不止火星,土衛六(泰坦星)有山有水有大氣
    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發射場成功點火升空。如果一切順利,「天問一號」在宇宙中經過7個月的飛行,將在明年3月左右進入火星軌道。就在3天前,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已率先發射,踏上前往火星的徵程。
  • 探尋地外生命不止火星,土衛六(泰坦星)有山有水有大氣
    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發射場成功點火升空。如果一切順利,「天問一號」在宇宙中經過7個月的飛行,將在明年3月左右進入火星軌道。就在3天前,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已率先發射,踏上前往火星的徵程。美國作為航天霸主,面對兩年才有一次的探火窗口期,怎會無動於衷。他們的「毅力號」火星車已整裝待發。
  • 科學家首次發現土衛六星上的驚人地形
    土衛六上存在液體讓人激動的另一個原因是:這顆衛星可能將生命保存在冰面下流動的水層中。 2017年9月15日,飛船戲劇性地墜入土星大氣層,結束了20年的任務。 卡西尼號利用雷達成像穿透土衛六星由甲烷和氮氣組成的不透明大氣,並利用紅外儀器探測土衛六更大的地質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