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歐洲彗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是人類航天史上第一次
原標題:歐洲彗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 系人類航天史上第一次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鄭安):北京時間12日下午16點35分,在太空旅行了十多年的歐洲「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投放了著陸器「菲萊」,在當晚十一點半左右,「菲萊」著陸器成功登陸彗星表面,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第一次彗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
德國當地時間12日17點05分(北京時間13日0點05分),位於達姆施塔特的歐洲空間局控制中心傳來了陣陣歡呼聲。負責此次「菲萊」著陸器投放的航天工程師們正式宣布了「菲萊」成功軟著陸 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的消息。「我們(的著陸器「菲萊」)已經到達彗星表面,『菲萊』正在與我們對話。它告訴我們,著陸器的起落架已經扎進彗星表層。可以說,它此時正坐在彗星表面,給我們傳回數據。」
於2004年3月2日發射的歐洲彗星探測器「羅塞塔號」在經過十多年64億公裡的太空旅行之後,在今年8月6日進入「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的軌道。在環繞該彗星同軌道運行三個多月後,歐洲空間局於德國當地時間12日上午9點35分向該彗星投放「菲萊」著陸器,並預計在七個小時之後降落到彗星表面。
具體投放操作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負責,具有高風險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讓這項耗資13億歐元的空間探索項目功虧一簣。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對此次投放過程進行了長達六個多小時的直播,「菲萊」於當天下午17點05分向達姆施塔特的控制中心傳回了信號,這預示著它已經在33分鐘前軟著陸。對此,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專家笛圖斯解釋說。「就傳回的信號,我們在控制中心還沒有完全達成統一意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菲萊已經十分漂亮地軟著陸,『站穩腳跟』並開始與我們對話。就這點來說,我們已經達到第一步目標,可以說,我們今天書寫人類航天史的新一頁。」
此次「菲萊」登陸彗星的難點在於,彗星上的引力大大低於地球引力,所有十分輕微的碰撞所產生的反彈力都有可能將「菲萊」彈回太空。為了避免碰撞,「菲萊」幾乎是以人類散步的速度從22.5公裡的距離緩慢下降到彗核表面,並將在接觸彗星表面後立即向下插入鉤狀支架,牢牢嵌入彗星。菲萊所在的著陸點必須是彗星的向日點,太陽將源源不斷地為菲萊提供能源。
笛圖斯表示,目前可以確認的是,「菲萊」已經在彗星表面基本穩定。具體情況,比如著陸器是不是高度傾斜或者鉤狀支架有沒有正常工作,都需要通過「菲萊」後續傳回的圖片進行分析。一切正常工作後,「菲萊」傳回的數據與圖片將被科學家用於研究彗星以及早期太陽系的狀況。對此,歐洲空間局局長讓·雅克·多爾丹表示:「這是人類文明的重要一步,因為正是科學、知識以及智慧讓我們與眾不同。我想重複之前我在每一次任務成功之後所說的一句話,『成功往往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據了解,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將於2015年8月13日達到近日點,屆時由於溫度過高,「菲萊」預計將被燒毀,並在燒毀之前傳回彗星近日點的數據和圖片供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
(2014-11-13 14: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