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太空飛行器著陸彗星表面 有望揭開地球之謎(2)

2021-01-08 參考消息

【延伸閱讀】歐洲彗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是人類航天史上第一次

原標題:歐洲彗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  系人類航天史上第一次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鄭安):北京時間12日下午16點35分,在太空旅行了十多年的歐洲「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投放了著陸器「菲萊」,在當晚十一點半左右,「菲萊」著陸器成功登陸彗星表面,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第一次彗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

德國當地時間12日17點05分(北京時間13日0點05分),位於達姆施塔特的歐洲空間局控制中心傳來了陣陣歡呼聲。負責此次「菲萊」著陸器投放的航天工程師們正式宣布了「菲萊」成功軟著陸 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的消息。「我們(的著陸器「菲萊」)已經到達彗星表面,『菲萊』正在與我們對話。它告訴我們,著陸器的起落架已經扎進彗星表層。可以說,它此時正坐在彗星表面,給我們傳回數據。」

於2004年3月2日發射的歐洲彗星探測器「羅塞塔號」在經過十多年64億公裡的太空旅行之後,在今年8月6日進入「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的軌道。在環繞該彗星同軌道運行三個多月後,歐洲空間局於德國當地時間12日上午9點35分向該彗星投放「菲萊」著陸器,並預計在七個小時之後降落到彗星表面。

具體投放操作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負責,具有高風險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讓這項耗資13億歐元的空間探索項目功虧一簣。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對此次投放過程進行了長達六個多小時的直播,「菲萊」於當天下午17點05分向達姆施塔特的控制中心傳回了信號,這預示著它已經在33分鐘前軟著陸。對此,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專家笛圖斯解釋說。「就傳回的信號,我們在控制中心還沒有完全達成統一意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菲萊已經十分漂亮地軟著陸,『站穩腳跟』並開始與我們對話。就這點來說,我們已經達到第一步目標,可以說,我們今天書寫人類航天史的新一頁。」

此次「菲萊」登陸彗星的難點在於,彗星上的引力大大低於地球引力,所有十分輕微的碰撞所產生的反彈力都有可能將「菲萊」彈回太空。為了避免碰撞,「菲萊」幾乎是以人類散步的速度從22.5公裡的距離緩慢下降到彗核表面,並將在接觸彗星表面後立即向下插入鉤狀支架,牢牢嵌入彗星。菲萊所在的著陸點必須是彗星的向日點,太陽將源源不斷地為菲萊提供能源。

笛圖斯表示,目前可以確認的是,「菲萊」已經在彗星表面基本穩定。具體情況,比如著陸器是不是高度傾斜或者鉤狀支架有沒有正常工作,都需要通過「菲萊」後續傳回的圖片進行分析。一切正常工作後,「菲萊」傳回的數據與圖片將被科學家用於研究彗星以及早期太陽系的狀況。對此,歐洲空間局局長讓·雅克·多爾丹表示:「這是人類文明的重要一步,因為正是科學、知識以及智慧讓我們與眾不同。我想重複之前我在每一次任務成功之後所說的一句話,『成功往往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據了解,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將於2015年8月13日達到近日點,屆時由於溫度過高,「菲萊」預計將被燒毀,並在燒毀之前傳回彗星近日點的數據和圖片供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

(2014-11-13 14:49:30)

相關焦點

  • 隼鳥2號探測器再次著陸小行星「龍宮」,它會帶給人類哪些驚喜?
    可太陽系不是一個普通的星系,因為它誕生了地球這顆智慧文明星球。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也是太陽系唯一的智慧生命。人類自從走出地球之後,就對浩瀚的宇宙產生了濃厚的探索興趣,而我們探索的第一站就是我們生態的太陽系。對於太陽系,科學家雖然已經了解了一些,但是還是有太多的未知等著我們去揭開,比如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太陽系形成早期是什麼情況?地球生命誕生之謎等。
  • 外媒報導中國太空飛行器發現了地球和月球
    2020年8月6日,安德魯·瓊斯(Andrew Jones)在外媒刊文在前往火星的路上,中國太空飛行器發現了地球和月球,這是一個王牌轉向動作。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拍攝的地球和月球,當時它距離其起源行星120萬公裡。中國的天文一號太空飛行器在前往火星的漫長旅程中進行了第一次軌跡修正動作之前,捕捉到了令人驚嘆的地球和月球的景象。
  • 一顆彗星揭開太陽系三個謎團
    根據天文學家對彗星形成過程的了解,彗星上氮元素的含量應該會比較多,但他們實際探測到的氮,只有理論預測的1/10。其餘的氮到哪裡去了呢?來自「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的一項發現或許能揭示這個謎。而這個謎一揭開,又有助於揭開太陽系另兩個謎。
  • 4年前的9月2日,在彗星67P上神秘失蹤的菲萊著陸器被找到
    ,現代科技的發展,不僅可以將人類送往月球著陸,而且也能夠將一艘太空飛行器遠程著陸在一個彗星上,這個彗星就是被稱為67P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而這艘太空飛行器就是菲萊(Philae),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韭菜」,4年前的9月2日,菲萊的母船羅塞塔號終於找到了神秘失蹤的菲萊,20多天之後,由於電力耗盡,羅塞塔號也受控墜毀在彗星67P上。
  • 4年前的9月2日,在彗星67P上神秘失蹤的菲萊著陸器被找到
    important}【ALENG 自媒體】9月2日晚間自媒體專稿,現代科技的發展,不僅可以將人類送往月球著陸,而且也能夠將一艘太空飛行器遠程著陸在一個彗星上,這個彗星就是被稱為67P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而這艘太空飛行器就是菲萊(Philae),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韭菜」,4年前的9月2日,菲萊的母船羅塞塔號終於找到了神秘失蹤的菲萊
  • 中國傳來好消息:"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發射,一舉破美國壟斷
    據環球網9月7日報導,當地時間6日,中國發射的第1架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落地。這款太空飛行器的完美著陸意義重大,吸引了全球的關注。軍事專家杜文龍對此表示,此舉將打破美國在這一領域的壟斷地位。這也給全球傳達一個信號,跟中國合作,也能&34;。
  • 彗星之謎,彗星的活動與地球怪象有關嗎?
    在太陽系這個大家庭裡,有一種相貌奇特帶尾巴的星星,人們稱它們為「彗星」。其中最著名的是哈雷彗星。1910年,當這顆彗星和地球相接近的時候,天文學家們推斷,它將和地球相撞。這一年的5月19日,哈雷彗星果然來到地球附近,使人們驚喜的是彗星並沒有和地球相撞而是擦肩而過。
  • 通古斯爆炸之謎新說:冰質彗星撞地球所致
    通古斯爆炸之謎新說:冰質彗星撞地球所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6日 22:58 來源: 來源:黑龍江日報  據俄羅斯有關媒體近日報導,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科學家們最近公布了他們關於通古斯爆炸之謎的新設想———1908年發生的震驚全球的通古斯爆炸並非石質隕石撞擊地球,而是由水和碳構成的冰質彗星引發的。
  • 「羅塞塔」:告訴你彗星的模樣? - 手機百度
    此前,這顆凝聚了人類最高智慧成果的探測器經歷了長達10年的星際旅行,在2014年8月飛抵目的地彗星67P/GC,並於11月12日發射了登陸器菲萊以對彗核的表面性質和周圍氣體進行更深入的分析。此次《科學》特刊發布的7項新的研究報告,它們對該彗星的形狀、組成和表面特徵等作了描述,彗星的神秘面紗正在被慢慢揭開。一、花費14億歐元值不值?
  • 羅塞塔探測結果出爐:地球水並非來自彗星
    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地球水的起源之謎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羅塞塔號」探測器最新勘測結果顯示,地球水資源並非來自於彗星,很可能來自於小行星。今年11月,羅塞塔號探測器著陸在67P彗星表面,勘測數據表明該彗星上的冰塊不同於地球冰水。歐洲航天局發射羅塞塔號探測器細距離探索67P彗星,之前科學家曾認為地球40億年前水資源來自於彗星。目前在這顆彗星上發現了水資源,但是彗星水比地球水「更重」。羅塞塔號探測器勘測結果顯示,該彗星的水中包含較多的重氫。瑞士伯恩大學凱薩琳-阿爾特威格說:「地球水究竟來自於彗星,還是其它來源?
  • 國際最新研究:「菲萊」顛簸著陸「顱頂脊」揭示彗星奧秘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行星科學的研究論文,識別出「菲萊」(Philae)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67P/Churyumov-Gerasimenko)表面彈起時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skull-top ridge),並分析「菲萊」
  • 3億公裡外,NASA太空飛行器傳回最新畫面,看完畫面,科學家樂了
    「新邊疆計劃」的一項旗艦任務,任務的目的是在小行星Bennu上進行著陸採樣,然後將樣品運回地球,供科學家進行研究。由於像Bennu這樣的小行星自從形成以來,其自身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因此,它們保留了太陽系形成初期的最基本的物質,是揭開太陽系形成之謎的一把鑰匙。同時,也能夠幫助科學家弄清楚地球生命的起源,是否與這些神秘的天體有關。
  • NASA太空飛行器看清印度月球探測器墜毀現場了:碎了一地
    月船2號」Vikram月球著陸器的墜毀地點, Vikram在9月的一次著陸嘗試中猛撞到月球表面。作為印度「月船2號」登月任務的一部分,Vikram被認為是第一艘有望實現在月球表面著陸的印度太空飛行器印度希望藉助Vikram將一艘太空飛行器完好無損地放在月球表面上,以更詳細地研究月球環境。Vikram甚至還攜帶著一輛能夠在月球表面行駛超過1640英尺(500米)的距離的漫遊車,其被用於了解有關月球地面成分的更多信息。但是在9月6日Vikram著陸時,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裡時,該著陸器突然與印度航天研究組織(ISRO)的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聯繫。
  • 首次識別出菲萊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
    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8日發表的一項行星科學研究,歐洲空間局(ESA)科學家首次識別出了「菲萊」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彈起時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此次分析「菲萊」在該著陸點的含冰石塊上留下的印記,讓科學家們深入了解著陸時新暴露的冰層的強度。
  • 該探測器終於追上了一顆彗星,或解開生命之謎
    不過關於太陽系的生命是如何誕生的,這也科學家至今都在努力探索的,為了解開太陽系生命的誕生之謎,歐洲空間局在2004年發射了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它的主要任務是探索46億年前太陽系的起源之謎,並對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簡稱67p彗星)展開研究。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將著陸 或解太陽系誕生之謎
    中新網2月18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計劃22日在小行星「龍宮」著陸並採集樣品,力爭解開太陽系誕生之謎。爭取著陸的地點半徑僅3米(直徑6米),允許的誤差極小。「隼鳥2號」團隊表示這是在離地球3億公裡外的高難度作業,已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
  • 籌備數十年的項目,科學家只為探索一顆彗星,它有什麼意義?
    只是除了哈雷彗星,我們還能觀測到的彗星數量實在是少之又少,所以為了取得更多關於彗星的信息資料,歐洲航天局啟動了「羅塞塔」項目,這個項目的計劃方案就是發射無人探測器到一顆名為67P的彗星上進行探索任務。這項「羅塞塔」項目也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資源所打造的,籌備的時間長達數十年之久。其中「羅塞塔」探測器的造價更是高達十三億歐元,而且這個探測器在2004年就已經進入了太空。
  • 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帶著巖石樣本回歸地球
    據日本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14日宣布,從小行星「龍宮」踏上返程的探測器「隼鳥2號」,將於12月6日凌晨回歸地球。裝有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巖石樣本的密封艙,將在比月球更靠近地球的位置釋放,投落至澳大利亞南部的沙漠,回收的密封艙將在數天內帶回日本。
  • 彗星著陸器「菲萊」第二落點確認
    ,歐洲空間局(ESA)科學家首次識別出了「菲萊」著陸器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彈起時的第二個著陸點——「顱頂脊」,此次分析「菲萊」在該著陸點的含冰石塊上留下的印記,讓科學家們深入了解著陸時新暴露的冰層的強度
  • 10月21日凌晨6時,NASA太空飛行器將登陸小行星Bennu
    科學家普遍認為,小行星是太陽系的活化石,由於它們在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初期就已經存在,而在過去的數十億年間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因此,小行星包含有太陽系的幾乎全部歷史,研究這些天體,能夠幫助科學家揭開太陽系形成之謎。那麼,為何科學家會看上Ben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