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三年半,奔赴1億公裡,歐空局ESA-345太陽探測器搶先印度發射

2020-08-28 一周刊

照理說,在天文界及太空探索領域,2020年的熱議話題當屬四輛火星「戰艦」7月份前後上演「速度與激情」。然而,「火星年」話題還沒開炒,太陽老大哥搶佔熱度先迎來一批訪客。

2月10日,歐空局太陽軌道器ESA-345,聯合NASA於當地晚間11時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升空。其後,它將花費三年半時間調整軌道接近太陽,以近距離觀測日光層的產生和控制機制,並從高緯度拍攝到太陽兩極的第一張照片

ESA-345海報設計圖,圖源:ESA

ESA-345一個完整軌道周期需耗時6個月,走的是一個高度橢圓形軌道。其遠日點介於水星和金星之間,而近日點則只有4,200萬公裡,達到日地平均距離的四分之一,比水星近日點還要再靠近太陽400萬公裡。

ESA-345運行軌跡,圖源:ESA

要知道,水星在近日點的表面溫度最高能達到427℃。ESA-345如此接近太陽,隔熱確實成了一個棘手的大問題。高溫是其一,日珥和太陽風帶出來的高能粒子流破壞力則更強。因而,ESA-345隻能嚴嚴實實的裹上鈦合金防護罩,並始終將肥大的「屁股」朝向太陽當擋箭牌。當儀器開始工作時,探針再從保護層後方悄悄伸出窺視。

ESA-345運行想像圖,圖源:ESA

誠然,這些細枝末節是還得再過三年的後話,但太陽引來的訪客遠不止ESA-345。

2018年8月,NASA就已發射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同年10月29日,「帕克」打破「阿波羅2號」於1976年創下的紀錄(距太陽表面4,273萬公裡)。2020年1月29日,「帕克」完成第四次近日飛行,其最終目標是創下2,400萬公裡近日點終極記錄,成為人類史上首次真正近距離「觸摸」太陽。

「帕克」發射,圖源:NASA

儘管「帕克」看上去似乎比ESA-345要亮眼的多,但後者也被委以不同使命的重任,為「帕克」提供深空背景信息、更細節指引行經路線就是其中之一。畢竟,ESA-345攜帶著日冕儀、日震成像儀、日光層成像儀、X射線望遠鏡、日冕光譜成像儀、太陽風等離子體分析儀等眾多可以窺探太陽的相機。而「帕克」則更像是飛蛾撲火般的「盲駕」,主要任務在於多種粒子的測定,距離性數據搜集,日冕、太陽風及探測器周圍激波成像等。

千百年來,我們頭頂上那一輪即熟悉又陌生的紅日,或許是時候換一批更清晰的靚照了。

以往,我們所能拍攝出來的太陽,是醬紫的☟☟☟☟

圖源:PixaBay

再清晰點☟☟☟☟

圖源:PixaBay

而新設立的Inouye太陽望遠鏡,看到的太陽表面是醬紫的☟☟☟☟

Inouye望遠鏡太陽表面高解析度圖像,圖源:NSF

再清晰點☟☟☟☟

太陽表面活動高解析度動態圖,圖源:NSF

太陽還有太多不為人知的一面,也難怪有印媒在「月船二號」升空後當日就宣傳:印度的下一個目標,是於2020年上半年發射Aditya-L1(阿迪蒂亞一號)太陽探測器,而且NASA對參與這一項目有極大興趣。

印度Aditya-L1目前還沒看到任何動靜,ESA卻悄悄搶先了一步。雖然我們也無法確定ESA-345成績會如何,但我們期待著人類科學的進步!


最後一波小福利:ESA-345太陽軌道器公開介紹資料已在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 關注後私信 索取。

相關焦點

  • 歐空局的太陽軌道探測器將與ATLAS彗星意外「相遇」
    歐空局的太陽軌道探測器(Solar Orbiter)將在未來幾天內與正在解體的ATLAS彗星的「兩條尾巴偶然相遇」。 該太空飛行器目前正在前往內太陽系的途中,歐空局科學家已對四臺關鍵科學儀器進行了緊急調試,以便為這次意外的「邂逅」做好準備。
  • 歐空局未來三年重點投資深空與月球項目
    歐空局未來三年重點投資深空與月球項目 2019-12-02 01:17:5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葉攀 責任編輯:葉攀
  • 歐美探測器發射成功 將為太陽的兩極區域拍照!
    騰訊太空訊(喬輝)北京時間2月10日12點03分左右,美國宇航局和歐空局聯合研製的「太陽軌道飛行器」(Solar Orbiter)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是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的宇宙神V火箭(V411)。
  • 落後印度7年,中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印媒:當心中國航天追上印度
    ,印度網友笑了:我們印度7年前就發射了火星探測器了,並且能夠成功進入火星的預定軌道。首先來說,地球距離火星長達1.93億公裡,因此這對重型火箭的製造和研發要求極其高,想想看一個火箭能夠支撐探測器飛躍1.93億公裡,火箭的燃料還有他的可靠性要求極高,跟平常的火箭發射低軌衛星完全不是一碼事了
  • 歐空局ESA宣布為「赫拉」探測器在2026年抵達小行星任務提供資金
    歐空局ESA宣布為「赫拉」探測器在2026年抵達小行星任務提供資金(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SlashGear報導,歐空局(ESA)已宣布為 「赫拉」(Hera)提供資金,這是該機構將與美國宇航局(NASA)一起參加的整個AIDA飛行任務的一部分。
  • 美日歐攜手研發新一代太陽探測器,印度也加入戰團
    根據《科技日報》6月13日的報導,日本、歐洲和美國將攜手研發新一代的太陽探測器,名字叫「Solar-C_EUVST」,如果研發過程一切順利,在2025年前後將發射它去探測太陽,屆時人類對於太陽的了解,也會有更深層次的進展。新一代太陽探測器的任務是什麼?
  • 與美國差距縮小,中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意義為何重大?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累計飛行1億公裡
    1億公裡。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36天,距離地球約1075萬千米。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專家稱,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成為一顆人造行星,與地球、火星共同繞太陽公轉,並逐漸遠離地球,飛向火星。
  • 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達1億公裡
    央視新聞客戶端8月28日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到1億公裡,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36天,距離地球約1075萬公裡。
  • 太陽軌道探測器2月9日發射!耗資15億歐元,持續時間長達9年!
    歐洲航天局即將開始其迄今為止最雄心勃勃的項目之一,屆時(2020年2月9日)其太陽軌道探測器將從佛羅裡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飛往太陽。這艘飛船是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聯合開發的,預計將為科學家提供對太陽大氣層、風和磁場前所未有的洞察。它還將首次獲得我們太陽未知極地的圖像。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印度要發射首個太陽探測器,網友調侃:是不是打算晚上去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溫家越】繼「月船2號」 月球探測器22日成功發射後,「今日俄羅斯」(RT)26日報導稱,印度航天局現在又將目光轉向太陽:準備在未來12個月內發射首個太陽探測器。RT報導截圖RT說,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計劃在2020年上半年完成這項名叫Aditya-L-1的任務,該探測器預計將在位於斯裡赫裡戈達島的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搭載印度PSLV-XL火箭發射升空。該消息傳出後,網友們紛紛留言討論。
  • 印度將發射火星探測器 欲當太空競賽「領跑者」
    中新網11月5日電 綜合報導,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將於當地時間11月5日下午2時38分發射該國首顆環火星探測器,若發射成功,則將成為亞洲首例。此次太空探索引來多方關注,有媒體指出,印度此舉旨在成為與中日太空競賽中的「領跑者」,但是ISRO負責人否認了此說法。
  • 我國先發射火星探測器,美國還未發射,為何他們卻能搶先一步抵達
    今年的7、8月份是兩年一度的火星發射窗口,在這一時間範圍,太陽、地球和火星成一條直線,地球離火星的距離最近,只有不到5400萬公裡,最適合進行火星探測任務。所以在今年7、8月份的時候,就會有許多國家將實施火星探測計劃。據悉,在7月23日的時候,中國便率先啟動了火星探測計劃,向太空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發射,但火星探索任務尚未成功
    而其他行星中離太陽太近,木星和土星引力過大,天王星和海王星則距離太陽過遠,超過28億公裡。所以,人類的行星探測計劃就落到了火星這個「近鄰」身上。,最遠達4億公裡的暗紅色星球,古代的西方人以戰神馬爾斯(Mars)為其命名,而古代中國人則將其稱之為熒惑。
  • 何時發射火星探測器?
    從地球出發的探測器只要沿著地球火星霍曼轉移軌道飛行,最終就能到達火星。但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日期不能隨意選擇,要選在發射窗口。發射窗口為火星衝日前2-3個月。 什麼是火星衝日呢?先來了解火星的運行情況。
  • NASA發射太陽探測器,人類文明離太陽最近的1次,113萬人「同行」
    NASA發射太陽探測器,人類文明離太陽最近的1次,113萬人「同行」人類一直都在探測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和地球的衛星月球,對於我們賴以生存的光與熱之源的太陽卻只可遠觀,這是因為太陽的溫度非常的高,表面溫度有5500攝氏度,而中心溫度更是高達1500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據央視新聞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2020年,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意味著什麼
    據相關報導,截至7月23日,包括前蘇聯、美國在內,全球已有8個國家共向火星發射了47個探測器。1、那麼,在眾多行星之中,我們為什麼要選擇登錄火星火星與地球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中,由內往外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火星乾旱,多巖石,比較寒冷,巖石、砂土和天空是紅色或粉紅色的,因此經常被稱作&34;。
  • 最高清太陽照片發布,帕克探測器連創2個紀錄,速度109公裡每秒
    不過隨著先進的探測器、望遠鏡出現以後,我們開始看到了太陽的樣子,看到了太陽表面的景象。不過,由於太陽離我們非常遙遠,大約達到1.5億公裡遠,即使是太陽光照射到地球,也需要8分多鐘。所以,我們想拍到太陽表面的高清照片,非常難。不過,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