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空局未來三年重點投資深空與月球項目

2021-01-18 中國新聞網

歐空局未來三年重點投資深空與月球項目
2019-12-02 01:17:5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葉攀 責任編輯:葉攀

2019年12月02日 01:17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如願以償獲125億歐元資助
  歐空局未來三年重點投資深空與月球項目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歐洲空間局(ESA)部長級理事會Space19+近日在西班牙落下帷幕,歐盟各國同意在未來三年向ESA提供總額125億歐元的資助,比過去三年增加20%,是ESA這25年來獲得的最大資助。ESA稱,這將進一步提升人類的深空探測能力,加深我們對宇宙、對自己是誰、來自何處的理解。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125億歐元的預算中,德國、法國和義大利分別計劃出資33億、27億和23億歐元。此外,各成員國還同意,為ESA一些必要的項目在此後兩年再增加19億歐元,也就是5年的資助總額為144億歐元。

  據ESA官網消息,ESA負責人揚·沃納表示,其中一個項目是將引力波探測器「雷射幹涉儀太空天線」(LISA)原定於2034年的發射日期提前,使其與「雅典娜」X射線觀測儀協同運行,因為它們有些觀測目標相同,比如黑洞等,這些任務獲得的成果將使我們對宇宙基本物理學的理解發生根本性變革。

  據《科學》網站報導,沃納強調說,ESA需要迅速採取行動,加速研製天王星和海王星探測器。2022年前,這一任務的預算為每年5.76億歐元。

  沃納說,2030年前,ESA將繼續為國際空間站投資,並為首個繞月球運行的空間站——「月球門戶」(Gateway)項目提供重要的運輸和居住模塊。ESA還通過了一項由法德提議的月球著陸器和漫遊車提案,這是ESA致力於打造的「月球村」概念的一個很好例證。「月球村」將成為月球的前哨基地。歐洲各成員國也已經確認,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為開創性的「火星樣品返回」任務提供資助。

  ESA的地球觀測計劃也是大贏家,未來3年將獲得18.1億歐元的資助。ESA將藉此開發自己的科學衛星「地球探索者」;還會在「哥白尼計劃」框架內為歐盟製造名為「哨兵」的作戰監測衛星;建造更強大衛星來測量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這一領域,目前只有NASA的「軌道碳觀測站-2」衛星「一枝獨秀」,科學家希望以更高解析度監測大氣,並區分人類產生的碳和自然產生的碳。

  在火箭研製方面,ESA將繼續資助大型「阿麗亞娜」火箭和中型「織女星」火箭的升級工作。此外,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騎手」火箭研製工作也獲得了進一步的支持。

  太空安全和保障是ESA的「支柱」,這一領域重點關注空間天氣和近地天體威脅。小行星偏轉任務「赫拉」獲得了全額資助;但擬議中的「拉格朗日」任務卻未能如願以償,該任務擬將衛星固定在太陽與地球之間,以監視危險的太陽活動爆發。

  未來幾年,ESA還計劃加強與歐盟的關係,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組織靈活性。

相關焦點

  • 歐空局計劃就地利用月壤,建造永久性月球基地
    發現和準備活動1999年,第一批與ISRU相關的發現和準備研究的重點是推進和電力系統,評估了本世紀對先進推進的需求。這項研究的結論是,ISRU可以在提高我們能力的同時降低火星任務的成本,但是ISRU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應該立即開始。因此,在與歐空局所有方案的協調下,研究繼續進行。
  • 馭星觀察 | 歐空局地面站網絡現狀及演變發展
    本文將通過梳理歐空局地面站設備概況及現狀,重點闡述該地面網絡的戰略演變及未來發展。歐空局地面網絡分布在全球各地,為歐洲航天事業的發展乃至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航天活動提供了有力的地面設施保障和支持。目前,該地面網絡平均每年運行15000個小時,每年平均服務20多項航天任務。
  • ...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 歡迎各國際航天機構積極參與中國深空探測...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在「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之際,首屆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昨天(24號)在海口舉行。中國國家航天局透露,目前中國正在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未來還將實施小天體探測、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及行星際穿越探測任務。
  • 美國計劃2024年重返月球,NASA為深空「門戶」空間站即將開始建造
    NASA日前宣布,已經為深空「門戶(Gateway)」空間站選擇了首批科學研究目標及設備,用以支持未來的「阿耳特彌斯」登月行動。同時,這批科學研究設備還可以演示人類對火星的探索任務所需的技術。首批科學研究目標是觀測太空天氣和監測太陽輻射,其設備包括「太陽輻射儀」和「太空氣象儀」。
  • 俄媒:俄美擬共建月球「深空門戶」
    參考消息網9月29日報導 俄媒稱,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經理伊戈爾·科馬羅夫在澳大利亞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告訴記者,俄美航天機構負責人商定在月球軌道建設新的空間站——「深空門戶」。據塔斯社9月27日報導,科馬羅夫說:「我們商定共同參與建設『深空門戶』月球空間站項目。
  • 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正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 歡迎各國際航天機構積極參與中國深空探測活動
    中國國家航天局透露,目前中國正在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未來還將實施小天體探測、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及行星際穿越探測任務。中國歡迎國際各航天機構參與中國未來月球與深空探測活動。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國家航天局已和44個外國航天機構和4個國際組織籤署超過140多項空間合作文件,在月球與火星等探測任務中開展了廣泛合作。據論壇當天發布的《中國航天發展與國際合作報告》顯示,在月球探測領域,中國按照「繞、落、回」三步走推進的實施目標,在剛剛成功發射「嫦娥5號」探測器的基礎上,後續還將陸續實施嫦娥6號、7號、8號等探月任務,同時正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 綜述:深空探測 世界各國放眼「星辰大海」
    目前的探測活動通過三種途徑進行:藉助地面和太空軌道上的觀測設備觀測深空天體,以無人探測飛船、登陸器等抵近考察,以及太空人登陸天體。 從全球深空探測的現狀看,月球和火星是世界各國首要的探測目標,依靠無人飛船、著陸車等裝置獲取月球和火星表面的氣候和地質資料,為本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間太空人登陸火星計劃做好準備。
  • 打開「深空之門」:美俄攜手建首個月球軌道空間站
    圖片來源:NASA官網  深空探索「時間表」  按照規劃,此次太空探索之旅前期分為兩部分:「深空之門」和「深空飛船」。  一方面,美俄將從現在到2026年左右研發並建造「深空之門」空間站;另一方面,從2020年左右至2030年左右,將建成「深空飛船」,並在月球軌道進行為期一年的火星模擬飛行。
  • 2030年後的月球南極很熱鬧:盤點中美俄歐的月球基地計劃
    既然英雄所見略同,未來「月球村」競爭與合作並存的國際合作已現雛形。美國計劃重點打造的「深空門戶」月球軌道中轉站已經吸引了歐、俄、日、加等國,而中國已與歐洲和俄羅斯航天局達成初步合作意向,聯合論證國際月球科研站。從遠景來看,中國目前透露的計劃較為務實和保守,著眼於機器人長期駐守、太空人短暫停留的基地,主要目的是科學研究。
  • 重返月球迫不及待!洛克達因曝光霍爾發動機新進展丨話宇專欄
    自從阿波羅計劃結束之後,美國人呼喊重返月球的口號就一直沒停過。去年年底,環繞月球運行的空間站深空之門(Deep Space Gateway)概念提出後,各方面的準備似乎都有加速,加之上周美國副總統彭斯再次重申了「返月」任務的重要性並強調了時間表——2024 年前將「深空之門」建成,以為後續的建立月表基地、登陸火星甚至深空探測打下基礎。
  • 美國深空探測計劃「新疆界」下一步:盯上彗星和土衛六
    NASA官網截圖 11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新疆界」計劃(New Frontiers Program)的第四個深空探測項目,將從「67P/丘留莫夫- 「蜻蜓」項目想像圖(圖片來源:NASA) 按計劃,NASA將資助這兩個方案在未來一年內進行概念研究,每個方案投資400萬美元。
  • 中國深空探測,未來是星辰大海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6月,人類已執行深空探測任務約260次。相比之下,中國的深空探測開展的比較晚。從上世紀80年代,我國科學家開始研究月球探測的可行性。1991年,我國航天專家提出開展月球探測工程。2003年,提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不過,近年來中國的深空探測進展迅速。
  • 中國深空探測之夢:去月球、上火星、追尋太陽風的邊界
    中國的深空探測正在路上。 2019年4月底,《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採訪了嫦娥工程的幾位關鍵性人物,包括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領導小組高級顧問歐陽自遠,以及中國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四號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李春來,聽他們解讀中國月球與深空探測計劃的科學意義與未來規劃。
  • 耗時三年半,奔赴1億公裡,歐空局ESA-345太陽探測器搶先印度發射
    2月10日,歐空局太陽軌道器ESA-345,聯合NASA於當地晚間11時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升空。其後,它將花費三年半時間調整軌道接近太陽,以近距離觀測日光層的產生和控制機制,並從高緯度拍攝到太陽兩極的第一張照片。
  • 焦維新:中國深空探測,未來是星辰大海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6月,人類已執行深空探測任務約260次。相比之下,中國的深空探測開展的比較晚。從上世紀80年代,我國科學家開始研究月球探測的可行性。1991年,我國航天專家提出開展月球探測工程。2003年,提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不過,近年來中國的深空探測進展迅速。
  • 歐空局加速研發低成本可重複使用「普羅米修斯」火箭發動機
    「普羅米修斯」發動機由「阿里安」集團(Ariane)研製,是一種低成本可重複使用發動機,以「液氧+甲烷」為推進劑,可通過計算機實現「數位化」控制與故障診斷,同時結合3D列印製造技術,目標製造成本為100萬歐元,將裝備未來重複使用型火箭。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技術開發,處於試驗原型子系統製造階段。
  • 月球南極為何受到世界各國關注?
    各國都不約而同地計劃將未來的月球基地建在月球南極,這是為什麼?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探測結果顯示,那裡可能存在固態水!對於航天和深空探測來說,水是非常重要的資源,不僅能為太空人提供飲用水,水經電解可以分離出氫氣和氧氣,可為太空人提供呼吸的空氣,也為太空飛行器提供燃料。
  • 寧波東方藍色海灣項目籤約 投資500億、預計三年內啟動
    由中方和義大利共同合作打造的東方藍色海灣項目,總投資約500億,預計在三年內全部啟動,寧波濱海新城將成為寧波乃至長三角連同世界的新海上絲綢之路。  4月27日上午,義大利社會黨的主席攜阿瑪尼、範思哲等義大利奢侈品牌參觀考察了寧波北侖濱海新城,考察團對濱海新城的發展規劃和環境讚不絕口,更加堅定了投資東方藍色海灣項目的信心。
  • 潮科技|立方星——深空探測的新利器
    近年來,國外高度重視立方星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應用潛力,據不完全統計,提出的創新性深空立方星方案數量已達到38項,探測目標覆蓋多個天體,探測方式也呈多樣化發展。已有多項型號任務列入發射計劃,特別是2019年SLS首飛搭載的13顆深空立方星,將開展小行星多尺寸成像、月球水資源探測、深空輻射研究等任務。
  • 月球,美國航天事業的重點
    雖然這項計劃的目的是為各種空間科學和航空計劃提供資金,但計劃的重點還是與川普2017年發布的「太空政策指令1」聯繫了起來,該指令要求美國宇航局執行其核心任務,將美國人送回月球,並最終送往火星。「『太空政策指令1』不僅僅是將小型有效載荷運送到月球表面,它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布裡登斯汀宣布,「這是要在月球上和月球周圍有可持續的人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