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將探金星?嫦娥五號軌道器已變軌,「嫦娥」「維納斯」或相會!
我們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由軌道器、著陸器、返回器、上升器四部分構成,帶著月壤樣本返回地球的只有返回器,那麼剩下的三個部分都去哪裡了呢?其實它仍然在地球外太空運行,不過12月20日有消息傳出,嫦娥五號的軌道器正在開始變軌,說明它在進行新的擴展任務,12月21日,嫦娥工程相關負責人宣稱軌道器將前往地月拉格朗日點收集相關軌道數據,為今後的木星土星等相對較為遙遠的天體的探測活動鋪路,不過這項探測活動費不了太多燃料,也有人分析認為之後它很可能被派去探訪金星。
-
嫦娥5號軌道器開始變軌,疑似執行額外任務,極可能準備探測金星
我們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運算來推斷嫦娥5號的任務對象。再加上嫦娥5號軌道器搭載了數款照相設備,那麼完全有能力進行一些地外行星、小行星的視覺探測任務。 實際上將軌道器二次利用進行深空小行星探測,中國也並不是第1次執行了。2012年12月15日,中國國家國防科工局發布消息,嫦娥2號衛星在完成探月任務後,其軌道器成功飛抵距離地球約700萬公裡的深空,以10.73公裡每秒的相對速度與圖塔蒂斯小行星由遠及近擦身而過,並且利用嫦娥2號星載相機對小行星進行了光學成像。這是國際上首次對該小行星進行探測。
-
嫦娥五號軌道器再出發,燃料富餘動力充沛
嫦娥探月工程曾先後數次對拉格朗日點展開探測,首先是2010年10月1日發射升空的探月二期工程先導星嫦娥二號,該探測器在完成高解析度全月圖成像及既定工程目標後於2011年6月9日飛離月球,這是人類第一個由月球軌道出發前往日地拉格朗日L2點的探測器。
-
天問一號奔向火星要飛多遠?比嫦娥五號任務更難,為何探索火星?
天問一號重5噸,相比於嫦娥五號的8噸多要瘦小一些,但畢竟嫦五要帶月壤返回,理所當然胖一些。它分為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而嫦五則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四部分組成。
-
嫦娥五軌道器變成太空垃圾?專家:仍有重要任務,類似嫦娥二號
高難度的月軌無人交會舉世矚目的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圓滿完成,其中軌道器作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核心部件,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繞、落、回」三個環節,哪一個都少不了軌道器。嫦娥二號曾飛往日地L2點考察2011年,我國第二顆探月衛星「嫦娥二號」完成探月之後,就曾飛到另外一個日地拉格朗日L2點開展一系列科學驗證和考察活動,成功實現環繞L2點飛行。
-
嫦娥五號軌道器攜帶返回器從月球返回
嫦娥五號軌道器(黃色)攜帶返回器(白色)從月球返回,在地面5000公裡上空分離,返回器返回地球(模擬圖)。圖/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新京報訊(記者倪偉)12月17日凌晨,出發23天的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我國首次月球採樣任務獲得成功。深夜蒼穹中,嫦娥五號的回家之路蘊含著重重威脅:返回器能否準確回到著陸區域上空?降落傘能否準時打開並切斷?在通信的「黑障區」,太空飛行器能否作出自主判斷?最具不確定性的一環,是返回器將兩次進入大氣層,仿佛打了個水漂。
-
「嫦娥」5號創造歷史
原創 航空知識 航空知識2020年12月3日23時10分,攜帶月球樣品的「嫦娥」5號上升器,從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點火升空,進入近月點15 千米的環月軌道,兩天後將與一直在軌飛行等待它的軌道器+返回器對接。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
嫦娥降軌拍攝虹灣 探測結束後將再迴環月圓軌道
降軌拍攝虹灣,探測結束後將再迴環月圓軌道 26日21時左右,「嫦娥二號」按照測控系統預先注入的指令,在月球背面自主實施變軌,成功從原來的100公裡環月圓軌道,降軌進入了月球虹灣成像軌道。 該軌道為橢圓形,遠月點大約距離月球100公裡左右。近月點約為15公裡,基本位於虹灣上空。
-
嫦娥5號勝利發射:7項第一,複雜得眼花繚亂!將送回兩公斤寶貝
嫦娥一號實現了繞月探測,嫦娥三號任務實現了著陸探測,嫦娥5號將實現從月球表面採集土壤、巖石樣本,送回地球,標誌著中國航天人勝利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任務。 嫦娥5號的著陸器會在月面工作2天,通過機械臂和鑽機兩種方式獲得樣本,預計總重約為2公斤。 假如嫦娥5號全面成功,中國將成為美蘇之後第三個採集月球樣本的國家。
-
明明有3000牛大推,嫦娥5號返程為何先用4臺150牛小推?
嫦娥5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2次月地轉移入射,在距月面約230公裡處成功實施4臺150牛發動機點火,約22分鐘後,這4臺小發動機正常關機
-
嫦五軌道器已啟程,正飛往距離地球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
「中國探月工程」31日消息,嫦娥五號任務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實施分離後,現已順利執行規避機動,啟程飛往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由於嫦五任務此次發射入軌精度極高,軌道器減少了多次軌道修正,節省了約200公斤推進劑,經研究決定,軌道器這次飛往日地L1點,進行環繞飛行並開展探測試驗。
-
下一次去哪?金星、木衛一,還是海衛一?-虎嗅網
先驅者10號、11號,旅行者1號、2號都曾在飛掠木星的同時飛掠過木衛一,環繞木星探測多年的伽利略號、朱諾號探測器,也會捎帶著探測一下木衛一,順路經過木星的新視野號,也會瞄幾眼木衛一——但至今為止,還沒有一顆為木衛一而生的探測器來仔細探索這顆星球。
-
木星和金星扭曲地球軌道 每40.5萬年重複一次
「朱諾」號拍攝的木星南極很多人覺得自己的生活一直在繞圈子,但與宇宙內的循環相比,我們的繞圈子只能是小巫見大巫。通過對遠古巖石進行研究,科學家證實了一個長期存在的假設,即地球軌道被木星和金星的引力拖拽扭曲,陷入一個每40.5萬年重複一次的歷史性循環。羅格斯大學的地磁學家丹尼斯·肯特表示:「這是一項令人吃驚的發現,因為這個漫長周期是根據年代至少可追溯到2.15億年前的巖芯得到證實。此前,科學家根據5000萬年前的行星移動預測這個周期。
-
嫦娥5號飛到哪裡了?2公斤樣品算地球重量還是月球重量?
減速後的嫦娥5號已經被月球引力成功捕獲,因此目前仍然沒有分離的嫦娥5號已經成為月球的衛星。嫦娥5號的軌道十分精準,這進行了2次輕微的軌道修正就進入月球環繞軌道,表現出了極高的精確度。嫦娥5號的發射剛剛過去幾天,就已經到達了月球,根本原因是發射她的胖五推力強大,起飛後就不斷加速,達到10.5公裡每秒以上的地月轉移速度,遠地點已經在36萬公裡以上,直接越過了地月引力的平衡點。
-
為什麼嫦娥五號軌道器完成任務後依然可以在深空走位走位再走位?
嫦娥五號任務已經取得了中國航天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功,是人類無人探月史技術難度之最,也是人類時隔44年再次獲得月球樣本。時至今日,嫦娥五號軌道器依然在深空中旅行,那麼,它為什麼可以不斷「走位」呢?最核心的原因在於:從長徵五號火箭發射起,就已經為它節省了大量的推進劑。
-
嫦娥5號勝利發射:7項第一,複雜得讓人眼花繚亂!意義非比尋常
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將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至地月轉移軌道,這啟動了中國第一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探測行動。上升器負責將收集的樣品,從月球表面上送回月球軌道。著陸器攜帶上升期器,在月球表面著陸。返回器負責把收集的月球樣本,穿越地球大氣層,最終安全著陸在地面。軌道器主要承擔在各個階段的飛行功能。因此,嫦娥5號重量超越了過去相對簡單的月球探測器。
-
一艘無人飛船向地球緩緩駛來,重490公斤,9個月後回到近地軌道
趣味探索訊 在靠近地球的外太空中,除了有恆星、行星、小行星和彗星外,還飛著各種智能人造物,比如,圍繞太陽飛行的中國嫦娥2號探測器,飛在木星附近的美國朱諾號飛船,在100公裡高月球軌道上的印度月船2號軌道器,在火星上空不斷探測著的歐航火星快車,其中最顯眼的一個人物造是日本隼鳥2號,因為它載著外星球礦物正向地球緩緩駛來。
-
木星和金星每隔40.5萬年改變地球的運行軌道
圖解:末次冰期最盛期地球的藝術想像圖幾十年來,地理學家一直嘗試去探尋由木星和金星每隔40.5萬年對地球運行軌道的部分變化而產生的變化原因。來自羅格斯大學-新不倫瑞克分校的理事會教授,包括來自拉蒙特-多爾蒂地球天文臺、伯克利地質年代學中心、亞利桑那州石化森林國家公園和多所大學的成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報告:「40.5萬年木星-金星偏心周期在數億年內穩定的經驗證據」。
-
國家航天局:不排除嫦娥六號到月背去取樣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規劃已完美收官,取回的月壤將如何處理?未來月球探測還有哪些看點?17日下午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探月工程多位負責人一一解答。 經過16載不懈努力,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了「六戰六捷」的優異成績。從嫦娥三號、玉兔號到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再到嫦娥五號,精彩演繹了探月之旅。
-
貪玩兒的金星和木星,就愛追來追去~
27日和28日,日落後,天宇將上演「金星合木星」的奇特天象,屆時這兩顆最明亮的行星將近距離「珠聯璧合」,上演一幕雖短暫卻精彩的「二人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