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航天局:不排除嫦娥六號到月背去取樣

2021-01-09 觀察者網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規劃已完美收官,取回的月壤將如何處理?未來月球探測還有哪些看點?17日下午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探月工程多位負責人一一解答。

經過16載不懈努力,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了「六戰六捷」的優異成績。從嫦娥三號、玉兔號到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再到嫦娥五號,精彩演繹了探月之旅。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說,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嫦娥五號任務相比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來說,跨度更大,雖然最後返回地球的只是嫦娥五號探測器四器中的一器——返回器,但其他幾個器的後續命運及用途其實也早被納入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通盤設計中。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介紹,本次任務完成得較好,在月球軌道上留下了軌道器。「為了能夠多採一些樣品,我們在月球軌道上還要搞一次交會對接,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和地球軌道也有很大的不同,一是目標比較小,月球又比較遠,要求的自主能力就比較強,同時測控手段有限,支撐的條件也有限,所以交會對接也是我們要克服的難點,也是創新點。」

在嫦娥五號之前,蘇聯曾在20世紀70年代進行過3次無人月球採樣返回,總共帶回326克月球樣品,美國曾在1969-1972年間,進行過6次有人月球採樣返回,共帶回月巖樣品380千克左右,為月球研究提供了直接依據。這一次,嫦娥五號帶回的2kg左右的月球樣品又將如何處置呢?

據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取回的樣品將分成三類,一類進入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一類是進行月球樣品科學研究工作。樣品除位於北京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作為主要存儲地點以外,還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災備。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說:「嫦娥五號的採樣點選擇了43度的風暴洋東北角的玄武巖區域,這是全新的採樣區域,全新的樣品研究對月球表面的風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演化方面應該作出很多科研貢獻。另外,對於採回的月球樣品,我們會妥善存儲,包括異地災備存儲考慮。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希望能夠深化我們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

據了解,月壤中第三類的考慮是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我國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還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比如聯合國外空司曾向我們表達過類似願望,我們也在研究商談當中。那麼,我國是否會把月球取回的樣品分享給美國的NASA呢?吳豔華回應:「第一,外空資源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政府會按照《外空條約》來執行。第二,中國政府願意與各國志同道合的機構和科學家共享月球樣品,包括有關探測數據,來進行科學分析。不過遺憾的是,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沃爾夫條款』,限制美國NASA、國務院科學委員會等官方機構與中國航天往來合作。能不能合作還要看美國政府的政策。我們願意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贏原則基礎上,同美方無論是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還是科學家、工程師開展真誠友好的合作。」

「心至蒼穹外,目盡星河遠。」我國對於深空探測的實踐還遠沒有結束,目前,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正在奔火途中;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探月工程四期,總共包括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是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第二次任務是嫦娥六號,我們還將進一步優化論證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規劃當中還有嫦娥七號和八號任務,我們準備以此為契機,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共同論證初步建設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或者驗證核心技術。

發布會後,吳豔華向記者透露,嫦娥六號除了正在論證月球極區採樣返回的相關工作,還有可能從月球背面取樣返回。

吳豔華:我們這麼多任務都是在未來15年之內陸續完成,哪一個在前哪一個在後我們要有一些平衡。現在規劃有(嫦娥)六號主要以(月球)南極為主,如果鵲橋(嫦娥四號中繼星)在天上工作狀態很好,我們也不排除(嫦娥)六號到月背去取樣,因為現在人類還沒到月背取過樣,這樣對全世界科學家做科研更有意義。

記者:如果要是月背的話,取樣不是難度更大了嗎?我們會用新的技術改進嗎?

吳豔華:航天是不斷開創高峰的。我們有前面六次任務的基礎,就是為了探索奧秘,必要時還是應該冒風險。這樣我們能夠取得月背的樣品,對人類做科研作出更多的貢獻。

關於行星探測的規劃也基本明晰,有待國家審批。其中,第一個任務就是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已經在實施過程中,吳豔華表示,目前天問一號狀態非常好,累計飛行約3.7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吳豔華說:「如果按照預定的計劃,明年2月中旬到達火星,開始繞火探測。明年5月中旬,計劃著陸火星巡視探測。這之外,我們還規劃了三次行星探測任務,包括一次小行星的探測和取樣,一次火星的採樣返回,還有一次木星系環繞探測。」

從載人航天來說,按照「三步走」的規劃,明年、後年是三期工程建設非常繁忙的時間,我們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空間站共計11次發射任務,包括明年上半年計劃發射核心艙,兩個試驗艙,四艘貨運飛船,還有約四艘載人飛船,然後要開展大量的在軌科學實驗。

根據探月工程四期項目內容,嫦娥七號、嫦娥八號有望建立月球科研站,這是否意味著未來中國載人登月和到月球上旅遊將成為可能呢?吳豔華回應,未來關於有沒有載人登月的計劃,按照目前中國政府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吳豔華說:「我們搞載人登月,一定是服務於科研,服務於探索未知。目前開展的月面起飛、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來載人返回的必要技術。這些技術通過驗證,也是為未來載人登月打基礎。至於能不能搞載人旅遊,我個人認為,從技術上是沒問題的,關鍵是耗費很昂貴,現階段還是要以服務於探測、服務於科學為首要。」

航天裡有句話說得好,「航天發展,運載先行」。換句話說,我們火箭的運載能力大小關乎未來每一個航天任務成功與否。吳豔華表示,未來,將充分利用長徵五號、六號、七號新一代運載火箭技術,完善無毒無汙染新型火箭序列,進行重新整合,保證新一代運載火箭能夠形成序列化,滿足各種軌道、各種重量飛行器的發射任務。吳豔華說:「中國重型運載火箭搞不搞,怎麼搞?我可以告訴朋友們,這個肯定要發展,我們正在進行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的迭代優化論證,待條件成熟,會報國家審批。」

(記者張棉棉)

相關焦點

  • 國家航天局首次公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來了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隨著計劃今年年底嫦娥五號工程實施,我國將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期任務,未來中國探月工程還有哪些規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今天介紹,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已經在規劃中。
  • 嫦娥五號「回家」,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將按...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覺珵】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17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規划走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 國家航天局: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IT之家12月17日消息 據環球網報導,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17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 漲知識|嫦娥四號之後的五號、六號、七號、八號各有什麼使命
    自2004年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立項以來,中國先後實施了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嫦娥四號等5次任務,實現了「五戰五捷」。其中的嫦娥四號本來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嫦娥三號成功以後,中國國家航天局組織國內國際科學家共同論證,實現了這次更有意義的人類首次探測活動,所以把嫦娥四號作為探月四期的首次任務。
  • 除了嫦娥四號,探月四期還有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將承擔哪些使命?
    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今天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任務將於今年年底左右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於2020年前後實施。
  • 國家航天局公布嫦娥四號多項原創性成果
    2020-09-08 20:37:22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天(9月8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2019年1月成功著陸月球背面以來在月背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月面中子和中性原子環境探測等方面取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奔月落月之後何時實現載人登月?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揭開了月球背面神秘面紗。在不平凡的2020,從胖五、北鬥,到天問、嫦娥,中國航天人從未停下奮楫星河的腳步。據中國國家航天局公布的計劃,嫦娥五號之後,我國探月至少已經規劃到嫦娥八號。
  • 國家航天局徵集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任務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
    中國國家航天局徵集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任務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中新社北京7月29日電 (郭超凱)中國國家航天局7月29日發布通知,該局正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中國探月工程自2004年啟動以來,取得了一系列有重大國際影響的創新成果。
  • 國家航天局徵集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任務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
    中國國家航天局徵集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任務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中新社北京7月29日電 (郭超凱)中國國家航天局7月29日發布通知,該局正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當前,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在啟動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和行星探測重大工程小行星探測任務。嫦娥七號任務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小行星探測任務擬對近地小行星2016HO3開展繞飛探測並實現取樣返回,同時對主帶彗星133P開展繞飛探測。
  • 嫦娥五號任務成功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明後兩年完成空間站建設的11次發射任務,包括四艘載人飛船;我國計劃與國際合作論證建設月球科研站基本能力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即將發射,嫦娥七號提上日程,簡單回顧中國的探月之路
    此間的十三年,我國先後發射了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中繼衛星鵲橋及嫦娥四號,完成了獲取清晰、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月面軟著陸,探測器巡視和月背軟著陸等任務。根據我國「繞、落、回」三步的探月工程計劃,嫦娥五號邁向的正是第三步。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 嫦娥七號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付毅飛)國家航天局網站7月29日透露,我國嫦娥七號任務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 國家航天局、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於29日發布於國家航天局網站。
  • 國家航天局證實:NASA兩次拍到「嫦娥」
    國家航天局網站2月15日消息,1月30日和3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根據中方此前提供的信息,兩次飛掠嫦娥四號著陸區域並對著陸器和巡視器進行成像,獲得了有價值的觀測圖像(見圖一、圖二),其中第二次成像可清晰分辨位於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巡視器
  • 嫦娥七號任務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國家航天局網站透露,我國嫦娥七號任務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國家航天局、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的通知》。《通知》於7月29日發布於國家航天局網站。
  •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據國家航天局介紹,嫦娥四號的發現將對研究月球和太陽系的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計劃在月背開展的低頻射電天文觀測也可以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為研究太陽、行星及太陽系外天體提供可能。,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 月背「軟著陸」 「嫦娥」硬功夫
    跨越漫漫徵程、拍下這張圖片的「攝影師」是人類的月球使者嫦娥四號探測器。1月3日10時26分,它以完美的驚鴻一落,創造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的歷史。而後,它輕輕「按」下快門,拍攝下第一眼「看」到的景象,通過鵲橋中繼衛星,將其傳輸回地球。 頃刻間,這張照片通過各種傳播方式呈現在人們面前,其記錄的景象成為我們這顆藍色星球上傳播最快、最廣的畫面之一。
  • 玉兔二號頻傳喜訊之際,嫦娥六號發射時間也定了,將往返月球南極
    隨同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活動的「玉兔二號」探月車,近段時間,接連傳出多個喜訊。先是上一個月晝期間,玉兔二號在月背探測時發現一種神秘物質,其結構很可能為凝膠狀新型資源,這一發現震動了全球航空界,因為它或許有助於人類進一步了解月球構成。
  • 中國航天局官宣:不僅是嫦娥六號七號,國際月球科研站也將建立!
    每次一說到中國的航天技術,可能每個人都會豎起一根大拇指表示厲害,而不得不說中國的航天技術可以說是所有國家中發展最快的,從兩彈一星中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直到現在也僅僅只是過了40多年的時間,確發展到了世界頂尖高度。
  • 我國最新深空探測任務—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任務
    國家航天局等七部門7月29日發布《關於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的通知》,通知顯示,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和行星探測重大工程小行星探測任務正在啟動實施。我國今年年底將會用長徵五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並取樣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