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阿斯利康全球研發中國中心總裁何靜:希望以後把在中國的研發...

2020-11-30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鄭潔    每經編輯 張海妮    

第三屆進博會於11月10日閉幕。此次進博會期間,英國藥企阿斯利康可謂收穫頗豐:兩日籤約交易額已近90億元、阿斯利康位於上海的全球研發中國中心正式揭牌,阿斯利康還宣布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全國22家醫院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備忘錄。 

關於這個研發中心的意義,阿斯利康表示在於「未來將從開展中國確證性研究支持新藥上市工作向更早期研發擴展」。而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雖然與22家醫院籤約,但目前尚無具體項目敲定,阿斯利康期待的是能從長遠促進新藥臨床研究和一些可能的轉換。 

相比以往,跨國藥企越來越強調新藥上市和本土創新,這其實是國內整個醫療生態轉向的一個縮影。 

「以前我們是『global for China』,以後希望能把在中國的研發成果帶到海外去。」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阿斯利康全球腫瘤研發高級副總裁、全球研發中國中心總裁何靜博士表示,目前雖然有在一些PD-1/PD-L1熱門靶點上研發扎堆的態勢,但對近年來國內藥政部門、藥物研發的整體環境,她持相對樂觀的態度,她相信,未來5到10年,國內的新藥研發路徑會從「me too」到「first in class」。 

阿斯利康全球研發中國中心總裁何靜。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跟醫院籤約 進一步促進臨床研究和一些可能的轉化 

NBD:今年進博會上,對於研發部門來說最重要的日程是什麼? 

何靜:在今年的進博會上,研發這塊有兩個非常重磅的議程,第一是阿斯利康全球研發中國中心的揭牌儀式;還有一個是我們和20多家醫院籤訂戰略合作備忘錄,未來院方和阿斯利康能夠開展更進一步的臨床合作。 

NBD:很多企業都提及了進博會的提振作用,您作為研發部門的領頭人,這種提振能切實感受到嗎? 

何靜:進博會上我們全球研發中國中心的揭牌,打開了一個窗口,讓大家對阿斯利康中國整體的研發和創新能力有直觀和深入的認識。阿斯利康的研發工作也經歷了不同階段,以前是global for China,但以後除了global for China外,我們在中國有一些研發和臨床領域,希望能把國內的一類新藥和研發成功經驗帶到國外去。 

NBD:您剛才說到跟20多家醫院籤約是做研發,這一塊可以多補充些信息嗎? 

何靜:我們跟醫院籤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其實主要目的是希望大家能不僅基於單個研究方案,而是從整體的疾病領域和臨床實驗方面進行長足合作。阿斯利康在一些重點的疾病領域布局長遠。醫院方面,從建設研究型醫院的角度來說,也需要更多投入和提升。總體來說,我們作為申辦方,醫院作為臨床研究中心,希望兩個最重要的參與者能夠共同把臨床開發事業做得更好。 

NBD:到目前為止有沒有敲定或者說計劃在這些醫院開展哪些領域的研究? 

何靜:某種意義上,我們籤訂的是一個長遠合作的方向,所以這個戰略合作協議本身並不會規定某一個或者某幾個臨床研究,或者更詳細的合作方案,等我們啟動以後會再跟各方具體做進一步溝通。  

NBD:您剛才說跟20多家醫院籤約,是為了促進創新和臨床研究嗎? 

何靜:主要是為了進一步促進臨床研究和一些可能的轉化。說到這裡,我再多說兩句:2019年一共新增300個左右腫瘤的臨床研究,所以你可以想像得到,我們對於臨床研究資源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NBD:您具體是指臨床研究資源的哪些方面? 

何靜:同時我們也看到,在去年300多個臨床研究裡,絕大部分研究項目被小部分的牽頭的頂尖醫院佔據了,這反映出優質的臨床資源仍然比較稀缺,整體分布也不均勻。 

而從醫院的角度看,現在醫院都在提要建立科研型醫院,這是一個很好的環境大勢,希望大家一起把臨床研究的生態系統建得更成熟。 

腫瘤治療領域 看好ADC和免疫療法 

NBD:今年6月,在歐洲血液學協會(EHA)第25屆年會上,關於一個抗癌藥物,阿斯利康公布了一組數據:單藥一線治療4年總緩解率(ORR)高達97%。請問這款BTK抑制劑在國內的臨床試驗目前是什麼樣的狀態? 

何靜:您說的應該是我們AcalabrutinibBTK抑制劑,它確實不管在單藥還是聯合治療,在套細胞淋巴瘤或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上都能看到很好的結果,截至目前美國FDA已經批准了相關的兩個適應症。 

目前在中國,我們在不同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上都在開展不同階段的臨床研究,主要的適應症是套細胞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這是我們主要的兩個在研方向。其他的(適應症)還有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這些也是我們後續要開展臨床研究的方向。 

NBD:請問方便透露是臨床實驗的幾期嗎? 

何靜:在一期、二期、三期不同階段的都有,同步進行當中。 

另外我還想提一下,在中國已上市並在申請擴大適應症的藥物,比如說泰瑞沙,前不久其研究試驗提前兩年揭盲,並在線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2020;383:1711),結果顯示,對於EGFR突變陽性的ⅠB~ⅢA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術後患者,泰瑞沙作為輔助治療可以顯著延長無病生存期和中樞神經系統(CNS)無病生存期,這非常令人振奮。這個新適應症我們已經遞交了NMPA,而且很高興得到了優先審評的資格認定。 

NBD:之前泰瑞沙上市,從進入綠色通道到正式審批是用了7個月的時間,它上市的速度很快。目前在阿斯利康腫瘤藥的領域,除了泰瑞沙外,您有比較看好的進入臨床末期的產品嗎? 

何靜:處於臨床實驗末期的不得不提泰瑞沙,因為泰瑞沙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適應症還在繼續研究中。還有現在大家都會提到的腫瘤免疫治療,我們腫瘤免疫治療藥物英飛凡,在去年成為當時中國首個獲批用於不可切除、三期非小細胞腫瘤肺癌患者治療的PD-L1免疫抑制劑,該產品我們也在多個適應症方面開展研究。另外就是剛才跟您聊到的血液系統腫瘤的BTK抑制劑,我們也看到了它在國外的臨床數據上有很好的結果。 

此外,我們和日本第一三共製藥共同開發兩款抗體藥物偶聯物,也就是ADC,如果從腫瘤治療臨床開發的長遠趨勢來看,ADC肯定是另外一個重要的治療方式。所以我們對這兩款ADC寄予厚望,其中一個產品ENHERTU(DS-8201),在今年ASCO上,這個產品的一期臨床研究,作為單藥在包括乳腺癌、胃癌、肺癌等不同腫瘤方面,也看到了令人非常鼓舞的數據。

NBD:阿斯利康目前在研管線有90多個項目,您是怎樣看待阿斯利康的研發管線和布局的?  

何靜:一方面我們有多年來很擅長的領域,比方說小分子藥物的研發,以泰瑞沙為代表,包括其他幾個小分子藥物的開發,我們會繼續深入研究,包括和細胞核特定信號傳導通路相關的,包括和特定耐藥機制相關的等等方面的研究。 

另一方面,這幾年我們也看到腫瘤的免疫治療取得了長足進展,而且阿斯利康也在加快新治療手段和方式的拓展。在早期管線布局中,我們有特異性雙抗,包括我剛才跟您介紹的ADC抗體藥物偶聯物。不管是腫瘤還是非腫瘤,我們的宗旨是非常清楚的,就是以科學為導向,滿足臨床需求。 

NBD:國內腫瘤治療的臨床研究和療法,這麼多年來,您覺得變化在哪裡?您期待的腫瘤治療的方向是什麼樣的?  

何靜:以我從業這些年的經驗看,總體上我覺得我們的治療理念還是非常緊跟歐美先進理念的,在美國獲批的藥物,在中國已經可以越來越快地上市和普及,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腫瘤治療也是越來越進入到個體化治療或者是精準治療的時代,可能大家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肺癌不再是一種疾病。因為我們已經看到了,在肺癌領域其實也分了不同的亞型,不同的亞型對應不同的靶向治療,會取得不同的效果。 

所以在我看來,將來腫瘤治療的趨勢,仍然是在個體化治療的道路上繼續前進。比方說免疫治療,並不是所有病人都能從免疫治療中獲得客觀療效,那我們怎樣才能儘早篩查出能從免疫治療裡獲益的病人?在我看來,不管在腫瘤研發和臨床方面,能夠給病人更精準並很有效的治療,才是未來最重要的方向。 

圖片來源:攝圖網

熱門靶點研發扎堆 要注重差異化優勢 

NBD:去年英飛凡作為國內首個PD-L1上市,今年在IVD賽道上無論國內還是國外企業,都是「人滿為患」了,您怎麼看待阿斯利康在PD-1/PD-L1上的布局? 

何靜:這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不管是跨國藥企還是國內藥企,都已上市了多個PD-1/PD-L1,在研發扎堆的情況下,我認為產品的差異化優勢非常重要。 

英飛凡的第一個適應症是在肺癌的三期治療階段,這時病人不能接受根治性手術切除,能接受的是同步放化療。英飛凡被證明在這個階段對病人有很好的療效,因此我們也會在相應的階段去開展更多的探索,包括把在肺癌方面的成功經驗向其他適應症拓展,比如局部晚期型食管癌。

NBD:您剛才說的PD-1/PD-L1是藥研圈的「網紅」,您現在怎麼看待目前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發現狀?  

何靜:我覺得過去三四年的時間確實是在快速蓬勃發展的,這背後最大的推手是整個法規環境的改善,從國家政策方面促進創新,我們監管法規環境也體現出歡迎創新、擁抱創新的姿態。  

當然相比美國目前臨床開發的500多個靶點,中國的研發主要集中在100多個靶點上,某種程度上其實也反映了剛才我說的,多少有一些研發扎堆的情況,但是總體上看,我個人還是非常樂觀積極地看待中國現在的本土創新。 

過去幾年,本土創新可能更多地考慮「me too」,現在不管是從分子結構或者說是從臨床應用場景方面更多的是「me better」。我們也看到很多的「fast follower」,我覺得這也是讓大家能夠在短時間內提高整體創新能力的一個辦法,不管監管當局還是藥企都在適應新靶點不斷出現的新常態。 

過去藥品多數是在FDA、在EMA已經批了的前提下再引進到中國,可是現在我們的藥政部門更多在面對未獲批的藥品,甚至是全球最新的藥品,這對於我們臨床研究中心和研究者等都是很好的學習過程。雖然說我們現在的「first in class & best in class」的藥品還是很有限,但是我相信在未來的5到10年,我們中國一定會出現這樣的「first in class & best in class」。 

要走到這一步,光靠臨床研究階段的推進是不行的,還需要基礎研究的推進,包括國家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包括對基礎研究系統性的培育,還有在基礎研究中看到成果時,怎樣把它轉化成將來可能有臨床價值的探索方向,以上環節都要逐漸連接起來。現在都在討論源頭創新,那只有真正源頭創新了,中國才能有真正的「first in class」。 

創新不能急功近利 科學和事實是最高宗旨 

NBD:我們現在確實都在說源頭創新,本土也有很多創新型藥企,但難免還是在走「me too」路線。創新是必須的,但創新是很多藥企都能具備的嗎? 

何靜:我覺得創新的能力是企業必須具備的,但是大家不可能在同樣的一個時間點都具備同樣的創新能力,所以需要不斷積累。但是從企業的長足發展來說,我想創新是根源。 

NBD:對於藥企來說研發能力非常重要,但研發本身需要非常大的投入,您作為研發部的領頭人,您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平衡。 

何靜:我覺得您說得很對,研發是需要長期的過程和投入,所以研發人員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能抱著急功近利的想法,科學應該是最高宗旨。 

我們做臨床開發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拿到一個陽性的研究結果,而是為了拿到對病人有意義的、有臨床指導價值的治療方法。 

研發也是需要時間的。雖然現在大家都在講彎道超車,但我還是想說,如何實現差異化的研發策略,如何快速高效地執行研發方案,這才能實現所謂的「彎道超車」。而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尊重科學和事實。 

NBD:您在國內國外都做過研發,對於現在國內醫藥政策改革,您有什麼期待? 

何靜:如我剛才所說,總體上我們非常感謝國家政策的支持力度,比如過去幾年新的藥品管理辦法不斷出臺,NMPA也越來越和國際先進的監管當局接軌。NMPA花了很大力氣修訂一些指導原則,過去這段時間裡,我們能看到非常密集的指導原則和管理辦法的改變,這些改變都在幫助企業更好地去實現創新。 

現在政策法規已經比較全面了,最重要的,還是政策法規如何平穩落地和平穩過渡,另外在不同的政策制定層面,不同的國家部門如何更好地協調。在政策法規就緒後,如何平穩長期地落地和執行。 

相關焦點

  • 阿斯利康在滬創立全球研發中心,並設立10億美元中國基金
    阿斯利康在滬創立全球研發中心,並設立10億美元中國基金 將支持國內公司的創建與發展,包括阿斯利康幫助設立的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以及那些希望在中國設立公司的國際製藥商。 據路透社報導,阿斯利康將進行「實質性投資」,但將成為該基金的少數合伙人,並將為其投資的公司提供投資建議和支持。
  • 阿斯利康中國總經理馮佶:要向全球市場提供更好的產品
    原標題:阿斯利康中國總經理馮佶:要向全球市場提供更好的產品 2017年10月9日,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在浦東新區辦公中心會見了阿斯利康中國總經理馮佶一行。未來,浦東將繼續全力服務好各類企業,也希望企業利用自貿區平臺,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 馮佶表示,阿斯利康是在華第二大跨國製藥企業,紮根張江並得到了迅速發展,同時也感受到了張江的快速發展,未來希望繼續加強研發,向全球市場提供更好產品。 馮佶就浦東新區各級機構為阿斯利康在張江的快速發展創造了健康良好的環境表示感謝。
  • 中國經濟的韌性|阿斯利康:在中國,沒理由只做傳統藥企
    今年是阿斯利康進入中國的第26個年頭,從最初落戶無錫時簡陋的駐華代表處,到如今啟用廣納四海之智的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用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的話說,阿斯利康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更是受益者。
  • 阿斯利康新冠疫苗重啟英國試驗 全球疫苗研發競賽白熱化
    阿斯利康新冠疫苗AZD1222在全球的臨床試驗來源:阿斯利康、clinicaltrials.gov、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9月6日,一位英國女士在臨床研究(COV002)中接種候選疫苗AZD1222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隨後標準審查程序觸發所有全球試驗主動暫停接種,以便獨立委員會和國際監管機構審查安全性數據。
  • 全球500強安捷倫落戶杭州 將建中國細胞分析研發中心
    中新網杭州4月1日電 全球500強企業、世界分析儀器巨頭安捷倫科技公司近日正式入駐杭州園區,相較於其已在北京上海落地點,杭州園區將成為安捷倫在中國的細胞分析研發生產中心。圖為安捷倫中國官網。供圖。安捷倫是目前生命科學、診斷學和應用化學市場的全球領導者,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全球員工數約為14800人,在中國擁有2000餘名員工。製藥、診斷與臨床等為其專業關鍵領域。近20年來,歷次奧運會及在北京亞運會、大運會,均採用安捷倫的分析儀器產品作為興奮劑檢測的主要手段。安捷倫落戶杭州緣於一場收購。
  • 阿斯利康心臟病藥研發失敗 新藥業務壓力增大
    3月20日,阿斯利康宣布
  • 獨家丨專訪雅芳全球CEO:「研發紅利」時代的雅芳,將從「大品牌小...
    獨家丨專訪雅芳全球CEO:「研發紅利」時代的雅芳,將從「大品牌小生意」到「大品牌大生意」 CBO首頁 | 作者: 彭適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18
  • 阿斯利康宣布中國首個第三代肺癌靶向藥物泰瑞沙Tagrisso獲批
    昨日,阿斯利康公司宣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已正式批准第三代肺癌靶向藥物泰瑞沙?奧希替尼是阿斯利康公司研發的第三代口服、不可逆的選擇性EGFR突變抑制劑,是全球第一個上市,也是中國首個獲批的用於
  • 外企共話新格局|醫科達中國區總裁龔安明:進博會向全球傳遞溫情與...
    醫科達中國區總裁龔安明接受新華網專訪。新華網 發新華網上海11月17日電(史依靈)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醫科達中國區總裁龔安明接受了新華網「外企共話新格局」系列訪談。他表示,第三屆進博會順利舉行,不僅給跨國企業提供了一個展示品牌和產品的機會,也向全球傳遞了溫情和經濟發展的信心。跨國醫療集團醫科達已連續3年參加進博會。「進博會讓醫科達充分感受到了中國醫療市場的巨大潛力,因此更加堅定了公司立足中國本土化、深耕中國的決心。」龔安明說。1982年,醫科達啟動「中國計劃」,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 世界500強阿斯利康中國西部總部落戶成都
    2019年11月5日,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成都高新區與參展的世界500強藥企阿斯利康籤署西部總部戰略合作備忘錄;2020年11月5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成都高新區與參展企業阿斯利康籤署中國西部總部投資合作協議,這是全球領先跨國藥企在四川省設立的首個具備完整功能的總部型項目。
  • 2500億天價收購:靠中國市場逆天改命,百年藥企阿斯利康做對了什麼...
    為此,阿斯利康總裁Pascal Soriot曾放出豪言,要讓阿斯利康的銷售額在未來的十年裡翻一番,可見阿斯利康走出危機的決心。阿斯利康曾因為研發管線薄弱,為自己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絕境中,阿斯利康開始產品創新,加大研發投入,迅速補充產品線。2016年開始,在研發管線方面布局明顯增長。
  • 全球抗體藥物研發進展對中國的啟示
    6月22日,第三屆中國生物製藥峰會暨精準醫療發展論壇上,來自湯森路透的周峰博士,為我們帶來了《全球抗體藥物研發進展對中國的啟示全球的生物藥,尤其單抗藥,普遍呈現非常好的趨勢,僅2014年,美國FDA就批准了40多個單抗藥物,2004年-2013年十年中,抗體藥在全球範圍內的增長趨勢為23%-24%,2014年十大暢銷藥中,生物藥佔了7個,其中6個是抗體藥,凸顯了抗體藥物的強勁趨勢。
  • 丹佛斯在華啟動全球領先的生產及研發設施,提升競爭力,支持中國...
    這兩項新設施應用了行業最領先的技術,大幅提升了公司的生產和研發實力,將為其在中國乃至整個亞太地區客戶的業務增長提供更高效的支持,推動中國綠色轉型,彰顯了丹佛斯對中國市場的堅定承諾。我們也將繼續把全球最領先的技術帶到中國,支持中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同時,抓住其間湧現出的業務機會。」方行健先生於2017年7月開始正式就任丹佛斯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 全球疫苗研發都咋樣了?
    如今,輝瑞疫苗已獲授權,全球其他疫苗研發進程如何?各國又制定了怎樣的疫苗接種計劃?「外事兒」帶你一探究竟。英國阿斯利康&牛津大學:試驗結果遭質疑 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公司所研發的疫苗屬於「病毒載體疫苗」,常規冰箱溫度即可儲存,價格也更為便宜,不過疫苗有效性相對較低。
  • 專訪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農業科技規模化才能支持全球的需求
    全球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給農業造成了非常多的影響,農民要保證農產品數量和質量的供應變得越來越難。」美國科迪華農業科技(Corteva,下稱「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黃田強,在近日於科迪華上海辦公室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美國科迪華農業科技大中華區總裁黃田強近年來,國際農化巨頭併購潮加劇。
  • 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年內在中國啟動臨床實驗,可能明年提交上市申請
    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在第三屆進博會上向界面新聞透露,阿斯利康與牛津大學研發的新冠疫苗將於年內在中國啟動一、二期臨床實驗,待明年國外三期臨床結束後有望在國內遞交上市申請,國內試驗樣品將有康泰生物負責生產提供,目前正在進行毒株等技術上的轉移工作。
  • 綠葉製藥(02186)再度攜手阿斯利康 積極推進心血管及腫瘤領域深度...
    以及綠葉製藥旗下山東博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抗腫瘤生物藥貝伐珠單抗注射液(LY01008),希望在市場覆蓋、渠道拓展、醫學研究、國際合作等方面能整合雙方優勢資源,助推優質創新藥品惠及更多中國乃至全球患者。    左:綠葉製藥集團副總裁姜華右:阿斯利康中國戰略合作與業務發展部副總裁陳冰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血脂康?、力撲素?
  • 阿斯利康與和記黃埔醫藥強強聯手打造全球創新癌症治療方案
    而阿斯利康將負責沃利替尼在全球其它國家和地區的開發並承擔所有研發費用。協議籤署後,阿斯利康將向和記黃埔醫藥支付2000萬美元首付款項。此外,如果臨床開發獲得成功且初步銷售業績喜人,和記黃埔醫藥將可能獲得高達1.2億美元收益。該協議還包括了未來在銷售上可能取得的裡程碑付款和在淨銷售收入基礎上最高可達兩位數百分比提成的專利費。
  • 2016全球精準醫療(中國)峰會
    2015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演講中從國家戰略層面提出「精準醫學計劃」,精準醫學迅速成為全球醫學界熱議和關注的焦點。同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批示國家科技部和國家衛計委,成立中國精準醫療戰略專家委員會。隨後,提出中國精準醫療計劃,並將其列入國家「十三五」科技發展重大專項,上升為國家戰略。政策上的利好消息,極大地刺激了相關企業和醫療機構投入人力、財力來研發精準醫療。
  • 專訪愛普生(中國)總裁深石明宏:我們帶來了全球首創無水再生紙系統
    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深石明宏「為了能在進博會上展示PaperLab這一項技術,我們也是孤注一擲,就算是要隔離,也要把日本最頂尖的PaperLab工程師請過來,」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深石明宏在接受鈦媒體採訪的時候解釋道,「不僅是為了展示我們的技術,也是為了向公眾傳遞愛普生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中融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