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泳的原理、分類和應用

2020-07-03 科邦實驗室

概述:帶電顆粒在電場作用下,向著與其電性相反的電極移動,稱為電泳(electrophoresis, EP)。利用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移動速度不同而達到分離的技術稱為電泳技術。1807年,由俄國莫斯科大學的斐迪南·弗雷德裡克·羅伊斯(Ferdinand Frederic Reuss)最早發現。

1936年瑞典學者A.W.K.蒂塞利烏斯設計製造了移動界面電泳儀 ,分離了馬血清白蛋白的3種球蛋白,創建了電泳技術。

中文名:電泳 ,外文名:Electrophoresis;應用學科:化學

提出者:斐迪南·弗雷德裡克·羅伊斯;提出時間:1807年

電泳現象

 

電泳的原理、分類和應用

 

圖1.電泳儀外觀

在確定的條件下,帶電粒子在單位電場強度作用下,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即遷移率)為常數,是該帶電粒子的物化特徵性常數。不同帶電粒子因所帶電荷不同,或雖所帶電荷相同但荷質比不同,在同一電場中電泳,經一定時間後,由於移動距離不同而相互分離。分開的距離與外加電場的電壓與電泳時間成正比。

在外加直流電源的作用下,膠體微粒在分散介質裡向陰極或陽極作定向移動,這種現象叫做電泳。利用電泳現象使物質分離,這種技術也叫做電泳。膠體有電泳現象,證明膠體的微粒帶有電荷。各種膠體微粒的本質不同,它們吸附的離子不同,所以帶有不同的電荷。

電荷移動規律

 

電泳的原理、分類和應用

 

圖2.實驗室內電泳儀放置圖

利用電泳可以確定膠體微粒的電性質,向陽極移動的膠粒帶負電荷,向陰極移動的膠粒帶正電荷。

一般來講,金屬氫氧化物、金屬氧化物等膠體微粒吸附陽離子,帶正電荷;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硫化物等膠體微粒吸附陰離子,帶負電荷。

因此,在電泳實驗中,氫氧化鐵膠體微粒向陰極移動,三硫化二砷膠體微粒向陽極移動。利用電泳可以分離帶不同電荷的溶膠。

例如,陶瓷工業中用的粘土,往往帶有氧化鐵,要除去氧化鐵,可以把粘土和水一起攪拌成懸浮液,由於粘土粒子帶負電荷,氧化鐵粒子帶正電荷,通電後在陽極附近會聚集出很純淨的粘土。工廠除塵也用到電泳。利用電泳還可以檢出被分離物,在生化和臨床診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本世紀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相繼發展利用支持物進行的電泳,如濾紙電泳,醋酸纖維素膜電泳、瓊脂電泳;50年代末又出現澱粉凝膠電泳和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等。  

電泳分類

移動界面電泳是將被分離的離子(如陰離子)混合物置於電泳槽的一端(如負極),在電泳開始前,樣品與載體電解質有清晰的界面。電泳開始後,帶電粒子向另一極(正極)移動,泳動速度最快的離子走在最前面,其他離子依電極速度快慢順序排列,形成不同的區帶。只有第一個區帶的界面是清晰的,達到完全分離,其中含有電泳速度最快的離子,其他大部分區帶重疊。

  

電泳的原理、分類和應用

圖3. 電泳圖譜  

區帶電泳是在一定的支持物上,於均一的載體電解質中,將樣品加在中部位置,在電場作用下,樣品中帶正或負電荷的離子分別向負或正極以不同速度移動,分離成一個個彼此隔開的區帶。區帶電泳按支持物的物理性狀不同,又可分為紙和其他纖維膜電泳、粉末電泳、凝膠電泳與絲線電泳。

等電聚焦電泳(cIEF)是將兩性電解質加入盛有pH梯度緩衝液的電泳槽中,當其處在低於其本身等電點的環境中則帶正電荷,向負極移動;若其處在高於其本身等電點的環境中,則帶負電向正極移動。當泳動到其自身特有的等電點時,其淨電荷為零,泳動速度下降到零,具有不同等電點的物質最後聚焦在各自等電點位置,形成一個個清晰的區帶,解析度極高。

等速電泳是在樣品中加有領先離子(其遷移率比所有被分離離子的大)和終末離子(其遷移率比所有被分離離子的小),樣品加在領先離子和終末離子之間,在外電場作用下,各離子進行移動,經過一段時間電泳後,達到完全分離。被分離的各離子的區帶按遷移率大小依序排列在領先離子與終末離子的區帶之間。由於沒有加入適當的支持電解質來載帶電流,所得到的區帶是相互連接的(圖d),且因&34;效應,界面是清晰的,這是與區帶電泳不同之處。

電泳分離原理示意圖 a 移動界面電泳b 區帶電泳 c 等電聚焦電泳 d 等速電泳L 領先離子T 終末離子。

毛細管電泳: 1981年,Jorgenson和Luckas,用75μm內徑石英毛細管進行電泳分析,柱效高達40萬/m,促進電泳技術發生了根本變革,迅速發展成為可與GC、HPLC相媲美的嶄新的分離分析技術——毛細管電泳。

電泳原理

電泳裝置主要包括兩個部分:電源和電泳槽。電源提供直流電,在電泳槽中產生電場,驅動帶電分子的遷移。電泳槽可以分為水平式和垂直式兩類。垂直板式電泳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常用於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中蛋白質的分離。電泳槽中間是夾在一起的兩塊玻璃板,玻璃板兩邊由塑料條隔開,在玻璃平板中間製備電泳凝膠,凝膠的大小通常是12cm ,14 cm,厚度為1mm~2 mm,近年來新研製的電泳槽,膠面更小、更薄,以節省試劑和縮短電泳時間。制膠時在凝膠溶液中放一個塑料梳子,在膠聚合後移去,形成上樣品的凹槽。水平式電泳,凝膠鋪在水平的玻璃或塑料板上,用一薄層溼濾紙連接凝膠和電泳緩衝液,或將凝膠直接浸入緩衝液中。由於pH值的改變會引起帶電分子電荷的改變,進而影響其電泳遷移的速度,所以電泳過程應在適當的緩衝液中進行的,緩衝液可以保持待分離物的帶電性質的穩定。

E=V/L

為了更好的了解帶電分子在電泳過程中是如何被分離的,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電泳的基本原理。在兩個平行電極上加一定的電壓(V),就會在電極中間產生電場強度(E),上式中L是電極間距離。

在稀溶液中,電場對帶電分子的作用力(F),等於所帶淨電荷與電場強度的乘積:F=q*E

上式中q是帶電分子的淨電荷,E是電場強度。

這個作用力使得帶電分子向其電荷相反的電極方向移動。在移動過程中,分子會受到介質粘滯力的阻礙。粘滯力(F&39;的大小服從Stokes定律,即:

F&39;,∴ q·E = 6πrηυ

電泳遷移率(m)是指在單位電場強度(1V/cm)時帶電分子的遷移速度。

所以:v/E=Q/6πrη

這就是遷移率公式,由上式可以看出,遷移率與帶電分子所帶淨電荷成正比,與分子的大小和緩衝液的粘度成反比。

用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測定蛋白質分子量時,實際使用的是相對遷移率mR。即:

上式中:d-帶電粒子泳動的距離,t-電泳的時間,V-電壓,L-兩電極交界面之間的距離,即凝膠的有效長度。 因此,相對遷移率mR就是兩種帶電粒子在凝膠中泳動遷移的距離之比。

研究歷史

電泳(Electrophoresis)是指帶電荷的粒子或分子在電場中移動的現象稱為電泳。大分子的蛋白質,多肽,病毒粒子,甚至細胞或小分子的胺基酸,核苷等在電場中都可作定向泳動。1937年Tiselius成功地研製了界面電泳儀進行血清蛋白電泳,它是在一U型管的自由溶液中進行的,電泳後用光學系統使各種蛋白所形成折光率差別成為曲線圖象,將血清蛋白分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五種,隨後,Wielamd 和Kanig 等於1948年採用濾紙條做載體,成功地進行了紙上電泳。從那時起,電泳技術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並予以重視,繼而發展以濾紙,各種纖維素粉,澱粉凝膠,瓊脂和瓊脂糖凝膠,醋酸纖維素薄膜,聚丙烯醯胺凝膠等為載體,結合增染試劑如銀氨染色,考馬斯亮藍等大大提高和促進生物樣品著色與分辨能力,此外電泳分離和免疫反應相結合,使解析度不斷朝著微量和超微量(1ng~0.001ng)水平發展,從而使電泳技術獲得迅速推廣和應用。在此主要介紹常用電泳的一般原理及其應用。

電泳是指帶電顆粒在電場的作用下發生遷移的過程。許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如胺基酸、多肽、蛋白質、核苷酸、核酸等都具有可電離基團,它們在某個特定的pH值下可以帶正電或負電,在電場的作用下,這些帶電分子會向著與其所帶電荷極性相反的電極方向移動。電泳技術就是利用在電場的作用下,由於待分離樣品中各種分子帶電性質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狀等性質的差異,使帶電分子產生不同的遷移速度,從而對樣品進行分離、鑑定或提純的技術。

電泳過程必須在一種支持介質中進行。Tiselius等在1937年進行的自由界面電泳沒有固定支持介質,所以擴散和對流都比較強,影響分離效果。於是出現了固定支持介質的電泳,樣品在固定的介質中進行電泳過程,減少了擴散和對流等幹擾作用。最初的支持介質是濾紙和醋酸纖維素膜,目前這些介質在實驗室已經應用得較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小分子物質如胺基酸、多肽、糖等通常用濾紙或纖維素、矽膠薄層平板為介質的電泳進行分離、分析;但目前則一般使用更靈敏的技術如HPLC等來進行分析。這些介質適合於分離小分子物質,操作簡單、方便。但對於複雜的生物大分子則分離效果較差。凝膠作為支持介質的引入大大促進了電泳技術的發展,使電泳技術成為分析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最初使用的凝膠是澱粉凝膠,但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是瓊脂糖凝膠和聚丙烯醯胺凝膠。蛋白質電泳主要使用聚丙烯醯胺凝膠。

影響因素

1.電泳介質的pH值

溶液的pH值決定帶電物質的解離程度,也決定物質所帶淨電荷的多少.對蛋白質,胺基酸等類似兩性電解質,pH值離等電點越遠,粒子所帶電荷越多,泳動速度越快,反之越慢。因此,當分離某一種混合物時,應選擇一種能擴大各種蛋白質所帶電荷量差別的pH值,以利於各種蛋白質的有效分離.為了保證電泳過程中溶液的pH值恆定,必須採用緩衝溶液。

2. 緩衝液的離子強度

溶液的離子強度(Ion intensity)是指溶液中各離子的摩爾濃度與離子價數平方的積的總和的1/2.帶電顆粒的遷移率與離子強度的平方根成反比。低離子強度時,遷移率快,但離子強度過低,緩衝液的緩衝容量小,不易維持pH恆定。高離子強度時,遷移率慢,但電泳譜帶要比低離子強度時細窄。通常溶液的離子強度在0.02~0.2之間。

  I=1/2∑CiZi2 (I:離子強度;Ci:離子的摩爾濃度;Zi:離子價數. )

  0.154M NaCl溶液的離子強度為:

  I= 1/2(0.154×12+0.154×12)=0.154

  0.015M Na2SO4溶液的離子強度為:

  I= 1/2(0.015×2×12+0.015×22)=0.045

3.電場強度

電場強度(電勢梯度Electric field intensity)是指每釐米的電位降(電位差或電位梯度).電場強度對電泳速度起著正比作用,電場強度越高,帶電顆粒移動速度越快。根據實驗的需要,電泳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高壓電泳,所用電壓在500~1000V或更高.由於電壓高,電泳時間短(有的樣品需數分鐘),適用於低分子化合物的分離,如胺基酸,無機離子,包括部分聚焦電泳分離及序列電泳的分離等。因電壓高,產熱量大,必須裝有冷卻裝置,否則熱量可引起蛋白質等物質的變性而不能分離,還因發熱引起緩衝液中水分蒸發過多,使支持物(濾紙,薄膜或凝膠等)上離子強度增加,以及引起虹吸現象(電泳槽內液被吸到支持物上)等,都會影響物質的分離.另一種為常壓電泳,產熱量小,室溫在10~25℃分離蛋白質標本是不被破壞的,無需冷卻裝置,一般分離時間長。

4.電滲現象

在電場中液體對於一個固體的固定相相對移動稱為電滲.在有載體的電泳中,影響電泳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電滲。最常遇到的情況是γ-球蛋白,由原點向負極移動,這就是電滲作用所引起的倒移現象.產生電滲現象的原因是載體中常含有可電離的基團,如濾紙中含有羥基而帶負電荷,與濾紙相接觸的水溶液帶正電荷,液體便向負極移動。由於電滲現象往往與電泳同時存在,所以帶電粒子的移動距離也受電滲影響;如電泳方向與電滲相反,則實際電泳的距離等於電泳距離加上電滲的距離.瓊脂中含有瓊脂果膠,,其中含有較多的硫酸根,所以在瓊脂電泳時電滲現象很明顯,許多球蛋白均向負極移動。除去了瓊脂果膠後的瓊脂糖用作凝膠電泳時,電滲大為減弱.電滲所造成的移動距離可用不帶電的有色染料或有色葡聚糖點在支持物的中心,以觀察電滲的方向和距離。

電泳的分類

目前所採用的電泳方法,大致可分為3類:顯微電泳自由界面電泳區帶電泳。區帶電泳應用廣泛,區帶電泳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按支持物的物理性狀不同,區帶電泳可分為:

(1)濾紙為支持物的紙電泳;

(2)粉末電泳:如纖維素粉,澱粉,玻璃粉電泳;

(3)凝膠電泳:如瓊脂,瓊脂糖,矽膠,澱粉膠,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4)緣線電泳:如尼龍絲,人造絲電泳

2.按支持物的裝置形式不同,區帶電泳可分為:

(1)平板式電泳:支持物水平放置,是最常用的電泳方式;

(2)垂直板電泳:聚丙烯醯胺凝膠可做成垂直板式電泳。

(3)柱狀(管狀)電泳:聚丙烯醯胺凝膠可灌入適當的電泳管中做成管狀電泳.

3.按pH的連續性不同,區帶電泳可分為:

(1)連續pH電泳:如紙電泳,醋酸纖維素薄膜電泳;

(2)非連續pH電泳:如聚丙烯醯胺凝膠盤狀電泳;

測量儀器:

電泳所需的儀器有:電泳槽和電源。

1.電泳槽

電泳槽是電泳系統的核心部分,根據電泳的原理,電泳支持物都是放在兩個緩衝液之間,電場通過電泳支持物連接兩個緩衝液,不同電泳採用不同的電泳槽.常用的電泳槽有:

(1)圓盤電泳槽:有上,下兩個電泳槽和帶有鉑金電極的蓋。上槽中具有若干孔,孔不用時,用矽橡皮塞塞住.要用的孔配以可插電泳管(玻璃管)的矽橡皮塞。電泳管的內徑早期為5~7mm,為保證冷卻和微量化,現在則越來越細.

(2)垂直板電泳槽:垂直板電泳槽的基本原理和結構與圓盤電泳槽基本相同。差別只在於制膠和電泳不在電泳管中,而是在塊垂直放置的平行玻璃板中間.

(3)水平電泳槽:水平電泳槽的形狀各異,但結構大致相同。一般包括電泳槽基座,冷卻板和電極.

2.電源

要使荷電的生物大分子在電場中泳動,必須加電場,且電泳的解析度和電泳速度與電泳時的電參數密切相關。不同的電泳技術需要不同的電壓,電流和功率範圍,所以選擇電源主要根據電泳技術的需要.如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和SDS電泳需要200~600V電壓。

應用領域

電泳已日益廣泛地應用於分析化學、生物化學、臨床化學、毒劑學、藥理學、免疫學、微生物學、食品化學等各個領域。在直流電場中,帶電粒子向帶符號相反的電極移動的現象稱為電泳(electropho-resis)。1807年,由俄國莫斯科大學的斐迪南·弗雷德裡克·羅伊斯(Ferdinand Frederic Reuss)首先發現了電泳現象,但直到1937年瑞典的Tiselius建立了分離蛋白質的界面電泳(boundary electrophoresis)之後,電泳技術才開始應用。上世紀60-70年代,當濾紙、聚丙烯醯胺凝膠等介質相繼引入電泳以來,電泳技術得以迅速發展。豐富多彩的電泳形式使其應用十分廣泛。電泳技術除了用於小分子物質的分離分析外,最主要用於蛋白質、核酸、酶,甚至病毒與細胞的研究。由於某些電泳法設備簡單,操作方便,具有高解析度及選擇性特點,已成為醫學檢驗中常用的技術。這裡簡介幾種典型應用。

1.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可用做蛋白質純度的鑑定。

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同時具有電荷效應和分子篩效應,可以將分子大小相同而帶不同數量電荷的物質分離開,並且還可以將帶相同數量電荷而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質分離開。其解析度遠遠高於一般層析方法和電泳方法,可以檢出10-9~10-12g的樣品,且重複性好,沒有電滲作用。

2.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可測定蛋白質分子量。

其原理是帶大量電荷的SDS結合到蛋白質分子上克服了蛋白質分子原有電荷的影響而得到恆定的荷/質比。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測蛋白質分子量已經比較成功,此法測定時間短,解析度高,所需樣品量極少(1~100μg),但只適用於球形或基本上呈球形的蛋白質,某些蛋白質不易與SDS結合如木瓜蛋白酶,核糖核酸酶等,此時測定結果就不準確。

3.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可用於蛋白質定量。

電泳後的凝膠經凝膠掃描儀掃描,從而給出定量的結果.凝膠掃描儀主要用於對樣品單向電泳後的區帶和雙向電泳後的斑點進行掃描。

4.瓊脂或瓊脂糖凝膠免疫電泳

可用於①檢查蛋白質製劑的純度;②分析蛋白質混合物的組分;③研究抗血清製劑中是否具有抗某種已知抗原的抗體;④檢驗兩種抗原是否相同。

結果檢測

對於不同的目的,應採用不同的檢測方法。用染料和生物大分子結合形成有色的複合物是電泳後檢測最常用的方法。

Tips:SDS-PAGE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結果不正常現象和對策

1.指示劑前沿呈現兩邊向上或向下的現象。向上的&34;現象說明凝膠的不均勻冷卻,中間部分冷卻不好,所以導致凝膠中分子有不同的遷移率所致。這種情況在用較厚的凝膠以及垂直電泳中時常發生。向下的&34;現象常常是由於垂直電泳時電泳槽的裝置不合適引起的,特別是當凝膠和玻璃板組成的&34;底部有氣泡或靠近隔片的凝膠聚合不完全便會產生這種現象。

2.&34;現象是電泳中最常見的現象。這常常是由於樣品溶解不佳引起的,克服的辦法是在加樣前離心,選用合適的樣品緩衝液和凝膠緩衝液,加增溶輔助試劑。另一方法是降低凝膠濃度。

3.&34;現象常常是由於樣品中不溶顆粒引起的,克服辦法是增加溶解度和離心除去不溶性顆粒。

4.蛋白帶偏斜常常是由於濾紙條或電極放置不平行所引起的,或由於加樣位置偏斜而引起。

5.蛋白帶過寬,與鄰近蛋白泳道的蛋白帶相連,這是由於加樣量太多或加樣孔洩漏引起的。

6.蛋白帶模糊不清和分辨不佳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雖然梯度凝膠可以提高解析度,但與其他方法相比,常規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是解析度較低的方法。為了提高解析度,不要加過多的樣品,小體積樣品可給出窄帶。加樣後應立即電泳,以防止擴散。選擇合適的凝膠濃度,使組分得以充分的分離。通常靠近前沿的蛋白帶解析度不佳,所以應根據分子量與凝膠孔徑的關係,灌制足夠長度的凝膠,以使樣品不會走出前沿。樣品的蛋白水解作用也引起擴散而使解析度降低。水解作用通常發生在樣品準備的時候,系統中的內源性蛋白酶會水解樣品蛋白,如果在緩衝液中加蛋白酶抑制劑可以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

相關焦點

  • 消光電泳的發展和原理
    通過許多開端的專業技能人員和後邊許多商業人員的分析,推行,試驗和超強電泳的廣告,當前中國國產鋁陽極電泳塗料的耐候性的均勻數值與日本優異的電泳塗料(如關西、神東等),還有數量級的距離。自從2002年,中國廣東南華鋁廠有限公司建槽投產消光電泳,中國大陸區域總算有了消光電泳的生產線。近些年來,YKK、羅普斯金、亞洲、廣成、豪美、澳美、東華、浙東等廠的消光電泳也逐步量產,咱們抵消光電泳的愛好也越來越濃。
  • 陰極電泳漆定義及產品分類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一、陰極電泳漆定義     電泳:在導電介質中的帶電荷的膠體粒子在電場的作用下,在陰極電泳過程中帶正電荷膠體樹脂離子和顏料離子由電泳過程移向陰極(被塗物)。    二、陰極電泳漆產品分類及特點     1、陰極電泳漆分類及特點     電泳塗料按被塗工件電極可分為陽極電泳塗料和陰極電泳塗料;按成膜物在水中存在的離子形態可分為陰離子電泳塗料和陽離子電泳塗料。
  • 瓊脂糖凝膠電泳原理
    瓊脂糖凝膠電泳原理瓊脂糖凝膠電泳,是以瓊脂糖為介質,對不同大小的DNA 或 RNA 實現分離的一種電泳方法
  • 高效毛細管電泳(HPLC)的基本原理
    帶電微粒在毛細管內實際移動的速度為電泳流和電滲流的矢量和。分離分析類型根據其分離樣本的原理設計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毛細管區帶電泳(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②毛細管等速電泳(capillary chromatography,CITP);③毛細管膠速電動色譜(micelle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MECC);④毛細管凝膠電泳(capillary
  • 毛細管電泳及其應用(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
    一、毛細管電泳的概述:毛細管電泳又稱高效毛細管電泳,它是在熔融的石英毛細管(內徑為25~100m)中進行電泳,其管內填充緩衝液或凝膠,是近年來進展最快的分析方法之一。毛細管電泳是電泳技術和現代微柱分離相結合的產物,它具有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樣品和試劑消耗量特少的特性。
  • DNA瓊脂糖凝膠電泳實驗原理和方法步驟
    一、實驗目的 學習和掌握瓊脂糖電泳法鑑定DNA的原理和方法。 二、實驗原理 瓊脂糖凝膠電泳是用於分離、鑑定和提純DNA片段的標準方法。瓊脂糖是從瓊脂中提取的一種多糖,具親水性,但不帶電荷,是一種很好的電泳支持物。DNA在鹼性條件下(pH8.0的緩衝液)帶負電荷,在電場中通過凝膠介質向正極移動,不同DNA分子片段由於分子和構型不同,在電場中的泳動速率液不同。溴化乙錠(EB)可嵌入DNA分子鹼基對間形成螢光絡合物,經紫外線照射後,可分出不同的區帶,達到分離、鑑定分子量,篩選重組子的目的。
  • 電泳塗料的塗膜原理是什麼?
    在一定pH條件下,每一種分子都具有特定的電荷(種類和數量)、大小和形狀,在一定時間內它們在相同電場中泳動速度不同,各自集中到特定的位置上而形成緊密的泳動帶。這就是帶電粒子可以用電泳技術進行分離、分析和鑑定的基本原理。   電泳塗裝過程伴隨電泳、電沉積、電解、電滲等四種化學物理作用的組合,而形成塗膜,其原理介紹如下。
  • 電泳塗裝設備技術原理
    瓊脂、澱粉和聚丙烯醯胺凝膠的分子篩原理是,大分子的移動隨凝膠中交聯度的增加,孔徑的減少,而阻力逐漸增加。如果使用Sephadex型的凝膠,情況正相反,因為它的特性對於小分子遷移的阻礙作用要比大分子來得大。
  • 血清蛋白電泳
    ,在電場中泳動速度和方向不同,使不同的蛋白質分子具有不同的電泳遷移率,從而把血清蛋白分為不同的區帶,然後不同的區帶進行定量分析。毛細管電泳和高效液相色譜(HPLC)一樣,同是液相分離技術。無論從效率、自動化、檢測速度、樣品用量和成本來說,毛細管電泳都顯示了一定的優勢。毛細管電泳(CE)除了比其它色譜分離分析方法具有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樣品和試劑耗量更少、應用面同樣廣泛等優點外,其儀器結構也比高效液相色譜(HPLC)簡單。血清蛋白在使用毛細管電泳檢測後可以得到六個區帶,即將血清蛋白分為六個組分。
  • 陰極電泳塗裝基本原理
    陰極電泳塗料所含的樹脂帶有鹼性基團,經酸中和後成鹽而溶於水。
  • 淺析電泳塗裝的基本原理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陰極電泳塗料所含的樹脂帶有鹼性基團,經酸中和後成鹽而溶於水。通直流電後,酸根負離子向陽極移動,樹脂離子及其包裹的顏料粒子帶正電荷向陰極移動,並沉積在陰極上,這就是電泳塗裝的基本原理(俗稱鍍漆)。
  • 鋁型材電泳塗裝設備工作的原理
    慧聰表面處理網:鋁型材電泳塗裝(electro-coating)是利用外加電場使懸浮於電泳液中的顏料和樹脂等微粒定向遷移並沉積於電極之一的基底表面的塗裝方法。電泳塗裝的原理髮明於是20世紀30年代末,但開發這一技術並獲得工業應用是在1963年以後,電泳塗裝是近30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特殊塗膜形成方法,是對水性塗料最具有實際意義的施工工藝。
  • 消光電泳的發展歷程及主要原理
    通過許多開端的專業技能人員和後邊許多商業人員的分析,推行,試驗和超強電泳的廣告,當前中國國產鋁陽極電泳塗料的耐候性的均勻數值與日本優異的電泳塗料(如關西、神東等),還有數量級的距離。自從2002年,中國廣東南華鋁廠有限公司建槽投產消光電泳,中國大陸區域總算有了消光電泳的生產線。近些年來,YKK、羅普斯金、亞洲、廣成、豪美、澳美、東華、浙東等廠的消光電泳也逐步量產,咱們抵消光電泳的愛好也越來越濃。
  • 血清蛋白醋酸纖維薄膜電泳
    俗話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要有一個敗家的女人激勵他成長,而馬雲爸爸和張勇大大則不同,他們的背後除了千千萬萬的女人,還有同樣千千萬萬說著要剁手的男人(本人也是)進入正題,今天要講的是機能實驗1第4次課的第2部分實驗,同樣是屬於生化實驗的血清蛋白醋酸纖維薄膜電泳,實驗超級簡單,以至於我都不想講
  • 電泳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
    免疫固定電泳:可對各類Ig及其輕鏈進行分型,最常用於臨床常規M蛋白的分型與鑑定。一般用於單克隆Ig增殖病、單克隆Ig病、本周蛋白和游離輕鏈病、多組分單克隆Ig病、重鏈病、CSF寡克隆蛋白鑑別、多克隆Ig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  6. 同工酶電泳:臨床上用於同工酶或同工酶亞型分析。
  • 你知道什麼是電泳嗎?緊固件電泳工藝詳解
    電泳與電鍍原理類似 在以導電的水溶性或水乳化的塗料構成的電解液中,工件與電解液中另一電極分別接在直流電源兩端,構成電解電路,電解液中離解出的陽離子在電場力作用下向陰極移動,陰離子向陽極移動,這些帶電的樹脂離子,連同被吸附的顏料粒子一起電泳到工件表面,並失去電荷形成溼的塗層。電泳分類目前的電泳塗裝有陽極電泳和陰極電泳兩種。
  • 血清蛋白的醋酸纖維薄膜電泳
    一、實驗目的 ü 了解電泳技術的一般原理 ü 學習醋酸纖維薄膜電泳的操作 二、實驗原理 Ø 電泳是指帶電質點在電場中向本身所帶電荷相反的電極移動的現象。
  • 鋼模板電泳塗裝技術原理及工藝流程
    二、鋼模板電泳塗裝基本原理    所謂電泳塗裝,是將被塗物(鋼模板)浸漬在水溶性塗料中作為陽極(陽極電泳),另設一與其相對應的陰極,在兩極間通直流電,靠電流所產生的物理化學作用,使塗料均勻塗在被塗物上的一種塗裝技術。    電泳塗裝必須使用電泳漆,電泳漆通常又稱水溶性塗料,電泳漆與蒸餾水必須按一定比例進行稀釋,才能使用。
  • PCR技術原理、實驗步驟和應用
    PCR是在試管中進行的DNA複製反應,基本原理與細胞內DNA複製相似,但反應體系相對較簡單。4、擴增產物的電泳檢測。年在完成的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的基礎上,經過整理、分類和排列後得到的更加準確、清晰、完整的基因組圖譜。
  • 管式超濾膜在電泳漆回收中的應用優勢
    電泳漆廢水中含有很多的有毒、有害的物質,主要來自於汽車、機械、電子等行業的表面塗裝過程,通常採用的處理工藝有生物法、絮凝-氣浮法、超濾膜法,其中超濾法應用較為為普遍。本文介紹管式超濾膜在電泳漆回收中的應用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