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認知裡,金飾就等於黃金,其實在首飾中,帶金字的不少,可差別卻相當的大,比如包金、鍍金、沙金等等。不同種類的金飾成色不同,純度不同並且顏色也有一定的差別,而像黃金這些較為貴重的首飾,往往會出現造假的情況,怎麼鑑定區分這些金飾呢?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黃金、沙金、包金、鍍金珠寶首飾的區分和簡單易學的鑑別方法。
黃金
純金首飾呈金黃色,光澤明亮但很柔和,硬度2.5,密度19.32g/cm3,熔點1064攝氏度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一克純金可以拉成2500米長的細絲。錘成9.6平方米的金箔,由此可見黃金良好的延展性。
就目前的國家標準,黃金的純度超過990就可稱為足金,那麼如何鑑別足金呢?
黃金鑑定四步驟
鋼印
按國際規定,所有的貴金屬,在生產的時候,必須在首飾的某個地方打上鋼印,鋼印上面所含信息包括含金量、出廠廠家。據規定,現在含金量大於990的都是足金。
掂量
黃金的密度為19.32g/cm3比銅的密度高出兩倍多,我們在用手掂量黃金的時候,會有墜手的感覺,而銅則沒有這個感覺。
聽聲
將黃金首飾自由墜落到水泥地上會有啪嗒的悶聲,而它的仿製品則是鐺啷的清脆響聲,另外純金首飾的彈力小,掉到地上一般不會彈起,而其仿製品由於彈性好多數會多彈跳幾次。
硬度
足金較軟,硬度只有2.5,大概和人的手指甲硬度相當,所以一般指甲可以在足金上面劃出痕跡。(當然,這雖然是一種方法,但是劃出痕跡之後美觀可能會受影響,所以除非不得已,不建議用這個方法測試)
鍍金首飾
很多鍍金的首飾都是以銅主要成份的首飾,在銅的表面用電鍍的方法鍍上一層黃金,但是黃金的電鍍層很薄,所以這樣的鍍金首飾仔細看還是有區別的,雖然光澤明亮、柔和, 但是卻不不耐久,如果佩戴一段時間鍍金層就會被磨掉,那麼就會暴露出黃銅的坯胎,從而出現暗淡的不一樣的紅黃色,而且鍍金被磨損的地方顏色還會發黑。
鍍金鑑定方法
(1)仔細觀查在首飾的結合處或稜角的凹陷處會有沒有鍍上金的地方;
(2)再者它的密度小,用手掂比較輕,無墜手感,垂落在地面有清脆的「當嘟」聲,彈性好會跳動;
(3)一般沒有印記,也有時印有GP的標誌。
包金首飾
包金首飾其實是比較好理解的,在銅製品或者是在銀飾品上包裹上一層純金的金箔,然後再加工成各種各樣的首飾。
不要以為用了黃金的金箔就非常的有價值,其實黃金的金箔是很廉價的,因為一克純金可以錘成9.6平方米的金箔,包金首飾一般壓合的都很好,金箔不會輕易打開的。
包裹金首飾
純金首飾和 K 金首飾的任何部位金屬的成份都是相同的, 而包裹金首飾則是兩種或兩種以上 的金屬附生或鍛壓在一起 , 相互包裹, 在不同的部位金屬成份不同, 其表面都是黃金 , 而內部是銅和銀。
鎏金首飾
鎏金是一種古老的鍍金工藝 , 是在銅、 銀等價值較低的首飾上均勻地塗上一層金與汞的混合稠漿 , 然後在低溫下烘烤 , 汞遇熱後蒸發,金則附著銅的表面, 然後壓平 、拋光而成。目前 , 這種方法已很少使用。因包裹金首飾表面均有一層很薄的黃金,所以有一定的欺騙性,但它仍保留著銅製品的特點,如密度小。
鎏金鑑定方法
用手掂輕輕,墜地後連續跳動,一般沒有印記,在購買時應注意識別。
沙金首飾
沙金,俗稱越南沙金,因為部分原料來源於越南。沙金產於河流底層或低洼地帶,經年累月的風吹日曬,露出在表面的金礦石,石頭開裂雨水清刷,帶著金礦石夾雜著泥石衝入河流,在河流底層或砂石下面沉積為含金層礦床,常年與石沙混雜在一起;在沙子裡面淘洗出來的黃金,含有大量雜質。
沙金形狀大小不等,大的如蠶豆大小,小的似沙子顆粒。成色含金量的多少而導致顏色各有不同,大部分為杏黃色,少部分為淡黃色與青黃色。
沙金的含金量僅是黃金含金量的百分之五左右,不過沙金打造的首飾,表面和黃金一樣,也是呈現為金色的
沙金與黃金的區別
沙金子含有大量的雜質,質量無法保證,黃金則是經過了專業機構提純之後的物質。但是沙金在加工之後也是金光閃閃,和黃金其實是很難用肉眼分辨的。
因為沙金本身含有其他的雜質,加工時還要加入銅,混合製成沙金飾品,加工後的沙金硬度是比黃金要硬的。
也許有人要問了,既然是黃金,為什麼不提純成黃金呢?沙金提純的成本是很高的,提純1克黃金所需成本往往200元以上,從沙金提純1克黃金成本可能就需要500塊錢,甚至很高,所以沒有提純的意義。
私信回復「珠寶書籍」讓你打開珠寶世界,對於珠寶首飾收藏和愛好者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