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珠峰「首秀」 國產設備主擔綱——細數珠峰高程測量中的「黑...

2020-11-26 圖片中國

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多項最新測量技術和設備大顯身手。為人量身高,一把尺就夠。為珠峰量「身高」,需要哪些「黑科技」?記者近日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採訪測繪人員和專家,盤點此次測量中的技術亮點。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首次用於珠峰測高

此次珠峰測高將綜合運用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其中,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衛星測量是重要一環。在峰頂,GNSS接收機能通過衛星獲取平面位置、峰頂雪面大地高等信息,而大地高與海拔之間有一定換算關係。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簡稱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在2020珠峰高程測量首場新聞發布會上發言(4月30日攝)。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多項最新測量技術和設備大顯身手。為人量身高,一把尺就夠。為珠峰量「身高」,需要哪些「黑科技」?記者近日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採訪測繪人員和專家,盤點此次測量中的技術亮點。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2005年時,GNSS衛星測量主要依賴GPS系統。今年,我們將同時參考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和中國北鬥這四大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並且會以北鬥的數據為主。」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以下簡稱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說。

李國鵬表示,這是北鬥系統在珠峰高程測量項目中首次應用。登頂測量時,頂峰的GNSS接收機將依託北鬥系統和珠峰地區以及外圍的GNSS監測網聯機同步觀測,同時還可監測相關地區的地殼運動。

國測一大隊隊員康勝軍在珠峰登山大本營測試地面測量中使用的重力儀(5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北鬥是被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認可的GNSS四大核心供應商之一,於2018年底建成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後開始提供全球服務。今年3月,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已成功發射並進入工作軌道。

「配合北鬥系統使用的GNSS接收機也是國產,並且是國產設備中精度最高的設備。」李國鵬說,「能在世界最高峰的高程測量中應用北鬥系統,是我們中國測繪人的驕傲。」

國產設備全面擔綱本次測量任務

「此次測量任務中,大量裝備國產化,無論是可靠性、精度等都比2005年有質的提高。」李國鵬介紹,由於珠峰高程測量在極端環境下進行,很多裝備都需特別改裝研製,尤其是在峰頂使用的裝備,必須能在低溫、低壓、低氧環境下使用。為此,多家國內生產廠商與國測一大隊共同研製了多類特殊測量設備。

「為了峰頂雪深雷達,我跑了快一年了。」此次測量項目協調柏華崗對記者說。

2005年,我國首先測得了珠峰頂峰的巖面高程和雪深數據,當時使用的雪深雷達為義大利設備。去年,柏華崗著手調研新設備,要求此次使用的雪深雷達要同時獲取位置信息和雪深數據,兼具衛星大地測量和雷達系統的功能。同時,設備必須輕便、易攜。多家國外企業無法研發,最終,一國內廠家研發生產成功。

  

國測一大隊隊員康勝軍在珠峰登山大本營測試地面測量中使用的重力儀(5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頂峰雪深和巖面高程數據有各自不同的科研價值,二者再次分別測定,將為研究珠峰地區地質和氣候變化提供更為精細的數據支撐。」柏華崗說。

此外,天頂儀、重力儀、峰頂覘標、用於三角交會測量的超長距離測距儀等均為國產儀器。我國最新的測繪基準體系建設成果也將應用於此次測量。

重力測量「上天」

據了解,此次測量將運用航空重力測量技術,提升測量精度。

李國鵬介紹,珠峰高程測量是多種技術手段的綜合應用過程,涉及GNSS衛星測量、精密水準測量、光電測距、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天文測量、衛星遙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最終公布的海拔高度,是對多種數據進行綜合處理的結果。

重力測量即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值,也是精確獲取高程測量成果的要素之一,可以對高程測量結果進行有效改正。重力測量一般由測繪隊員操作設備在地面進行。而今年增加的航空重力測量技術,即把一系列複雜的測量系統裝在飛機上,使飛機能在空中進行連續測量,相當於把重力測量儀帶上了天。

國測一大隊隊員康勝軍在珠峰登山大本營測試地面測量中使用的重力儀(5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人在地上測,只能測到一個點的數值,以這個點來代表周邊一個區域的值。航空重力測量的是一個區域,相當於無數個點,這是對人在地面上測量的補充。」國測一大隊隊員、此次重力測量團隊成員康勝軍解釋道。同時,飛機還可以到達一些人無法測量到的區域,填補西藏地區重力網建設的空白。(記者多吉佔堆、邊巴次仁、王沁鷗、魏玉坤、武思宇)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www.cnmediae.com)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

相關焦點

  • 國產設備主擔綱 細數珠峰高程測量中的「黑科技」
    北鬥珠峰「首秀」 國產設備主擔綱——細數珠峰高程測量中的「黑科技」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7日電 題:北鬥珠峰「首秀」 國產設備主擔綱——細數珠峰高程測量中的「黑科技」新華社記者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多項最新測量技術和設備大顯身手。
  • 你知道為珠峰量「身高」需要哪些「黑科技」嗎?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7日電題:北鬥珠峰「首秀」 國產設備主擔綱——細數珠峰高程測量中的「黑科技」 新華社記者 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多項最新測量技術和設備大顯身手。為人量身高,一把尺就夠。
  • 珠峰「身高」怎麼測?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這次珠峰測量用了很多國產儀器設備,反映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科技的發展。珠峰高程測定在地學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價值。研究珠峰及鄰近地區地殼水平和垂直運動速率變化,對地震預報和防災減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和風速等數據,將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登頂測量究竟有多難?
  • 珠峰高程測量「黑科技」
    來源:海外網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主要有兩部分,分別是北鬥高精度測量主機和高精度抗多徑天線。GNSS接收機通過處理中國北鬥、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盟伽利略4個衛星導航系統的信號,輸出衛星觀測量,從而確定珠峰高程。
  • 中海達:國產裝備擔綱 公司GNSS裝備全程助力珠峰高程測量
    來源:發布易北京時間5月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屋脊。長期深耕北鬥衛星導航產業的上市公司中海達(300177)介紹稱,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公司提供GNSS裝備,全程助力測量工作,彰顯國產裝備之光。
  • 珠峰新高程是如何算出來的
    12月8日,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公布,為8848.86米。珠峰長高了嗎?怎麼測算出來的?和以往的測量相比,「新」在哪裡?就此,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此次珠峰實地測量和數據處理相關人士。我國先後於1975年和2005年成功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1975年珠峰高程測量,我國首次將測量覘標矗立於珠峰之巔,並精確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
  • 2020珠峰高程測量正式啟動
    本報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楊舒從2020珠峰高程測量首場新聞發布會獲悉,2020珠峰高程測量正式啟動。測量登山隊由國測一大隊和中國登山隊組成,目前正在進行登山適應性訓練和高海拔測量技能操練,計劃在5月開展登頂測量。高程測量即海拔測量。
  • 珠峰「身高」怎麼測?六問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登頂隊員,首先需要在峰頂架設測量覘標。同時,架設GNSS接收設備,在珠峰峰頂接收包括我國自主建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信號,獲得峰頂幾何位置GNSS觀測數據。   此外,登頂隊員要在峰頂開展重力測量,結合外圍開展的珠峰周邊的重力測量和航空重力測量,為珠峰區域重力場模型構建和似大地水準面精化提供重要基礎數據。
  • 一文回顧,2020珠峰高程測量
    2019年,尼泊爾開展了本國首次珠峰高程測量。與此同時,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國產儀器設備的成熟,中國新一次的珠峰高程測量也在醞釀之中。 「我國基礎測繪工作近年來取得了長足進步,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初步建成、全國衛星導航定位『一張網』取得積極進展、遙感影像獲取應用及時有效,為更加精確地測定珠峰高程奠定了技術基礎。」
  • 珠峰高程測量為啥一定要靠人登頂?測量意義何在?
    測量意義何在?……聚焦2020珠峰高程測量五大焦點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13日電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魏玉坤、武思宇、王沁鷗 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這是時隔15年後,我國再次測量世界最高峰高度,備受關注。攀登珠峰有風險,為何一定要靠人力測量?測量將應用哪些高科技成果?為啥要花這麼大力量搞珠峰測量?「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權威人士。
  • 測量珠峰高度 攀登科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公布
    先進技術現代設備 保障精確獲取高度 此次自然資源部組織的珠峰高程測量實現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應用、首次實測珠峰峰頂重力值等多項第一。同時,雪深探測雷達、重力儀、超長距離測距儀等一大批國產現代測量設備紛紛亮相,尤其是在珠峰頂端承擔高精度定位任務的GNSS接收機,精度高、信號捕獲能力強,為精確獲得珠峰高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 丈量珠峰新高度 中國2020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
    對於珠峰高程的多次測量,就是人類了解和認識地球的一個重要標誌。 黨亞民說,珠峰測量也是我國綜合國力和科技進步的反映。這次珠峰測量用了很多國產儀器設備,也將帶動我國科技的發展。 同時,隨著時間推移,珠峰高度會隨著地理板塊不斷變動。「5年前,尼泊爾發生過一次8.1級強震,震中距珠峰200公裡。這會不會導致珠峰高程發生變化?最新的測量將揭曉這個答案。」
  • 珠峰高程測量工作重啟!長城炮上珠峰,彰顯中國製造新高度
    近期,關於珠峰的消息頻登熱搜,包括珠峰每年都向長春偏移、三大罕見奇雲與珠峰同框、珠峰曠世奇景……而使"世界第一高"再次登上熱搜舞臺的,實則是2020珠峰高程測量工作的開啟——5月的珠穆朗瑪峰北坡,依然白雪皚皚、寒冷刺骨,而此刻,35名中國測量登山隊員卻正負重奮力向上攀爬,這場時隔15年的測高工作
  • 珠峰測高動用四大硬核「黑科技」
    本報特約記者 海 生 本報記者 劉 揚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並成功開展多項峰頂測量作業。在本次珠峰峰頂測量工作中,多個國產硬核裝備和系統發揮了關鍵作用。《環球時報》記者梳理了其中的幾大國產黑科技。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珠峰!
    5月27日凌晨2點10分,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從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出發,衝頂珠峰。 按照計劃,測量登山隊員將在峰頂豎起測量覘標,開展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量和雪深測量等工作。位於大本營、中絨布冰川、西絨布冰川等6個交會點的測量登山隊員將瞄準峰頂覘標,同步開展測量。
  • 珠峰高程測量氣象工作者如何洞悉「天時」?專家解讀
    珠峰高程測量氣象工作者如何洞悉「天時」 中國科技怎樣夯穩「地利」?專家解讀→  氣象保障洞悉「天時」  2020珠峰高程測量,先後三次衝頂,前兩次都因天氣原因不得不下撤到營地休整,足以說明天氣的重要性。那麼這一次氣象工作者是如何洞悉天時,保障隊員最終登頂呢?
  • 一名測繪隊員眼中的兩次珠峰高程測量
    2002年,鄭林大學畢業後加入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簡稱國測一大隊)精(密)測(量)隊,參與了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這次他主動請纓,參戰2020珠峰高程測量。在珠峰大本營西側的一個小坡上,矗立著2005年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紀念碑。在鄭林心中,這座紀念碑既是對那次珠峰高程測量的深沉禮讚,也是測繪人的精神豐碑。「有點懵!」回憶起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鄭林脫口而出。
  • 中國為什麼再次測量珠峰高程?
    5月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從位於我國境內的珠峰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完成峰頂測量任務,可喜可賀。這意味著,珠峰「身高」將迎來歷史性更新。這次測量採用了一系列國產精度測量儀器,包括GNSS接收機通過北鬥衛星進行高精度定位測量,雪深雷達探測儀探測峰頂雪深
  • 2020珠峰高程測量正式啟動
    此次珠峰高程測量正值中國和尼泊爾建交65周年之際,自1955年建交以來,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尼關係始終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此次珠峰高程測量是發展兩國友誼的新舉措。 今年也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開展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 珠峰長高了還是變矮了?中國第三次高程測量的技術才是硬核
    當時,測繪人員從珠峰附近選擇了9個測站點,通過覘標確定珠峰的水平位置和各測站至珠峰的水平距離。並根據三角高程測量原理,推算出珠峰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5月22日,中國再次開展珠峰高度測量工作。測量隊採用了傳統大地測量與衛星測量結合的技術方法,並首次在珠峰峰頂測量中利用冰雪雷達探測儀測量冰雪厚度,經過嚴密計算,測得珠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