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白鶴灘洩洪洞主體工程完工。據悉,該水電站共布置三條無壓洩洪洞,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無壓洩洪洞群。每條洩洪洞由進水塔、無壓洞身段(上平段及龍落尾)、出口挑流鼻坎及通風補氣系統組成。三條洩洪洞最大洩水量約每秒1.2萬立方米,只需18分鐘就能灌滿整個西湖,流速更是達到每秒47米,在洩洪設施建造史上位列前茅。
12月19日,白鶴灘洩洪洞主體工程完工儀式現場
洩洪洞是水電工程中承擔洩洪任務的建築物。受高速水流空化、氣蝕影響,洩洪建築物是電站運行期間最易出現破壞的工程部位,多年來行業內一直在探索水工隧洞高質量混凝土襯砌的可能,卻始終未能取得突破。白鶴灘水電站洩洪洞工程首次實現全過流面澆築低坍落度混凝土,並研發基於薄壁結構襯砌混凝土的智能溫控技術,解決了襯砌混凝土「無襯不裂」的世界難題,發明「施工縫無縫銜接工藝」等一系列創新工藝,徹底解決了襯砌混凝土施工質量頑疾,過流面達到了2米靠尺檢查不平整度小於3毫米的標準,實現了體型精準、平整光滑、無缺陷,養護狀態下呈現鏡面映射效果,在業界被譽為「鏡面混凝土」,確保了洩洪建築物運行期安全,成為白鶴灘水電站世界一流精品工程的一張名片。
洩洪洞進水口
白鶴灘洩洪洞工程主體工程順利完工,凝結著所有參建者的智慧和汗水。以洩洪洞龍落尾段為例,在短短的400米範圍內垂直落差達到90米,並包括三種體型、四種襯砌斷面,最大坡度達到23°,在如此高難度的工程部位澆築低坍落度混凝土在業內尚無先例。參建各方成立「黨員攻關小組」積極開展技術創新,自主研發大坡度重載自動化運料系統和大坡度曲面底板常態混凝土成套施工裝備,與之前已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的高邊牆低坍落度上料系統、水平旋轉布料系統,共同構成了巨型洩洪洞全過流面低坍落度混凝土施工系列化裝備,為我國水電工程裝備製造帶來重大革新。
白鶴灘水電站洩洪洞工程的完工,是行業內首次實現水工隧洞襯砌混凝土的無缺陷建造,提高了襯砌混凝土質量標準。建造過程中各項技術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再一次為填補世界水電建設技術空白提供了中國智慧。
【責任編輯:李沐霖】
【來源: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